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无处不桃源

2022-02-27维扬

时代报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茶油油茶基地

■ 维扬

引子

曾几何时,在风起云涌的打工潮冲击下,农村广大少壮,丢下父母,抛弃故土,告别村庄,纷纷拥进城里,跳进市场经济的大海,用其廉价劳动力,投入市场竞争的旋涡,奋力打拼,苦苦挣扎在全国各个不同的角落和领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各自的人生。有的成为劈波斩浪的弄潮儿,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功成名就;有的则不谙世事进入不了角色,连连失利,以致连老本都赔了进去。

初始,他们的想法都很简单,除了找口比农村好吃的饭菜外,可以说别无它求。后来才渐渐明白:城市也好,农村也罢,都是可资人生表演的舞台。那么,在台上表演什么,怎么表演?成功与否取决于表演的内容和演技。但不管怎样,他们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社会变革中,得到了前所未有和不同程度的洗礼和锻炼。不同的是,有的人跌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人虽然碰得头破血流,却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更加义无反顾地砥砺前行。这就是甘于损毁自己和敢于挑战自我的人生。

抹不去的第一印象

一个人(团队)能够做成一件事不容易,能够做点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做成的事,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些关注往往可以推动其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朝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方向良性发展。在渝东南中塘镇胜利村九组,百富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油茶基地,就有这样一群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村青年。

密雾环绕山茶林 ▲

车轮子擦着规定好的线路,不紧不慢地行驶在陡峭崎岖的山道上。一路上遇见许多去乡下踏青的自驾车,其中就有与我们目标相向去油茶基地的车辆。路上车多,轿车、越野车、皮卡车、农用车,一辆接一辆。去的去来的来,像爬行在宛如白玉带公路上的蜗牛,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乡村山路,弯多、坡陡、路窄,塞车错车现象时有发生。

在这阳光明媚、百花盛开、清风拂面、空气清新的季节里,城里人呼朋引伴、扶老携幼,从城里跑到农村,去探访乡村振兴中的奇异变化,去欣赏人间三月天的良辰美景,去品尝农家特色美食的乡土本味,这确实是过腻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换种生活方式的不错选择和真实写照。

我看到的百富联油茶基地,已具备住宿、就餐、垂钓、游乐等接待资质和条件。我们一行午餐就是在明亮而宽敞的食堂大厅里,品味土家酸渣肉、石磨合渣、时鲜磨菇肉圆汤,尤其那道十分地道,弥漫着咸菜尖清香的土豆泥,给我们带来的是不一样的味觉。

他们办的这个食堂,拥有专业水平但未曾考级的厨娘,平常日子里,专为那些在基地干活的农民烹饪三餐。每日在这里就餐的约五六十人,季节性用工高峰时就餐者多达上百人。双休日和节假日则为那些前来游玩的人服务。

百富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起人黄宁,我过去听人说起过,但并不相识。可不知为什么,初次见面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当我在他的陪同下踏看完整个基地,并座谈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不仅喜欢还有些从心里佩服他了。

听他如数家珍的介绍,我仿佛在听故事一般。他说他们笃定了发展目标以后,于是花钱从重庆请来专业团队,为他们策划绘制公司蓝本,制定近中远期发展目标。然后按照这个规划,从2015年春栽上第一批近10万株油茶苗开始,截至今年已发展到50万株。

他站在一片高过头顶的油茶林前有些沉重地说,7年前刚起步的时侯,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没有路,我们就花钱修路,修好了路大型机械才能进场;二是农民不愿把土地拿出来,对入股不感兴趣,我们就从明白人入手反复动员做工作,先搞它几十亩样板出来,让村民看看搞得起来还是搞不起来,让大家认识土地闲着好还是利用它赚钱好;三是资金短缺,我就鼓动李正军入伙,让他拿出自己的“老窖”参股,共渡难关,共谋发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起步的那些日子里,他们白天下地干活,渴了喝口山溪水,饿了啃个生红苕,困了躺在树桩上眯一会儿。晚上,他们借助手电光,挨家挨户做说服动员,李家出了进张家,给乡亲们讲道理算细账,让村民认识到,公司的利益和村民们捆绑在一起的好处。讲明流转的土地每年可收入多少租金,讲明到基地里下地干活每月能挣多少钱,讲明等到基地有了收成后,年底按股核算有多少分红。用充分的说理让村民们看到,眼前的现米米和预期的收益。

