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载人航天精神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

2022-02-26崔佳刘迎春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崔佳 刘迎春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党办校办,广西 桂林 541004)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革命文化的现代展示,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其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及时代要求,对于深刻理解载人航天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1 载人航天精神的生成逻辑

2003年11月7日,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1]。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赞扬与肯定,更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载人航天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具有深厚的根源与土壤。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积淀的结晶,是航天实践催生的硕果,也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强国战略的时代产儿。

1.1 孕育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结晶

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敦煌飞天……古老华夏的美丽传说讲述着一个个中华儿女对浩瀚星空的无限遐想与渴望,也萌生了中国人“九天揽月”的伟大梦想。唐有“药王”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首次记载火药的配方,宋有军队利用火药燃气反作用推进现象取代拉弓射箭而诞生“火箭”,明有飞天第一人“万户”首次进行火箭飞天尝试。历史证明,中国人是火药火箭的发明者,更是首先利用火箭将人载到空中的探索者。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儿女对太空宇宙的不断向往,它流淌着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生血脉,承载着华夏民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不朽精神,迸发着航天人“赤子之心,报效祖国”的壮烈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晶。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也是革命文化千锤百炼的精华,唱响的是“共产主义精神”的时代之歌。它坚守着“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信仰,弘扬着“长征精神”的坚韧意志,实践着“两弹一星”精神的奋斗品格,孕育形成了与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同根同脉的载人航天精神。

1.2 生成的土壤:中国航天事业催生的硕果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业实践的生动体现。回首中国载人航天路,航天人的创业可谓步履艰难。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科学研究家底薄弱,但为了中国的长远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开始研制“两弹一星”。从此,中国迈上了坎坷重重的航天之路。1958年10月,由解放军各军兵种、国家铁路部门、地方建筑单位、各大专院校毕业生等集结而成的十万创业大军奔赴大西北。他们在千年沉睡的戈壁荒原安营扎寨,以顽强的毅力开始了征服自然和攀登科学高峰的会战。1968年1月8日,我国开始尝试研制载人飞船“曙光号”,但由于经济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限制,最终尘封在科学家的草图和设想之中。尽管如此,坚定而执着的航天人始终未放弃圆梦飞天的努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魅力越来越突显,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已具备了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条件。1986年,国家开始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863”计划,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之路。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1999年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再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3个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攻克了多项国际性的技术难题。截至2022年,中国载人飞船已连续8次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20人次飞上太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2]。在这面“一切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一切”的神圣使命和崇高信念旗帜的感召下,中国航天人用吃苦的经历、战斗的激情、攻关的胆识、奉献的代价,把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竖立在了中华大地上。这些成功实践,孕育出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也形成了航天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1.3 促成的环境: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产儿

恩格斯指出,“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从神一到神十三,中国载人航天经历了从无人到多人驾驶的飞跃,实现了航天员从出舱到入住空间站工作生活的跨越,是中国航天人在浩瀚宇宙镌刻下的一个个科技新高度。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和载人航天精神,是与历史与时代紧紧相连、息息相关的。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领率社会变革的重要技术领域之一,就是载人航天事业和载人航天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展开了航天竞赛,此后世界航天史上先后出现了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宇航行走、第一次人类登月……面对人类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刚刚步入社会主义的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重新唤起“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人也要上太空”的飞天梦想,精心描绘着“九天揽月”的宏伟画卷。为了确保我国在信息科技时代牢牢掌握主动权,加速推进我国科技领域特别是载人航天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了发展中国尖端科技事业的英明决策。虽然我们当时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时代差”,基础薄、起步晚、科技弱、条件差,但我们有思想的指引,精神的鼓动,学习的拼劲。1992年,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时,距“两弹一星”起步时期已是30年之后,然而载人航天仍是一切从零开始。抢时间、抢效率成了航天人自我抗争的艰苦历程。创业,就要能吃苦、讲奉献;跨越,就要更努力,能战斗、善攻关;要求航天人要有一种能吃苦、善打硬仗、敢于超越、甘愿奉献的时代风貌。这种风貌,是激励着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的时代力量,也是促成载人航天精神成长成熟的时代环境。

2 载人航天精神的丰富内涵

2.1 “特别能吃苦”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特别能吃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它源于艰苦条件下航天人从无到有开创中国航天事业的意志磨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航天人的艰苦付出。在荒凉戈壁,在浩瀚海洋,航天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在科研院所,在试验基地,航天人迎难而上,苦战过关;在飞船座舱,在广袤苍穹,航天人运筹帷幄,决胜在握。可以说,没有航天人的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就没有航天事业的“苦尽甘来”。载人航天的一个个成功壮举,凝结了几代航天人无尽的苦泪。航天人的“苦”,有起步创业的艰难,有科技试验的巨大精神压力,也有卓越背后数不尽的磨砺。以艰苦奋斗为根本的吃苦意识、节俭意识与忧患意识,是载人航天精神的基础,是载人航天成功的保证。

