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概况考证

2022-02-27孟宏伟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进修学校籍贯石家庄市

孟宏伟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保定 071051)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也称河北省立中医进修学校、河北省立石家庄市中医进修学校。该校是解放后由河北省卫生厅设立的最早的省级中医教育机构,创建至今近七十载,其设立早于1956年由保定市创建的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对于河北中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河北及全国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影响深远。当时能够在该校学习,为中医学习生涯重要人生履历。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员,大多数成为各地、各级医院中医主力。一部分回原单位成为院内骨干,如郭中元、杨少伯;一部分回原籍成为一方名医,如降金鑑为怀安县名中医;一部分继续深造,如陈益昀、李彬之入河北中医学院继续学习。杨医亚、郭中元、杨少伯均为第一批全国五百名老中医,陈益昀为第三批全国五百名老中医,19班一组李延芳为第二批全国五百名老中医。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教育模式培养了京津冀地区大量中医中坚力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该校因设立较早,后撤销,资料保存较少,学员相继离世,具体情况渐不为人所知。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教学等相关情况研究对于了解解放后河北中医教育早期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查证史料,收集实物资料,查阅降金鑑、郭宪民、邓文礼、孙达三、李秀夫、聂正方等学员保留的教材、笔记等相关资料,对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概况进行考证,供参考。

1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设立考证

1.1 河北省中医进修班

杨医亚1953年到石家庄筹建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1]53。1953年5月8日,河北省中医进修班在石家庄市成立[2]7。《交流经验良方选集》任圣华序言:“五三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在石市成立”[3]。校址在石家庄市师范路,1954年7月时仍在该址[4]。1957年6月,校址在石家庄市解放路东首[5](现中山东路与建设北大街交叉口西侧。解放路为火车站向东至建设北大街止,全长约两公里,解放路东延为长安路,现已合为中山东路)。有一册1952年11月1日油印本《河北省卫生学校中医进修班第一班同学录 附交流验方集》,显示河北省卫生学校(现河北大学医学部前身,成立于1949年保定市)1952年中医进修班第一班为目前可考解放后最早的省级中医进修班,有可能为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初形,学员有黄子云、石哲臣、王有珍、刘沛然、杜振华、张子文、郭声华、景雅斋、章汉杰、赵世昌、杨之全等。

1.2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5年,河北省中医进修班更名为省中医进修学校[2]7。1955年河北省中医进修班正式称为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王济民任校长。王济民,1932年12月天津国医学校函授班毕业,1950年底任石家庄市医药联合会主任(中医分会组长为李增树),1952年1月6日成立石家庄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王济民任主任[2]335-336。

2 学校概况考证

2.1 教职员工考证

1953年教职员通讯录:“校长,王济民,年龄54岁,获鹿霍沟村(现鹿泉区)。教务主任,熊古山,54岁,涿县石家务(现涿州市)。辅导员,郑泽民46岁,建屏王南窑村(1958年并入平山县)。教员,杨医亚,38岁,河南温县。教员,桑林,35岁,山西徐沟。教员,任圣华,47岁,安徽阜阳。教员,杨靖邦,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韩国志,石家庄市保健站。教员,王永泽,山西猗氏,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管理员,刘富山,31岁,石家庄市。文书,于荣庭,32岁,籍贯石家庄市。会计,梅荣,20岁,石家庄市孙村。事务:杨六指,26岁,宁晋南河庄”。1955年印制的教职员通讯录:“校长,王济民,年龄54岁,籍贯获鹿(现鹿泉区)。副校长,苏春山,39岁,籍贯束鹿(现辛集市)。教务主任熊古山,54岁,涿县(现涿州市)。辅导员,王登山,40岁,籍贯望都。辅导员,郑泽民48岁,籍贯建屏(1958年并入平山县)。教员,杨医亚,40岁,籍贯河南温县。教员,任圣华,47岁,籍贯安徽阜阳。教员,桑林,36岁,籍贯山西徐沟。教员,袁寿民,64岁,籍贯江苏涟水。教员,纪兆祥,74岁,籍贯晋县(现晋州市)。管理员,刘富山,32岁,籍贯获鹿。文书,于荣庭,32岁,籍贯石家庄市。会计,梅荣,20岁,籍贯石家庄市。管理员,李占何,46岁,籍贯元氏县。打字员,郑连山,28岁,籍贯石家庄市”[6]。这是两份完整的教职员工表,最接近于早期学校教职员工情况。后期教师逐渐增加,根据学校自印经验介绍、教材,考证当时教师情况:内科杨医亚、熊古山、任圣华、袁寿民、胡东樵、王汉儒,针灸王济民、李曾树、王宗禹、孙可兴,妇科梁清纲、纪兆祥、贾遵远,外科高普全,儿科高仁山,眼科王振纲等[7-10]。

