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乡村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项对“村BA”篮球赛事的社会学研究

2022-02-27王子涵

文化学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村落体育文化

王子涵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在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还对我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宏观的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也迎来了关键期与机遇期。

村落作为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社区形式,是人类生活、生产最主要的空间单元与社会单元。中国作为农业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探索村落这一基本社区,是认识和解读中国社会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石狮市的村落篮球赛事展开研究,探索村落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村落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村落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建议,对整合村落社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与凝聚力、弘扬民族文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乡村体育文化概述

(一) 乡村体育

乡村是相较于城市社区的特定生活空间,通常指农村的社区。[3]村落形成于人类社会成型初期,建立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村落人际交往是依地缘、亲缘建立起来的,因此拥有一种超稳定的结构。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村落是存续最恒常稳定的社会单元。尽管中国地域广阔,各个村落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经济水平等有所差异,但它们的形成、发展、延续和社会形态都大致相同。

村落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村落环境中开展的以村民为主体,以健康、休闲、娱乐为目的的非生产性的身体锻炼活动。[4]村落的生活空间,决定了村落体育具有封闭性和地域性特点,村落体育活动大都局限于村落场域之中;村落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村落体育活动具有时间性和季节性特点,村落体育活动往往会在农闲时开展;村落的人文环境决定了村落体育具有民俗性和节庆性,村落体育活动时常会依托节庆仪式与宗教祭祀举办。在地域广阔的中国,由于各个村落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生活习俗有别,因此,不同地域之间的村落体育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村落体育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村落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村落体育文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任何体育都属于社会文化现象。[5]研究体育文化,就离不开对其母体——文化的了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曾提出:“文化最简单的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所谓方式系指居民在其生活各方面活动的业果,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概念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6]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子集,体育文化是伴随着体育运动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其定义也遵循著名学者庞朴提出的文化结构三层次学说,即卢元镇教授提出的体育文化概念:“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总和。”[7]体育文化既反映在体质健康、体育设施等物质层面,同时也反映在体育知识、体育制度、体育规则等非物质层面,还要反映在体育道德、体育理想等精神层面。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的中心文化是现代都市文化,因此,村落体育文化仍然处于体育文化中心的边缘,并且有别于城市体育文化。村落体育文化从结构上看,同样符合“文化结构三层次”学说,即村落体育文化由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构成。村落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村落的体育环境、场地、设施器材、服装等;村落体育文化的制度层面,主要是指村落的体育传统、体育制度、体育规范等;而村落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则主要反映了村民们的体育道德、体育观念与体育精神。

三、 村落体育文化的建构

(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村落体育活动的基础

体育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制约着体育的发展水平。笔者通过对福建省石狮市的村落篮球赛事展开调研,发现石狮市作为相对富裕的沿海地区,每个村落都拥有至少一个篮球场,村落篮球赛事的举办也往往有经验丰富的赛事组织机构和丰厚的奖品作支撑。中国地域广阔,不同村落间的经济基础也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经济发展,衣食无忧,村民们才愿意去参与、享受体育。首先,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落可以提供体育场地、器材与设施,这是村落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其次,经济发展会带动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对体育功能和体育价值的认知与理解,是影响村民参与体育活动最直接的因素。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只有经济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才能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如果农民们的温饱问题都未解决,他们将终日为生计苦苦挣扎,更不用说去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说,村落经济基础与村落体育活动的开展紧密相连,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因此,体育活动作为乡村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良好的村落经济基础作保证,并与之协调发展。

(二)村落体育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传统乡土社会的村落存在着地域上的限制,居民们生活活动的空间范围较小,这导致村落体育活动大多都局限于村落这一场域范围内,因此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这种地域性所导致的隔离,不仅是生活方式的隔离,同时还是文化上的互相封闭。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村落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村落与村落之间由于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不同,村民的生活习俗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不同区域的村落体育各具特色。甚至在同一地域内,不同村落与村落之间的体育活动也有所区别。

农耕是农民的基本生产方式,村落居民们的生活是依据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来安排的,即农民们的社会生活往往围绕农作物与自然生物生长的过程和节律循环进行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绝大部分农民日常生活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村落居民们的体育活动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村落农耕影响下的生活生产方式,决定了村落体育具有时间性与季节性的特征,村民们更倾向于在农闲季节开展体育活动。以笔者调研的福建省石狮市为例,村民们会在业余时间里把篮球运动当作自己的娱乐手段,这种娱乐、休闲方式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征。而每年5月至9月的禁渔期,大规模的聚集性村落篮球赛事会迎来举办高峰期。

(三)村落体育文化的民俗性和节庆性

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各个村落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这些极富当地特色的村落文化决定了村落体育文化的民俗性。村落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活动往往会以当地的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其内容形式大都与当地的节庆仪式、民风民俗相联系,甚至有些地区的体育活动本身就是当地的民俗。春节舞龙狮、端午划龙舟、重阳登高山……这些体育文化中都蕴含着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笔者调研的石狮市,篮球赛事的举办不仅被居民们视为空闲时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更被重大节日、宗教祭祀的仪式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其中最具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当属普渡时举办的村落篮球赛事。普渡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它是糅合道教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8]在村落轮流普渡的过程中,有时是单个村落承办一次大普,有时是几个村落合力承办。作为当地最大的节庆仪式,石狮市及各个村落的领导部门结合篮球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现代体育项目,在普渡期间举办规模宏大的村落篮球赛事。这种篮球赛事超出了体育与娱乐的范围,蕴含着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被村民们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村落体育文化

