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重维度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2022-02-27初金哲马铭潞吴玉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初金哲,马铭潞,吴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

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1]为此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专门联合印发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为了有助于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我们针对如何实现高校社团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是分析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可行的发展路径。

1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高校对于学生社团从性质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四重维度的矛盾和问题。

1.1 组织建设缺乏创新

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在所有的建设中起着一针定乾坤的作用。按照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专门联合印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高校学生社团首先应加强组织建设。但实际情况很不理想。

从性质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本身就有较强的松散性,组织纪律性较弱,主要依靠自律性管理。但任何自律性管理无论从人的主观意志角度看,还是从规章制度的强制性看,实际运行起来都有很大的难度。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基本都是各行其是、各得所需,对组织建设都不够重视,重点都放在了其他方面。

从政策看,全国各高校依据政策要求均需制订完善社团管理办法、强化社团组织运营。但实际上,由于高校社团分类较为繁杂,社团职责定位与发展规划各有不同,一概而论的社团管理政策无法适用于具有不同性质和特征的学生社团,导致不同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统一标准的政策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政策不是要求全国统一、全部社团统一,而是要求更加精细化的不同政策,以适应不同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需要。

1.2 人才建设良莠不齐

人才建设是事业取得顺利发展的根本。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其特有的宽泛性和灵活度等既有劣势,也有优势,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各类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上。按照《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高校学生社团应高度重视加强人才建设。但目前存在矛盾和问题较多,距理想的人才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一是社团成员素质不齐。社团成员是培养人才的原动力,也是社团发展建设的发动机。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成员吸纳方面缺少对成员的素质、能力以及数量等方面的量化标准。很多大学生认为学生社团属于“非正式组织”,通常都是带着好奇或从众的心理要求加入社团,而社团通常采取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做法,这就导致社团成员的素质总体较低。

二是社团人才培养没有形成科学体系。目前无论是高校校方还是学生社团自身,都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对社团成员的培训一般主要集中于对会长的培训。社团指导教师对社团人才培养的指导也多存在应付了事状态,特别是在对新吸纳成员的素质培养上,更是缺少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方法,通常只是就事议事,甚至不问其事。这样的人才培养意识和方式,不但直接导致社团成员对社团定位、社团文化、社团发展等方面的理解片面,还减弱了社团对成员的能力培养,使其丧失了最主要的人才培养功能。

1.3 思政建设后劲不足

高校学生社团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在这个问题上都比较重视,努力把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政建设工作放在社团发展建设的首位。但由于社团种类繁多、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原因,学生社团在发挥思政育人主体作用方面难度较大、效果较差。

一是重视强化不足,忽视轻视有余。大学生虽多已成年,但一直在校园中,社会经历较浅,尽管看上去思想比较活跃,但基本还属于较为幼稚的范畴,这是导致学生社团对思政建设不够重视,难以形成浓厚思政育人氛围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人认为学校有专门的思政课程和专门的辅导教师,社团在这方面不必操心。另外,多个社团共同任命同一指导教师的情况也很常见,这同样导致了指导教师难以实际参与各社团的思政建设,缺少对社团成员的思想引领。

二是地域文化不足,抽象文化有余。鲜明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育人作用,例如大庆的地域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现实中,一些文化类社团没有充分发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或者只注重表面上的传承和弘扬,没有对学校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在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大包大揽、缺少重点,使得学生缺少感同身受和切身体会,导致文化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学生社团的文化育人建设应依据不同社团的不同特点,以具有学校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做依托,主要是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社团的思政建设提供有坚强的支撑。

1.4 活动建设流于形式

一是创新意识不足。高校学生社团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无论在活动主题上还是活动形式上,都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创新意识不足。在活动主题上,很多社团缺乏新意,通常只注重娱乐;在活动形式上,缺少与时俱进、因势而新的创新精神,通常只是传统的讲座、分享、宣讲等。这就无法实现参与人员对正能量的理解和接收,产生最佳的活动效果,最终导致活动收效甚微。

