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结合小续命汤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May积分与疗效的影响

2022-02-27闵雪峰

大众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阿昔洛面神经常规

闵雪峰

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结合小续命汤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May积分与疗效的影响

闵雪峰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结合小续命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本次报告数据均是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抽取的,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例作为数据提供对象,分组时选择的方法为数字随机表,共分为常规(43例)和研究(43例)两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生活质量更高,研究组在治疗时间、治愈时间更短,在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评分、IgG、IgA、IgM指标、不良反应更低,<0.05;研究组在治疗后面神经功能May积分上更高,<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结合小续命汤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地塞米松;阿昔洛韦;小续命汤;治疗效果

引言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叫贝尔麻痹或面神经炎,属于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类型,该病一般会和面神经在茎乳孔内有非特异性炎性改变联系起来,认为有一定关系。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作为面瘫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型,此病发生率较高,在全部单侧面瘫患者中,此种类型疾病的发病率可达到60%~75%。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多是发病比较急,发病后24~72小时,病情可能会到达高峰,临床上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可见患者存在眼裂闭合功能异常、皱额蹙眉等动作没办法进行、鼻唇沟变浅等症状,以上症状是该病发生的核心表现,由于遭受到损伤的部位及阶段不一样,可能还会有听觉过敏和舌前2/3部位的味觉退化现象。患者因健侧的牵拉作用,会影响患者面部体征及肌肉,促进面部肌肉运动更显著。有些患者在发病前24小时和48小时会出现患侧耳后和耳朵内部轻度或中度的长时间疼痛、乳突区域压痛等情况。近几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整体发病率仍然持续上升。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为一种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临床上常见,发病比较急,发病率在春秋季节最高,同时在其他季节也会发病,该病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有疾病,各种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患者会在临床上出现一侧面部肌肉出现麻木、瘫痪、鼻唇沟变浅等,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在进食和饮水上出现困难[1]。西医方面会将该病发病因素和风寒、病毒感染联系起来,从而影响面部局部神经血管出现痉挛。因此,在治疗上一般主张控制局部炎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等为主[2]。但是西药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对患者预后十分不利。而中医考虑与风邪外袭、虚风内动有关,而临床大多数与风邪有关,风为百病之长,故临床多采用辛散温通,扶正祛风基于此,文章旨在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治疗上应用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刺结合小续命汤治疗后的效果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筛选的86例入组成员均属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截取的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根据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3人为每组人数。本次实验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组成员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协议。

纳入标准:(1)入组成员均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关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诊断标准;(2)入组对象均为首次发病;(3)入组对象均为单侧发病。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障碍;(2)排除存在药物过敏者;(3)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常规组43例中男性:22人,女性:21人,年龄限定范围:25~78岁,以(48.02±3.11)岁为年龄平均值,发病至就诊时间:1~5天,以(2.55±0.65)天为平均值,体重区间在50.36 kg~80.69 kg之间,以(62.36±3.05)kg为体重平均值,左侧发病人数19人、右侧发病人数24人;研究组43例中男性:20人,女性:23人,年龄限定范围:24~79岁,以(47.91±4.15)岁为年龄中间值,发病至就诊时间:1~5天,以(2.25±0.42)天为平均值,体重区间在50.78 kg~80.05 kg之间,以(62.01±1.85)kg为体重平均值,左侧发病人数23人、右侧发病人数20人。两组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后,>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地塞米松(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69,规格5 mg/L),10 mg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100 mL混合,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一次。阿昔洛韦(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14)500 mg和100 mL生理盐水,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治疗一周。

研究组:该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小续命汤,方剂包括:麻黄、桂枝、生姜、黄芩、白附子、防风等,患者如果目赤流泪,可加入菊花、青箱子、连翘;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耳后疼痛,可增加路路通、白芷、金银花;如果患者可观察到乏力气短、面部麻木,应将黄芩、葛根、柴胡去掉,增加地龙、生黄芪、当归。将其进行常规加水800 mL,煎煮两次,第一次熬出200 mL,第二次加水500 mL,取400 mL药汁,1剂/d,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分早晚服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及无效);

