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风文明涵养路径研究

2022-02-28王秀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

王秀伟

内容摘要:乡风文明建设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保障、核心内容和核心内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解析乡风文化元素的构成,探寻一条在党的领导下,以党风带动文明乡风,打好文明乡风的物质文化基础,用好文明乡风的制度文化效能,建好文明乡风的精神文化信仰的乡风文明涵养路径,写下新时代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关键词:乡风文明 乡风文化元素 涵养

在当代中国,乡风文明成为农村文明建设地精神内核,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把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浸润到社会生活方式和农村社会生产中,并使之逐渐成为人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最终成为人们的习惯行为。

一.乡风的基本内涵

1.乡风的内涵

周其仁在《城乡中国》开篇的话中写道:“中国很大。不过我们这个很大的国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叫城市,另一块叫乡村。”在土地上辛勤耕作,以土地的产出来谋生的人聚集在一起,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居住地,就构成了中国的乡村。

多数研究者认为,乡风,本意是乡村社会约定俗成的礼仪风俗,有时也指一个地方长期存在,被乡民代代传承的生活习俗,它是乡村文化发育、储存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乡风文明是中华民族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到農民的思想道德、中华优秀文化传承、遵守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和移风易俗等有关工作内容。

2.乡风文明的提出过程

乡风文明的基础是乡风,落脚点是文明,目标是使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全面提高。中国特色的文明乡风,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精气风貌,促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提高中华民族新农村农民的整体文明,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发展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如何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乡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来。从“十一五”规划开始,乡风文明建设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都进一步明确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决策性部署,并提出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

2019年6月,《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指导意见。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乡风文化元素构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化元素构成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

1.物质文化:乡风的基础文化元素构成

乡风文化的基础部分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主要包括乡村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反映现代乡村文明村落规划布局建设等。例如,东港市前阳镇的石桥岗村,完好保留着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一批历史遗迹。包括轮战部队指挥所、发电站、航材库、气象站、大东沟机场、油料库等,其中轮战部队指挥所等旧址还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积极利用这些红色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潜藏的精神层面的力量,带动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大力弘扬美丽乡村中的农村生态文明精髓,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和乡村文明。“加强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结合村规民约的践行开展非遗保护宣传,让农民意识到先人遗产的珍贵价值,领会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等这些自然历史文化遗迹,挖掘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和当代价值,培育美丽村镇、特色文化村镇、文明村镇,弘扬中华传统精神,推动乡风文明。

2.制度文化:乡风的治理文化元素构成

乡风的治理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层面,主要包括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乡村自治元素。例如,在笔者考察过的丹东市的乡村里,几乎每个村子在村委会或村里醒目位置均张贴有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里大事小情的公示栏等等,反映村民对共同价值体系的认知以及行为规范的认识。

新时代的村规民约,经过村民集体讨论、协商表决通过并张榜公示,是表达村民民主权利的成功范例,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村民共同遵循的行为约束依据,其中的大部分条文,都是规范村民日常待人接物、遵纪守法的内容,体现了一个村庄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对引导乡风文明发挥了积极作用。

3.精神文化:乡风的信仰文化元素构成

乡风的信仰文化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主要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等。培育文明乡风,要遵从农民意愿,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扬正能量,传递新风尚弘扬道德模范新风,营造文明乡风。在培育文明乡风新风尚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立足本村实际,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意愿,组建农民喜闻乐见文艺团队,探索建设村史馆、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和文化公园等文化设施。

在农村,传统节日习俗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基础。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这些传统习俗节日,既蕴含着对丰收及富足幸福生活的祈愿,也表达着对故人的追思纪念和对亲情、对和谐家族、和谐关系的追求。人们每参与一次传统节日,就是对传统节日文化基因感情的驻留与唤醒。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润物无声的情感渗透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与情感认同,为实现乡村振兴厚植文化力量。

三.当代乡风文明涵养路径

1.党风带动文明乡风

习近平指出,“我们讲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不是要否定和放弃党的领导,而是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作风不正,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整体乡村风气。农村基层党组织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首位,自身率先做好。

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从群众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文明建设要树立持久战的工作理念,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深入人心,让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其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有责任担当。他们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带头作用,组织带领好广大群众克服困难,共同富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一心为民。

2.打好文明乡风的物质文化基础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设备,不断巩固文明乡风的物质文化基础。政府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合资、独资、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等项目中来,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村集体和农户通过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激发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是振兴农村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种产业发展迅速,导致农村所面临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周边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等。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理措施,并着重加大对人居环境的整治,将农村建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理想宜居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改善外在形象,提升村容村貌。通过实施“厕所革命”以及加强多生活垃圾、污水的治理,不仅提升农村形象,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与生活质量。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生态文明观念的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振兴乡风。让农民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3.用好文明乡风的制度文化效能

乡风文明建设是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寄希望于简单的运动方式来完成,需要靠实干作风来实现。移风易俗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程,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

要在农村建立完善的村委会、红白会、禁赌会、禁毒会以及各项明文规定的村规民约,使得农村的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流传广泛的家风、优秀的家训、共同议定的村规民约等,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充分尊重村民自治要求,全力做好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用健康、文明、进步的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情操占领农村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和乡村生产中,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在农村逐步制度化、常态化。

4.建好文明乡风的精神文化信仰

“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孕育着丰厚的精神内涵,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言,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文化引领。新时代的乡村要实现富裕兴旺,必须有乡风文明作为精神指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停留在物质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在内的精神信仰的整体提升。搞好乡风文明建设,对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精神生活层面的享受,以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人,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加强对乡风文化建设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相应,不断提高他们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通过解放思想移风易俗,消除落后、保守及封闭的小农经济意识,培养农民形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切实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问题,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农民学校等基层教育培训阵地以及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农民科普场所,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自觉学习理论政策、科技文化,提高他们的创业致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

乡风文明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扮演着维系中国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精神角色,诸如“孝悌文化”、“乡贤文化”及一脉相承的“家训家风”文化以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的“村规民约”等,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统优秀思想观念都依然在今天新农村发挥着淳化民风、凝心聚力、积极向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其仁.城乡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 098.htm,2021.02.2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 6449.htm,2018-02-04.

[4]許莉.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9).

[5]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14).

[6]谭玉甜,刘淑兰.文化自信视域下培育文明乡风的路径探索[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5(37).

科研项目:本文系2020年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立项课题“乡风文化元素构成研究”(项目编号:Lnxc2020—2)研究成果;2021年度辽宁省丹东市社科联项目“乡风文明涵养路径研究”(编号:2021DDSK13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朝韩学院)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发挥思考
农村广场舞在促进乡风文明中的作用分析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析教育对凉山彝区新农村乡风文明道德建设的影响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浅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