行业资讯
2022-02-28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即日起正式实施
2021年12月1日,GA/T 1788.X-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技术要求,用于规范、指导公安视频传输网的安全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部署实施和运维管理等工作,填补了公安视频安全标准体系的空白。
据悉,该标准共分4部分内容:GA/T 1788.1-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主要规定了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技术要求,以及前端接入区、安全交互区、系统应用区、安全管理区的安全技术要求;GA/T 1788.2-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2部分:前端设备》,规定了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中前端设备的分类与分级说明,以及前端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适用于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前端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检验;GA/T 1788.3-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3部分:交互安全》,规定了公安视频传输网的上下级主干网络间、主干网与接入网间,以及公安视频传输网与其他网络互联的安全交互系统架构、安全等级划分、安全策略、设备性能要求;GA/T 1788.4-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4部分:安全管理平台》,主要聚焦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平台的平台结构、数据采集与接入、数据处理与存储、安全防护能力、系统管理、级联管理等技术要求。
我为群众办实事:CTID平台助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数字化转型走进中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便捷人民日常生活对身份认证方面的数字化需求,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党委领导下,中盾安信公司全体成员在国家“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平台)项目建设上不断求实创新,助力政务服务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落在实处。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CTID平台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公安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政务服务平台、浙江省“浙里办”、江西省“赣服通”等40多个国家级和30多个省(区、市)政务平台提供身份认证支撑服务58亿次,助力各地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其中,平台支撑“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迄今累计提供生验码服务超过73.8亿次,实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健康码“一码通行”,保障人民群众智慧防疫与便民出行“两不误”;支撑公安部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治安、户政、交管等800多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往返跑、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支撑国家移民管理局“便民利民”新举措实施,累计向非内地居民提供回乡证、台胞证、华侨护照和绿卡等出入境证件的信息比对服务近6000万次,实现了出入境事务“网上办、掌上办”。
在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方面,为“交管12123”提供可靠的身份认证服务,截至2021年9月,助力“交管12123”成功发放1500万余张电子驾驶证,让百姓零跑动即可办理交管业务。在民航出行方面,支撑“民航临时乘机证明”服务,截至2021年9月,已在全国234家机场上线,累计使用量达1000+万次,让更多百姓能够享受无纸化出行的方便与快捷,累计节省出行时间约64万小时。
EDR标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第2号修改单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新出厂的乘用车应配备符合《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GB 39732)规定的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或符合《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GB/T 38892)规定的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此项要求实施后,EDR成为国内乘用车普遍配备的安全装置,能够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
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vent Data Recorder,简称EDR)是由一个或多个车载电子模块组成,具有监测、采集并记录碰撞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车辆和乘员保护系统的数据功能的装置和系统。通俗地讲,EDR可以看作是汽车上的“黑匣子”、事故现场“无声的见证人”,专门记录发生碰撞事故时较短时间段内(一般为碰撞前5s~碰撞后0.3s)车辆的状态信息和驾驶人的操纵信息。当汽车在短时间内速度变化超过一定数值时,EDR将产生对应的事件记录。
EDR中记录的数据均来自汽车自身的各种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客观性强、数据量丰富等特点。发生事故后,调查人员通过对EDR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提取、解析,即可获取事发过程中车辆行驶速度、挡位、制动、转向以及是否使用安全带、气囊是否点爆等众多数据信息,可用于事故过程重建、事故致因分析和责任认定。
网信办等十三部门修订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等十三部门联合修订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安全审查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原《办法》自2020年6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落实《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修订了《办法》。
《办法》将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等情形纳入网络安全审查,并明确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根据审查实际需要,增加证监会作为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同时完善了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因素等内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修订对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冬奥安保民警防寒衣装配发历时一年半时间研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保民警防寒衣装于2021年12月7日配发,公安部向北京、河北两地参与冬奥安保工作的民警代表发放了警用防寒衣装。此次配发的安保防寒衣装包括防寒大衣、绒衣裤等近十个品类,民警可以根据不同执勤环境和实际需求灵活搭配,有效满足安保民警执勤防寒需要。服装配有粘贴式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会标,冬奥会元素执勤马甲,增强了执勤民警穿着的辨识度和亲和力。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警用防寒被装的御寒能力与实战性能,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保民警在严寒条件下顺利完成各项执勤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公安部组织北京、河北两地公安机关组建工作专班,历时一年半全力攻坚,历经试穿试用、方案优化、实验验证、标准编制等流程,圆满完成了防寒大衣、绒衣裤等近十个品类的防寒被装研发工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安保民警防寒被装的研制配发工作,既为安保民警提供了适用的警用被装保障,也为建立完善高海拔、高寒地区一线执勤民警防寒被装品类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启用警用瞭望台交警辅警武警轮流上岗
近日,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又多了一道全新的“风景线”,黄浦警方设置了10处醒目的警用瞭望台,由交警、辅警、武警轮流上岗,与警用电动车的动态巡逻相结合,更好的守护市民游客的平安。
警用瞭望台以深蓝为主色调,上面的红蓝警灯持续闪烁,具有一定震慑作用。尤其是在大客流的情况下,巡逻民警一旦站上瞭望台视野会更加开阔,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除日常巡逻外,遇到节假日期间的超大客流,瞭望台的位置也会及时移动,指挥人员将登上瞭望台,起到指挥“开关式过马路”或调整拦截线的设置等作用。目前警用瞭望台刚刚“上线”,后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形式、内容上的调整,守护步行街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