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四川工农红军56 师的历史贡献

2022-02-26谭建谭光华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袍哥忠县军团

谭建 谭光华

1928 年10 月,共产党员秦伯卿在四川忠县组建平民革命军,并以方斗山、七曜山为依托建立了游击根据地。1930 年9 月,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宣布成立人民自卫军,转战在川鄂边区,大力宣传党的土地政策,号召广大穷苦百姓反剥削、反压迫,得到了边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30 年11 月初,正式改编为四川工农红军56 师(以下简称56 师),秦伯卿任师长,吴逸僧任政委,成为由四川党组织直接领导的第一支编入红2 军团红军主力的地方部队。1930 年12 月,红2 军团在湖北杨林市战斗失利后,部队损失严重,此时56师部队的及时加入,无疑是对红2 军团作战力量的极大补充,成为红2 军团建军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扩军”事件,有力地稳定和巩固了湘鄂西苏区。因此,56 师历史贡献及其革命精神应是现今三峡库心方斗山区域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地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本底资源。

一、56 师建立及其革命活动概略过程

1930 年8 月初,秦伯卿指挥平民革命军接应一支东征四川工农红军(彼时,为执行中央“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四川省委组织了数支东征部队,平民革命军接应的是其中一支)渡过长江,两支部队汇合后,并未统一指挥,而是相互独立策应,一同东征。西乐坪(今石柱县王家乡光华村境内)一役,部队损失大部,由此解散。1930年9月初,共产党员秦伯卿奉中共四川省委的命令在西界沱(今石柱县西沱镇)重建武装。10 月,秦伯卿聚拢分散隐蔽的前平民革命军队员和周边地区的青年农民、学生400 余人在西界沱胡家大湾万顺坡(今石柱县西沱镇玉石村胡家大湾后山)成立人民自卫军,“秦伯卿任司令员,吴逸僧任政委,潘元楷任参谋长”。①11 月初,四川省军委对人民自卫军进行整编,宣布将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四川工农红军56 师。1930 年12 月,当地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迅速恶化。秦伯卿、吴逸僧、潘元楷三人商议,秦伯卿和潘元楷带领部队主力先行东进,谋求与鄂西贺龙领导的红2 军团会师,“吴逸僧留在石宝地区(今忠县石宝镇境内)继续开展革命活动”。②56 师在前往鄂西途中,先后收编了利川小河一带活动的“神兵”瞿廷部,接纳了张范成部等农民武装和地方军阀哗变部队,组成了一支3000 余人的队伍继续向鄂西进发。1931 年元旦,56 师编入红2 军团第2 路军③,史称“走马坪收编”。这次成功扩军,使红2 军团获得了大批人员和武器弹药,是红2 军团自杨林失利后的一次很大的补充,进一步稳定和发展了湘鄂边苏区。④

二、全面认识56 师的历史贡献

(一)沉重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革命事迹影响久远

56 师创建人秦伯卿是忠县石宝地区有名的富绅,曾留学日本。四川军阀杨森占领成都后,秦伯卿受组织委派打入万县军阀杨森内部,任军部秘书,成为杨森的亲信,担任该部军事政治学校的总教官。1928 年春,秦伯卿与曾润百、雷震寰组织“万县兵变”,失败后,回到老家忠县石宝寨继续组织革命活动,是忠县、石宝、万县边区的传奇人物。⑤1928年10 月,秦伯卿以“哥老会”名义揭竿起义,说服家兄胞弟,变卖家产,捐出粮食、布匹作军饷,对贫苦农民兄弟和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思想教育,很快便组建了数百人枪的革命队伍,以万县上复兴乡黄荆林、吊楼子(今万州区长坪乡境内)为营地,拦截长江豪强地主商船,没收大米分发给百姓;打垮了西界沱团阀,打击万县武林镇恶霸武装和地主贪官,数次打退万县反动军阀的“围剿”,打豪绅、开仓放粮、救济贫民,56 师在广袤的方斗山地区纵横驰骋,最远达到七耀山区的利川等地,两年多时间转战千里,威名远扬,登上《万县日报》等报刊⑥,在广大贫苦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在石柱县西沱镇和忠县石宝镇长江两岸,56 师的英雄事迹仍然在不少群众中流传。