2.2 组织结构

在上述教职员工外,尚设置“学生自治委员会”及“编审委员会”。学生自治委员会负责学员学习及生活管理,编审委员会负责教材的编审及刻印相关工作。15班至22班通讯录显示,每班设政治班长、学习班长各一人,每组设政治组长、学习组长各一人,个别组组长为一人。

2.3 学制考证

郭中元1953年5月至12月在省立石家庄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1]442。杨少伯1953年在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6个月[1]230。陈益昀1953年在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6个月[11]448。李书芳1952年参加河北省第一期中医进修班[1]243。杨医亚到石家庄筹建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时间,与石家庄市卫生志及郭中元、杨少伯、陈益昀学习时间一致,李书芳记述为1952年,应该存在错误,应为1953年。石家庄市卫生志记录时间应为准确时间。学制应为6个月。

2.4 班级设置考证

1953至1954年底共6个班。目前未见第七班至第十四班资料,存在时间应在1955初至1956年初,共8个班,平均每6个月培训4个班。1953—1956年共培训14个班。1957—1958年度共培训9个班,目前资料可考最后一班为二十二班,另有一西医学习中医班(共有学员24人)。未发现其他班级情况,很有可能截止至23个班级。西医学习中医班转入河北中医学院继续学习,1959年毕业。1958年再招收学员属于河北省中医学校。所以目前可考有明确记录班级不少于23个(内含1西医学习中医班),根据1957—1958年度同学录名单显示,每班分6组,每组10人,总人数不满60人时,有不足10人小组。以每班60人计算(西学中班24人),共培训学员应不少于1 300名。

2.5 学习资料考证

从目前发现资料,学习资料分两类,一类为教材,一类为经验交流。

目前可查及教材有:从目前搜集到的教材,当时所设课程应有:内经、伤寒(讲授者任圣华)、温病、神农本草经、诊断学(讲授者袁寿民、桑林)、内科(讲授者任圣华)、外科(讲授者安纯嘏)、妇科(讲授者纪兆祥)、生理卫生、防疫常识。教材为自编,其中不乏精品,限于篇幅,暂不赘述。

经验交流:从1957—1958年情况来看,前有同学录,后有学员经验介绍,最后为教师经验介绍。具有特色。为毕业汇总,毕业成果展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交流验方,多为学生或教师验方集,一部分为经验介绍,多为教师经验介绍。针灸介绍,王济民校长,分前言、刺四肢能疗内脏病在生理上的根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杂病各穴各赋、各论四部分。杨医亚经验介绍包括:施今墨治肺结核病丸药方、子宫癌瘤的药方、脑神经衰弱处方、慢性支气管喘息处方、代西林方、疟疾灵丸方、疝气(内外方)、风湿性腰腿痛(内外方)、白带方、月经痛方、月经有血块方、安胎方。《交流经验良方选集》目录:凡例,序言,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教职员姓名表,验方编审委员会姓名表,第一班学员同学录,验方分类(内科,外科,正骨,妇科,儿科,针灸,眼科,耳鼻喉齿),附录(大家来搞卫生歌,卫生战士歌),补遗(妇科,正骨科)。《交流经验良方选集》验方编审刻印工作人员表:“任圣华,吕敏,揭次辅,刘沛然,宋俊声,孙子宜,杜希白,朱文英,郭中元,郑瀛洲,李振林,郭树棠,胡雁群”。

