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小学数学德育中的应用

2022-02-27王小娟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古小学

教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互联网+德育

王小娟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古小学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量电子教具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条件。在德育被弱化的现在,小学教师要看到德育教育借助科技的优势,看到科技在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范围、消除逆反心理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基于此,笔者尝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挖掘德育资源,创设德育情景,建立学科联系,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丰富学科内涵,通过“互联网+”实现德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互联网+”在小学数学德育中的应用优势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阶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持续进步,持续成长。小学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相比,学生在学习时会更显困难,所以为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要融合多种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德育作为内容丰富且灵活的教育模块,其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合,能够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学习元素,从而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保持高度集中。学生在德育与小学数学融合的课堂中获得的就不止知识,还有因深入学习带来的收获的喜悦、成功的愉悦,实现学生兴趣的激发。

能够拓宽学习范围 学习范围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可探究深度相关,多数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限于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论述,但很显然这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此时,教师若能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小学数学德育课堂建设,那么学生的学习范围就会从知识拓展到思想、科技等,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升。同时因为是互联网支持下的小学数学德育课堂,所以教师还能够借助网络资源查阅更多学习资源,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探究,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理解能力等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课堂由教师主导,教材是主要参与者,学生基本没有话语权,这种教学方式磨灭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加速了其逆反心理的产生。但“互联网+”思维下小学数学德育课堂的建设,因为德育需要深入学生思想,所以无法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加入,改善了以往观察、询问等揣测学生心理的方式,让学生有了可以表达的窗口,逆反心理自然会得到消减,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互联网+”思维在小学数学德育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互联网+”思维,挖掘德育资源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画面就是教师全程站在讲台上,借助粉笔在黑板上书写,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在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最多只是借助肢体语言进行讲解。但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学科,淡出的肢体语言介入难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重点,是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融入德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教学提供大量的德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知识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励志故事,并带领学生挖掘其背后的精神,以此推动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如为了培养学生谦虚、正直,维护祖国利益的精神,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向学生介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1977 年,陈景润收到国际数学家联合会向自己发出的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但他并没有擅作主张,而是汇报给了研究所党支部。在得到研究所的回答后,他又慎重考虑了国家利益,最终为维护祖国尊严,放弃了这次邀请。1979 年,陈景润应邀到美国做短期研究访问,期间每个月可以从研究所获得2000 美金的报酬,他没有贪图享受,最终将节省下来的7500 美金上交给了国家。如此,学生在故事阅读中,自然会被陈景润维护祖国尊严、报效祖国的精神所感染,进而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教师也就实现了“互联网+”思维下的小学数学德育建设。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思维的支持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一是能够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等能力,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能从中获得德育成长,从而实现道德水平的持续提升。总之,“互联网+”思维下的小学数学德育课堂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信息为重点,既不增加学生的压力,还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趣味体验,如此,德育教育效果才会持续凸显。