(2)生活质量分析(利用SF-36生活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

(3)分析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

(4)分析在中医症状评分(依据《临床常见疾病诊断》进行评价,包含口角歪斜、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额纹消失等);

(5)分析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此项指标均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个月后,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全血样本,3 mL,并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转数为4500 r/min,后抽取上层血清,使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82220492,型号:Atellica IM 1300)对免疫球蛋白中的以上指标进行检验;

(6)不良反应分析(通过胃肠反应、头痛头晕、感染进行评估);

(7)面部神经功能May积分(总分100分,正常为15分,一般为10分、不表现为5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t、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常规组治愈、显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2人、11人、10人,占比分别为22/43(51.16%)、11/43(25.58%)、10/43(23.26%);研究组在治愈、显效、无效人数分别为32人、10人、1人,占比分别为32/43(74.42%)、10/43(23.26%)、1/43(2.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33/43(76.74%),研究组总有效率为42/43(97.67%),2=8.444,=0.004;经数据分析,治疗有效率更高,<0.05。

2.2 分析免疫球蛋白

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更低,<0.05,见表1。

表1 免疫球蛋白分析(±,g/L)

表1 免疫球蛋白分析(±,g/L)

组别IgGIgAIgM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n=43)17.26±.0.6210.85±0.304.48±0.242.15±0.263.65±0.161.65±0.15 常规组(n=43)17.28±0.6813.95±0.384.50±0.233.12±0.323.66±0.322.35±0.22 t0.14341.9870.39515.4270.18317.239 P0.887<0.0010.694<0.0010.855<0.001

注:IgG为免疫球蛋白-G;IgA为免疫球蛋白-A;IgM为免疫球蛋白-M。

2.3 不良反应分析

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更低,<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分析(n/%)

2.4 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

研究组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更短,<0.05,见表3。

表3 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d)

表3 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d)

组别治疗时间治愈时间 研究组(n=43)23.12±6.1320.45±3.5 常规组(n=43)30.07±7.8329.53±4.625 t4.58310.219 P<0.001<0.001

2.5 面部神经功能May积分

治疗前,常规组和研究组May积分分别为(31.47±4.63)分、(30.82±4.38)分,=0.669,=0.505;治疗后,常规组和研究组面部神经May积分分别为(73.83±4.38)分、(84.25±5.75)分,=9.453,=0.000;可见,治疗后,研究组May分数更高,<0.05。

2.6 生活质量分析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分数相对更高,<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表4 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

组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 研究组(n=43)78.78±6.2368.28±3.2571.53±5.6575.33±5.2380.33±5.41 常规组(n=43)73.77±5.5365.53±3.1265.46±5.1280.50±6.1275.13±5.12 t3.9444.0035.2204.2114.578 P<0.001<0.001<0.001<0.001<0.001

2.7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更低,<0.05,见表5。

表5 中医症状积分(±/分)

表5 中医症状积分(±/分)

组别口角歪斜面部表情眼裂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舌前味觉消失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n=43)2.30±0.920.81±0.582.13±1.150.81±0.722.45±0.810.78±0.622.22±1.110.77±0.622.06±1.120.75±0.681.95±1.070.65±0.35 常规组(n=43)2.31±0.881.45±0.682.10±1.111.40±0.752.46±0.771.35±0.822.25±1.081.35±0.951.99±1.151.30±0.911.98±1.051.12±0.88 t0.0524.6960.1233.7210.0593.6360.1273.3530.2863.1750.1313.254 P0.959<0.0010.902<0.0010.953<0.0010.8990.0010.7760.0020.8960.002