二是支持力度不够。高校的教育教学资金有限,能够用于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的资金更是非常有限。在资金方面,由于学校资金支持力度较小,专业类社团专项资金普遍缺乏,在社团内部建设、比赛费用等方面捉襟见肘,往往需要通过社团自筹或社会公益资金等方式筹集。在活动场所和专业设备方面,部分特色鲜明的文化类、兴趣类社团因无固定的演出场所、不能参赛而得不到资助与奖励;社团配备的训练设备老化陈旧,存在多个社团共用场地和设备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学生社团人数逐年攀升,导致高校对于社团训练场地和专业设备的配备未能及时跟进,这方面的问题越加严重。

2 实现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对策

2.1 组织建设:内外联动助推社团健康发展

高校要从社团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着手加强社团的引导工作,社团在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好组织作用,使社团在持续创新、持续进步、持续完善中彰显学校风采。

2.1.1 社团内部自我更新

高校学生社团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规划发展方向,把精力放在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的活动上,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融入社团发展建设。社团要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优势,开展形式新颖、特色突出的品牌活动,通过组织策划活动培养社团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促进社团成员健康发展。通过岗前培训提高社团成员的工作能力,不断创新社团工作方法。社团管理者要优化社团组织管理运行,根据明确的社团发展目标制订计划,秉着分工协作的思想分配任务,秉着效率最大化的思想选择组织形式,秉着管理最优化的思想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秉着动态平衡思想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控制环节及时调节、纠正社团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实现既定目标。

2.1.2 社团外部加强沟通与合作

对于社团外部建设,要积极配合高校管理与监督提升社团组织活力,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增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社团、社团管理部门之间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各高校之间要加强学生社团的沟通与合作,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社团全面发展,提升社团组织育人实效。“走出去”即要明确服务的主体对象,加强组织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使高校与社团、社团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形成紧密联系,通过走访调研其他高校、红色基地等校外资源,进行文化交流、文化学习、文化吸收;通过设计、组织、寻求支持等方式加强与社会沟通联动,与对标企业达成共同合作培训目标,与社会各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市场化的方式积极与其他高校、社会接轨,通过项目驱动主动与社区、企业合作,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与校外资源基地开展多方定向合作,加强组织育人效果,加强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发展新模式、建立实习站;全力助推社团成员和社团导师走出校园,发挥网络宣传优势,拓宽社团的工作和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增强学生适应能力。“请进来”即邀请国内高水平专家学者、社团导师、企业家进入学校开展座谈会、主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最后,要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学生实践活动。[2]通过坚持社团内外联动,持续健康的运转,扩大组织育人成效、突显组织育人成果。

2.2 人才建设:提“质”建“体”,相辅相成打造人才建设机制

高校进行人才建设要加强对社团骨干成员的素质培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在成员有效的实践中完成自我提升、实现个人发展,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做到与组织运行不可分割、一脉相承,从而推动社团的长远发展。

2.2.1 加强社团成员综合素质

社团要提高社团成员选拔门槛,着重选拔知识涵养和管理能力好的管理者,从源头把握社团成员的质量,争取政治素养高、学习成绩好、学生评价高和能力突出的在校学生成为社团成员;社团成员进入社团后要从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品格、身体素质四大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高校要多组织社团干部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考核,给予社团成员正确的引导,着重培养社团成员的自我责任感,明确社团宗旨与目的,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在培训和考核中,社团要将实践与理论、管理与教育融会贯通,全方位地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能力,坚持以老带新的教育方式,利用榜样的力量给予实际演练和专业指导,学会理性批判和客观思考,将思想付诸实践。

