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究
2022-02-27刘晶晶赵燕春吴华聪李高陆
刘晶晶,赵燕春,吴华聪,李高陆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1 总体就业现状
笔者在做艺术设计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发现,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颇为严峻。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其中艺术生大概有超30万人。艺术生总体规模较大,笔者所在学院,每年招收的艺术生基本在400人以上。近年来,学生就业过程的总体表现是慢就业,少部分学生甚至不就业。具体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手握多个offer,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于是暂时不签约;第二类专业能力较弱,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投递简历不积极,不敢面对用人单位挑选,也没有底气提要求,往往只能实习却迟迟不能签约;第三类,不愿意被限定,希望从事自由职业;第四类,毕业之时,寄希望于考公务员和考编制等,但文化功底较弱、也并未提前做准备,考上概率较小;第五类,考研二战,暂时不找工作[1]。
1.2 简历投递情况
笔者对我院170名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毕业生平均投递的简历量为10份。其中,投递简历少于10份的毕业生有118人,占样本数的69%,投递简历10份及以上的有52人,占样本数量的31%。毕业生投递简历的总体表现是不积极,具体见图1。
图1
1.3 求职渠道和求职成本统计
经统计,校内组织的网络招聘会、现场招聘会和老师、朋友、校友推荐是我院毕业生的最主要求职渠道,占比70.00%,学生参加其他院校组织的招聘会较少,只占2.35%。具体见图2。
图2
170名毕业生当中,67%左右的学生求职成本在500元以下,其中在100元以下的毕业生规模高达37.65%。具体见图3。
图3
结合学生的求职渠道和求职成本统计得知,毕业生大多通过校内就业信息网获取招聘信息、就近参与校内组织的招聘会,不愿意多跑、多参加本校之外的其他高质量的招聘会。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对于求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导致他们丧失了一些求职机会[2]。
2 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
2.1 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工作依赖性较大
调查显示,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网络寻求工作,占26.55%;二是经由教师推荐,占23.89%;三是通过学校的招聘会求职,占16.81%;四是由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介绍,占15.93%;五是通过报纸杂志公布的招聘信息寻找工作,占14.16%;六是通过其他途径如亲戚、朋友的介绍等,占2.65%。综合来看,网络招聘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通过学校和教师推荐就业的比例则达到40.71%,说明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学校就业工作的依赖性较大。因此,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将有助于这部分毕业生尽快就业。
2.2 专业核心能力不足,缺乏实习实训锻炼
近年来,艺考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升学的“捷径”,这些学生并非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或者因为在艺术方面有特长而选择参加艺考,他们都是希望通过艺考,降低对文化分的要求,最终能够以较低的分数进入一所相对较好的大学。这部分学生专业功底往往比较薄弱。大学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于纯艺术专业,它不仅注重创意,也注重技术,希望培养的是熟悉行业背景知识、具备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意能力和项目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艺术生由于文化功底比较薄弱,技术的学习和提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在技术方面的学习投入不够,以至于无法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在当今社会,艺术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很多艺术形式和成果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去呈现,仅仅掌握笔头绘画功夫而缺乏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的学生,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是完全不占优势的。笔者对来我院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人才培养建议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新能力位列前三,分别占比33.33%、16.67%和11.11%,这也是结合市场需求,充分说明了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还不足的问题(见图4)。
图4
笔者对170名毕业生进行了成功就业影响因素和促进就业的教学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实习实践经历、所学专业在国内的声誉和学习成绩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分别占比26.47%、25.88%和22.94%。教学活动的调查显示,专业实践教学、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是学生认为对就业最有促进作用的几项。这也是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实习实训锻炼缺乏而导致找工作受限,才能意识到和发现的问题(见图5)。
图5
2.3 对整体就业环境和国家政策不了解
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中小微企业濒临倒闭,大众形成一种普遍印象,认为只有公务员、事业单位才是“铁饭碗”,尤其是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艺术生家庭来说,父母大多希望子女能有一份稳定工作。学生认为只有公务员、事业单位才是“铁饭碗”,这其实是认知误区、就业观念滞后。当今社会对艺术人才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远、农村地区,在我们国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背景之下,对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其实是很大的。如果学生能够转变就业观念,尝试到这些地方去发挥专长,也是大有可为的。另外,国家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有很多帮扶措施和优惠政策,例如扩大基层专项计划、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着力开拓科研、医疗和社区等基层岗位等,这些都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工作岗位,学生往往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也未曾关注[4]。
2.4 创业率相对较高,创业与家庭背景的相关度较高
在调查中发现,近三年来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毕业初期的创业率在5.5%左右,随着毕业时间的增长,该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创业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装修设计公司、广告公司、设计工作室、画室、裱画工作坊和摄影工作室等。此外,还有的学生在经营美术用品专卖店、淘宝店等。
虽然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中创业的人数不多,但是创业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度高,投资收益快;另一方面,是由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技术、资金投入门槛较低。调查还发现,已经创业的毕业生其家庭经济的情况一般较好,且家庭成员有做生意的经历,这对于延长创业持续的时间,确保他们获得创业的成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3 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就业的具体措施
3.1 健全学生就业工作机制,全面统筹毕业生就业与指导工作
从学院层面,认真贯彻国家、省政府以及学校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健全的学生就业工作机制。成立以院领导为核心的就业工作小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学校有关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研究制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实施方案,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实行就业情况定期通报制。制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方案》,以生为本,及时研究和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构建系统化就业工作格局,扎实细致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3]。
3.2 完善课程设计方案,加深校企合作,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通过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引入更多的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指导,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企业实习,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一些团队项目当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适合企业发展的技能和素质,逐渐成长为懂理论、能动手、会做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3 朋辈引领,广开就业渠道
积极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考研表彰与经验分享会,邀请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传授学习、备考与就业经验,邀请优秀校友为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广开就业渠道,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多联系优质企业举办集中性、有针对性的校园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4]。
3.4 加强创业教育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毕业后的 3~7年内会选择创业,而创业的经验多是其在就业初期通过不断转换工作岗位累积起来的。目前,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创业教育,导致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所需的综合知识技能比较匮乏。当毕业生突然面对因创业所带来的综合性难题时,他们往往会变得手足无措,不利于获得创业的成功,因此,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探索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培养模式,是一项亟待拓展和开发的人才培养项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