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产业拓宽富民路

2022-02-27郇岩

时代报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村民

■ 郇岩

滑楼,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魅力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走进滑楼,一座座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由远及近,惠河两岸十里画廊美不胜收,让记者切切实实感受到特色产业带给村民实实在在的实惠。

2006年,33岁的滑军超高票当选滑楼村村支部书记,上任后,真抓实干,一心发展。不到半年时间,在没有给老百姓增加任何负担的前提下,打通了村道路、村组道路、户通道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行难、行路难的问题。而后,创新求变、高点谋划,以生态发展为追求,以生态富民为归宿,立足现有的自然条件优势,让村民真正找到创业致富的“金钥匙”。

一、统一认识,解放思想

长期以来,滑楼村的发展局限于传统产业,虽土地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但底子薄,基础差,农民虽然脱了贫,但离小康生活还有距离。致富、村集体增收缺乏后劲。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如何让黄土地里长出“金疙瘩”,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产业兴起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村干部迫在眉睫的难题。

2019年,睢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睢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惠济河文化旅游景观带”政策,滑楼村地处惠济河和惠济河故道交会处,惠济河百里画廊景观带跨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何抢抓机遇,经村委一班人讨论,农业部门有关专家论证,让惠济河滩撂荒的土地成方连片,整齐划一,形成规模,打造集乡村文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和康养为一体的文旅“康养小镇”的设想呼之欲出。

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滑军超便带领村委一班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带领村党员干部跑乡镇、跑县市,请有关专家到滑楼村实地考察,多方论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没钱,开乡贤会,捐;请专家设计,需要钱,为节省这笔资金,滑军超多次去省城找到在省设计院工作的本村大学生设计规划,就这样,在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沉寂多年的惠济河古道如沉睡的美人被唤醒,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地方被激活,昔日不太起眼的小村庄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绽放,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舍、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以及三环、六路、九景观远景规划呈现在大家伙面前。一时间,滑楼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开辟了农业、旅游业交叉发展的新领域。

困难重重,唯有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转型就此拉开了帷幕。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跟着效仿,所有的责任由滑军超一个人扛。用他的话说,为了滑楼村的父老乡亲,他豁出去了。

结合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利用集体闲置资产,盘活资源,变“冷”为“热”,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推行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确立了药材、金丝皇菊种植、休闲采摘、垂钓、民宿农旅“发家”的融合发展思路。2019年9月,村民郇树东、滑照伟、郇树红入股500万元,100户村民土地入股500多亩,打造油菜、金丝皇菊基地400多亩,百草园100多亩,垂钓及沙滩浴50余亩;盘活改造闲置老宅庭院,建成古朴简约、具有农家特色的民宿;地头连着地头,产业连片发展,分散管理的大方块有了规模,形成了“气候”,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特色种植的新路子。

暑去秋来,这几年,每当菊花盛开的季节,参观的、赏花的、拍外景的、玩抖音的,信息灵通的客商蜂拥而至。“从开始我们找市场,到现在市场找我们。以前我们外出打工,现在人家在俺村挣钱。随着这几年村民收入翻番,户户住楼房,出门有私家车,不仅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甚至在外已安家多年的老人也回来了。”滑军超说到这儿,难掩喜悦与自豪。为把菊花产业做强做大,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式,引导农户与合作社合作,这样既解决了种植和技术问题,又解决了销售难题,形成了以菊花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三产融合深加工产业链条,为群众致富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

