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培养幼儿数学素养

2022-02-27于天博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幼儿园

教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玩法卡片图形

于天博 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幼儿园

学前阶段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更是幼儿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并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培养幼儿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教师应时刻牢记幼儿数学教育的初心和目的,积极探索多种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

研究背景

根据前期对幼儿园数学能力培养方面的调查发现,目前该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多是利用教育活动或区域活动时间,针对培养幼儿数学兴趣或对幼儿分类能力等某一具体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师指导策略。以往相关研究关注点相对分散,关于在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幼儿数学生活化能力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鲜有成果。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幼儿园的研究紧紧围绕《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数学认知的核心价值,通过研究利用教育活动外的零碎时间,采用多种形式从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初步应用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促进和培养幼儿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激发和保持幼儿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具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研究定义

所研究的生活环节主要指幼儿在园期间的过渡环节,即串联进餐环节、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盥洗环节、午睡环节、来园和离园等环节,幼儿可自由支配和利用的等待时间。

所研究的数学应用能力指幼儿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研究过程

研究初期准备阶段,我们首先将研究年龄段定在所执教的中班阶段,缩小了研究的范围,使研究更加有针对性。于是,我们将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与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根据整理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中班幼儿具有具体形象思维、对事物理解能力逐渐加强、游戏表征水平也有所提高的特点,制定出了适合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应用数学的游戏。

研究的实施阶段,在幼儿开学后。结合幼儿活动安排,根据幼儿数学学习的进度,我们选择相应的游戏来开展研究。利用生活中的过渡环节、餐前餐后环节、来离园时间等,系统地组织幼儿开展或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鼓励幼儿自由进行游戏,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积累下幼儿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游戏制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然后在平行班进行再次实践,以观察调整的效果。

中期小结阶段,我们针对准备和实施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小结,将前期进行提高幼儿数学应用能力的游戏时所积累和记录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分类整理,并撰写了中期研究汇报。

历经一年的实践,研究进入总结阶段。着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对游戏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通过分析和总结将实施阶段的游戏目标,与准备阶段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对应,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梳理出的游戏和情境创设进行集锦,作为研究成果呈现。

研究成果

幼儿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一是游戏促进法,即: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通过数学认知和图形认知的游戏,来培养幼儿数学应用能力。注意事项:幼儿的游戏内容要结合幼儿数学学习进度;游戏中的材料应利用幼儿生活中能接触到或接触较多的材料。

二是情景创设法,即: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学习特点,通过模拟生活中数学应用的情景开展游戏,来培养幼儿数学应用能力。注意事项:此方法的应用突出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教师以观察为主,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的快乐。

三是实际应用法,即:通过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在园外的生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应用数学的机会。注意事项:教师应根据幼儿在园数学学习进度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内容指导;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合作,使幼儿在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内容能够达到有机的统一。

各类型数学游戏 利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这一相对零碎的时间,通过游戏和材料操作等形式,培养幼儿应用数学的能力。经过实践,主要从数字认知、图形、数学语言等方面通过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

第一,幼儿数字认知应用能力培养相关游戏。

“找邻居”。材料:1~10 数字卡片一套;玩法:教师或一名幼儿做裁判,将手中的数字卡片打乱顺序,其他幼儿依次抽取一张卡片,都抽完后裁判下达口令后大家一起翻卡片,找到自己所抽数字的左右邻居,按顺序排成一排。

“天气预报”。材料:带有卡片袋的日历挂件,1~30 卡片3 套,天气卡片6 套;玩法:每天轮换一名小值日生,前一天晚上回家听取天气预报,第二天来园后,根据当天天气状况,将听到的天气预报情况,利用卡片插到相应日期的袋子里,感知每天温度的变化,认知随日期变化的数字。

“找朋友”。材料:20 以内数字和数量对应的卡片或玩具;玩法:为幼儿提供材料,供幼儿进行游戏。先数清楚卡片上物体的数量,再根据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卡片,进行配对。

“盖高楼”。材料:木质或塑料相同大小方块积木,20 以内数字卡片;玩法:幼儿自由将积木进行垒高,垒到一定程度不想继续向上垒时,按照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顺序,数一数一共垒了多少层,并从数字卡片中找到相应数字,放到高楼下面,比比谁的楼层数更多;延伸:幼儿游戏熟练后,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高楼搭建材料,大小可以不一样。并提供链条玩具或其他辅助测量工具,供幼儿进行测量楼房高度,测量后,通过数链条玩具的个数找到相应数字卡,比较谁的楼层高。

“小小按摩师”。材料:身体不同部位图片、10以内数字卡片;玩法:教师或邀请一名幼儿做裁判,抽取身体部位和数字卡片各一张后出示,幼儿自由两两结合,一名做按摩师,一名做顾客,按摩师按照卡片所示为顾客进行相应位置和数量的按摩。

第二,幼儿图形应用能力培养相关游戏。

“找找看”。材料:幼儿搜集的各种实物图片、基本图形图片;玩法:由一名幼儿操控基本图形图片,每次出示一张,其他幼儿根据所出示的图片中的图形,从自己手中的实物图片中找到形状相似的,并出示,看谁找得准。

“拼摆游戏”。材料:长短不一的彩色纸条、基本图形卡片或玩具块;玩法:前期为幼儿提供基本图形卡片或玩具块,供幼儿进行图形的组合和创意拼摆,后期投入长短不一的彩色纸条,引导幼儿利用纸条进行更多图形的拼摆,并在拼摆中感受图形的变换,如:梯形加上一条边就可以变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等;延伸:可进一步为幼儿投入鸡骨头、塑料口服液瓶盖等其他生活中常见的,或较小的实物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兴趣。

“图形变身”。材料:不同图形玩具块、塑料钉板、橡皮筋;玩法:利用不同图形的玩具块进行拼摆,引导幼儿在拼摆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玩具块,看看能不能变成新的图案;延伸:利用橡皮筋在塑料钉板上创作图形,再由其他幼儿进行改造,可增加或减少橡皮筋,开始时可以先利用基本图形进行变换,后期鼓励幼儿在简单图形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皮筋,创造新的图形。

第三,幼儿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相关游戏。

儿歌。玩法:通过儿歌培养幼儿的数学语言意识,如量词歌等等。

看图说话。材料:能够进行比较的相同事物的不同版本图片;玩法:每种事物的不同版本图片捆在一起,一名幼儿执卡片,另一名幼儿抽取两张,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比穿黄衣服的小女孩矮等。

通过本研究,我园教师对中班幼儿的数学学习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将幼儿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理和归纳,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幼儿,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游戏、情景的直观体验和练习,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数学学习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整理和创编出的数学游戏和操作材料,在以后的课程实施中可以作为活动内容和教具使用。本研究对以后的中班幼儿数学教育起到了梳理和指导的现实作用。

猜你喜欢

玩法卡片图形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零跑的新玩法
一张卡片
创意玩法
分图形
TPP的新玩法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