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研究》书评
2022-02-27司晓宏
司晓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步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了29.17万所,在园幼儿总数达到4818.3万,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0%和13%。到2021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已达到8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78%,使以往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缓解。然而在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师资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供给不足和不良供给的现象同时存在。因此,如何优化师资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已成为促进和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山东女子学院张根健教授所著《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研究》一书,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该书围绕如何缓解供需矛盾、怎样配置好教师资源、如何实现协同育人三个突出的供给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研究,并以一个省的幼教师资供需状况为案例进行了翔实论证和剖析。该书在内容上展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一手资料比较翔实。该书以大量数据和事例对目前我国幼教师资供给的客观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指出当前我国幼教师资供给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也存在质量不优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突出表现为师资供给的要素水平不高,要素配置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师资供给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地域结构、资源配置结构不能适应师资有效供给的要求;师资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缺乏有机联系的体制机制,彼此存在着封闭与阻断等等。以上分析对于准确认识和把握现阶段我国幼教师资供给的真实状况、存在问题极有裨益。
其次,研究视野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该书从教育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对现阶段我国幼教师资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生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性剖析,特别是以国家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提出了完善幼教师资供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路径,并形成了自身的分析框架。这对于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中的微观、中观、宏观问题,准确把握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及师范生本身等多主体的有效需求,科学地实现幼教师资的有效供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再次,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性。幼儿师资的U-G-K培养模式(即高校、政府、幼儿园合作育人),是目前学界比较倡导的一种模式。本书中则提出了与此不同的观点,并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支持,设计了“供需一体—供给主体融合—激发内生动力”的供给驱动模式,提出了应由政府(部门)、院校、幼儿园、师范生共同组成幼教师资供需合作共同体的基本建议。这一观点具有创新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U-G-K模式中存在的供需脱节和供给主体间相疏离的不足。
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该书作者张根健教授曾长期从事幼儿师范教育工作,对学前师资供给与培养工作具有深切的实践感知,后又攻读教育学博士,并在大学里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这种经历使得该书呈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点,既有理论上的探索和开拓,又有实践方面的总结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