2.2.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员选拔、日常管理、学习交流、活动开展、技能培训五个方面都是影响社团人才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形成更好的良性竞争氛围,高校学生社团应该制订社团成员的准入标准,通过自荐、推荐、公开竞聘三种渠道,公开、公正、公平地选拔;应创造条件举办社团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选择吸纳更多成员参与活动,实现专业的交叉性带来思维的碰撞,从而使社团成员发现自己的特长,激发社团成员的创新实践潜能;应建立有效的考评制度,引进社团成员互评机制、社团教师打分机制、优化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以及奖惩制度;在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方面,要做到兴趣为主、奖励为辅,可将奖助学金、第二课堂成绩单与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的质量和数量挂钩;发挥技能类社团的高度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为社团成员搭建分享、交流的舞台,锻炼其自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要定期进行派出专业老师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社团活动的教育性,提高社团的整体工作效率;培养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于一身的社团成员,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社团影响力,促进社团长远发展;注重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基本素质培养和岗前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服务和沟通技巧;强化对优秀学生社团骨干的培训,使社团成员在精神上和业务能力上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3]充分发挥社团成员的不同特点,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营造良好的社团工作氛围。应做到完整化、科学化、体系化、特色化才能通过社团组织建设达到良好的人才建设效果。

2.3 思政建设:加强社团内部思想建设,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就是价值选择、确定价值目标的过程,而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则是实现大学生社团价值目标的过程。社团成员是高校社团活动的组织者、承办者,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对象,社团成员思想觉悟政治建设与综合素质,对社团内部思想建设与外部思想引领发挥重要导向作用。

2.3.1 严把“进口关”,提升成员理论水平

为社团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在社团招募伊始就要确保社团成员的思想素质过关,鼓励吸收共青团员、中共党员,提升社团成员的政治觉悟与综合素质。注重社团成员的“培”与“养”,着力打造文化素质高、思想意识端正、业务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良好的社团思想环境是发挥社团思政育人的理论基础,高校应提升思想政治类社团的主体地位,并为其配备专业的思政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社团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人才素质提升培训环节,采取学生自学、教师领学、内部集中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培训,在以学促教中交流学习,形成积极上进的社团环境氛围。

2.3.2 思政社团注重“引”与“导”,着力打造思政品牌

社团在组织活动时必须旗帜鲜明、主旨明确,注重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社团活动要与主流价值观念一致,坚决抵制一切低俗、低趣味的内容,杜绝为崇洋媚外、消磨时间举办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思想政治类社团要在“引”与“导”上下功夫多措并举,注重思政育人实效、扩大品牌效应。从全局上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引领,通过举办学术交流、知识竞赛、文化展演等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交流的条件,全方位地激发社团成员的学习兴趣,逐渐引领社团成员的思想潮流,促成社团成员与普通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浓厚氛围,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思想政治类社团的良好形象,提高社团公信力和影响力,逐步扩大社团思政育人实效,将思想育人功能最大化。

2.4 活动建设:因势而新,活动集“力”促发展

高校专业技术类社团与社会实践类社团是高校实施实践育人的主要依托载体和平台,实践育人的本质是将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实践内容、丰富实践形式、拓宽实践平台,让社团成员从实践中充盈理论文化、增强动手能力。

2.4.1 以“势”标“新”,注入社团新活力

社团活动建设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在社团活动建设过程中,师生须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反思总结;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激发创造潜能、跟随时代脚步、解决新问题。打造社团活动建设新高度,首先要培养社团成员与指导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主要培养师生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类社团的积极作用,设立学生专项课题,由学生自主申报,提升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发挥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共享杯等综合类科技竞赛及专业类竞赛,在赛事宣讲、组建团队、赛前培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服务。最后,应该重视网络的重要力量,应用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坚守网络主阵地,做到因势而新,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推动高校社团发展与新媒体的高度融合,推进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2.4.2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提升实践社团育人功能

要解决当前高校社团实践育人面临的困境,首先,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按照专业类社团建设规模拨款,设立学生社团活动基金和激励机制,鼓励社团通过自身发展获取不同的奖励奖金、活动资金。其次,要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保障社团科学有效地开展社团活动;同时要为社团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保障,对于需要专业设备训练的社团,应保障其具有足够的先进训练设备。在建设各类学生活动中心时,要充分考虑社团的活动环境、活动场地,加强场地、硬件设备投入,加大对社团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如修建实验室、活动室等,确保社团重要驱动因素逐步兴旺发展。要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允许学生社团活动在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后使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机房等处所。这样,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类活动实现自我提升,培育兴趣、满足精神需求,提高认知、磨炼意志品质,营造出浓厚的勤学善学的社团氛围。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