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材的选题要领和编制策略
2022-02-28王雷 陈鸿瑶
王雷 陈鸿瑶
【摘 要】 新世纪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出版机构和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国际中文教材出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进步空间。文章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为例,从选题策划和内容编制两个层面出发,对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出版要领及策略提出了科学建议,以期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的步伐。
【关 键 词】国际中文教材;“丝路汉语”系列教材;选题策划;内容编制
【作者单位】王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警察学院治安系;陈鸿瑶,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2.013
根据教育部介绍的2020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除中国外世界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1]。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际中文教材出版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包括教材种类多元化、专用教材精细化、教材内容丰富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六家重要出版社的2020年宣传册、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赠书网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有1380余种国际中文教材,涉及各专业、各领域,纸质、数字多媒体等形式的教材层出不穷,为全球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了诸多选择[2]。尽管成绩突出,但国际中文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仍需踵武前贤、踔厉奋发、开拓创新。在此背景下,暨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发行了由西安文理学院教授董洪杰主编的“丝路汉语”系列教材。该教材立足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多元新需求,历时两年策划编制,包含《中国文学》《中国艺术》《旅游汉语》《幼儿汉语》4册精品,是国际中文教材专业化、分众化的创新尝试。本文拟从“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为切入点,就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的选题策划要领和内容编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以及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启示。
一、国际中文教材的出版现状
从宏观层面看,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出版机构和教育机构的积极探索,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近年来,国际中文教材出版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第一,国家的稳定强盛,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国际中文教材的出版注入了强大动力。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2021年3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并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对开发新一代国际中文教材、课程和教学资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对国际中文教材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国家、地方各级出版机构的积极探索和高校教育机构的专业研究在国际中文教材出版事业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近十年,伴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迅猛发展,相关教材及其衍生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底,已有近200家国内出版机构开展了国际中文教材出版业务,教材种类多达1380种,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长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动力。
从微观层面看,一是教材种类多样化。目前,国际中文教材可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分类,体系比较完善,种类不断丰富。如其根据主要功能可分为主干类和辅助类教材;根据媒介语可分为无媒介语类、单媒介语类、多媒介语类等教材;根据适用年纪可分为成人类、少儿类、幼儿类等教材。二是专用教材精细化。目前,国际中文教材已覆盖商务、科技、医学、旅游、法律、历史、哲学、艺术等十几个领域,其中商务类占比最高,达到了65%,其次是科技类和医学类,占比分别为12%左右。三是教材对象分众化。以往的国际中文教材适用人群主要是成人,随着学习群体的逐渐低龄化,非成人类教材数量不断增加。四是教材本土化。目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已经从国内走向了全世界,这也使近年来国际中文教材在当地化、国别化和语别化方面有了一定建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中文教材涉及语种数量高达67种,未来仍将持续增加。五是教材信息化。目前的国际中文教材除了基本“三件套”(课本、教师用书、练习册),还增加了卡片、挂图、测试手册、音视频光盘等附件,部分教材还提供点读功能,或搭配相应的在线学习平台为读者提供在线教学、游戏等服务,如《长城汉语》和《快乐汉语》(第二版)等[2],与时俱进地满足国际中文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
盡管成绩突出,但国际中文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仍须踵武前贤、踔厉奋发、开拓创新。一是各类教材占比差距明显,成人类教材、传统媒介(纸质)教材占绝大多数,非成人类、多媒体信息化教材较为匮乏。二是专用类教材出版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三是数字媒介类教材占总教材数量比例较小,即使部分出版机构已建成数字化平台,其智能服务能力也较有限,且未能将内容与教学有机融合,对新的教学和学习产品的开发还有待深化。四是国别类、语区类教材数量少,一些通用型小语种教材较为稀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国际中文教材出版面临的现实问题限囿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时代背景,打造从选题到编制环节俱优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教材,已然是国际中文教材出版领域的首要任务。
二、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的选题要领
1.按需策划,明确教材定位
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中文教材的选题策划要立足国际中文教育市场,通过全面科学的市场调研来开发相关教材选题,以提升国际中文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长效发展。以“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为例,其主创团队针对国际中文教育市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观察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特征,创造性地将国际中文教材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教材价格、销售量、生命周期、销售渠道、内容形式等有效信息进行统筹分析,找到国际市场需求与中文教材出版的契合点,抢占了出版时机。二是出版机构要本着“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深入高校一线教育领域策划精品选题,以满足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现实需求。以“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为例,一方面,该系列教材依托西安市教育局“丝绸之路”专项项目,组织西安高校中文教学团队将不同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创新策划优质选题;另一方面,该系列教材立足暨南大学出版社多年积累的“智力资源”,为系列教材的选题策划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分析支持,通过大学出版社和一流学科间的互融共生、协同发展机制,其选题策划与内容生产得以互联互通。
2.创新选题,增强学科意识
