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及黄疸早期不同干预方案的效果探究

2022-02-27宋蒋郑壹林

中外医疗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孕母淤积蓝光

宋蒋,郑壹林

厦门市第五医院儿科,福建厦门 361101

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临床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表现为瘙痒、失眠、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中晚期主要以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等为主要特征,同时伴随胆酸、肝酶等指数异常,同时该病所引起的高早产率和高围生儿病死率,早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1-2]。通常情况下,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来改善各项生化指标,但依然会对胎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如胎儿窘迫、宫内发育迟缓、胎儿颅内出血等,甚至严重情况会引起胎儿早产或是死亡,从而增加临床剖宫产概率[3-4]。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可以表明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否与新生儿黄疸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正常孕母及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各45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及黄疸早期不同干预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正常孕母及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各450例的临床资料。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正常孕母组年龄21~38岁,平均(26.81±3.54)岁;孕周39~41周,平均(39.54±0.45)周。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组年龄22~39岁,平均(27.12±3.62)岁;孕周38~40周,平均(39.46±0.43)周。两组孕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组共80例黄疸新生儿,正常孕母组中共30例黄疸新生儿,共计110例黄疸新生儿,根据家属治疗意愿分为3组,即蓝光照射组(30例)、茵栀黄颗粒口服组(35例)和联合组(45例)。蓝光照射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日龄2~5 d,平均(3.59±0.23)d;病程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2例。茵栀黄颗粒口服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日龄2~5 d,平均(3.61±0.25)d;病程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12例,重度3例。联合组45例中男25例,女20例;日龄3~5 d,平均(3.64±0.26)d;病程严重程度:轻度24例,中度18例,重度3例。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产妇产期定期到院检查;②资料齐全者;③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组孕母均符合临床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④单胎妊娠,且均足月分娩。

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或≥40岁者;②不符合本研究要求者;③合并其他类型疾病者。

1.3 方法

1.3.1 蓝光照射组 蓝光照射治疗仪(Bluesky5100)治疗。把新生儿衣物脱净,放在蓝光照射治疗仪内,眼罩遮住眼睛,使用柔软的衣物遮住新生儿皮肤娇嫩的会阴处,选用425~475 nm波长的蓝光照射治疗,照射时间为6~12 h/d,间隔2 h医护人员为新生儿更换1次体位。

1.3.2 茵栀黄颗粒口服组 茵栀黄颗粒(国药准字Z20030028),温水冲服6 g/次,于哺乳前喂药,3次/d。

1.3.3 联合组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方案同上述两组。

3组新生儿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指导孕母进行母乳喂养,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口服葡萄糖水等。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对比正常孕母组与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析新生儿黄疸与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②观察3组新生儿治疗1、2和3 d后黄疸指数变化情况。③新生儿治疗3 d后判定疗效,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治疗后,新生儿皮肤、巩膜等黄染完全消退,且血清胆红素数值≤85 μmol/L为痊愈;治疗后,新生儿皮肤、巩膜等黄染显著改善,且血清胆红素数值在84~221 mol/L之间为好转;治疗后,新生儿皮肤、巩膜等黄染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且血清胆红素数值>221 μmol/L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

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17.78%,高于正常孕母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92,P<0.05)。见表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肝内胆汁淤积与新生儿黄疸呈正相关(r=0.634,P=0.021)。

表1 两组孕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jaundi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gnant mothers

2.2 3组新生儿不同时刻黄疸指数变化比较

治疗1、2和3 d联合组黄疸指数分别为(11.58±1.89)、(9.25±1.66)、(7.62±0.85)g/L均低于蓝光照射组和茵栀黄颗粒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新生儿不同时刻黄疸指数变化对比[(±s),g/L]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jaundice index of neonates in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s),g/L]

表2 3组新生儿不同时刻黄疸指数变化对比[(±s),g/L]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jaundice index of neonates in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s),g/L]

?

