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纸媒的视觉创新之路
2022-02-27张晶宇
◎张晶宇
(安阳日报社,河南 安阳 455000)
纸质媒体作为我国传媒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媒体时代背景下,是人们了解信息、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但随着国内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使得纸质媒体在媒体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受到了冲击。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了快节奏和碎片化的发展特征,即便多媒体拥有传播速度、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但却缺乏纸质媒体的信息传播权威性优势。纸质媒体在当下的媒体时代下依旧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纸质媒体为了提高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必须要通过图文及版面的合理规划,对其视觉效果不断进行创新。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纸质媒体的视觉创新路径,以期为后续我国纸媒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提高视觉效果提供参考。
一、纸媒在当今媒体时代下的生存状况
纸媒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并且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纸媒是一种将纸张作为载体的传播方式,在文字的精准度以及纸张质量和纸张版面排布等方面都有着十分严谨的要求[1]。纸媒正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对于信息的精准性要求相对较高,能够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内容的创新,这都是纸媒得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但在目前泛媒体时代背景下,纸媒却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目前人们所处的泛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内部的媒体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加。在我国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纸媒是人们信息交换、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快速发展,纸媒在传播时效性方面的劣势逐渐暴露出来。但与电子版媒体相比,纸质媒体却拥有着明显的触感和历史感方面的优势。比如,在1985年生产的CD-ROM,在2011年就已经陷入了停产危机,软盘中储存的数据无法再次读取,但在我国唐朝期间的各种纸质版资料依旧可以被人们阅读。从目前我国媒体时代的发展来看,纸媒作为一种将纸张作为传播文件的媒体,在现代社会依旧有着重要的信息传播价值,需要纸媒结合受众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进行视觉创新设计。
二、纸媒视觉创新的必要性
现如今,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人们已经进入了图像时代,人们在观察、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方式和经验都表现出一种视觉化和形象化特征。结合目前相关专家学者的调研不难发现,一个人在看见产品的一分半钟之内就会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并且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外观设计和颜色配比,也证明了外观色彩、布局设计等对人们视觉的影响。读者在选购纸质媒体的过程中,报刊的封面、画面以及图文版面排布为人们带来的整体视觉感觉,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消费欲[2]。
在国内泛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多媒体平台凭借自身在传播内容以及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但纸媒依旧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以作为政府部门发布官方权威信息的主要渠道,可以有效引导稳定社会舆论。纸媒要想保证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行业主导地位,必须要针对包括标题表现和图片选择等在内的各项元素进行不断调整,通过视觉效果的创新,做到在持续强化纸媒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提高对于受众的吸引力,最终实现纸媒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的目标。
三、纸媒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创新路径
(一)以行业优势凸显图片的视觉效应
报纸、杂志这类纸质媒体在出版时效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纸媒在视觉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行业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规避行业劣势,综合使用多种现代化的视觉表现方法。对于新闻报刊而言,出版周期最少需要一天,但新媒体的更新速度是以小时甚至分钟进行计算的,纸媒在出版周期和时效性的方面与新媒体对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正是因为新媒体的更新时效过快,导致在版式设计,尤其是插图和图片方面的设计缺乏用于精细化处理的时间,美观性方面缺乏应有的优势。在纸媒视觉创新的过程中,负责版面编辑处理的美术编辑人员需要通过合理取舍摄影作品,绘制贴合宣传主体的美术插图,同时结合报道的具体内容进行版面的合理编排,为受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3]。此外,传统的纸媒,尤其是新闻报纸的内容呈现较为集中,并且相较于多媒体平台有着多版面展示内容的灵活性优势。纸媒一般都会选择在节日活动、两会报道这类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通过视觉图片、报道形式的合理应用,结合报道的具体内容,对于图片的数量、大小和色彩等元素进行合理调整,以此进一步强化视觉效果。
比如,《中国绿色时报》作为报道我国林草行业发展的重要纸媒,编辑人员在视觉创新的过程中,全面发挥出传统纸媒在处理时效性以及内容表现等方面的优势,将其行业发展中由自然万物和人生动态故事组成的大自然的特色文化在视觉创新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中国绿色时报》从2019年5月之后启动的特刊,以美丽中国作为出发点,形成了《美丽中国相册》这一宣传主题,在视觉创新的过程中使用了1+N模式,将与主题相关的高清大图以及从不同视角对于主题内容进行解读的图片合理进行配比,并配上一篇契合新闻主题的千字文章,以这种合理搭配的视觉效果提高纸媒内容传播的价值和影响力,受众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生态保护和林草行业发展的成果。此外,《中国绿色时报》也将我国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类型土地的美感全面进行展示,使用影像和文字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进程进行客观记录。在美丽中国相册中,将我国经典的绿色画卷以及奋斗的生态故事,以及标志性的中国林草建设和保护成果加入其中。
(二)以视觉逻辑及加工强化主题及艺术表现力
