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党建+”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

2022-02-26宁宗江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党建+全镇凤凰

宁宗江

凤凰镇地处宁晋城区,下辖36 个行政村、17 个社区,总人口14.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 万人。全镇总面积67.4 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0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 万亩。凤凰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扛牢政治责任,筑实攻坚堡垒,创新引领路径,激发主体活力,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党建+组织”,助力组织振兴强根基

以党建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夯实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2021 年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在严格标准、摸清底数、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镇严格按程序调整了村党组织书记,一批热爱农村工作、热心家乡建设、有激情、有胸怀、有魄力、有作为、有底线的青年企业家被选拔出来,为基层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打造了强有力、精而优的干部队伍。换届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镇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理念,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大调研,全面了解和化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融洽了干群关系,党的旗帜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二、创新“党建+产业”,助力产业振兴增活力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树牢党的威信的关键之举。为此,凤凰镇牢牢扭住这个“牛鼻子”,以“全民增收”为目标,始终坚持产业支撑、项目带动、示范引领。城区内做足城市经济文章,在服务全县大项目建设中找商机,新上了东城光伏产业园、万方产业园、德明物流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型项目。同时做好电商文章,成为中国电商专业名镇。城郊村重点围绕食用菌、畜牧养殖两大产业,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以盛吉顺羊肚菌、东胜牧业为主,打造北部示范区,以辛寨、赵庄物流、蔬菜种植为主,打造南部示范区,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凤凰路径。同时,大力实施食用菌产业精准帮扶,深化推广“万元钱”结构调整的富民模式,引导盛吉顺合作社创建了“宁晋县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引导刘路村探索出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农业经营模式,流转土地1500 多亩,成为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

三、创新“党建+人才”,助力人才振兴提服务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凤凰镇坚持人才兴镇,支持引导一批政治素质强、业务素质好、懂农村、爱农村的人才扎根农村,通过多种措施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施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协会引领的方式,组建了电商、电缆、童装、食用菌等一批产业协会。先后培养了童泰公司耿华彬、盛吉顺公司李建梅等一批骨干产业带头人,刘国恩、孙军恒等一批饲料加工致富带头人,王耀辉、王进等一批奶牛养殖专业户,以及孙全庆、刘国雨、马鹏飞等一批种粮大户。通过这些先进致富带头人的“头雁”引领效应,在凤凰镇掀起了“群雁”展翅齐飞的生动局面,全镇2021 年完成总产值52.3 亿元。

四、创新“党建+文明”,助力文化振兴软实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振兴就是要通过乡村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全面提升现代化乡村的内生动力。借助河北省文明城市创建,凤凰镇大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文化服务站,定期开展各类综合文化活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农村党员、退休干部等主动“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用党员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开展村史村志编撰,做到正村风、正民风、正家风,留住历史脉络和乡情记忆。传承发扬中曹村太极拳、孟村传统武术、孙村面塑等一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了泥坑酒文化旅游产业园、童泰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旅游景区,使乡村振兴的文化根脉得以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

五、创新“党建+生态”,助力生态振兴促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绿色发展最真实的写照,既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一方面,坚持大环保理念,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的管控,推动了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强化农村突出环境卫生问题的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打造农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以家庭为切入点,以妇女为主体,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既改善了农村庭院环境,又弘扬了社会新风。

猜你喜欢

党建+全镇凤凰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