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质增效的新时代,相关教材出版应与时俱进地调整策划方案,以知识性和学术性为基础目标,在增强学科意识的同时,创新策划优质选题,不断提高国际中文教材的生命力。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了综合性强、相互渗透、动态发展的生态格局。在此背景下,“丝路汉语”系列教材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既以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借鉴和吸收了相邻学科的优质成果和经验,又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发掘和引入了理性的教学和学习思维,利用专业性选题创造性地揭示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规律,便于全球中文学习者掌握“窍门”。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国际中文教材策划要预测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和阅读热点,明晰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开发出契合学习者需求的精品教材。在“丝路汉语”系列教材选题策划的过程中,以西安文理学院教授董洪杰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创造性地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选题思维,以地方文化为切入点,以独特、新颖的人文场景传达相关知识,这种“寓教于景”“寓学于乐”的选题策划方案不仅满足了相关中文专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还以文旅情境为有效手段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文历史风貌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影响深远。
3.健全机制,强化全局思维
国际中文教材选题策划团队要深刻认识到全球中文传播的现实状况,强化全局思维,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策划不同选题,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选题机制,以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影响力。一是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各类专用教材的选题机制。国际中文教材涉及“中国文化”所涵盖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医学、旅游等,同时又能根据目标对象的不同而设置不同选题。如“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不仅在中国文学、艺术、旅游等领域开发了诸多选题,将中文学习与不同的专业高度结合,实现了中文教材的专业化和分众化目标,还针对幼儿学习者策划了“幼儿汉语”等选题,充分发挥了教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传播载体的功能。二是策划团队要立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文教育需求,以人文风情建构学习情境,充分提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学习兴趣,实现文化的“软传播”目标,扩大文化影响力。在“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中,“旅游汉语”这一选题又分为语言、文化和旅游三个部分,这不仅满足了国际中文学习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学习需求,也通过中国地方文化和人文风貌的场景化构建营造了浓厚的中文学习氛围,激发了中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的编制策略
1.多方合力,打造精品内容体系
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相关教材的内容编制不仅是出版界和教育界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各界须勠力同心、共同参与的责任使命。在此背景下,一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国际中文教材的内容审核,意识到国际中文教材的内容建设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全面提高国际中文教材的内容编制效能。如“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作为西安市教育局的“丝绸之路”专项项目,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主管单位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是教材内容编制和出版发行的重要保障。二是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等应将学术使命和社会职责紧密结合,不仅要着眼于国际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制,还要密切关注国际语言教育及教材产品研发的市场趋势,以各方协作实现教材及衍生品的效益最大化。“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不仅吸引了西安高校众多的专业人才,还得到了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这种校社协作的内容生产模式不仅实现了国际中文教材的分众化、专业化生产目标,也能通过出版社的版权输出经验和海外传播路径全方位提升国际中文教材的质量和国际市场推介力。
2.深耕细作,提供多元内容服务
国际中文教材是全球中文学习者和中文爱好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扩大“知华、友华、爱华‘朋友圈’”,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媒介,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国际中文教材要顺应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针对日益多元的全球中文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优质内容与服务。一是国际中文教材要针对国际中文学习者的差异化内容需求,提供精准、高效的教学服务,如“丝路汉语”系列教材在内容编制的过程中既注重中国文学、艺术、旅游等不同专业领域的权威知识传播,又适当地增加了以西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元素,并通过具体场景设置和地域特色介绍,增强了内容的客观性和趣味性。二是国际中文教材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尤其是注重对未成年学习者的兴趣培养和知识传输,从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效力和覆盖范围[3]。在“丝路汉语”系列教材的内容编制过程中,出版团队除了推出《中国文学》《中国艺术》《旅游汉语》等通用型成人教材,還别出心裁地打造了《幼儿汉语》这一专业型未成年人教材,旨在全面契合不同年龄阶段中文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国际中文教材的内容服务能力。
3.技术赋能,创新内容表达形式
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便将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加强语言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等内容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提出要“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综上可知,国际中文教材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快对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积极探索信息化、数字化内容编制模式,以内容表达形式的创新适应国际中文教育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具体来看,国际中文教材编制要依托先进技术开发便捷的数字资源,以全媒体内容编制为目标,加快数字内容资源与传统纸质教材的结合,满足数字化的教与学需求。“丝路汉语”系列教材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融合了大量数字资源,学习者仅需要 “扫一扫”,便可获得音视频、游戏等场景式互动学习内容。不仅如此,该系列教材还与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形成互联互通机制,可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线上学习内容,并能通过实时反馈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参考。未来,随着以人工智能、5G、AR/VR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原动力的智能阅读时代的降临,国际中文教材的内容编制将能够打造场景化、智能化的内容产品,在满足中文学习者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以具有一定自主分析、决策能力的智慧学习优化其中文学习体验,彰显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新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等[R/OL]. (2021-06-03)[2022-01-02]. http://www. gov. cn/xinwen/2021-06/03/content_5615110. htm.
[2]郑梦娟. 推进国际中文教材资源建设[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24.
[3]刘莺倩. 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原创少儿出版输出新路径[J]. 出版广角,2021(1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