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2022-02-28许伟丽

出版广角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报普通高校实力

【摘 要】普通高校社科学报作为知识传递、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面对网络化、数字化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普通高校社科学报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可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和地方文化特色设置优势栏目和特色栏目,在期刊传播方面利用新媒体拓展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建设具有凝聚力的学者型编辑团队,以实现党报在学术期刊界的创新性、可持续化发展。

【关  键  词】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承与传播;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多元化传播

【作者单位】许伟丽,《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究”(L21BXW011)。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2.019

从本质上讲,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人文力量,相较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两个硬实力而言,其更多呈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隐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1]。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影响力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高校社科学报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2],必然为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在中国及世界舞台上的传播做出应有贡献。

一、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到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在他随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软实力的概念得以进一步完善。综合来讲,约瑟夫·奈将软实力定义为一种非物质的隐形力量,具有吸引他人效仿的感召力[3]。不久之后,中国学者王沪宁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崭新概念,将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概念里的内涵和外延纳入文化软实力中,认为文化软实力包括诸多因素,如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历史发展、价值观念、民族信仰、科学技术等。可以说,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内,它是一种凝聚国民力量的感召力;对外,它是一种获得他国认可与支持的柔性魅力。显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前各国竞争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不断深入,文化软实力的理论研究在国内不断完善壮大,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使用软实力概念;党的十八大将“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

二、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目前拥有近千所高校,绝大多数高校都创建了自己的学报。其中,普通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校学报的重要成员,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发言人”,肩负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学术交流、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使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6]。虽然学报在宣传、推介方面不同于大众媒体,但对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助力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国内一些高校社科学报依托本校的优势专业创办优势栏目,也有一些学报在“名刊工程”“名栏建设”的引领下设立了反映中国的历史、民族、饮食、服装等传统文化的特色专栏。通过这些特色优质栏目的传播,中华博大精深的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传播。

其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数字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播领域,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新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同发展,高校学报的传播方式也有了质的飞跃,从以前的单一纸质出版逐渐过渡到不同程度的数字化出版[7]。一些普通高校社科学报与时俱进,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传播平台,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文化软实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持。作为科研成果展示的窗口、文化传播的平台,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在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助力的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

1.受众面偏窄,发行量较小

要想振兴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面向一定数量的受众,如果受众面窄,影响力和号召力自然减弱。普通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等学校出版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办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相关领域的教师和学生,期刊的受众面相对较窄。同时,学报出版力量相对较弱,期刊发行量小,难以被大型书店和图书馆订阅,期刊普及面不广。

2.数字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多媒体、数字技術相融合的出版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在此历史大潮中面临一定的挑战[8]。虽然多数高校社科学报实现了网上收稿、审稿、校对等数字化工作流程,并加入了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期刊数据库,但受众群体仍有局限。同时,高校社科学报在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短板,论文的传播渠道没有真正面向大众,因此,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的数字化管理和运作并没有从实质上提升学报的社会效益。

3.编辑的文化传播意识有待提升

提升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的文化传播力,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编辑仍然停留在纸媒编辑阶段,没有很好地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能,因此学报的传播难以实现多样化。与此同时,编辑自身的文化传播意识不强,在栏目设置、稿件审理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缺乏敏锐性。因此,要想使高校社科学报的学术内容辐射到广大受众,实现社会价值,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传播意识,并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不断学习、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助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四、普通高校社科学报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发展策略

虽然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在助力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了更好地在媒体融合时代凸显重要价值,提升学术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1.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普通高校社科学报不仅肩负着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责任,也肩负着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使命。编辑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普通高校社科学报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

2.创办优势专栏和特色专栏

一是设置优势栏目。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的栏目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办刊特色和办刊优势。因此,学报栏目设置应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呈现本校办学特色。这样,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在服务本校办学宗旨的前提下也要凸显鲜明的办刊目标。