3 讨论

3.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流行病学调查

据相关调查显示,早在20世纪末期时,对我国的21个省份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可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约达26/10万人,而城市地区发病率与农村地区对比更高,其中前者约28/10万人,而后者则在24/10万人左右。在2002年的时候临床医学教材的《神经病学》中记录,此病在我国发病人数已经上涨到34/10万人。而在一些其他国家,经调查按研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在2004年的时候,一项关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指出,欧美国家此病发病率中男女性别之间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且发病率约达20/10万[3]。

3.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西医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该病在临床上发病骤急,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单侧神经遭受到损伤为主,如果对此病没有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或者延误对该病的治疗,会影响患者的眼部及面部,形成患侧眼睛流泪和面部倒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乃至心理,遭受巨大压力。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该病进行分析,现代医学主张要尽早诊断、尽早发现和治疗,一般来说,临床上会以分级、分期为治疗遵循的原则。急性期间,应采用抗感染、激素、神经营养等类型的药物作为主要措施,进而消减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控制并抑制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但是对于激素或抗病毒药物对该病治疗进展方面,临床上还没有给出明确结论,也无法确认其临床治疗是否安全[4]。地塞米松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常用西药,该药物可降低因炎症反应对细胞组织带来的损害,还能够降低溶酶体酶和炎症介导物质的结合与分泌,从而充分发挥抗炎作用。除此之外,该药物在阻断免疫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之外,还能够避免因炎症反应过渡严重而遭到损害的细胞组织,但是,临床上常将此药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而阿昔洛韦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该药物可利用抑制病毒DNA多聚酶,通过在病毒DNA链中直接参与,能够起到对病毒DNA合成有效抑制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抵抗病毒的户型,从而对病毒有特异性作用,实现高效、毒性降低的目的,在对炎性细胞的选择上有高度选择的特征[5,6]。因此,此药物能够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面部病毒的滋长能够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面部中的血液循环,将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炎性反应或水肿等情况有效清除,在治疗该病中具有积极作用。虽然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够起到一定疗效,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效果。

3.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从中医学角度对该病进行分析,中医上指出人的头面部是所有阳经积聚的地方,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多数会有体质正气缺乏,脉络之汇聚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乃素体正气不足,导致经络不通,外感外泄,受风、寒、热、湿等外感侵入脸部的太阳经和四肢阳明经,导致经脉堵塞,经脉不通,经脉迟缓。本次试验报告中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7,8]。本次研究通过在西药治疗中加入小续命汤联合治疗后的效果展开一系列分析,该中药方剂中主要药材包含麻黄、生姜、防风,此三种药材中麻黄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防风能够给患者带来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痛的效果,生姜具有发表散寒之作用,三种药物共同作用,起到开表泄闭和舒筋通络的功效。桂枝也是其中一味药材,能够温经通络,而人参则益气扶正,该药剂中的白芍则能够起到养血敛阴,柔肝舒筋止痛的效果,大枣、甘草则益气和营,以上五种药物相互协作,共同给患者带来了温阳扶正、调和营卫的作用;其中的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黄芩作为苦药,能够达到清泄郁热的目的,而葛根则解肌生津,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方剂中的白附子能够给患者带来祛风痰、镇痉、止痛的效果,僵蚕、全蝎则具有祛风化痰解痉的功效。整个方剂中的草药相互作用,共同协奏,达到温经通阳、扶正驱风、化痰活血、解痉止痛的目的[9]。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小续命汤有效成分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数目减少、脑白质病变程度,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血管储备功能;能够减轻缺血缺氧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及其结构损伤,减少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和凋亡;在对脑出血的研究中发现,小续命汤可减轻脑水肿,加速脑内血肿的吸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中风一中经络”范畴,病因为机体正气虚弱、卫气不固、颜面经络受风寒之邪侵袭,致使风痰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弛缓,治疗上应予以疏风、通络、调气活血之法。运用针灸可调整阴阳、疏风通络、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缺血水肿,对周围面神经损伤变性具有很好的再生修复作用。牵正散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常用中药制剂,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方,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相关研究显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针刺所选的穴位四白/颧髂、地仓、颊车等又都分布于面神经分支上,通过针灸可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可见,通过中草药调和,研究组在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3.4 数据分析