对于传统纸媒的视觉创新设计而言,每一张图片中包含的情节和细节都是为了凸显报道的主题。一般而言,纸媒的视觉整版可以容纳的图片数量在5—9张之间,并且同一个新闻报道主题可以选取多位摄影记者的图片,意味着摄影记者传回的图片数量明显增加。美术编辑人员必须要从众多的图片文件中进行图片的筛选和上版,以便为受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这对于美术编辑的艺术审美以及观察能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4]。
在纸媒视觉创新的过程中,美术编辑人员需要持续梳理图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是并列、递进和对比的关系,保障图片内容能够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时不会出现重复,编辑人员通常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进行选择。同时,美术编辑人员在纸媒版面整体布局排版过程中,图片的构成需要形成明确的层次结构以及视觉变化,始终为新闻报道的主题服务,建立良好的服务场景。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全国各个级别的纸媒都拿出了重要的版面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三峡日报》在2019年的10月2日辟出通版,并将《祖国,请您检阅!》作为主题,借助视点版形式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进行报道。美术编辑在反复查看由新华社提供的相关图片之后,决定从空间层面选择排版图片,并且按照从左到右的文字阅读规律穿插了全场的大场面以及多角度的特写镜头,真正做到了将受阅部队的精神状态全方位进行展示。
此外,纸媒视觉创新要求编辑人员具备艺术表现力,确保能够将其编辑思维转化为实际的报道内容。报道版面不同意味着新闻报道主题的感情色彩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美术编辑人员为了强化新闻版面的艺术表现力,同样需要关注图片的有效选用。摄影记者上传的全部图片并不是都具备艺术性,一个良好的能够呈现新闻报道主题的图片与美术编辑进行的再加工以及深层加工有着密切的联系。记者在现场拍摄时因为受到时间和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返回的图片色彩相对灰暗,且缺乏应有的构图美感。在这种情况下,美术编辑人员就需要对图片合理实施光色处理操作,将其中不必要的部分进行裁剪,将那些原本不够醒目的人物或者是重要故事细节全面凸显出来。对于那些有着较大空间跨度,但却缺乏视觉美感的横向图片,编辑人员可以将其裁剪成为竖向图片,进一步提高视觉的表现质量,或者美术编辑人员可以结合新闻报道的版面需求以及图片内容的相关特征裁剪出需要展现的部分,从造型层面进一步提高视觉艺术效果。
(三)以图文关系的协调强化视觉张力
纸媒的视觉创新要求报道版面形成良好的视觉张力,以最快的速度抓住读者的眼球。一个完善的纸媒视觉版的组成因素包括了标题、图片和文字三部分,美术编人员需要优先注意图片的大小和数量关系的合理处理,在同一个报道版面中,图片的大小尺寸需要控制在4种之内,避免整个报道版面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此外,编辑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一张大图作为整个版面报道的视觉中心,并且这张图片需要与报道主题紧密联系,一般都是以长图和方图为主,小图的比例和大图的比例关系需要适当进行缩放,图片的大小适当及张弛有度,才能够为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5]。美术编辑人员需要在合理裁剪图片的同时,保障图片之间间距的均匀分布,并严格遵循视觉规律的要求,对于人、物、景的朝向进行调整。文字作为纸媒视觉效果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美术编辑需要对文字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进一步强化纸媒效果,视点版的文字一般都可以分为标题、成文和图片说明三个部分。标题部分的横竖及压图与否需要综合考虑字数的长短以及主图拍摄的空间确定,一般而言,版面的正文字数需要控制在600字以内,排列方式以单栏为主,文字上下左右之间和图片的间距避免过分贴合,为报道版面预留相应的透气空间。
比如,《井冈山报》作为中共吉安市委的机关报纸,在始终坚持党性要求和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美术编辑需要对版面空间编排手段和布局结构等方面合理进行调整,如在刊发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类重大新闻事件时,照片通常会放置四栏。从版面设计的导向性和技巧层面来看,美术编辑力求引导读者产生对应的感知效应,确保信息能够有效地传达给读者。这种大图片、大标题的板块模式不仅使得整个报道模块拥有形式美感,可以为受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文字的阅读也变得越发便利,使之前穿插套版模式中出现的图文排序以及相互挤压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从目前《井冈山报》的文字和布局排版看来,各个版面的栏间隔紧凑,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读屏的感觉,并且赋予了整个报道版面的节奏感和阅读体验感。在《井冈山报》的《生态周刊》《脱贫攻坚周刊》等多个特色宣传版面中,编辑使用各种灵活简约的版式带来了积极的封面效应,将编辑的新闻话语权逐渐进行强化,能够有效激发受众的阅读欲望,更好地展现了《井冈山报》作为市委机关报的重要媒介定位。
(四)以传播渠道的融合促进图片价值的持续提升
对于纸媒行业而言,一个适应新闻报道主题的图片,其信息传播效果明显好于洋洋洒洒的文字传播。在纸媒追求视觉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合理搭配,也需要借助传播渠道的融合促进图片价值的持续升级。在我国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纸媒无法单纯依赖于纸质媒介和线下传播取得应有的传播效果,而是需要综合使用各种多媒体传播技术,进一步强化传播效果并凸显版面图片的价值。《中国绿色时报》作为我国林草行业的新闻传播主体,不仅做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的相互联通,同时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新媒体平台共同联手,进一步扩大其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及影响力。林业主管部门和报社共同策划了有关我国林业发展辉煌成果的系列报道,不仅将各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全面收揽,并且通过中国林业网、中国林业新闻网和今日头条等权威分发平台进行新闻信息的同步传播,以及各种H5产品新媒体产品的推送,不仅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而且社会公众对于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也能够产生自豪感。
四、结语
总体而言,重大新闻主题报道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传统纸媒需要结合重大新闻主题提前进行谋划,在抓住其中关键节点的同时精准发力,凸显图片的价值。编辑人员需要以视觉逻辑规律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图片进行精细化加工,凸显主题的艺术表现力和新闻报道的主题内容,协调图文的关系,在强化视觉张力的同时,借助与新媒体平台的不断融合,实现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同步发展,突破我国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困境。在今后我国纸媒视觉效果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专业图片、差异表达以及高效的宣传途径,对各种重大新闻主题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确保传统纸媒行业能够全方位利用现代化媒体资源和摄影资源,突破在泛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