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2-烷基-四氢吡咯[1, 2-e]咪唑-1, 3-二酮的合成

2022-02-27刘玉霞高风仙吕名秀

化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晶体结构衍生物咪唑

刘玉霞, 李 仟, 高风仙, 吕名秀

(河南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众所周知,氨基酸类化合物兼具天然来源丰富和生理活性优越的特点,因此,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备、性能研究越来越受到化学家们的关注[1]。咪唑烷酮衍生物类化合物在药物、生物、化工等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有些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某些药物的中间体使用[2-3],因此,它的合成也是研究热点之一。但是,此类化合物—尤其是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咪唑烷酮类衍生物的制备,大多数合成路线步骤繁多、后处理过程操作复杂、产率不高,从而难以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4-7]。因此,研究新型咪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满足其工业化生产需求非常重要。

从自然资源丰富的L-脯氨酸出发,经过氮保护、缩合和水解三步简单反应,即可得到一种咪唑烷酮衍生物—化合物1,最终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1a的晶体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实验所用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L-脯氨酸(工业品)由晋州冀荣氨基酸有限公司提供。

熔点测定:XT5A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测定:Thermo Nicolet IR200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比旋光度测定:Perkin Elmer341型旋光仪;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Bruker DPX型超导核磁共振仪(400 MHz,TMS为内标);质谱测定:Bruker Aurora M9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分辨质谱在Waters Micromass Q-Tof MicroTM高分辨质谱仪用电喷雾离子源测定;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日本Rigaku RAAXIS-IV面探仪。

1.2 化合物的制备

1.2.1N-叔丁氧羰基-L-脯氨酸的合成

参考文献[8]合成。将叔丁醇(70 mL)、水(70 mL)和氢氧化钠(3.2 g,80 mmol)混合均匀,然后加入L-脯氨酸(5.75 g,50 mmol),室温下搅拌。将称好的Boc酸酐(12.0 g,55 mmol)分批加入到上述体系,然后继续反应12 h。反应结束后先用乙酸乙酯萃取(20 mL×2),除去未反应完的Boc酸酐。接着用1 mol/L盐酸调节水相pH值到3,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5 mL×3),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干燥机,最后用旋转蒸发仪蒸除溶剂,得白色固体。收率:94%;mp119.5~121.0 ℃。

IR (KBr, cm-1): 3 465,2 896,2 607,1 741,1 641,1 478,1 367,1 217;1H NMR (CDCl3)δ11.0 (br, 1H, COOH), 4.35~4.24 (m, 1H, CH), 3.38~3.56 (m, 2H, NCH2), 2.29~2.24 (m, 1H, CH2), 2.09~2.06 (m, 1H, CH2), 1.97~1.88 (m, 2H, CH2), 1.45 (s, 9H,t-Bu )。

1.2.2 化合物3的合成

称取N-Boc-L-脯氨酸(2.15 g,10 mol),用二氯甲烷(25 mL)溶解,然后在室温下,边搅拌边加入二烷基碳二亚胺(10 mmol),继续室温搅拌12 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除溶剂,得无色粘稠液体。

3a:产率87%, [α]D20:-135.8° (c1.0, CHCl3);IR (KBr cm-1): 3 456, 2 896, 2 607, 1 741, 1 641, 1 478, 1 432, 1 367, 1 217;1H NMR (400 MHz, CDCl3)δ: 4.45~4.48 (m, 1H, -NCHCO-), 4.17~4.42 (m,1H, -NCH-), 3.40~3.56 (m, 3H, -NCH-), 1.73~1.96 (m, 12H, -CH2CH2-CH-),1.26~1.55 (m, 21H, -CH2CH2-CH2-,-C(CH3)3);13C NMR (CDCl3)δ: 171.7, 155.0, 154.2, 80.2, 59.1, 54.4, 50.0, 48.9, 32.7, 31.8, 31.6, 31.3, 29.1, 28.4, 28.3, 26.1, 25.9, 25.6, 25.4, 24.6; HR-MS (ESI):m/zcacld. for C23H39N3O4(M+Na)+444.3, found 444.2。

3b: 产率88%, [α]D20:-106.3° (c1.0, CHCl3);IR (KBr cm-1): 3 448, 2 971, 2 657, 1 738, 1 645, 1 475, 1 467, 1 211, 1 143;1H NMR (400 MHz, CDCl3)δ: 4.25~4.37 (m, 1H, -NCHCO-), 3.56~3.58 (m,1H, -CONCOCH-), 3.39~3.47 (m, 2H, -NCH2-), 2.26~2.30 (m, 1H, -NCH-), 1.91~2.06 (m, 4H, -CH2CH2-), 1.33~1.46 (m, 15H, -C(CH3)3, CH(CH3)2),1.16~1.29 (m, 6H, CH(CH3)2);13C NMR (CDCl3)δ: 178.0, 155.1, 154.3, 80.4, 58.6, 46.9, 42.4, 29.6, 28.4, 28.3, 23.3; MS (ESI):m/zcacld. for C17H31N3O4(M+H)+342.2, found 342.3。