村里有个一点就明白事理的村民黄昌发,他不仅把自己的地全部拿出来入股,还主动站出来协助公司做工作,给那些土地户不光算账讲道理,还巴心巴肠地说,不说别的,等公司把路修好了,今后春节清明去坟头烧香挂青,就不会再去钻刺笼笼走茅草路了。在他不厌其烦的启发和鼓动下,一些原本心存疑虑、抱有私心的钉子户,最终也开了窍,放心地把土地拿出来,加入公司成为一个个股东。还有一个叫唐文学的村民,住在离公司较远的地方,以流转的土地十年不要租金为条件,要求公司把他家的公路修通。黄宁他们几个合伙人,开了个碰头会,一致觉得,为打开局面,必须从大局着眼,从小事入手,同意把公路修到他的家门口,让广大村民看到公司讲诚信靠得住,并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困难只会给弱者添堵,而再大的困难在强者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通过真抓实干出来的成果,摆在了当地党委政府眼前,摆在了区农委、区交通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案头。很快,基地里的通车路串联起来了,浇地灌溉的山坪塘蓄满了水,退耕还林的政策性补贴也年复一年落实了。

说到这儿,黄宁眼光发亮,声情并茂地说:“有了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底气更足了,干劲也更大了。所以能够这样拼死拼活地干,是铆足了把规模做大产业做强的劲头,是看好了有希望有奔头的预期目标。”他们没白天黑夜,没晴天雨天,没节日假日,近乎忘我的辛勤耕耘,是在告诉人们,他们要用勤劳的双手,用青春和血汗书写美丽的人生。

我在和黄宁第一次接触的两小时里,他接听了10多个电话。而这些电话无不与基地与油茶的发展有关联。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他们的忙完全是忙在产业发展上,忙在一点一滴事无巨细的事情上。

按照分工,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能。黄宁负责全面,总揽全局,人事财务劳动力分配安排,农作物经营管理;李正军负责创办精炼植物油厂,资金调节调度。

我掐指算了算,在第一次接触黄宁往后的数月里,我邀约了数十次,想和他们面对面,更深入、更广泛地了解一些情况。同时也求助过镇上领导,请他们预约见见面,可都未能奏效。

由是,我想到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他们把整个身心投入在事业上,让我感到自惭形秽。由此不再用任何方式打扰他们。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个团队却总是丢不开放不下,而且对他们愈发感到肃然起敬,愈发感到不把他们的努力写出来,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于是,我写下了对他们的这些第一印象。

一个好汉两个帮

有人说,投资种养业,不是傻子,就是骗子。意思是说,搞农业要靠老天爷吃饭,地里不论种植什么农作物,怕就怕天干水旱,怕就怕病虫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更可怕的是不可调控的市场波动,即人所不能解决的供需矛盾。所以,投资农业存在很大的风险。而那些敢于承受风险的主儿,其用心多是借用国家利好的政策,动辄上千亩上万亩流转农村土地,一旦把项目资金(补贴)拿到手,屁股一拍就开溜,把摊子留给当地政府,让他们去揩屁股收拾残局,解决无法给老百姓兑现的土地租金等遗留问题。

而中塘镇胜利村的黄宁、李正军、喻克均既不是骗子,更不是傻子。他们三个既不同姓,又不同龄,但却志同道合,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

黄宁生于1970年,大专文凭。之前从事建筑行业多年,还擅长消防作业,系黔江消防智库中的佼佼者。喻克均和妻子王英琼,初中毕业后一直摸爬滚打在餐饮行业,会摆弄出一手传统美味佳肴,运用一条龙流动服务,活跃在城乡各个不同的角落。李正军生于1977年,高中文化,从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旧,点石成金,变弃为宝,在这个同行道里小有成就。

过去,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用满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挖掘出一桶又一桶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为进一步打拼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们几个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历了土地从大集体到下放到户,从下放到户向种地能手集中,后来又到告别土地进城打工的裂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买卖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没有土地,人类就无法生存。土地的珍贵就像人需要空气、水和阳光一样,不可或缺,缺一不可。过去曾流传“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的说法。“一碗泥巴一碗饭”,土地在农民眼里就是他们的“铁饭碗”。

黄宁是一个懂得“一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的实在人,多年来在建筑行业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过五关斩六将”,投标工程项目,虽然也曾风光过,但却是有得有失,尝尽酸甜苦辣,深谙人生百味。托关系找门路,请客送礼,甚至私下里做些迫不得已的事。这种既不正常也不景气的行业,对于他似乎走到了尽头,于是左思右想,萌发了一个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念头,那就是返乡创业。

2015年,一个雨后放晴的艳阳天,黄宁邀上李正军,一同站在家乡的土地上,两眼有些湿润地说:“正军,我们要是把那些荒芜闲置的土地整理出来种上油茶,既可挽救即将消失的村庄,也可绿化美化环境,给城市输送氧气,同时还有经济收入。不过,我要把话说透,投资农业有风险,而且短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所以,你必须想明白,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给你三天时间,考虑好了再作决定。”