二、因地制宜,助力农户增收

提到钱,正在河湾里摘菊花的经凤真满脸都是喜色,一朵一朵的菊花在她的手里犹如一只只蝴蝶飞舞。她说她家有7亩地,都租给了合作社,每亩收入1000元,光这一项年收入就有7000元,再加上每天出工打卡,半个月时间,基本能挣2000元左右,再加上其他收入,手里花不完的钱。大儿子与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定居洛阳,而且凭在学校学的专业,目前各自经营着一个工厂;小儿子两口子在外地打工,一年下来除了吃喝没落多少钱,如今看到村里的变化,这几天说交接好工作就准备回家乡发展。前年,她家已盖好16间楼房,逢年过节,儿孙、孙女儿一大家子十几口,别提有多热闹。以前都是小打小闹,收入也不稳定。如今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收入稳定了,干啥事也都有谱了。不经意间,经凤真的篮子里已满满当当,随后到路边的收购点上秤,结款。一天下来,七八十元稳稳当当地到手了。“活不累,钱也不少挣,眼下家里就剩下俺老两口,想吃啥,门口超市都有,嘴不屈。等过年,孙男娣女一大片,俺都包上一个大红包。”说着,她掏出手机便说跳广场舞的时间到了,新学的舞步有点生得练练。那神情,那语气如同中了大奖一样拽。

沿河岸的菊花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竞相开放的金丝皇菊、贡菊、婺源菊一垄垄、一行行或灿烂盛开,或含苞待放,生机勃勃。菊田里,100多名村民正在菊花田中忙着采花、装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立足资源禀赋,村“两委”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在此基础上,又大力发展百草园中药材种植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整体提升,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的村民,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化为壮美的现实。

孙聚寨乡滑楼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里 ▲

“俺村这两年变化可不小,村容村貌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谈起村里的变化,滑楼村村民郇茂军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过去的滑楼村,破路多、破房多,外出打工的多,留守老人多;如今楼房多,返乡创业的多,孝敬老人的多。

行走在滑楼村彩虹桥上,视野是开阔的,心情是愉悦的。道路两旁随风飘落一地的银杏树叶似黄金铺地,金灿灿、亮闪闪;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及远远近近文化墙上的核心价值观、孝善敬老图等都无声地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茄子,好。”随着摄影师的手势,摆拍的女人笑着朝大爷的肩膀靠了靠。

于是,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黄婚”照定了格。

金婚?银婚?

在连心桥上,偶遇上了年纪的滑大水老人,他正在与另一稍年轻的中年妇女聊得起劲,见记者拍照搭讪,显得有点拘谨。

“黄婚!”老人自嘲地朝记者笑笑,而后又重复地说,他是春天种庄稼——头一茬。在与老人幽默诙谐的聊天中得知,老人年轻时因家中兄妹多,手摔伤而无钱医治,最终落下终身残疾。前些年,家里穷,加之身体的原因,婚姻一直搁浅。如今,家乡的变化让他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仅盖起了三间小楼房,而且手里的闲钱也越来越厚实。自家的二亩地入了合作社,除了年年分红外,还有其他杂项收入,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不少进账。“没事钓钓鱼,沙滩上帮忙维持个秩序,想不到,老了老了还能庄稼汉招驸马——撞上桃花运。”说起滑书记,他说,“那可是个能人,能得让我这老头子也黄婚恋了。”老人的一句话,让一旁的女人害了羞。

三、科技赋能,发展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如何吸引人才“回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回乡创业发展的天地更加广阔,“互联网+农业”不仅拉回了本村的年轻人,还吸引着本乡本土的大学生回家发展。几年间,滑楼村把返乡创业、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共培养新党员5名,平均年龄30岁左右。

郇新桥,2011年大学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规划先行,谋定后动。投资经营畜禽饲料厂,经过10年的打拼、积累,目前已成为河南省中灵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10月,原准备在外扩大经营的他,看着家乡一天天的变化,毅然决然地把百草园种植基地建在了自己家乡,解决就业群众四五十人。

2021年10月,他被村里培养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尽管人在外地,但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清清楚楚,村里的党员微信群里每天发村子里趣事、新鲜事,他事事带头,亲力亲为,不但出钱而且出力,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

“像我们80后这一代年轻人灵活性很强,故土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起建设家乡的重任。在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增加就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共同迈向乡村振兴之路。”如今已是睢县政协委员、商丘市青联委员、河南省青年企业家、返乡创业之星的郇新桥说起返乡创业颇有感慨。