急性发病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虽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大多患者会在几个月之后恢复,恢复周期比较长。西医对该病的治疗虽然常常依靠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结合治疗,来缩减治疗时间,提高病情预后,但是还是会存在一些后遗症,据研究,有10%~25%的患者在治疗后仍然会留有一些面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颇大,同时还加剧了患者的心理压力[10,11]。本次报告数据显示,研究组在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May积分更高,但是在中医症状积分上却更低,并且拥有极高的治疗有效率,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由此可见,小续命汤和阿昔洛韦、地塞米松针刺结合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不但能够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提升,还能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研究中还提示,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分数均更高,提示小续命汤和阿昔洛韦、地塞米松针刺结合治疗后,不但减轻了患者症状,还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整体提升生活质量[12]。

病毒是促使炎症指标升高的因素之一,病毒对机体造成侵害从而引起的免疫反应是该病的公认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可引发面部神经脱髓鞘病变。有相关研究指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机体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基本处于偏高状态,同时该指标均已经超过正常临界值。IgG作为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构成部分,约3/4的组成部分都是IgG,是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该指标一旦升高,可造成面神经出现炎症反应,也是引起面神经麻痹的几项因素之一,而IgA和 IgM在免疫球蛋白中也是作为重要角色存在的,本次报告在治疗前,相关免疫球蛋白指标均已经超过正常参考值范围,且指标升高,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研究组在免疫球蛋白指标上明显更低,<0.05;可见,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案,通过小续命汤中的草药调节,降低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实现治疗的最终目的。同时,研究中指出,研究组经过小续命汤和阿昔洛韦、地塞米松针刺结合治疗后,不仅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还缩短了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治疗中采用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结合小续命汤治疗后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及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1]黄旭冰,庄少川,蔡雯靖.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针刺、超激光治疗的效果观察[J].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3): 21-37

[2]黎强,张浩. 电针配合温针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5): 148-156.

[3]杨婷婷,黄小雨,李凤展,等. CD4~+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及NLR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8): 134-137,123.

[4]张海燕,肖洪波,朱庆军,等. 小续命汤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证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1,32(6): 873-879.

[5]朱虹,王艳昕,蔡永亮. 牵正散加减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外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6): 1136-1139

[6]王加松. 电针与中医推拿手法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疗效观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34(4): 341-343.

[7]王成元,陈剑,李俊峰. 咬肌神经支配股薄肌移植术在成人晚期面神经麻痹重建中的应用[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56(5): 465-470.

[8]许莉莎,纪红,宫为大,等.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6): 1788-1791.

[9]周颖,苗芬,曲哲,等. 维生素B1合甲钴胺注射剂低频超声导药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的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1): 38-40.

[10] 周丽媛. 常规西药与针灸治疗对面瘫患者临床症状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8): 116-117.

[11] 张瑞,赵静琼. 分期针刺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 2309-2311,2315.

[12] 衡莉华.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的影响及疗效[J]. 双足与保健,2018,27(5): 173-174,176.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and Acyclovi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Xiaoxuming Decoction on May Score and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and acyclovir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Xiaoxumi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The data in this report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 86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taken as the data objects. The method selected in grouping was a digital random table,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ventional (43 cases) and research (43 cas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effectiv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higher. The treatment time and cure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mptom score, IgG, IgA, IgM index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0.05); the study group had higher May score of neural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dexamethasone and aciclovir injection with Xiaoxumi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dexamethasone; acyclovir; Xiaoxuming decoction; treatment effect

R97

A

1008-1151(2022)12-0095-04

2022-08-30

闵雪峰(1984-),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主治医师,硕士,从事神经外科工作。

猜你喜欢

阿昔洛面神经常规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