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房山区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

2022-02-27赵聪鹏杨志锋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房山区信息化建设

赵聪鹏,左 璇,杨志锋

(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48;2.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0)

0 引言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的内涵外延、环境形势、具体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步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创新加速、应用丰富的新阶段,以更快速度、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引领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政府治理、产业转型、社会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对信息化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开展好信息化建设成为统领全局建设的重点。北京市房山区全面落实“三区一节点”功能定位,围绕“一区一城”新房山的战略愿景,扎实推进区内信息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发生深刻变革,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体系贯标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全区信息化发展从全面渗透步入深耕细作的新阶段。

1 房山区信息化建设成效

“十三五”时期以来,房山区信息化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和社会发展推进能力显著提升,正日益成为引领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手段,推动“智慧房山”社会综合治理的新动能。

五年来,房山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新信息政务服务模式、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完善城市精准治理方式、夯实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推进大数据行动计划六大领域展开。

1.1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截至2020 年12 月底,通信光纤总长度达到4.10 万公里,其中杆路长度为10 585 杆公里,管道长度为3 902.9 沟公里;4G 基站3 159 个、5G 基站1 904个,其中室外宏基站数量1 602 个,室内微蜂窝基站302 个,NB-IoT 基站数量517 个;建设10 000 M 端口规模为1 594 个,边缘计算节点1 个,无线访问接入点(AP)2 481 个;企业和家庭宽带最大接入能力达到1 000 M,其中企业覆盖率为100%,城镇家庭覆盖率为87%,农村家庭覆盖率为64%,光纤入户数量84.9 万户;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9.25 万个,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48.21 万个,高清交互数字电视(IPTV)用户数达46.96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网络FTTH 升级改造数量达13.11万户。

1.2 政务服务模式突破创新

突破创新点包括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房山区政务服务专栏”系统实现服务事项在线办理,新场景应用不断丰富,城乡指挥平台和“12345 接诉即办”平台完成整合,渣土车智能管控平台建设加紧推进。

图1 “十三五”时期房山区基站建设数量

图2 “十三五”时期房山区宽带、无线接入点、电视、电话建设能力

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了“一张专网、两个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实现了网络结构及人口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支撑了基本诊疗、公共卫生、便民惠民等系统应用,提升了全区医疗卫生系统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交通领域,搭建了“北京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涵盖智慧停车、危险品运输卫星定位、电动出租汽车动态监控、道路运输行业车辆公共服务等功能,初步形成了以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以应用系统为支撑、以实时监控为手段、以数据分析和信息发布为目标的综合信息指挥系统,在服务领导决策、行业管理、百姓出行等方面发挥成效。

在教育领域,打造了“房山区教育云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作用,上传各类课程资源1 400余节,为全区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提供资源数据保障,全区教师、学生访问达到百万人次。通过搭建义教入学平台,完成信息采集人数达到11 万余人,为全区非京籍2020 年入学线上审核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在金融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场景应用,为小微企业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小快贷”服务。区属企业已完成一笔示范贷款,即“金融安全产业园租金平台贷”项目,并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贷后管理。

在农业领域,组织搭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平台、农产品产销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等,以农村基层业务数据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实现了线下监督管理与线上备案登记并行的管理机制,其中“上房山、上京西”农产品电商平台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在纪检监察领域,建设完成纪检监察专网并在全市率先通过分保测评,与中纪委、市纪委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房山区“智慧监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信息化建设助力监督、执纪、问责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网上审批系统、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纪检监察办公自动化、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被纳入中纪委和市纪委信息化建设试点。

在生态环保领域,建成动态数据库,整合污染源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对车辆牌照信息和污染排放信息检测数据进行采集、识别与存储,遥感检测机动车尾气排放215 万余辆,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实现网络化、即时化和智能化管理,为综合治理机动车污染和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在应急减灾领域,建成房山区地震局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增强全区范围的地震应急评估能力,为政府应急决策、灾害评估、灾民安置、灾后重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及时、丰富的地震服务;建成房山区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的人工监测、视频监测、自动报警、地面巡护相结合的立体式监控网,为水利建设、气象预测等诸多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资源信息服务。

在新闻宣传领域,利用“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不定期刊登区内相关信息,并同步向市级媒体“首都之窗”进行报送。利用“北京房山”政务微信平台宣传全区的重点工作,发展成就及风土人情,持续推动房山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1.3 高端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加强顶层设计,高精尖产业政策体系日臻完善。贯彻落实北京市高精尖用地新政,发布实施《房山区落实北京市高精尖用地政策的实施方案》,建立高精尖项目准入审核机制和项目履约监管机制;创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工作模式,引领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形成了以恒通创新为代表的分部规划体系、以奥祥通风为代表的“智慧工厂”体系、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精益生产体系等两化融合的主要模式,引领全区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众创空间多维拓展进程。全区共有16 家众创空间获得科技部、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授牌,其中5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1 家市级众创空间,5 家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2 家中关村海创园,2家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平台,1 家北京市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

