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渔民《更路簿》档案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2-02-27段惠芳李树枝
段惠芳 李树枝
一、引言
《更路簿》是我国古代海南岛渔民所创作的航海指南,其在海南渔民捕鱼打捞、海域开发等航海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路簿》凝结了我国古时海南地区渔民的心血与智慧,是电子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现代航海技术出现前,我国海南地区劳动人民航海活动、渔业活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工具。《更路簿》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工具,同时其还具备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政治价值,《更路簿》见证了我国自古以来对南海的拥有权、控制权,是我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重要历史参考,同时也是我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珍贵历史档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二、《更路簿》概述
《更路簿》是我国古时海南渔民在南海海域进行渔业生产、对外贸易等航海活动时的重要参考指南,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更路簿》又被称为《定罗经针位》《南海更路簿经》《水路簿经》等,主要是由长期从事南海航海活动的、具有丰富经验的船长所编制。“更”是指古时的时间单位,每一更约为两小时,“更”最早用于陆地地区的夜间计时,后经南海地区渔民引入到航海活动中,作为其在航海活动中时间与里程的计量单位[1]。“路”既是指罗盘指引的方向,也是指渔民在航海活动中所经历的路线航道。“簿”是指以文字、路线图等形式记录的册子。《更路簿》不仅记录了我国历朝历代对于南海各海域、各岛屿、岛礁的名称信息、位置信息,也记录了历朝历代南海渔民进行航海活动的航程与范围,具有不可多得的独特价值。2008年,《更路簿》正式入选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更路簿》的数量较少,目前仅有几十本《更路簿》被广东、海南等地的博物馆与图书馆所收藏。《更路簿》不仅仅涉及航海领域,其还涉及历史、地理、造船、气象、天文等领域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更路簿》独特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的研究,海南大学在2016年正式成立了“《更路簿》研究中心”,为《更路簿》的专题研究与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吸引了大量学者开展对于《更路簿》的研究。如唐玲玲教授从文化演变的视角对《更路簿》中所记载的南海渔民海上作业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李文华教授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1∶1还原了《更路簿》中所记载的航海路线,为《更路簿》的可视化档案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三、《更路簿》的独特档案价值
(一)凭证价值
自古以来,南海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政府也享有南海的管辖权与控制权。但由于南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其丰富的海产资源,一些国家不断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挑战我国底线,而《更路簿》就是我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重要的历史凭证与法理依据。早在汉代,我国便开始在书籍资料中对南海诸岛进行了记载,在东汉时期杨孚著的《异物志》中,便对南海做出了“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这一描述,其中“涨海”即如今的南海,而“崎头”则指的是南海诸岛。如今,在南海诸岛的标准用名中,有48个标准用命来自于《更路簿》,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于南海诸岛进行命名、记载的悠久历史,是我国行使南海主权的重要表现。另外,在一些其他国家的历史资料中,同样有《更路簿》的身影,以英国皇家海军在1968年所编制的《中国海指南》为例,其中包括我国共43个岛屿地名,西沙群岛19个、南沙群岛24个,其中有8个是以《更路簿》中的地名音译而成,这些证据都充分表明了历史中,世界其他各国对于我国南海主权的认可。
(二)历史价值
作为一项在海南民间流传已久的记录文本,早在明清时代,海南地区渔民便在《更路簿》中对南海海域的各岛屿、各暗礁、沙洲等名称进行了详细地记录,在我国现行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中,参照《更路簿》中的地名就高达44个,由此可见,《更路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是我国进行南海发展历史研究中重要的历史档案资料。另外,在对于南海交通史、航海史的研究领域,《更路簿》中所记载的航海路线仍旧是学者的主要参考对象,其所记录的历代航海路线对于当代南海海上交通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更路簿》也是一部记载着我国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重要文档,是我国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历史缩影。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便是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的,但当沿海地区劳动人民被丰富的海洋资源所吸引后,其便从农耕文明逐渐走向海洋文明,利用“耕海”替代“耕地”,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手段。《更路簿》便是我国古代海南岛渔民开发南海、治理南海的智慧与技术结晶。在《更路簿》中,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海南岛渔民如何在利用自身智慧与外界工具对南海进行合理开发与高效治理,其中更是记录了“更时历法”与“针经更路航程定位法”两种技术发展,这两种技术法则是历史所公认、被国际所认可的最早的南海航路开发与航行管理技术法则。
(三)文化价值
由于《更路簿》是在历朝历代南海劳动人民长期海上劳作中所产生的,因此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与浓厚的海洋文化内涵,是我国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更路簿》不仅是一本记录了航海技术、航海科学的指南,同时也是充满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南海故事书”,其详细记录了海南渔民在航海活动中所总结的经验、经历的事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等等,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航海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彰显了古时海南渔民的聪明才智与航海文化[2]。
(四)经济价值
