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时代,学校课改走向何方
——《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2022-02-27策划于杏林万磊

教育家 2022年49期
关键词:教育家新课标素养

策划 | 于杏林 万磊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核心素养、生活逻辑等内容纳入其中,就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结构、细化实施要求、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要求与指导,着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新课标出台之后,学校的教育改革会发生哪些改变?在课程体系架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创新成长等方面,学校应当如何继续课改之路,让学生、教师主动参与课改,切实让核心素养落地?本次论坛邀请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就新课标之下的课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扫描二维码观看论坛回放

议题一 如何创新课程体系架构

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从重视学科逻辑转向重视生活逻辑,强调学校教育的文化导向,要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习惯。基于此,学校应如何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王淑英:新课程提倡素养为本,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围绕“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的办学理念,重构“一体化、三层次、五领域、六模块”的“国家课程+未来无边界课程”体系。

其中,“一体化”即在课程建设中实现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一体化设计,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高洁的幸福公民;“三层次”即统整基础型国家课程,拓展生活化的小镇课程、研究型学院课程;“五领域”即“德育价值”“智育能力”“美育素养”“体育健康”“劳动实践”五方面课程内容;“六模块”即以小镇实体化呈现红信文化、人工智能、劳动、创客、健康、国际理解六大模块。

学校具体采取了以下几大措施——

一是重构课程理念。学校瞄准未来人才培养方向,以“契合、融合、联合”的教育理念重塑学校课程形态,建构“有机整体、和谐共存、创生化进”的三级课程体系,并以“跨界融合、开放体验、数据决策”等方式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开放融合的教育生态。

二是整合课程目标。学校从“未来无边界”的全新课程视角出发,将培养目标整合、细化为“六者”,即终生不渝的学习者、独立判断的思想者、担当责任的行动者、全人发展的领导者、国际事务的参与者、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并重构包含国家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学院研究课程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未来竞争力。

王淑英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陈柏根江西博雅教育集团总校长

郝晓东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执行主任

潘悦浙江省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三是创新课程实施。学校就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并以跨界的方式、融合的体系、开放的任务推动课程目标的实现。学校按照“8+X”运动项目布局,将体育国家课程落到实地,形成“体育融合大健康”体系,设立八个体育项目及若干自选课程,同时强化体医融合,建立外延医疗服务站、健康管理工作站。研究型学院课程则围绕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传承创新+跨界融合+智能智造”课程形态,建立模拟联合国课程、“互联网+”课程等,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课程的融通性。小镇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品格。其中,劳动小镇课程研究“学科+”劳动方式,美育以戏剧教育为载体,开展校史、红色教育艺术活动。

议题二 如何增强教师教学主动性与针对性

以往课改过程中,经常出现花架子不少、实用性不高、教师一头雾水的情况,影响课改实施效果。学校应如何帮助教师拨开迷雾,确定新课标的核心与内涵,有效发挥教学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陈柏根:关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有“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问题中心论”“学习中心论”等诸多观点,让教师在实践中无所适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这就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核心素养,自觉进行课改。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紧扣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淡化课改形式和模式套路,突出教学实效。

其次,要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让学习成果最大化、教学方案最优化,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生活逻辑、科学逻辑和学习逻辑,不能浅尝辄止。

再次,教师的讲解、点拨必须精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针对学习中的难题、课程标准中的重难点进行精讲,并对易错点进行点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和逻辑的贯通。

最后,要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双减”主要是减轻学生在学习时间、作业数量方面的过重负担,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时常想着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有哪些新要求?

一要主动吸收,做学习型教师。新课标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更多关注生活逻辑,满足其真实需要。为此,教师必须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自己,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适应新课标要求。

二要主动研究,做反思型教师。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一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二是教学就是按学生学的情况来教,三是边教边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及时反思是否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是否教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否有所收获。

三要主动探索,做创新型教师。教师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力求让课堂有新意、课程有亮点,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郝晓东:教师主动性问题牵涉到教师自主发展问题,其影响因素涵盖职业认同、教育反思、专业结构、自主发展等方面。很多教师不缺乏培训,缺的是对培训、学习的认可,缺的是真正的行动。主动性源于反思,反思能力不足、理论素养薄弱也是当前教师群体存在的问题。在专业交往方面,教师内部往往缺乏对话,很少主动分享教学经验,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结构的同质化。还应注意,当前教师们工作时间长,非教学任务多,家庭任务重,自主时间不多,因而很少自主地思考,很难自主地工作。

对此,新教育网络教育技术中心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增进职业认同。思想不统一,行动就难以统一;思想不认可,行动就难跟进。如何增进职业认同?美国教育学家帕特·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出三条路径,一是遇见导师,二是选中学科,三是教师心灵的呼唤。

二是提高读写能力。缺乏批判性思考的意识、理论素养薄弱,是教师反思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要增强批判意识、提升理论素养,专业的阅读和写作是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许多教师由于开启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之路,对职业的认同和自身能力的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可以创建校内共同体,或加入在线学习共同体。笔者的团队选择和开发了100本书,以解决“经典读什么”的问题,并邀请专家导读,解决“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如何进行专业写作?教育写作要重视事实和逻辑,与实践相关联,从教育生活中写,为教育生活而写,而不能抒情化、浪漫化、修辞化。

三是构建学习共同体。构建学习共同体,关键要把握几个要素:有合适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有学术权威的引领,去行政化,以挖掘知识的趣味性、展现知识的魅力为主,有一批真正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热爱教育的骨干成员,从而形成凝聚力,共同成长、提高。

四是减轻教师的负担。一要做好政策方面的倾斜和保护,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二要优化和规范教师管理评价考核制度,激发教师活力;三要改进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表格填写、材料汇报等工作,提高教学针对性;四要整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平台,避免相关部门重复统计信息。

潘悦:中职学校课改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个问题:专家的理想性筹划与教师的实际教学存在较大落差。对此,浙江省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主要从两方面来提升教师教学主动性。

一是深度研训。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采取无距离指导、进课堂指导两种方式,实现教育专家与教师的对话,听教师谈困惑、提想法,请专家做阐释、巧引导。校内结成学习小组,进行组内培训,针对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教研组的研训重点,采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试卷评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常规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利用读书分享会、课题探讨会等形式提升教研组的继续学习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组间培训则请其他组成员进行旁听指导,发挥各组的专业优势,为教研组建设注入活力。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校内名师形成专家团队,带领学校教师进行科研、实践。

二是双向教学。学校采取工作室教学和课堂效度教学两种模式,助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其中,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针对技能学习能力强、有强烈技能提升意愿的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模式,常态课堂效度教学则针对各方面发展均衡、更愿意在课堂里学习,并专注于升学的学生。

首先,要完善对接社会需求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新课标倡导在真实情境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周边规模性生产企业、大型物流企业、电商园区较多,地方政府服务意识较强,这都给学校工作室服务能力的跃升提供了支持。工作室以真实或高度仿真的情境为载体,以项目化教学为教学手段,以接受任务、任务研讨、客户沟通、实践操作、市场检验、总结提升为系列流程,让学生将工作逻辑和学科逻辑相结合,从应然世界走向实然世界,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要增强基于概念与项目的常态课堂效度教学,完善“一课一得”的文化课简约课堂模式,建构项目化教学的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模式。

我校近几年的实践研究证明,增强课改意识、抓实专家专业培训,能够有效让教师们从“学校要我变”到“自己愿意变”;工作室教学和课堂效度教学双翼齐飞,既能培优,又能满足一般学生的需求,既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又发挥教学的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育家新课标素养
教育家与儿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津派教育家成长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