二是创建特色专栏。一些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名刊工程”“名栏建设”倡议,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创建特色栏目,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宣传与发展,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出了贡献。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在创建特色栏目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名人、民族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旅游文化等,通过特色栏目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辐射力[9]。如《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栏目的《陕西方言及民族研究》,《五邑大学学报》的《侨乡文化研究》《南粤名人研究》栏目,《攀枝花学院学报》的《金沙江文化研究》栏目,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专栏。

3.英文论文写作和翻译顺应文化外传需要

目前,国内多数期刊要求论文附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英文是国内学术成果与国际对接的关键桥梁,对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过去,期刊为迎合目的语读者,摘要等部分的写作或翻译多以西方语言的表达习惯为写作标准,对于复杂的中华文化部分选择删减或用西方文化中的相应内容来替换,这样确实给西方读者带来很大的便利,但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不利于西方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也不利于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在英文写作和翻译部分,作者应在顺应西方语言表达习惯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文化为归宿,采取注释、拼音加注释等方法保留中国文化精髓。

4.构建高校社科学报多元化传播格局

高校社科学报的影响力既取决于期刊内容的质量,也依赖于传播的途径和速度。虽然多数高校社科学报采用同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数字出版模式,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报自身的特点和主体地位。因此,高校社科学报要想对外展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影响力,除了要致力于提高期刊质量,还要运用新的传播媒介构建多元化传播格局。

近年来,多数高校社科学报建设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为作者、读者、编辑、学者提供互动功能,开通微博、抖音等宣传平台,传播途径的拓展使学报的获取趋向大众化,文化传播力和号召力随之提高。未来,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使高校社科期刊走出学术圈,扩大高校社科期刊的大众传播。

5.建设学者型编辑团队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高校社科学报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编辑队伍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設,发挥自身对期刊质量提升、行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一是提升文化传播意识。编辑平时应多读书、多交流、多学习,加强自身在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调查和研究文化的核心,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稿件。二是实现编辑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纸媒编辑转变为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编辑。新时代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期刊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进行创新性改革,编辑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网上审稿流程,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努力转变为数字技术编辑。

此外,学报编辑部也要培养并引进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编辑,促进学者型编辑团队的建设。期刊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其中重要的生产要素。普通高校社科学报要想增强竞争力,提高期刊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内培养、对外引入专业化的学者型编辑势在必行。编辑部可以为编辑创造学习机会,让编辑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向。如果缺乏某学科领域的专业编辑,编辑部应积极运作,吸引相关专业人才。

6.鼓励国内优秀作者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

多数高校期刊虽然稿源充足,但欠缺优质稿源,特别是普通高校社科学报的高质量稿件更是凤毛麟角。普通高校社科学报想要凸显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必须提高期刊的内容质量。一方面,编辑在审阅稿件时要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善于发现优质论文,通过遴选稿件挖掘具有较高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作者,培养优秀的作者队伍。同时,编辑可以通过向专家、学者约稿的方式有效提升期刊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国内优秀学者和科学家将学术研究成果投至国内期刊,助力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科技腾飞,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五、结语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新时代各个领域的重要战略任务,普通高校社科学报作为知识传递、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面对网络化、数字化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普通高校社科学在报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普通高校社科学报应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优势栏目、特色栏目的打造,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实现自身在学术期刊界的创新性、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狄心悦. 彰显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疆样本”:基于“我为新疆代言”“达人西游”大型活动的调查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2020(4):48-55.

[2]席珍彦. 新时期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探讨[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76-83.

[3]约瑟夫·奈. 论权力[M]. 王吉美,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22-01-10]. http://cpc. people. com. 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 html.

[5]李家祥.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 理论导刊, 2021(11):125-129.

[6]孙永泰. 高校社科学报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困境与破解[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8):1007-1015.

[7]刘红. 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思考[J]. 中国编辑,2017(3):60-64.

[8]吴应望. 高校学报数字出版困境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编辑,2019(1):53-57+62.

[9]梁赛平.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调查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6):596-600.

猜你喜欢

科学报普通高校实力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软实力致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设与发展
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会在中井院召开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