1.2.3 化合物1的合成

将化合物3(8.7 mmol)用丙酮(50 mL)溶解,搅拌下滴加浓盐酸(5 mL),室温搅拌反应24 h。TLC检测反应,反应完全后用碳酸钠水溶液调pH值至8左右。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25 mL×3),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用旋转蒸发仪蒸除溶剂,所得产品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白色晶体。

1a: 产率88%;mp103.5~104.6 ℃;[α]D20:-72.8° (c1.0, CHCl3);IR (KBr cm-1): 2 983, 2 652, 1 647, 1 496, 1 458, 1 375;1H NMR (400 MHz, CDCl3)δ: 3.97~4.01 (m, 1H, -NCHCO-), 3.64~3.83 (m, 2H, -NCH2-), 3.19~3.25 (m, 1H, -NCH-), 1.16~2.25 (m, 14H, -CH2CH2-);13C NMR (CDCl3)δ: 174.0, 160.9, 62.8, 51.7, 45.6, 29.3, 29.1, 27.7, 26.8, 25.8, 25.0; HR-MSm/zcacld. for C12H18N2O2(M+H)+223.136 8, found 223.1362。

1b: 产率76%;mp83.5~84.6 ℃;[α]D20:-63.7° (c1.0, CHCl3);IR (KBr cm-1): 2 946, 2 574, 1 651, 1 475, 1 376;1H NMR (400 MHz, CDCl3)δ:4.31~4.34 (m, 1H, -NCHCO-), 3.85~4.27(m, 2H, -NCH2-), 2.37 (br, 1H, -NCH-), 1.4~1.47 (m, 4H, -CH2CH2-), 1.29~1.31(m, 6H, CH(CH3)2);13C NMR (CDCl3)δ: 173.8, 155.6, 53.8, 44.7, 43.7, 31.9, 29.7, 29.4; HR-MSm/zcacld. for C9H14N2O2(M+H)+183.105 5, found 183.106 1.

1.3 晶体结构的测定

将化合物1a溶于乙酸乙酯溶液中,在室温下缓慢挥发得到可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无色立方体状晶体,选取大小0.20 mm×0.18 mm×0.17 mm的单晶,置于日本Rigaku RAAXIS-IV面探仪上,在291.15 K下,解析得到晶体结构。晶体数据如下: C12H18N2O2,M = 222.28,单斜晶系,P21空间群,a= 6.018 0(12),b= 10.051(2),c= 9.743 1(19),V= 588.44 (2) Å3,ρcalc= 1.255 g·cm-3,Z= 2。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1的合成

从天然来源丰富、廉价的L-脯氨酸出发,经Boc保护、缩合、水解等反应,以72%的总收率得到一种咪唑烷酮衍生物——化合物1(图1),并分别通过IR、1H NMR、13C NMR、MS和X射线衍射,对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

图1 化合物1的合成路线Fig.1 Synthesis of compound 1

2.2 生成化合物1的反应历程

从化合物3到化合物1的反应历程未见文献报道,分析其反应历程可能是这样的(图2):第一步,在酸性条件下,脱去氮原子上的Boc保护基[9-10],生成中间体A;第二步,氨基酸中的氨基对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生成较为稳定的五元环中间体B;第三步,质子转移,脱去一分子环己基胺,得到目标产物1。因此,从中间体A到目标产物1,发生了酰胺交换反应。

图2 从化合物3到化合物1的反应历程分析Fig.2 Possible mechanism from compound 3 to compound 1

2.3 晶体结构表征

化合物1a的晶体学参数见表1,它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化合物分子式为C12H18N2O2。从晶体结构图和堆积图能够看出,咪唑二酮五元环是平面构型(见图3)。

图3 化合物1a的单晶结构和堆积图Fig.3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d stacked chart of compound 1a

表1 化合物1a的晶体参数

3 结论

以工业级天然氨基酸L-脯氨酸为原料,经过简单的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咪唑烷酮衍生物(化合物1),并通过IR、1H NMR、13C NMR等方法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化合物1a的晶体结构,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晶体结构衍生物咪唑
咪唑啉类缓蚀剂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晶体结构与性质热点探析
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例谈晶体结构中原子坐标参数的确定
化学软件在晶体结构中的应用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链接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晶体结构与性质常见考点剖析
肌营养不良蛋白及其衍生物的表达与定位的研究
选择离子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食醋中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