2.6 学员考证

从通讯录单位信息来看,学员均为各地市、县级医院、联合诊所、村级诊所,覆盖面广,均为各地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中医从业者。目前可查完整同学录为十五班至二十二班。其余班级资料尚不完整。第一班学员同学录(不全):“吕敏,男,42岁,涿县。谷俊岭,男,42岁,冀县。陈立芳,男,27岁,武邑。陈廷恥,男,38岁,怀柔。邢树德,男,36岁,平谷。郭中元,男,28岁,密云。张以恭,男,31岁,获鹿。李起田,男,30岁,武强。康玺璋,男,34岁,获鹿。甄炳达,男,25岁,冀县。宋文英,男,32岁,藁城。胡雁群,43岁,藁城。(缺)李寿山,男,43岁,沙河。宋俊声,男45岁,新河。曹书全,39岁,隆尧”。由前学制考证推断,杨少伯、陈益昀、李书芳应为第一批中医进修班学员。从经验交流内容提及交流人员有:“杜本盛,王维善,郝书文,张存仁,刘沛然,李鸿智,杜希白,杨少伯,李寿山,延茂如,刘福多,舜英,李起田,康玺璋,张存仁”。“孙荣章(孙荣章曾于保定河北省中医门诊部工作,后回原籍容城),陈福升,贾洪福,舜英”[12]。“李文远,陶华青,赵俊勋,张炳吉,薛中浩,李树成,钟克兴,押荫轩,韩仲裕,韩治安,薛孝先,刘承恩”。“齐卫生、成玉亭、赵重堂、冯捷南、徐惠增、刘墨森、赵学斌、樊家训、冯经汇”[13]。“郭金瑛、刘淳熙、史汉镕、赵清民、张济世、李泽民、郭象义、单富修、王春涛、王凤群”[14]。“王兰村,刘树纲,闫瑞昌,李之纪,田清文,吴永祥,王运增,孙庆德,李云程,翟汇川,马有香,王亭鹤”[15]。“冯悦卿,崔金声,孙东启,何增堂,张宝琏,陈子恒,吴福荣,张华棠,于延川,王景昌”[16]。“亢守谦,李国珍,舜英,李树杞,李梦周,曹晏如,王满库,李墨林,李雪岩,王重阳”[17]。孙达三为第五班学员。“第六班班长周金廷,副班长王兰村、田庆顺。交流人员有田庆昌、张晓初、李墨林、刘润泽等”。

3 学校的变更与撤销考证

3.1 河北省中医学校

1958年1月至3月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撤销,改为河北省中医学校。“1958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更名为省中医学校”[2]9。“1958年3月,该院(附属医院)与河北省中医学校合并,改称为河北省中医学校附属医院。是年,又划归石家庄地区领导,改称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中医学校附属医院”[2]187。1958年7月保定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经上级批准改称“河北中医学院”[11]368。1958年秋,石家庄、省中医进修学校招收的21名西医学习中医班学员,并入河北中医学院[11]16。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并入河北中医学院,一部分教师及学生回到保定,一部分教师及学生留在石家庄,学校更名为河北省中医学校。刘文明“1957年7月至1959年2月在河北中医学院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班学习,结业后至河北省中医研究院工作”[18]。刘文明,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西医学习中医班学员,入学时间与同学录吻合,1958年未毕业,转入保定市河北中医学院继续学习,1959年2月毕业。综合以上信息,1958年1月至3月为河北省中医进修学院停办时间。后期学员改为河北省中医学校招生。

3.2 石家庄专区中医学校

也称石家庄中医学校。1958年8月28日,河北省卫生厅(58)卫人字第23号文件通知,将省中医进修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移交石家庄专署,改为石家庄中医学校[19 ]11。有一册1959年9月25日油印本《石家庄专区中医学校验方第二集》,可反映出真正的学校名称,书中提及苑明治、赵世勋、朱子钰、吴凤年、张润生。刘彦哉1959年在石家庄中医进修学校学习一年[1]193,推测石家庄专区中医学校学制可能为1年。

3.3 学校撤销

1962年8月中医学校下马,学员解散,教职工全部充实到医院工作[2]187。

4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附属医院考证

附属医院是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4.1 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附属中医院)