(二)有效团结了地方进步人士

在接应东征四川工农红军渡江前夕,吴逸僧已经在忠县石宝地区开展了近三年的革命活动,带领很多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发展进步人士加入党组织,如川江袍哥大佬王家兹(时任国民政府忠石万三县联防队长,王家泰的胞弟),安排地下党员担任石宝乡副团总,控制了乡政权和团丁。⑦吴逸僧、吴永寿、秦伯卿同为石宝大户人家,正是三人用家产资助革命斗争,为此秦伯卿更是散尽家产。吴永寿当时也是川江一带有名的袍哥大佬,与吴逸僧是堂兄弟,由于“民国成立后,四川袍哥组织渗入军队,与封建军阀、官僚以及洋行买办相互勾结利用”⑧,正是吴逸僧巧妙利用了这层关系开展了忠县川江一带“袍哥”组织的统战工作,有力支持了56师的革命活动。吴永寿利用袍哥组织作掩护,实际为东征四川工农红军和56 师出钱出力。吴永寿在吴家岩的吴家大院成为56 师主要领导人(秦伯卿、吴逸僧、潘元楷)的秘密交通站。在吴永寿的帮助下,东征四川工农红军在一天之内筹集到60 余条木船,秦伯卿的平民革命军先期渡过长江到达西界沱,策应红军过江。另外,东征四川工农红军失败之后,秦伯卿和吴逸僧能在短期内获取400 余人枪,得益于川江袍哥组织通过长江商船从武汉秘密购回枪支,同时组织“八德会”⑨成员携带武器加入红军有重要关系。

(三)有力地壮大了红2 军团的革命武装力量

56 师主力部队的时间跨度从1928 年10 月组建的平民革命军,到1930 年12 月底与贺龙领导下的红2 军团会师。主力被编入红2 军团第2 路军,这是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成功融入到红军主力部队的四川地方革命武装,此事件史称“走马坪收编”,适逢红2 军团在湖北杨林寺遭遇失败,部队损失较大,此次收编是红2 军团历史上重大的“扩军事件”,极大地加强了红2 军团武装力量,进一步稳定和巩固了湘鄂边苏区,56 师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56 师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方斗山地区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56 师领导人秦伯卿、吴逸僧同为忠县大户人家,富甲一方,但均散尽家财支持革命斗争。1931 年,由于叛徒出卖,忠县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吴逸僧在写给党组织的信中说:“目睹苦心培养的革命力量毁于一旦,我心碎欲裂,白色恐怖甚嚣尘上,到处是陷阱,我随时有牺牲的可能。但是,我深信党的事业是一定能够胜利的。”⑩充分展现了革命英烈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坚定意志,其革命精神光照千秋。

三、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四川工农红军56 师从诞生到东进鄂西与红2 军团会师之前的主要战斗轨迹多位于三峡库心方斗山区及川鄂边区(今渝东鄂西),而方斗山系是今天三峡库心区域内唯一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体,生态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大有可为。2021 年3 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唱响“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品牌,成为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示范样板。该规划的最终蓝图是要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谋划一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保护长江文化,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带动性项目集群。项目涉及的忠县、石柱县、万州三个区县内巴盐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充分利用好以四川工农红军56师为代表的三峡库心红色资源,对56 师营地遗址的保护开发,挖掘56 师领导人和革命军队的英雄事迹,对于区域内红色基因赓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打造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库心”区域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引领作用。

[注释]

①中共万县地委组织部,中共万县地委史志研究室,四川省万县地区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四川省万县地区组织史资料[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33-34.

②中共万县地委党史工委编.碧血丹心——下川东英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47.

③中共万县地委组织部,中共万县地委史志研究室,四川省万县地区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四川省万县地区组织史资料[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33.

④湖北省恩施州史志办.[红色记忆]走马坪收编[EB/OL].http://www.enshi.cn/2013/0725/257192.shtml.

⑤中共万县地委党史工委编.碧血丹心——下川东英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35.

⑥中共万县地委党史工委编.碧血丹心——下川东英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38.

⑦中共万县地委党史工委编.碧血丹心——下川东英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45.

⑧赵清.重视对袍哥、土匪和军阀史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110-112.

⑨“八德会”为大革命时期成立于石柱县黎家乡(现石柱县黎场乡)的少数民族农民“抗暴保家”“抗款”“抗粮”起义队伍。

⑩转引自中共万县地委党史工委编.碧血丹心——下川东英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48.

猜你喜欢

袍哥忠县军团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袍哥文化与巴蜀现当代文学概论
剑指创新,CBE“包装军团”再扩容!
吉利4A军团出战
试论巴蜀影视剧的清水袍哥与浑水袍哥*
四川袍哥会的膨胀与覆灭
乡村秘密社会的多种叙事——1940年代四川袍哥的文本解读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
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