黄宁见正军意欲张口却欲言又止,于是又语重心长道:“正军,你想过没有,我们都是农村娃儿,书读得不多,认识的人没有几个,更没有稳定的职业。这辈子莫说没有当公务员的命,即使让你我去当公务员,也未必能当得好。所以,我们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家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种养业。只要树雄心、立壮志、讲科学、有干劲,就会干出个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好处的模样来。”

李正军听了黄宁的一番描绘,特别是他对市场的分析和发展的长远思考,激起了他敏感的神经和莫大的兴趣。于是话不多说,毅然决定成为第一位加盟者。三个月后,喻克均的妻子王英琼在李正军的劝慰下,也果断地加盟到基地,成为第三个主要股东。

“一个好汉两个帮”。这天,王英琼、李正军和黄宁走到一起,站在家乡的山岗上,禁不住感叹起来:曾经人丁兴旺、六畜繁荣、物产丰茂的胜利村,如今却变成了茅草丛生、荆棘遍地,几乎没有了人烟的荒山野岭。

童年的他们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许多往事虽然已经渐渐模糊,但不可忘怀的却是门前潺潺的流水,果子挂满枝头的大树,还有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近年来,上级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乡村。想到这,他们的眉眼舒展开来,脸上绽满了笑容,决心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唱好“林中曲”。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常规种植向特色种植,单体生产经营向立体生产经营转变,以期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三者的有机统一。有了这些众口一词的认知,有了这些一拍即合的想法和预期目标,他们立决立行,说干就干,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和名堂来。

神奇的长寿油

春夏交替之际,是人间最美的时刻,也是世间万物充满生机的季节,更是大自然孕育新生命的良辰。草儿在结它的种子,花儿在摆弄它的姿色,风儿在吹拂它的影子。黄宁驱车回到基地,一边吟诵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边远眺着满山遍野盛开的百花,沐浴着凉爽和煦的山风,聆听着鸟儿传来的鸣唱。那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构成的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是那么妙不可言,是那么生机蓬勃,不得不让他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在美好未来的逐梦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从似睡非睡的状态中回过神来,挪动双腿,走进那暗香浮动的油茶林,摊开左手掌,托起一束恍若云朵的油茶花。然后抬起右手撑出指尖,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轻轻地柔柔地在花瓣上滑动,生怕稍不留神伤了它。油茶花开始于国庆后的冬季,花期长达两个月。头一个果子摘取时正值最旺的花开时节,故有花果同株的说法,俗称抱子怀胎,又称寒露籽、霜降籽。为先花后果、花果共生的木本植物,花果共生周期为13个月。

山茶基地采撷忙 ▲

6年前,这些还是筷子般粗细尺把高的幼苗,如今已长成了轧枝旁出根深叶茂高过人头的大树。那一朵朵缀满枝头的花朵儿随风摇晃,像是在悄悄告诉黄宁,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丰收就在不远的将来。是的,他们种植的第一批油茶苗,已开始有了收成。摘取的茶籽经有些简陋的设备榨出的油,看上去晶莹透明。吃进嘴里,油而不腻,满口生香。不论是色泽、口感,还是营养价值,用土法熬炼出来的油都无法可比。目前,他们生产的“山巴弩”茶油,有认证,品质优,已进入国家832平台和重庆扶贫馆,远销全国。

谁都知道,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说的油是指人类生活离不开的食用油。食用油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系猪、牛、羊为主的动物油,一类为菜籽、花生、芝麻等为代表的植物油。而茶油则属于稀有的木本植物油,它富含高达90%的不饱和脂肪酸,易于食用吸收,同时还能促进人体对脂溶性纤维,以及钙、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摄入和吸收。

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抵制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民间用它来做妇女生小孩后的“月子油”,素有“东方橄榄油”“液体黄金”的美誉,在国际上被称为“长寿油”。油茶可谓周身都是宝,茶果除了提炼茶油外,油茶饼可做农药,又可做肥料,还具有农田蓄水和防治病虫害的功效。油茶壳加工成颗粒燃料和有机肥,可以改良提高土质。

综合这些因素,油茶种植进入旺龄期,平均亩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目前,他们种植的油茶有湘林、长林、长白山、软枝、红花大果五个优良品种,其盛产期可达50年至200年不等。为了弥补早期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不足,他们还利用当地的生态优势,农旅结合,长短结合,在基地里套种南瓜、花生、马铃薯、辣椒等农作物。最终,他们要把基地打造成为拥有油茶种植园、生态鱼养殖园、生态花卉水果园等多元农业企业。

不可缺的产业链

单一的农副产品若不通过深加工,进入市场交换就不会有附加值。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延伸产业链。所以,新建一个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炼油厂是黄宁他们的不二选择。