基于“互联网+”思维,创设德育情景 小学生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难免会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课程难度较大,学生无法理解,所以选择不听;二是受周围学生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三是情绪波动、消极,进而影响上课态度;四是近视或位置靠后,看不清黑板,所以选择不听。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小学阶段的知识点较为零碎,学生一时跟不上就会一直跟不上,最终与其他学生产生较大差距。小学数学德育课堂的建设也是如此,学生如果不能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德育元素的挖掘与消化,就不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抓住“互联网+”思维下的教学优势,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听得见、听得懂、学得会,进而实现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若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教师可以先停止教学推进,借助互联网设备查找一些优秀班级上课氛围的视频向学生播放,一是用变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将学生带入互联网设备所搭建的积极学习氛围中,二是让学生看到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巧妙结合。再如,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查找相关题目的不同解法,营造出“头脑风暴”般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探究该知识点的乐趣,之后则可带领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知识水平的提升,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误区。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应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得出“要不断学习”“要敢于创新”等结论,如此,德育也就实现了由教师“教”到学生“悟”的转变,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总之,“互联网+”思维下的小学数学德育课堂要通过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思维,建立学科联系 小学数学学科蕴含的德育元素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成长,但单个要素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借助“互联网+”的共享与连接优势,建立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是能够优化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学习效率会得到提升;二是能够丰富德育内容,将更多元素融于一体时,学生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更多的德育与智育内容,实现全面发展;三是多种教学科目的连接能够迸发出更多的德育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教育价值。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与语文课堂连接。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鼓励学生以题干作为作文进行写作。为确保学生的写作内容与德育要求吻合,教师在选择应用题时要注意思考其中是否蕴含德育要素。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还可以审阅其中是否蕴含思想层面的思考、思考是否准确、是否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吁等。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借助互联网设备进行学习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让学生看到数学应用题目中所蕴含的更多德育要素。再如,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与小学科学教师联合设计蕴含数学知识的科学小实验:通过粮食相关实验数据的记录,锻炼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通过对日期和时间的记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珍惜时间……因为跨学科教学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需要协调各科教师的时间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直接借助互联网设备中的共享平台,待其他科目教师将任务上传到共享平台后,数学教师进行补充与整合,再分发给学生,评价环节亦是如此。这种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精力,还可以充分展现数学在其中的主导性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德育任务的设定也会更加全面。总之,“互联网+”思维下的小学数学德育课堂建设,教师要抓住互联网设备的共享连接功能,融合多学科给予学生的不同体验,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学习任务,更乐于挖掘道德元素,实现学生德育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共同成长。

基于“互联网+”思维,拉近实际生活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互联网+”思维下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是必然趋势。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数学课堂,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带领学生实现用数学指导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第二,要在教学中增加德育元素,美化学生行为。教师可以以具体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收获课堂以外的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且是更加细致、更加全面地向学生展示。之后,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以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生活中的实物或数学元素对比,思考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什么连接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发展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当然,因为实地调查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延迟或无法展开,学生可以借助线上平台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相关人物的采访等,最后进行数据的整理,得出有关结论。这种深入实际的方法,能够唤醒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各种精神或理念,如尊老爱幼、保护环境、乐于助人等,实现教育对生活的指导价值。“互联网+”思维下的小学数学德育课堂,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真切的学习体会,能够将德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道德要求。

基于“互联网+”思维,丰富学科内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极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其原因无外乎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内容的枯燥、课堂氛围的低沉等。但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看到互联网技术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打消学生内心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将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创新与活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大多是关于数字的学习,如基本的加减乘除,如若教师在教学时,直接将大量的数字摆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这些数字产生厌恶情绪,进而影响之后的学习。而教师引入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对数学学习加以装饰,使课堂变得有趣且活跃。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点在社会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更多魅力,唤醒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奋斗、报效祖国的精神。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学科内涵,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查找数学方面的成就,如中国是最早应用十进制的国家、是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国家、是最早论述了分数运算的国家、是最早论述了最小公倍数的国家、是最早研究不定方程的国家……使学生看到数学对国家发展或者国际地位的影响,从而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唤醒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奠定学生报效祖国的意识,实现德育的渗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的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录制相关视频,请家长帮忙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并添加相关的话题,让更多人听到自己的意见,同时还能在评论区看到不同人的见解,丰富学生认知。当然,因为将教学范围扩大到了网络平台之上,还能够唤醒更多人的学习意识,反过来促进小学数学德育水平提升,唤醒学生学无止境的思想认知。总之,“互联网+”思维下小学数学德育课堂的建设,要以唤醒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认知为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一是保证当下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二是可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成长,德育的影响也会更具深度。

综上所述,“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德育的落实提供了更多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看到“互联网+”思维在小学数学德育中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习范围、消除逆反心理的优势。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互联网+”思维的支持下,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创设恰当的德育情景,建立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同时拉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科内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推动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互联网+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