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临床研究

2022-02-28蔡玉翠杨泽华

吉林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筋脉肌张力熏蒸

蔡玉翠,杨泽华

(丹东市中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以睡眠或静止状态下较为高发,多以头晕、肢体麻木、口眼歪斜、流涎等为首发症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1]。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能控制病情,但部分可遗留患肢肌张力增高等后遗症[2]。目前,西医治疗虽能够改善症状,但长期疗效有限。针刺可刺激经络,促进周围神经及大脑皮层状态的恢复,缓解肌肉痉挛状态,发挥独特疗效[3]。中药熏蒸应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类中药,通过热力渗透皮肤、黏膜,缓解肢体肌肉、关节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代谢,达到良好治疗效果[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4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62.4±10.3)岁,病程14~35 d,平均(22.1±7.2)d;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2.6±10.1)岁,病程12~36 d,平均(22.5±7.4)d。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脑梗死诊断标准,伴有肌张力增高;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6]中中风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合并其他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继发癫痫、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病史、精神或意识障碍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服用巴氯芬片,初始剂量每次5 mg,每日3次,每3 d增服5 mg,直至维持在50 mg/d[7]。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1)中药熏蒸。药用黄芪30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白芍20 g,红花15 g,当归15 g,桃仁10 g,生川乌10 g,防风10 g,桂枝10 g,柴胡10 g,枳壳10 g,威灵仙10 g,牛膝10 g,花椒6 g[8];每日1剂,加水1 000 mL浸泡6~8 h,放入熏蒸器的熏气锅中,保持稳定在40 ℃左右,熏蒸患者头部及瘫痪肢体痉挛侧,每次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后开始下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针灸。患侧上肢取极泉、肩髎、曲泽、曲池、手三里、外关、大陵、合谷、尺泽、曲泽、内关等穴位,患侧下肢取风市、环跳、阳陵泉、膝阳关、承山、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等穴位[9],采用一次性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阴经穴位用泻法,阳经穴位用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后开始下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4周、8周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NIHSS评分总分42分,0~1分为正常,2~4分为轻度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6~20分为中重度卒中,21~42分为重度卒中;BI指数总分100分,包括进食、穿衣、洗澡、修饰、控制大小便等10项,≥90分为优,60~89分为良,41~59分为中,≤40分为差[11];2)治疗前、治疗4周、8周评估综合性痉挛状态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CSI评分中腱反射0~4分、阵挛1~4分、牵张阻力0~8分,总分0~16分,0分无肢体痉挛,得分越高肢体痉挛越严重;FMA评分总分226分,上肢36分、下肢34分、手及手腕30分、关节活动能力44分、关节疼痛44分、平衡能力14分、感觉能力24分,得分越高肢体运动能力越强;Ashworth评分为0~5分,分别代表肌张力0~Ⅳ级,得分越高肌张力越强;3)应用放射免疫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各项血清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缓激肽(BK)、内皮素-1(ET-1);4)治疗前后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半身不遂、筋脉拘急、神识昏蒙、言语謇涩、口舌歪斜等,每项0~3分,得分越高证候表现越明显。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肌张力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自如,大运动基本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肌张力降低≥2级,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大运动明显进步;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肌张力降低≥1级,关节活动有所受限,大运动有所进步;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肌张力无明显变化或降低,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大运动无进步[1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62) 例

2.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n =62)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n =62)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前后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比较(,n=62)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CSI评分、FMA评分及Ashworth评分比较(,n=62)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n=62)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n=6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n=62) 分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致死率得以有效控制,但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却居高不下,成为患者重返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和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肌张力是维持机体正常姿势及发起运动的重要保证,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与主导反射发生的神经机制受损以及软组织内在特性发生改变有关[8]。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为主,多应用巴氯芬片等药物,可抑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抗肌肉痉挛,并应用康复治疗施加不同手法缓解局部痉挛状态,还可应用电刺激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刺激大脑皮质,提高初级感觉区与部分运动区的皮质兴奋度,达到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肌张力恢复的作用[9]。但西医治疗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往往对弛缓期的效果较好,但到痉挛期和共同运动期则效果不甚明显[10-11]。

中医认为,本病属“痉证”范畴,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髓失养发为中风,恢复期时,痰湿与瘀血仍然存在,机体气虚血瘀,血液枯燥,痰瘀阻络,阻滞肌肉筋脉,导致筋脉拘急发为痉证。因此,本病的病机主要为经脉失养、经脉不通,治疗当以疏通经络、活血养血为大法[12-14]。中药熏蒸是中医传统外治方法,中药材通过熏蒸可将有效成分浓缩,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活血通络、调整脏腑功能、平衡机体阴阳等多种作用,且具有治疗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作用直接等多种优点[15]。针灸治疗遵循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痉证由阴阳失调所致,拘急收缩属阴,舒缓伸张属阳,阴有余而阳不足致筋脉拘急,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原则,即泻阴补阳,选择患侧上下肢相应穴位,对阴经穴位施以泻法,对阳经穴位施以补法,则可缓解筋脉挛急,调和阴阳、恢复平衡,疏通经脉气血,改善肢体功能[16-17]。

综上所述,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可平衡机体阴阳,濡养筋脉肌肉,有效改善神经肌肉功能,降低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筋脉肌张力熏蒸
关于粮食熏蒸安全距离问题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知足常乐
熏艾草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一统天下(龙首)
甲醇和乙醇熏蒸法对直喷柴油机气体和颗粒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