“1955年1月,河北省卫生厅投资在石家庄市长安路2号(解放路东延,现中山东路与建设北大街交叉处东延)筹建河北省中医院,于1956年4月28日试开门诊,10月9日正式开院”[2]186-187。“1956年10月9日,市中医院(原称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正式开院。建院初期,该院的主要技术力量是在省内各地拜访聘请了具有专长、有名望的老中医33名,其中有张家口的老中医胡东樵、深县6代祖传正骨中医时振和、涿县外科中医吕伯泉、蠡县妇儿科中医崔占鳌、丰润妇科中医贾遵远、邢台针灸医生王宗禹、秦皇岛外科中医高普泉等”[2]177。“当时全院职工99人,病床50张,门诊设内、外、妇、儿、针灸、按摩科室。医生既看门诊又管病房,病历只记载简要病程,由医生自己保存”[2]177。“该院老中医不断把自己珍藏的祖传秘方和临床实践经验贡献于世。老中医胡东樵在治疗肺结核、神经衰弱等方面具有专长,曾自拟‘新四物汤’至今仍为后人效法;吕伯泉献出祖传秘方‘白灵药’和‘兰灵药’,为外科疮疡常用妙药,堪为该院之宝贵遗产,久用不衰”[2]177。“1956—1959王济民任院长,苏春山任书记,苗金宝任副院长。”“1959—1966,苗金宝任书记。1959—1963苗金宝副院长,1963—1966苗金宝任院长”[2]187。

4.2 河北省中医学校附属医院(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中医学校附属医院、石家庄专区中医学校附属医院)

“1958年3月,该院与河北省中医学校合并,改称为河北省中医学校附属医院。是年,又划归石家庄地区领导,改称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中医学校附属医院”[2]187。“1958年8月28日,河北省卫生厅(58)卫人字第23号文件通知,将省中医进修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移交石家庄专署,改为石家庄中医学校”[19]11。“石家庄中医学校附属医院提出了八不怕,不怕风、不怕雨、不怕冷、不怕热、不怕路难走、不怕黑天半夜、不怕挨饿、不怕病难治,并建立了便利病人的制度,门诊由每天二百多人,增加到七、八百人”[20]。可见1958年以前,该院日门诊量约200多人次。

4.3 石家庄市中医院

“1961年,该院归属石家庄市,遂更名为石家庄市中医院。是年5月该院迁入现址”[2]187。1961年,附属医院撤销,归属石家庄市,更名为石家庄市中医院。1961年5月搬迁至石家庄市中山路47号,现中山西路233号。“1962年8月中医学校下马,学员解散,教职工全部充实到医院工作”[2]187。

4.4 从搜集到的刘芳及崔宗娟部分证件及门诊挂号证等考证

“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会员证”一件,证件内容为刘芳,男,31岁,西医,服务部门中医院,1956年12月,由杨医亚铃印,石家庄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签发。1956年5月25日“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附属医院门诊证”一件,崔宗娟,女,24岁,第533号,挂号时间上午8:00至11:00。1956年12月24日石家庄市卫生局签发的“河北省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证”,崔宗娟,河北省衡水县人,任职于河北省石家庄医士学校(于1958年迁往邯郸市,为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现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部),任教务员。因这批证件来源相同,保存完整,并有婴儿出院卡片,考虑崔宗娟应为刘芳妻子。刘芳1958年8月13日“中医进修学校附属中医院挂号券”一件,门诊号1840号,机关为岗南水库医院。可能刘芳工作单位发生变动。从上述证件可见,附属医院至少在1956年5月25日已经接诊患者,但尚未正式营业。1956年4月28日试开门诊至1956年5月25日已接诊500余名患者。

5 结语

综上所述,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为河北省解放后最早的省级公立中医教育机构,因1958年并入河北中医学院,也可以视为河北中医学院早期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师生有很多人进入河北中医学院任教及学习,其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等,对河北中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影响。该校学员学习成果突出,如西医学习中医班沧州东光白瑾如学习期间即在《中医杂志》发表整理郝德新眼科经验论文[21],学习效果显著。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历史悠久,培养了大量中医人才,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中医辉煌,虽学校撤销,但已经完全融入河北中医事业的发展中,为中医教育史无法绕过的重要历程。通过搜集资料,考证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概况,使其不至湮没。

猜你喜欢

进修学校籍贯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摄影作品
石家庄市
闲散生活
Years later,the effect still continued
村居
My Dream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