2.3 3组新生儿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蓝光照射组、茵栀黄颗粒口服组有效率的70.00%、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新生儿临床疗效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neonates in three groups[n(%)]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可为分为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多,但是该类型黄疸病情较轻,一般在2周左右自行消退[5]。病理性黄疸是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和胆汁排泄障碍等因素所致,临床表现除皮肤黄之外,通常伴随贫血、肝脾大、出血、水肿甚至心衰等症状[6]。黄疸最大的危害为胆红素水平异常,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是由于游离胆红素的毒性所影响大脑的基底节和不同的脑干损伤,进而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破坏[7]。胆红素还可能会引起其轻度神经系统损伤,其表现为一个或者是多个系统功能的障碍,也称为胆红素并发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新生儿认知、学习、运动障碍,或者表现为耳聋、听力障碍,如听神经病[8]。

目前,临床上对于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可能与雌激素的作用、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基因等有关[9]。其中雌激素的作用: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双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以及有口服避孕药史等,均可引起高雌激素状态。雌激素的作用机理可降低钠、钾、ATP酶活性,减少能量供给,引起胆汁酸代谢功能障碍。此外,雌激素还可刺激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脂大量分泌,阻碍胆汁流出。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作用在肝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对肝细胞蛋白质合成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增加胆汁回流。有研究报道,雌激素不是引起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单一因素,可能与代谢异常也有着紧密的联系[10]。环境因素:经病理学检查可知,该病发病率可能与季节有关,且冬季高于夏季,分析原因为夏季产妇体内血硒水平明显升高,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微量元素,属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成分的一部分,这是夏季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发生概率相对降低的原因。遗传基因:若是家族中直系亲属有过肝内胆汁淤积症史,则发病概率会显著升高。所以说雌激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与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有关。

现阶段,关于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相关报道较少,以往的研究报道可得出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会引起胎儿各种不良症状,如宫内缺氧、黄疸、胎粪吸入综合征等[11]。本研究显示,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17.78%(80/450),高 于 正 常 孕 母 组6.67%(30/450)(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肝内胆汁淤积与新生儿黄疸呈正相关(r=0.634,P=0.021)。通过本研究可知生儿新黄疸发生率与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存在正相关,因此,对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母需要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刘中梁等[12]的研究中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分娩的新生儿黄疸率为24.00%高于正常孕母的6.00%(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治疗1、2 d和3 d后联合组黄疸指数分别为(11.58±1.89)、(9.25±1.66)、(7.62±0.85)g/L均低于蓝光照射组和茵栀黄颗粒口服组(P<0.05),从结果看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用于新生儿黄疸中,有助于降低黄疸指数,可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势,有利于新生儿退黄。其中蓝光照射治疗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且安全等优势,它是通过光照皮肤形式治疗新生儿黄疸,使体内脂溶性胆红素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的胆红素异构体,不需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就可以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黄疸指数[13]。茵栀黄颗粒属于一种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方中君药茵陈,清热利尿、退黄;臣药栀子,清热利湿、泻火除烦;臣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佐药金银花,清热解毒,诸药联合既可通过清热解毒以祛邪,又可清利肝胆湿邪以退黄[14-1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栀子、黄芩中多种成分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16]。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将蓝光照射与茵栀黄口服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了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消退速度。

本研究中,联合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蓝光照射组、茵栀黄颗粒口服组有效率的70.00%、77.14%(P<0.05),从结果看出,在黄疸新生儿中采取蓝光照射与茵栀黄颗粒口服联合治疗效果较佳,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原因为联合治疗方案采取内外兼顾的原则,利用蓝光照射物理疗法以及茵栀黄颗粒内服治疗,降低黄疸指数,缓解新生儿黄疸病症的同时起到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等作用[17-18]。此外,联合治疗方案与单一治疗方案相比较,前者可有效加快疾病好转,从而缩短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

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母产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对于黄疸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予以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尽快退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蓝光照治疗时应做好防护,特别是新生儿的眼睛和会阴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茵栀黄颗粒口服,对于吞咽,吮吸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新生儿来说有些困难,可采用喂药器缓慢给药,避免药物呛入气道,喂药应于哺乳前进行,以免拒食。同时,妊娠期对于孕母伴有肝内胆汁淤积症者,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叮嘱孕妇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或复查。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与孕母肝内胆汁淤积症存在正相关性,且予以新生儿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退黄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孕母淤积蓝光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对孕母和新生儿糖代谢的影响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婴儿智能发育影响的多因素探析
蓝光TOP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