“在大数据时代,科技赋能,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三年的疫情,让人们更加注重绿色健康,在科技的支撑下,‘舌尖安全’尽在掌握。”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增收一方百姓。在惠河龙湾的百草园基地,郇新桥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村民郇平周,做小生意好多年,儿子在城里经营一个影视中心,没事的时候帮儿子打打下手,日子过得还可以,如今村里的变化让他念起了思乡之情,不顾儿子的阻拦,直接从城里搬回乡下,并成了村里垂钓园的管理者,每天除了管理景区外,现场直播成了挣钱的门路,不仅圈了很多粉,甚至还成了网络红人。他说以前给别人打工看别人的脸色,现如今,手机成了工具,直播成了职业,垂钓园沙滩浴场成了我的摇钱树。说起眼下的新身份,他用了豫东人最简单最直接的方言,一句话:“得法嘞很……”

四、大孝大爱,助推乡村文明

2021年9月9日上午,滑楼村的村民像过年一样聚集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舞台上彩旗飘飘,年老的、年少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这是村里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孝善文化节暨大型饺子宴活动,全村70岁以上老人迎来幸福时刻。老人坐成一排,儿子、媳妇分成两行,随着村支部书记号子般的一声令下,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送到老人的手里,有的老人饺子未咽下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婆婆饺子刚咽下竟张嘴泣不成声。

村民张玉华,村里有名的孝顺媳妇,婆婆患老年痴呆多年,她守候在婆婆的床前端吃端喝,为老人撑起一片天。孝善文化节这天,她第一个带头推着98岁的老婆婆走向舞台,当着众人的面将一大盆洗脚水端向老人,此情此景,无人不动情,无人不动容。刹那间,雷鸣般的掌声在人群中响起。知父母心,感父母恩,报父母情,让爹娘老有所养,老有所靠,既是做儿女的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更是我们做儿女的幸福密码。

在好家风好乡风的引领下,滑楼村从贫困村到市级文明乡村,再到省级美丽乡村。“下一步,我们把大力弘扬‘德孝文化’作为引领乡村治理新的突破口,提倡以‘德’治村,以‘孝’传家,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评选表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确保‘文明幸福星’创建成功,力争把河南省‘孝文化示范村’打造成‘以孝治家’的名片!”村委主任郇树敏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景有看头,路有奔头,如今的滑楼,正以产业兴旺“高效益”、生态宜居“高颜值”、乡风文明“高素质”、治理有效“高标准”、生活富裕“高水平”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乡村振兴波澜壮阔的动人画卷。

“现在俺住的房子比市里的还好,家家户户都是小别墅,住着可得劲儿。”

“俺村干部说了,以后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开养老院、干民宿、搞旅游,老鸹吃桑葚等着俺张嘴!我准备让外出打工的儿子回来,在家门口都能挣钱了,还跑出去干吗?” 村民郇树东发自肺腑地说,“政府铆足了劲带大家过上好日子,俺们有奔头,心里满意得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居生活,“偷得半日闲,人约黄昏后”的美好时光,“住民宿,吃烧烤,把酒言欢叙乡愁”的逍遥自在……如今的滑楼村,真真切切地“靓”起来了。

“下一步,我们将在三味谷屋旁建一座村史馆、文化中心,右边建一座老年康养中心。”滑军超指着不远处惠河龙湾的连心桥说,“明年您再来,滑楼可能又是‘景美如画、产业兴旺’另一番景象。”

在滑楼,“种业示范基地+休闲农业,文旅融合+康养度假”的美丽乡村品牌已初显成效,实现乡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孙聚寨乡党委书记杨玉峰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滑楼村抢抓惠济河沿岸景观带的战略机遇及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发展信念,厚植生态环境底色,突出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彰显美丽乡村建设本色,全力推进滑楼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工作。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康养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机遇,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更加和谐绿色的乡村建设发展道路,进一步使农村产业更兴旺、人居环境更舒适、群众生活更幸福。”

猜你喜欢

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