1.4 城市精准治理日趋完善

视频监控体系初步成型,以“平台搭建”和“视频监控部署”双向开展信息化基础采集体系建设。已建成物联网数据专网基站建设数量31 个,视频监控探头1.2万余路,共涉及24 个委办局主管的行业领域,其中覆盖及联网率达到60%的委办局5 个,占比20.8%;网格化管理体系逐步拓展,实现全区28 个乡镇街道,619个村和社区全接入,并为村/社区级平台配备相关设备,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服务效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定期更新维护政府门户网站“信用房山”专栏,搭建房山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奖惩系统、信用修复等工作培训和“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进园区、信用进社区、信用进企业等系列宣传活动。

1.5 信息安全保障全面夯实

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全面落实相关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对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和数据中心运行环境进行优化改造,加强信息通报工作,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圆满完成国际、国内重大会议,以及重点节假日、汛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以零入侵的成绩完成了国庆七十周年信息安全保障任务,确保区内运营商电子屏系统在“中非论坛”期间安全、稳定运行,保障春节期间全区烟花爆竹安全燃放应急管理通信,确保市—区—乡镇/街道应急指挥体系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汛期气象、避险、应急、预警等信息,全力做好全区防汛信息化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十三五”期间全国两会、市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大”期间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全区网络、网站(群)未出现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1.6 大数据行动计划持续推进

深入贯彻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大数据工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厚积薄发,积极完善大数据工作管理机制,推进大数据相关工作;成立了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制订区级年度工作方案。通过深入调研,明确区级大数据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及应用范围等,细化大数据在支撑政务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具体工作任务,制订区级大数据平台体系及标准建设方案,探索研究智能网联应用与大数据融合工作,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拓展;确定了《北京市房山区政务数据资源三级目录梳理工作方案》,明确目录梳理相关工作任务、职责及实施步骤;推进跨部门大数据领域建设,整合分析城市管理数据、公共安全视频数据、生产经营单位数据、生态环保数据及应急管理等数据,构建全区“一张作战图”,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2 房山区信息化发展优势

就当前北京市各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来看,房山区作为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地区,信息化建设深入落实北京市城市总规划和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功能定位,深刻领会北京市“四梁八柱深地基”大数据平台总体构架发展思路,在政策引领下不断集聚信息化资源,充分发挥房山区信息化发展优势,以政务信息化统领全局,辐射带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良乡大学城等重点功能园区的产业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现处于加速发展、并跑超越的新阶段。比较来看,房山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具备以下四点优势。

2.1 具备信息化发展的后发优势

房山区信息化建设站在更高水平的发展起点上,汲取了其他地区在早期探索时期的发展经验,具备更加完善的战略眼光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北京市城市总规划赋予房山区的功能定位为“三区一节点”,一部分先进制造业、金融业、高教园区和创新性产业逐渐汇聚于房山新城,持续带动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高新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2 具备战略政策支持优势

房山区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创新潜力较大,发展空间较多,面临着首都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南部地区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等一系列政策红利,为未来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阶段房山区增长动力提质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

2.3 具备领先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率先将5G 技术应用到“智慧交通”的建设当中,2019 年,房山区联合中国移动共同打造了我国首个5G自动驾驶试点示范先行区,成为北京市技术领先、场景丰富的综合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以及具备全国影响力的智能交通装备科技创新高地,并不断将5G、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向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

2.4 具备广泛的信息化应用场景

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构建符合本区功能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应用信息化手段,聚焦良乡大学城、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北京基金小镇等众多应用场景,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中心、高校创新发展科技园和数字化平台,在着力构筑科技金融转型发展示范区中取得显著成效。

3 房山区信息化发展短板

房山区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北京市信息化发展比较先进的区域相比,目前仍在一些领域存在差距。

3.1 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当前,房山区光纤宽带、通信基站、通信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虽高于全国,但与北京市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体现在政务领域,网络基础设施较为陈旧,更新迭代速度缓慢,尚未形成完备的、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托的政务服务模式,政务服务创新难以满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

3.2 信息化资源集约程度不够理想

区内信息系统/平台、网络资源、APP 等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壁垒、数据孤岛、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资源的冗余和资金的浪费,阻碍了系统平台之间的联通、业务单位之间的协同,以及数据要素之间的共享,不利于全区信息化整体统筹与协调推进。

3.3 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仍需完善

我区尚未形成完备的信息技术生态体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高,山区与平原地区信息化发展差距有扩大的隐患,区内企业难以满足网络体系、硬件设备、平台搭建、运营维护等全流程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成为制约区内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障碍。

3.4 网络安全形势面临考验

受当下国内外网络安全态势影响,区内网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与漏洞,被入侵攻击的风险系数相对较高,防护基础设施较为陈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及应急处置能力仍需提升。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防护之间的关系,持续增强网络安全责任意识。

4 结语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进入以“减量发展”为鲜明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作为统筹处理“减量发展”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房山区应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区信息化建设优势,以数字化手段重塑政务服务管理构架、业务构架与技术构架,全面提升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履职能力;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抓手,通过数字化赋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科技领域与5G 技术应用的结合点,通过有效引导大数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持续发展远程医疗、在线办公、远端课堂、数字金融、智慧安防等诸多领域,使房山民众更好地享受数字化现代生活。

猜你喜欢

房山区信息化建设
房山区总工会结对支援张坊镇 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房山区总工会 凝心聚力抗疫情 全力以赴稳保障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成果展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