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思善学,助力新高考落实

2022-08-15周接夏西安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教育家 2022年49期
关键词:文理科目改革

周接夏 | 西安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自2014年以来,全国已有五批共29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基本形成。推进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在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正常节奏,“双减”政策的实施也对学校实践新高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学校在新高考推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明晰问题,深耕个性化选科

高考综合改革实质是育人方式的改革,是关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与评价的全方位改革,也是党和国家选人选才理念、标准、方式的改革。与传统高考相比,新高考自主性更强,使之前全省集中排队选拔变为分块、分段、分兴趣的排队竞争,在确保高考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促进了文理交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专业的招生要求综合考虑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高校招生层面上来讲也更利于人才选拔。

目前,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方式分为“3+3”和“3+1+2”两种,高考录取的压力分布在高中学习的三年过程中,教师需要从高一起始阶段就引导学生做好自主选科的准备,为未来发展做好规划。

从学生选择自主权上来看,“3+3”模式要优于“3+1+2”模式,学生可选择的空间更大。但这种走班上课的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从未来专业选择上来看,“3+1+2 模式”的科目组合数量较少,却对学生未来报考有一定优势。物理和历史是很多专业的基础学科,许多高校专业都对这两个科目做出了限定要求。不少学生将物理视为最难的学科,填报志愿时才发现当初的选择竟成为自己名校路上的绊脚石,这也给高校选拔和录取人才造成了困扰。因此,“3+1+2”模式中考生对于物理和历史的选择,实际上也有选择文理的意味,只是给这两个科目都较薄弱的学生造成了选择困难。

参考已施行新高考省份的学生在选课方式方面的部分数据,我们发现,新高考背景下,约75%的学生在选择高考科目时,仍以传统的文理模式为主。确保剩余四分之一学生日常课程的合理安排成为学校难点,针对这些小众的选课方式,各地和学校可利用集团化办学、区域性联合、“名校+”等合作共享机制,合理配置和利用师资与其他教育资源,确保改革惠及每一名学生。

多措并举,助力新高考更进一步

吸取经验,规划先行。目前,部分省、市及学校的新高考改革已进入成熟运转阶段,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相关经验,以国家及各省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实施的具体要求为准,从实际出发,在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硬件保障、师资配置、课程设置、课表安排、走班安排、教学管理与实施、生涯规划、信息化管理、专业指导等多方面,帮助学生从高一年级就做好个人的学业和职业规划。

潜心研究,深入落实。学校应通过集体研讨等方式对高考综合改革下的育人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理念、生涯规划、评价方式等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从管理人员到教师自上而下的教研模式,使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得到深入落实。

开展培训,合作共享。学校可适当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培训,帮助他们全面把握新高考下的教学、课程、选课、学习、生涯规划和招生等内容。在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初期,如果出现教师配置紧张、硬件不足等情况,学校可通过资源共享缓解问题。

高考改革承载着广大考生的美好期盼,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思考,从学校层面寻找助力新高考进一步落实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文理科目改革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文理生的battle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改革之路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