航海活动是我国古时海南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航海活动不仅仅包括捕捞、渔业生产等劳作活动,同时也包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其开辟与建设都离不开海南渔民对于航海活动航线、范围的不断探索,而在这一过程中,《更路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更路簿》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更路簿》不仅是一部南海开发史,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史,对于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四、《更路簿》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更路簿》档案管理的重视不足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与《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政府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与地位,即政府部门是《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导部门,但在《更路簿》档案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级分管部门是主要的实施部门。目前来看,各级分管部门在进行《更路簿》档案管理时,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对于《更路簿》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导致《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
(二)对《更路簿》档案管理的保护力度不足
从已收录《更路簿》的各县级文化馆档案管理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存在较为严重的保护力度不足问题,体现如下:第一,对于《更路簿》档案资源的保存缺乏科学性,未利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对《更路簿》进行合理的防潮、防尘、防蛀保存[3];第二,对于《更路簿》资源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未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更路簿》的档案管理;第三,《更路簿》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较低,未及时对纸质《更路簿》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导致《更路簿》纸质档案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便无法进行有效修复。
(三)对《更路簿》档案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
在明清时代,《更路簿》在海南渔民中得以普及,几乎每个渔民都对《更路簿》了如指掌,但《更路簿》的创作具体始于何时却没有详细的记载。如今,《更路簿》作为我国海洋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涉及多个领域。目前来看,各级文化馆存在对《更路簿》档案资源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的问题,仅仅从历史领域对《更路簿》展开研究,并没有从海洋学、社会学、文学领域展开研究。
五、优化《更路簿》档案管理路径
(一)提高对《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虽然《更路簿》是我国古时海南渔民航海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生产工具,但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路簿》已经逐渐淡出海南渔民的视线,《更路簿》在民间已经趋于失传。因此,各级文化馆应意识到自身在《更路簿》传承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各级文化馆应建立科学、健全的《更路簿》档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自身在《更路簿》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二)明确《更路簿》的档案管理工作范围
第一,应加大民间散落《更路簿》档案资源的搜集力度。由于海南港口众多,古代海南岛渔民远洋航海的始发港不同,所经过的航海路线众多,记载的起止岛屿、航向、潮汐、风向等航海经验不同,在《更路簿》中的体现也有所不同;另外,由于各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因此,渔民在《更路簿》中对各岛屿的命名也有所不同,导致各地区演变出了《更路簿》的不同版本,如文昌地区的“蒙簿”、琼海地区的“苏簿”“王簿”“卢家炳簿”等等[4]。各级文化馆为了进一步扩大《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就需要加大对民间散落《更路簿》的搜集力度,提高《更路簿》档案资源的丰富性程度。第二,加强与《更路簿》传承人的合作。虽然《更路簿》已经从海南渔民的劳作中逐渐淡出,但海南各地区民间仍旧有大量的《更路簿》传承人。因此,各级文化馆应加强与民间《更路簿》传承人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对于《更路簿》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加强对于《更路簿》传承人的保护,实现对《更路簿》的灵活传承与灵活档案管理。
(三)提高《更路簿》的档案管理工作力度
由于我国对于《更路簿》档案资源的传承保护起步较晚,因此,导致目前收录的《更路簿》手抄本原本数量较少,仅有15本。加强《更路簿》的档案资源的保护力度是《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由于《更路簿》是一本“航海”指南,使用环境较为特殊,因此,目前所收录的《更路簿》手抄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渍、磨损、开裂等问题[5]。第一,各级文化馆应加大对于《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如具备实时监测与远程调控《更路簿》存放库房湿度、温度的中央控制系统;或是引进具备延缓纸张风化、酸化程度的恒温恒湿柜等等,从而有效减少现存《更路簿》档案资源的损坏与老化。第二,各级文化馆可以借助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在不对《更路簿》手抄本原件造成损坏的前提下将《更路簿》手抄本原件进行扫描、打印,制成1∶1的《更路簿》仿制件。这样一来,各级文化馆可以利用《更路簿》仿制件进行展览、研究等操作,减少《更路簿》手抄本原件的存取、运输次数,既满足航海文化传播的需求,又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四)加强对《更路簿》的档案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
《更路簿》不仅是海南岛渔民先辈们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我国航海文化领域的一块瑰宝,其所记载的海南地区地质地形变化、气候特点等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加大对于《更路簿》档案资源的研究力度,从内容梳理、价值研究、法理诠释等多方位、多角度对《更路簿》档案资源进行研究,并以公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展示给大众,实现对我国海洋历史与航海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提升《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延伸性。
六、结语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路簿》所蕴含的凭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航海指南”的定义,是后世对我国海洋历史与海洋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参考。因此,各级文化馆作为《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规划者与实施者,应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在《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升《更路簿》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