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要历史关头的陈毅

2022-02-26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陈毅朱德新四军

贺 松

陈毅是红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参加过南昌起义,随朱德上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与毛泽东、朱德一起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后,他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和项英等人共同领导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经过国共谈判,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积极投身抗日战争。皖南事变爆发后,陈毅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新四军代军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在每一个重要关头,陈毅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原则立场,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党和红军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一、三河坝绝命阻击,湘南暴动后走上井冈山

南昌起义前,根据安排,陈毅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党委书记。党委书记这个职务是秘密的,公开的职务是政治部准尉文书。①由于武汉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当得知南昌起义的消息后,陈毅等人决定去寻找革命队伍。一路上敌人盘查很严,他们时而步行、时而坐火轮,费了很大周折,终于在1927 年8 月6 日到达南昌城。但是,根据中央的预定计划,南昌起义成功后,部队开始南下向广东转移。8 月3 日开始,起义军开始分批撤离南昌,陈毅是在宜黄追上了南下的队伍的。当天,周恩来和陈毅谈话,并分配他担任第11 军25 师73 团政治指导员。②周恩来说:派给你的工作太小了。陈毅却豁达地说:“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③

9 月5 日,周恩来主持汀州(今长汀)会议,会议采纳了多数人的意见,作出了在三河坝分兵的决定。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率主力进军潮汕,朱德、陈毅等人率第11军25 师和第9 军教导团约4000 人在三河坝阻击国民党部队。起义军进驻三河坝不久,国民党钱大钧3 个师10 多个团从梅县赶来,妄图消灭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此时,起义军经过连续战斗,远途奔袭,加上天气炎热,官兵非常疲惫。但是,朱德、陈毅等人率部顽强抵抗、殊死拼杀,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为了不使部队遭受更大的损失,朱德、陈毅率部撤离三河坝,此时,部队还有官兵大约2000 人,在饶平茂芝与进攻潮汕失利后败退回来的200 名官兵会合。

随后,朱德、陈毅带领起义军转战湘南。此时,部队遭遇重大失利,官兵士气低落,人心涣散。据粟裕回忆,林彪等军官想离开部队,并劝说陈毅一起离队,陈毅断然拒绝。④10月下旬,离队的人员越来越多,当部队抵达安远县天心圩时,只剩七八百人,师、团政治工作干部中只剩陈毅一人。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朱德、陈毅一起领导了天心圩整顿、大庚整编和上堡整训。经过赣南三整,留下的都是革命信仰十分坚定的同志。官兵思想高度统一,战斗力明显提升,为人民军队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后来,朱德、陈毅发动湘南暴动,带领这支队伍于1928 年4 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合,一起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 年8 月1 日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南昌起义后的三河坝阻击战是异常艰苦危险的,留下参加阻击战,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勇气,在革命最低谷的时候,陈毅没有动摇,而是和朱德一起整顿队伍,把一支濒临涣散的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革命的队伍,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火。

二、解决朱毛分歧,促成古田会议召开

红军建军之初,部队兵员成分复杂,有的是来自旧式军队,有的来自工农武装。一些不正确的思想、陋习在这支队伍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红4 军转战赣南闽西后,红4 军内部一些不正确倾向表现得比较明显。此时,红4 军领导人朱德、毛泽东关于建军原则、建军思想、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分歧。中央派来的留苏学生刘安恭不仅没能化解朱毛分歧,反而将争论公开化,加深了红4 军内部的矛盾分歧。为解决分歧、统一思想,1929 年6 月,红4 军七大在福建龙岩公民小学一座名叫“兴学祠”的院内召开。在选举前委书记时,大家认为朱德、毛泽东对部队内部争论应负有责任,陈毅的票数占了上风。虽然陈毅表示自己不能担任前委书记,但是大家依然选举陈毅为前委书记,原来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会后,毛泽东离开领导岗位赴闽西养病并指导地方工作,陈毅送了一程又一程。第二天陈毅将红4 军的情况向中央如实报告,“望中央速派人来”。中央回信希望“派一得力同志”去中央汇报工作。陈毅去上海前,曾力劝毛泽东回来主持工作,毛泽东委婉表示谢绝。1929 年8 月下旬,陈毅辗转千里,经厦门赴上海。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听取专题汇报。在朱毛分歧问题上,陈毅没有夹杂任何私人恩怨和个人感情,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向中央作了汇报。周恩来问陈毅,红4 军由谁担任前委书记好?陈毅果断地回答,非毛莫属。周又问,那你的工作呢?陈毅说,我仍回红4 军工作,我回去要亲自把毛泽东请回来。⑤中央听取汇报后,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组成委员会,起草一个决议,这就是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致红4 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

由于中央“九月来信”的正确意见,回到根据地的陈毅请回了毛泽东,朱德与毛泽东进行了坦诚的交流,消除了隔阂。为彻底纠正军内错误思想,红4 军开展了为期10 天的新泉整训,随后在古田“廖氏宗祠”召开了红4 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如果没有陈毅的秉公无私,就没有正确的“九月来信”,就不可能消除朱毛分歧和隔阂,更不会成功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