2.2 “特别能战斗”是中国共产党人攻无不克的精神面貌

“特别能战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优势,体现了航天人面临一次次严酷挑战越战越勇、攻无不克的精神斗志。这个“战斗”既是风骨,也是一种气度。中国航天人是一群爱拼、敢拼的人,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更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定信念。“肩挑重任敢为先,剑弩争锋撼苍穹”即是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精神面貌的真实体现。事实证明,中国航天队伍就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队伍,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对航天事业的爱,支撑着他们一次次去战斗,他们的血性、他们的胆气胆力,则在战斗的激烈悲壮中增添了一道迷人的光彩。中国航天事业,正因为航天人敢打敢拼的性情,变得更有声有色,正因为他们磨炼出的过硬的战斗精神,而经受住了各种严酷的考验。

2.3 “特别能攻关”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创新的优秀品质

“特别能攻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它源于中国航天事业崇高使命的召唤,是航天人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在载人航天的精神世界里,回响着一曲动人的弦音,就叫“攻关”。它音符激越,节奏铿锵,旋律高亢,航天人唱着它,过沟坎,攀高山,渡江海,每一步走得惊天动地,荡气回肠;航天人唱着它,攻坚克难,向“权威”挑战,向传统规则挑战,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创造之路。它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让外国人瞠目结舌,他们一次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航天人就是有一股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于攻克难关的精神劲儿,代表着不断创新、不断拼搏的民族面貌。即便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广大航天人也未向困难低头,仍保持着科学严谨、斗志昂扬的奋斗姿态,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2.4 “特别能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忘我牺牲的高尚品德

“特别能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它源于对伟大祖国的浓浓爱恋,对航天事业的深深吸引和对祖国快步发展的迫切期待。“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即是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献”的生动描述。在航天人的眼中,祖国的需要就是命令,人民的呼唤就是使命。他们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载人航天事业的硕果。1999年9月18日,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表彰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他们当中,许多人既是“两弹一星”的功臣,也是“载人航天”的斗士。其中21位是在祖国最艰难的时候毅然回国效力的著名科学家。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概,更让人感悟到“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髓。在载人航天的巨大工程中,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航天人比比皆是,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数不胜数。他们中,有悄悄拔下吊瓶,奔赴偏远基地的老专家;有一次次推迟婚事,放不下工作的年轻小伙;有吻别身怀六甲的妻子,匆匆赶赴战场的丈夫;有告别体弱多病的父母,不能照顾左右的儿女……他们为了祖国“大家”的航天事业,放弃了自己的“小家”。从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到如今仍然坚守阵地的白发老人,“满头青丝染成霜,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3 践行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要求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上强调了设立“中国航天日”的重大意义,“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5]。这也为传承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提出了时代要求。

3.1 牢固树立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一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航天人报效祖国的奉献史。中国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航天英雄杨利伟,每每接受采访,都不禁表达出深深的爱国情感:“荣誉属于伟大的党,属于伟大的祖国,属于光荣的军队,属于英雄的人民!”如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成为载人航天精神的价值核心,成为每一位航天人的行动标尺。作为中华儿女,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就是要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以具体行动践行报国之情。

3.2 持续增强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起点落后,并不意味着终点一定会落后,要想超越,唯有更加努力。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只能靠自己,在自主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把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航天事业发展,是新时代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6]。只有增强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发扬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完成这一规模巨大、历史赋予的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3.3 大力发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道路。速度与效益兼顾,需要极高的质量要求。“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真实描绘出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工作状态。航天人把质量视为生命、视为效益。今天,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宏大系统的工程,更离不开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载人航天精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尊重科学、一个民族掌握着科学,一个人努力学习着科学,才能有生存、兴盛与成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离不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只有始终秉持“严”精神,践行“实”作风,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向前发展。

3.4 始终秉持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集体,是凝聚力量的基础,团结协作是效率和成绩的保障。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靠的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是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飞船、火箭等七大系统的设计制造,涉及了力学、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其设计、制造等需要上千家单位、上万名工程师的高度协作与配合。各个零部件的生产,也需要各地方单位严格按标准设计制造完成。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树立大局意识,勇挑重担、大力协同、密切协作,做到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当前服从长远,充分发挥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目标一致、决心一致、步调一致、群策群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的生动局面,来共同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3.5 继续传承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在利益的诱惑与艰苦创业的面前,航天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与工作,选择了默默战斗在戈壁大漠、浩瀚海洋和科研院所,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时代凯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装着党的事业;要正确对待荣辱,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面对工作中的苦,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主动承担、攻坚克难;要摒弃圆滑世故、功名利禄的世俗欲望,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转化为自身的信念与动力,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奉献给党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愧于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凝聚了“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贵在“特别”也难在“特别”。把“特别”践行在事业上,就是要有一流的思想素养、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业务能力;把“特别”落实在行动中,就是要有一流的质量标准、一流的心理素质、一流的行动效率。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的一座精神丰碑。传承和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与指引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进取、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中国航天载人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载人大戏再开场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