随着基地的不断扩大,油茶果(籽)产出的逐年增多,当初他们建成的炼油作坊,已满足不了新增产量的需要,怎么办?他们经过精心策划和反复论证,决定新建一个大型精炼植物油厂。不光生产茶油,还可生产花生、菜籽、木姜籽等草、木本植物油。新建的油厂既要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进出运输,又要地盘宽大,有晾晒和储存的地方。

他们一想到大前年组织员工抢收晒在基地坝子上的茶果(籽),累得一个个湿透了衣背,不知哪是雨水哪是汗水。但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还是未能挽回因茶果(籽)被雨水淋湿霉变而造成的损失。新建的炼油厂,必须吸取以往的教训,要建就要一步到位,建成一个三五十年都不落后的一流厂子。

当初他们建了个小作坊,一是因为资金短缺,二是为了应急。他们还是孩子的那些时候,就知道父母把上山采摘来的茶果(籽),去了壳将果仁放进锅里,盛满水先用猛火再转微火熬炼,一直等到把水分熬干,熬出澄黄色的油来。用此法熬成的油吃进嘴里,虽然有点儿苦涩,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老一辈用茶油,加上茶叶、黄豆、阴米等诸如此类的食物,做成的茶油汤,吃了可以提神,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同时,茶油还可以用来润发,也可以润肤。男人把茶油抹在头发上,梳成一片瓦亮光光的头型,蚊虫爬上去都可能掉下来。女人用茶油润肤去皱,可以延续青春的靓丽。那时候卫生条件差,科技水平也不高,但老百姓对茶油的钟爱和信赖是无与伦比的。就像那时候没有洗发素,没有洗洁剂,生活物资十分匮乏那样,普通人只能用皂角捣烂后,取其汁洗头、洗脸、洗澡。现在,时代不同了,物产丰富了,人们吃喝玩乐和游购住行,都要讲究品质品位,使(食)用品牌名牌。

李正军负责建厂,他白天吃在工地,晚上睡在工地,满脑子装的全是怎么把厂尽快建好。一天,他做了个梦,梦见已经建成的厂很阔大,也很气派。炼出来的茶油有如液体黄金一般,金灿灿的流光溢彩。从那以后,他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地上。

已取得国家认证的山茶油 ▲

厂建在什么地方?他们经过反复比选,最终决定建在中塘镇闲置多年的粮站地盘上,即中塘社区廖家弯。建成什么样的厂?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必须比照框框画鸭蛋,严格按设计要求,建成标准化的厂房,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炼植物油厂。

这个厂开建于今年4月初,目前已完成场平开挖,计划打造5条生产线,拟于11月底投产使用。该厂全面建成后,年产油量可达1000吨,年产值可突破2亿元,可解决40人就业,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这样既可消化基地生产出来的初级产品,又可承接对外加工业务,把产业做大做强。

有付出就有收获

百富联对公司基地的经营管理,在多年来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办法,有如大集体管理生产队社员。社员每天出工,由生产队长安排生产任务到每个人头,早上几时出工,下午几时收工,任务完成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每天造册登记作记载。月底到了,根据出工天数和任务完成情况计发报酬。说来有些凑巧,他们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与当年农业八字宪法,即深耕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兴修水利、培育推广良种、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和工具改革竟然不谋而合。

百富联公司自成立以来,咬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放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夯实基地,做精产品,搞活流通,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以农产品深加工带动油茶基地向纵深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免费向村民提供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种苗。现已带动周边广大村民种植油茶2万余亩。同时建立起营销中心,公司除销售自身的产品外,还承担了外销所需的分拣、包装、发货,帮助村民实现油茶果(籽)和茶油就地直销。据统计,目前已带动500余农户种植油茶,预计进入丰产期后,户平均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公司本部常年固定用工40余人,季节性临时用工100余人,每年支付民工工资50余万元、支付土地租金30万元,到2030年股民每年还有红利收益。

百富联公司员工上下一条心,砥砺奋进,负重前行,实干苦干加巧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集中种植,修复并优化了生态资源。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按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让山水园林路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三是通过实施多元化利用和开发 ,把小农生产(经济)引入规模化、规范化农业产业发展轨道,让农民收到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盈利分红“三重收入”。可谓一举两得:不仅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了,而且恢复和保护了耕地,治理和保护了水土流失,让曾经一度闲置的土地,变成了巨大的财富。有道是:野无人迹非无路,村有溪流必有桥。山色须随世事变,人间无处不桃源。

猜你喜欢

茶油油茶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茶油飘香
我的基地我的连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山里茶油郎
茶油总DNA提取技术及扩增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