三、长征时留守中央苏区,领导南方八省游击战争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决定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当时留在苏区的还有红军第24 师和地方武装共1.6 万余人。⑥1934 年8 月,陈毅在一次战斗中大腿负重伤。因此,中央决定让他留下来。这是陈毅在三河坝战斗之后,再次被“留下”。当周恩来向陈毅传达中央决定时,陈毅说,不留我留谁?这一带,我陈某人说句话还会有人响应。陈毅被任命为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和项英等领导人一起领导南方八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长征后,由于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央根据地很快失守,项英、陈毅等人领导的队伍则成了孤军,只能藏身深山密林。敌人叫嚣“掘地三尺”“斩草除根”,防止“死灰复燃”,不断搜山、烧房,红军在丛林中过着“野人”般的生活,还要和狡猾的敌人周旋。南方冬季山区,阴雨连绵,战士衣单粮缺,生了病没有药,就连陈毅的腿部的伤口也因无药医治而多次化脓,很多同志都牺牲了。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本来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老革命。由于对革命失去信心,龚楚投靠了国民党。龚楚曾以找项英、陈毅汇报工作为名,企图偷袭游击队营地,幸被人识破鸣枪报警,项英、陈毅等人才躲过一劫。

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艰难而危险。就是在这样的极端困难条件下,项英、陈毅领导的游击战争坚持了长达三年之久。1937 年7 月,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将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成为一支党领导的重要武装力量。陈毅等人经历了无数的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党保留了革命火种。这支部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皖南事变后重组新四军军部

全面抗战爆发后,虽然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不久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但是国民党从来没有把八路军和新四军当成自己的队伍。无论是在编制、经费、武器、地盘等问题上处处限制和掣肘。但是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两党武装时常发生摩擦。1939 年1 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国共摩擦进一步加剧。1941 年1 月,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 余人奉命北移,在途经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8 万多人的包围袭击,除傅秋涛率领3000 余官兵突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新四军军长叶挺赴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留,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皖南事变,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的疯狂进攻,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造成了极大破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顾全抗日大局,加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央决定尽快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刘少奇为新四军政治委员,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和刘少奇在新四军极度艰难的时刻,勇敢地担起重任。虽然新四军处于日、蒋、汪三股力量交织的最复杂的区域,但是在刘少奇和陈毅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摆脱了国民党的处处限制,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新四军队伍,让这支濒临绝境的军队不仅没有被国民党消灭,反而浴火重生,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武装,不仅担负了艰巨的抗日任务,也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阴谋。

五、从黄花塘事件中磨砺心性

皖南事变前,饶漱石在党内没有太大名气。皖南事变后,中央任命邓子恢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因邓子恢暂时不能到任,由饶漱石代理。无论年龄、资历、功劳等各方面,饶漱石都不如陈毅。早期,饶漱石表现得谦虚谨慎,办事稳重,给刘少奇、陈毅等人留下不错的印象。1942 年3 月,中央调刘少奇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刘少奇离开新四军后,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一职由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饶漱石代理。随着地位的提升,饶漱石的权力欲望逐渐膨胀,开始排挤陈毅。

5 月,华中局和军分会决定饶漱石到部队检查工作。饶漱石出发前,陈毅、饶漱石共同致电各师,饶漱石预计需3 个月后才能返回,期间工作由陈毅代理,华中局党、政、军各项工作集于陈毅一身,由于陈毅资格老、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各项工作非常得力。饶漱石回来后,陈毅向饶漱石交代了工作。但是华中局和新四军内部对前后两个代理书记进行比较和议论。而饶漱石感觉自己“代理”书记半年整一直没“转正”,陈毅有可能成为正式书记,因此心里忐忑不安。饶漱石便借在新四军内部开展整风运动向陈毅发难,煽动策划对陈毅进行批斗和攻击,并向中央发电报,列举陈毅“十大错误”,“但望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并表示自己在“德”的方面可以保证“无愧”。⑦陈毅在新四军处境艰难,用陈毅自己的话说,就是鬼都不上门。

为了调节陈毅和饶漱石之间的矛盾,中央调陈毅回延安筹备党的“七大”,饶漱石排挤陈毅的目的达到了。1944 年3 月,陈毅到延安,毛泽东亲自接见了陈毅。陈毅提出要在中央会议谈他和饶漱石的矛盾,毛泽东则对陈毅说,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华中抗战的经验,请你谈三天三夜,至于小饶的问题,一句也不要提。⑧

毛泽东致电华中局新四军军分委,肯定陈毅在内战时期和抗战时期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毛泽东还让陈毅向华中局致电作自我批评,并告诫陈毅但做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⑨

在毛泽东的帮助下,陈毅放下了思想包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展开了激烈的较量。1945 年,中央将山东分局改为华东局,华中局改为分局,接受华东局领导,华东局由饶漱石任书记,陈毅、黎玉任副书记。⑩延安之行,经过毛泽东的帮助,陈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进一步成熟了。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建立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 个大行政区,6 个大区的军政委员会主席都是由各大军区或者野战军的司令员担任,唯独饶漱石除外。

1952 年至1953 年,中央调高岗、邓小平、习仲勋、邓子恢、饶漱石等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到北京工作,被称为“五马进京”。饶漱石到中央工作后,很快和高岗搞到了一起,大肆开展反党分裂活动,攻击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英明决策,一举粉碎了高岗、饶漱石等人的阴谋。不久,毛泽东找陈毅谈话,说:“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可见经过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对陈毅说这两句话饱含的深意。

陈毅是最早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因参加爱国进步运动被遣送回国。他服从党的安排,不计职务高低,在每一个岗位都任劳任怨。陈毅一生性格豁达,宽容大度,在历次重要关头担负起重要使命,彰显了立党为公、坦荡无私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

[注释]

①③《陈毅传》编写组.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④粟裕战争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⑤王锡堂.陈毅向党中央的一次非常汇报[J].党史文汇,2013(01).

⑥袁品荣.陈毅没有参加长征[J].咬文嚼字,2007(08).

⑦冯晓蔚.陈毅元帅在“黄花塘事件”前后[J].档案天地,2009(06).

⑧陈晋.读毛泽东札记二集[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⑩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 个为什么[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陈毅朱德新四军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