(一)村落体育文化是独具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我国的村落体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子集,同样是经历中华各民族创造并优选延续而形成的。这种体育文化受其所依赖产生的文化土壤影响,在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形成了独具传统民族特色的村落体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是村落体育文化的思想源泉与基础,因此,村落体育文化也理所应当地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传统民族特征。

首先,村落体育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交融,主张体育活动与自然相互统一,认为人的活动应当限定在对自然的适应与统一范围内。其次,传统村落体育文化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体育运动符合的“适度”原则,认为运动的强度和量都应当遵循人体运动负荷的限制。再者,传统村落体育文化主张实用性的身体活动形式,这与主张激烈竞争的西方体育运动有所差异,尽管传统体育文化也包含竞技性这一特征,但并非主流。最后,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自己的运动评价观,并非刻意追求令人惊叹的体格,也并不崇尚赛场上的量化表现,而是更注重参与者的切身体会。

(二)村落体育文化是与现代文明共生的文化

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开放的体系,自信的体育文化不仅是对自身优秀价值的认可与坚持,同时还表现在对现代西方优秀体育文化的交互与促进。文化与文化之间需要在竞争和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在体育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体育运动项目进入村落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村落社会正在逐渐接纳新的体育文化。

石狮市的村落篮球文化,正是传统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项目共生共融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纵观石狮市的村落篮球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石狮华侨将篮球运动带到这里。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华侨与社会精英人士捐赠建设篮球场、捐款筹办篮球比赛,从而不断推动石狮村落篮球运动的发展。这些在重大节庆时举办的篮球比赛,被村民们寄托了美好的愿景、赋予了特色的文化内涵。近百年来,石狮传统体育文化与篮球这一现代体育项目和谐共生,不仅推动了篮球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还丰富了石狮的文化体系,让石狮的民间文化实现进一步蓬勃发展。

五、 对村落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一) 村落需要拥有自信的体育文化

村落体育文化拥有多重积极功能,因此村落需要建设自信的体育文化。就个体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而言,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最基本的功能,村落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村民们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健康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村民们的情绪与心理健康。良好的健康状况、积极的心理情绪,是创造社会财富和维系社区和谐的重要基础。就文化自信角度而言,村落体育文化的建设拥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体育本身便具有陶冶情操、拼搏进取、振奋精神等内涵,这些积极的精神内涵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体系。体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建设积极的村落精神文明、弘扬先进的村落体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再者,村落体育作为一项集体性活动,常常依托节庆仪式所举办,这种文化对增强村落认同、促进村落社区整合有着积极的意义。村民们拥有发自内心认同的村落文化,是比外在制度更能够左右村民生活态度和行为行动的力量,当村民们拥有自信的村落文化并认可这种文化时,他们会维护这种优秀的文化、渴望村落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村落社区依托节庆仪式所开展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往往寄托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这种集体性仪式活动最容易产生群体记忆,从而加深村落文化认同,并成为村落文化的某种象征,进一步凝聚村落社区的精神。在石狮祥芝村,由于村落篮球赛事的举办,村民们对村落拥有高度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拥有自信的村落体育文化,对村落秩序的维持与社区的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村落需要探索民俗体育被遮蔽的文化价值

一直以来,人们都存在“中国没有社区体育文化”的刻板印象,2022年夏天“村BA”篮球赛事的爆火出圈,提醒人们其实我国早已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极具民族特色的社区体育文化。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9]“李约瑟难题”同样适用于中国体育文化领域——即地域辽阔的中国曾经拥有发达与繁荣的古代体育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与文明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弘扬。只有先去探索、挖掘传统村落民俗体育被遮蔽的文化价值,才能够使这些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村落之间的民俗风情与体育文化必然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首先,村落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形式往往都与当地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民风习俗和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因此体现出经济实用的价值。另外,村落体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具有陶冶情操的价值。除了这些普遍的价值,不同村落之间仍需探索其被遮蔽的、具有当地深厚根基的、特有的文化价值。在探索村落体育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价值中立,即村落体育文化虽然传统,但并非落后,也并非与现代化对立。挖掘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要摒弃村落体育“落后”的刻板观念,探索其积极价值并在与现代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实现共生共融的发展。

(三) 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多方发力

创建、发展与弘扬村落体育文化,需要多方发力。首先,需要政府发挥供给功能,承担公共体育设施与产品的供给责任。并非所有村落都像石狮地区的村落一样发达,从目前我国村落体育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政府应当承担起这些地区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在政府发挥供给功能的过程中,要注意没有针对性的“送体育下乡”同样不可取。政府要注重挖掘和开发当地村落优秀的体育文化,将先进的现代体育项目与传统的村落文化相融合,培育出符合当地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村落体育文化。只有那些村民们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体系,才能够实现植根、发芽、开花与结果。

其次,需要村落精英发挥带头作用。通过石狮市村落篮球文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从八十多年前华侨将篮球运动带入这块土地,到社会精英捐赠篮球场、出钱筹办比赛,再到今日当地篮球文化的蓬勃发展,本地精英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村落精英人物一般包括村落干部与经济精英,他们是村落发展的主心骨,在村落中往往拥有较高的威望和较强的感召力。同时,村落精英对传统文化、现代体育文化有着较深的理解,他们既是村落体育的参与者,又是村落体育文化的推动者与传递者。

最后,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学校发挥教育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学校可以成为村落体育开展的最初阵地,学生们则是火种。对于许多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学校在场地和教育资源上拥有优势,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意识,让他们未来可以成为村落体育文化的积极推广者。将学校体育作为村落体育文化的推动力,是学校体育自身纵向的时间延伸与横向的空间拓展,家、校、社应当形成一个互相辐射的有机整体,才能实现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村落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