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椎骨折、胸椎管狭窄症1例
2022-02-28高耀辉徐展望
高耀辉,徐展望
患者,男,41岁,因背部疼痛2年,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1年于2020年6月16日入院。患者肥胖,颈后仰受限,且有高血压病、窦性心律及血糖较高,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6年。查体:脐以下出现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肌力均有减退,双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且有踝、髌阵挛及巴宾斯基征病理征。X线片显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韧带骨化。CT检查显示(见图1):椎体骨质增生、韧带骨化融合,部分椎间隙变小,T10,11骨密度增高,椎体相对缘骨质破坏,局部骨质突入椎管。MRI检查提示:符合强直性脊柱炎并T10,11椎体应力骨折、椎管狭窄表现。诊断:① 强直性脊柱炎、胸椎骨折合并Andersson损害;② 胸椎管狭窄症(黄韧带骨化)。于2020年6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T10,11全椎板切除、黄韧带骨化切除、椎管减压+T8~L1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先于T8~L1双侧椎弓根置入12枚大小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右侧置入钛棒连接螺钉;然后于T10,11椎体上方做长约10 cm切口,可见椎板增生肥厚严重,T10,11椎管狭窄严重,黄韧带骨化明显,部分钙化呈鸟嘴样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形成凹陷,与硬膜粘连较严重,由于部分硬膜骨化,在彻底清除骨化过程中,部分硬膜也被切除,形成约1.0 cm×0.5 cm大小缺损,减压完成后,见少量脑脊液外漏,椎管内仔细止血后,在硬膜破口处放置医用人工硬脊膜修复缺损,以防脑脊液继续渗漏及硬膜内血肿;最后于L1左侧切口放入钛棒。术后患者自述疼痛感减轻,麻木无力感逐渐减轻,复查X线、CT,显示内固定物稳定,位置佳,T10,11椎间隙增宽。患者体温高、血象指标持续高于正常,结合术中有脑脊液渗漏的情况,为预防感染,给予不同级别抗生素治疗10 d后基本正常。术后3个月,患者背部疼痛症状已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患者下肢肌力明显改善,肌张力恢复正常,病理征消失。
图1 患者术前CT,显示椎体骨质增生,韧带骨化融合,部分椎间隙变小,T10,11骨密度增高,椎体相对缘骨质破坏,局部骨质突入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