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探析

2022-02-27江国云杜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院校

江国云,杜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 214206)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 年3 月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生力军,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具有高质量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时代新人的历史要求。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

1.1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人的发展要同社会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同步一致,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要求,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各项工作机制,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既是对教育全局性和整体性的倡导,也是以劳促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高职院校要实现学生的均衡全面进步,而劳动教育就可以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可以说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之一,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进一步领悟人生价值,身体力行感悟劳动精神的可贵之处。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实践中懂得力行、学会求知,使其深刻感受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养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美德,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是德育、智有、体育、美有、劳动教育“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升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校懂得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上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教育学生积极投身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认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练就扎实的劳动技能,摒弃好逸恶劳、懒散享受的不良心态,发挥劳动育人的实效,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模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让高职院校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

1.3 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强国建设新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提出了史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能力,而且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强化劳动教育,培养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劳动型人才,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又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特别是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将个人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没有形成“五位一体”的全面认识,存在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劳动教育的内容浅表化、劳动教育机制建设不到位等问题。

2.1 劳动教育重视度不够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高职院校要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长期以来,由于“五育”中的顺序是将德有、智有、体育、美有放在劳动教育前面,于是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有一定认知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者的相互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对学生的培育关注点不应该只集中于学习成绩上,要认识到劳动教育和专业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关系。许多人认为劳动教育只是体现在劳动技能上,主要是通过劳动实践提升专业技能,这就忽视了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和劳动精神的塑造,片面追求劳动技能,无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需要一技之长,也需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2.2 劳动教育内容浅表化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少部分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高校,将课程内容局限于在教室、宿舍、公共场合等开展卫生清扫工作。一些学校的劳动教育内容与职业素养培养关联性不强,一些学校通过班会、举办几次活动来充当劳动教育,一些学校用专业实习、课程实践代替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内容不是缺失就是流于形式,有劳动但是没有起到对学生的教有作用,或者有教育但是学生没有真正劳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了片面认识,偏离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和初衷,劳动育人的效果无法发挥出来,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3 劳动教育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上的工作抓手不多、推进深度不够,主要问题就是缺少科学规范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在劳动教育的资金保障、内容设计、过程管理、结果考评等方面缺乏制度支撑,导致在管理上职责划分不明、教育资源分配不到位、工作队伍不完善,没有将劳动教育与“三全育人”紧密结合。对于考核评价的运用缺乏科学设计,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和形式,轻视劳动教育的考评体系建设,对劳动教育的成效缺少监督追踪机制,这体现在劳动教育的过程管理中的缺位,工作不规范、反馈不及时、落实不到位,使得劳动教育无法实现全员有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导致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的工作成效不明显、育人作用不突出。[2]

3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途径

高职院校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育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劳动者,就必须要在“五育”工作中补齐短板,树立新发展理念,抓好劳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输送优秀人才。

3.1 转变观念,强化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要认真研判所处时代环境,深入学习新时代高职教育理念,深刻分析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性,从学校管理层面对劳动教育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深入贯彻党对劳动教育的新时代要求,强化顶层设计,以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打破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识;将劳动教育纳入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从学校层面制订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实现对劳动教育的全程管理。高职院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摒弃对劳动教育的原有偏见,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落实劳动教育与有人实效联系起来,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教育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教育有着本质区别,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课堂、进头脑,要教育学生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上岗位后坚持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

3.2 立足实际,创新内容与方式

劳动教育内容设计单一导致学生对劳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劳动能力缺乏创造性,要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一定要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内容设计上,在组织集体劳动之外,将劳动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践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的学习主阵地在课堂,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设置教学大纲,科学制订教学内容,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基本保障。国将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育人效果,为劳动教育提供多元化的课程互融方式。创新劳动育人载体,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技能大赛、校内外主题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主题讲座等,丰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方式;开拓劳动教育网络育人阵地,善于运用网络,提供劳动教育网络资源,宣传社会主义的劳动精神,及时发布技能技艺新动态,紧跟产业发展和劳动形势,增强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构建线上线下的育人格局。

3.3 健全机制,打造育人共同体

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保障劳动教育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健全机制架构起劳动育人的完整运行链,从管理层面到具体工作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分层次、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树立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相适应的新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层将工作责任划分到人,可以由一个部门牵头总负责,其他部门相互配合,统筹协调好现有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建设专兼职劳动教育工作队伍机制,对劳动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工作队伍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提升教学和管理能力;以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工匠大师等组建兼职工作队伍,开展主题讲座、企业参观、社会实践等活动,发挥兼职队伍的社会教育作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和现实情况,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制订多元化的考核办法,构建一个多层级立体化的劳动育人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应包含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主题实践、网络平台等方面,充分结合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有关部门的管理服务情况;完善校外劳动教育学习实践机制,与社区、企业、村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合作,为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业调查、公益劳动等提供多样化选择。提高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的能动性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4 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要求,而且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优化劳动教育的工作体系,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同时社会和家庭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在教育上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共同培育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劳动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