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推拿治疗儿童夜遗尿

2022-02-28张石磊张芳宁高丽娟

吉林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元遗尿压豆

张石磊,张芳宁,高丽娟

(河北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夜遗尿为儿童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指儿童睡眠期间出现的不自主排尿行为,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迁延的特点,5~12岁为儿童夜遗尿易发年龄段[1],常与遗传、睡眠异常、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2]。夜遗尿症状持续,可导致患儿出现自闭、自卑等性格障碍,病情迁延可进一步影响至12岁以后,乃至成年,危害性大[3]。去氨加压素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其疗效个体差异大,有一定应用局限[4]。中医学在夜遗尿治疗上具有悠久历史,推拿、汤方、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在儿童夜遗尿治疗实践中均取得一定应用成果[5]。本研究采用培元止遗汤结合耳穴压豆及推拿疗法治疗夜遗尿患儿,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尿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夜遗尿患儿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男女之比为28:22,年龄6~11岁,平均年龄(7.63±1.05)岁,病程1~3年,平均(1.96±0.31)年;观察组患儿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6~12岁,平均年龄(7.58±1.08)岁,病程1~4年,平均(2.02±0.34)年。2组病程、性别构成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严格按照《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宣言》内相关要求进行。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6]内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儿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7]中相关诊断标准;3)年龄≥5岁,平均夜遗尿次数≥2次/周,持续时间≥3个月;4)患儿家长知情,已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5)非神经源性膀胱疾病致夜遗尿。

1.3 排除标准 1)合并尿路感染、先天性尿道畸形;2)合并心、肺、肾等器质性病变;3)依从性极差,无法顺利进行推拿、耳穴压豆;4)既往有药物过敏史;5)不愿随访或随访失联;6)一般资料不齐。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去氨加压素(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03)治疗,初始剂量每次0.2 mg,每日1次,后续根据患儿治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次0.6 mg,每日1次,舌下含服。观察组予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推拿外治,培元止遗汤药物组成:桑螵蛸、益智仁各15 g,五味子、菟丝子、乌药、山药、鸡内金、覆盆子各10 g,黄芪20 g,肉桂及甘草各6 g,取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耳穴压豆,虚症:心、耳中、肾、膀胱、脾;实证:肝、脾、耳中、三焦、膀胱。取王不留行籽粘在胶布上,依次贴在患儿一侧耳穴上,叮嘱患儿/患儿家长每日按压3次,每次持续15 min。推拿疗法,补肾经:按肾俞,擦腰骶部,揉按足三里及三阴交;清肝经:揉内劳宫,按揉提拿胆俞及肝俞,清天河水。每日推拿1次,持续30 min。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利用北京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M970A尿动力学分析仪测量患儿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膀胱初尿意容量(FS)、最大尿流率(MFR)。记录患儿治疗前后尿比重、膀胱容量、尿床次数。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评估患儿治疗前后形寒肢冷、尿清量多、夜间遗尿、熟睡不醒4项症状,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对应0、1、2、3分,评分越高则患儿症状越严重。使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9](ISLQ)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生活质量,该问卷涉及躯体体验、抑郁体验、焦虑体验等多个方面,共52个项目,分值上限208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生活质量越高。随访6个月,统计患儿夜遗尿复发情况。

1.6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夜遗尿症状完全消失,且30 d内未复发;有效:每月夜间遗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入睡后可唤醒并自主排尿;无效:治疗后当月夜间遗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中医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变化比较(,n =50)

表1 2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变化比较(,n =5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尿比重、膀胱容量、尿床次数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尿比重、膀胱容量、尿床次数比较(,n =50)

表2 2组尿比重、膀胱容量、尿床次数比较(,n =5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n =50) 分

表3 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n =5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2.5 2组ISLQ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2组ISLQ评分比较(,n =50) 分

表5 2组ISLQ评分比较(,n =5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 2组复发情况比较 此次随访中观察组共5例患儿复发夜遗尿,复发率10.0%,对照组共13例患儿复发夜遗尿,复发率为26.0%,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36,P=0.037)。

3 讨论

儿童夜遗尿为常见儿科疾病,关于本病的研究认为,夜遗尿的发生主要由两类因素导致,一类与生活有关,如儿童自身适应外界能力差、存在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教育不当、儿童精神状态不佳等;另一方面与儿童生理条件有关,如膀胱括约肌能力障碍、中枢神经调控能力障碍等[10]。夜遗尿发生后影响患儿正常生活,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为对症治疗,去氨加压素为常用治疗药物,该药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患儿停药后容易二次复发,且价格较高,应用仍有局限性。

中医学在夜遗尿的治疗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及丰富经验,并将本病纳入“遗溺”“遗尿”范畴,认为本病病位在膀胱,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冷等原因导致膀胱开阖无度引起。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肾气未足,夜间入眠,阴气极盛,阳气衰微,膀胱虚冷,制约乏力,最终水道失调,致使尿液失控,发生夜遗尿[11]。治疗本病应以温补肾阳、益气健脾为主。培元止遗汤中,黄芪补中益气,山药健脾补肾,益智仁温肾纳气,桑螵蛸补肾助阳,五味子补肾宁心,菟丝子治脾肾虚泻,乌药温肾散寒,鸡内金涩精止遗,覆盆子疏利肾气,肉桂补火助阳,甘草调和诸药,多药共济,可达温肾补阳,益气健脾之效[12]。耳穴压豆为一种常见经络穴位刺激方法,在本病治疗中,通过对肾、膀胱、脾经在耳廓上的阳性反应点进行相应刺激,起到补益脾肾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刺激耳中、三焦等穴可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的抑制能力[13-14]。推拿为中医学中常见外治方法,肾俞为肾脏寒湿之气外输膀胱经之处,按揉可补肾止遗;足三里为任脉交会穴,可补肾益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揉按可健脾益气,调肝补肾;配合内劳宫、胆俞等穴增进疗效,可达补肾益气、温煦下元之功[15-16]。

夜遗尿患儿通常伴有尿流动力学改变,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FS、MFR、Pde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此联合治疗方案对患儿的尿流动力学改善效果优于传统去氨加压素治疗。在尿床次数、尿比重等指标及中医症状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尿比重、尿床次数、膀胱容量及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推拿治疗儿童夜遗尿对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佳。生活质量及疗效评估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SLQ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联治方案通过改善患儿尿流动力学,减轻夜遗尿症状,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传统西药治疗更明显。复发为夜遗尿治疗的常见问题,此次观察中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治方案中期疗效更佳,可弥补去氨加压素治疗夜遗尿二次复发率高的不足。但此次研究纳入样本较少,且未对患儿血清指标进行考察,研究仍有不足。

综上所述,治疗夜遗尿患儿以培元止遗汤联合耳穴压豆及推拿外治可显著改善患儿尿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且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西药治疗。

猜你喜欢

培元遗尿压豆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穴位贴敷配合食疗治疗对小儿遗尿症的影响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幸福就是跟你走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