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及教学实施策略

2022-02-26钱芳芳泰安望岳中学

灌篮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内容

钱芳芳 泰安望岳中学

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设置的体育课外教学内容体系,它要建立在以往教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活动组织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编排,实现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学校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后服务内容安排和实施教学策略,实现对初中初中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的理论基础、目标及原则

(一)理论基础

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的理论基础为:一是“场域”理论。该理论由法国思想家布迪厄提出,是一种应用于社会实践研究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复杂而又具有韧性的结构,不同社会关系的集合就构成了不同的场域,每个“场域”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调控原则。从场域的角度看待不同教育实践主体的实践行为,就可以清晰地展现出行为者行为的理据。应用“场域”理论,就可以将研究对象置于校园关系网络当中进行分析,以惯习和资本作为切入点对体育课后服务场域内的现象进行研究。二是供求理论。该理论是经济学研究供求和价格关系的理论。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基本上是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应用该理论进行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实施策略的研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初中学生、家长的需求,为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内容体系构建提供实时依据,减少学校体育课后服务资源的浪费。

(二)构建目标

一是促进中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现下,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较为突出,故此需要对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进行科学构建,以此促进课后体育服务的有效开展,实现增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二是激发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要想实现初中体育课后服务的效果,就需要充分激发出初中学生参与课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只有让初中学生真正形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才能为初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助力。三是帮助初中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初中学生长期锻炼不能仅凭兴趣实现,而是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科学合理地体育课后服务内容,同时采取恰当的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习惯,最终实现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助推,实现对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升的促进。

(三)构建原则

一是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未发育成熟,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自卑、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所以这个阶段课后体育服务应当注重对初中学生自信心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二是安全性原则。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在内容设置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体育项目的安全性,这也是课后体育服务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首先是在内容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以避免不恰当的运动项目对他们的身体发育造成伤害;其次是在体育锻炼负荷程度上,要根据初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以避免负荷度过大对初中学生造成的身体损伤。三是实效性原则。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应当根据初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场地、设施、时间、组织形式和监督评价方式等的设计安排,要突出课后服务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用,以便不断促进初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与实施现状

(一)构建理念

一是要注重课后服务内容构建的全面性。要在充分考虑初中学生体质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性的内容构建,比如安排耐力、灵敏度、力量和柔韧度等全面的身体素质锻炼内容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的目的。二是要以专项运动项目为主导进行体育课后服务内容的构建。首先是要初中学生感兴趣,并且要为初中学生提供多个可自主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其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质、人力等方面的保障,以确保体育课后服务的顺利展开。三是要将课后体育服务的专项性和全面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强调初中学生自主选择对锻炼兴趣的激发,又注重体育锻炼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的全面性指导。目前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多偏重于初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对体能锻炼方面则较少重视,这不利于初中学生将动作技术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也不利于有效避免运动过程中损伤的发生。所以,在进行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的时候,还是有必要将项目选择和体能锻炼内容结合起来的。

(二)内容构建

初中阶段是初中学生身体发展的特殊阶段,也是其运动素质发展的黄金期。该阶段体育课后服务既可选择具体的运动项目,如田径类;又可选择一般的竞技类运动项目。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后服务核心素质训练中,有关耐力、力量和灵敏度的训练可以加强,但是对柔韧素质的训练则不应作过分地强调。首先,要做好问卷调研工作,以初中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设计实施。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后服务项目的需求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篮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足球、体操/体育舞蹈、田径、武术;初中学校开设最多的项目由高到低依次为:篮球、体操类、足球、武术类、羽毛球等,并且设置有足球、篮球、武术和体操类项目的学校已超额配置,但是羽毛球、游泳和乒乓球等项目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境地。第一,田径类项目。教学内容主要是跑、跳、投,在具体安排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初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实现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和锻炼意识能力的养成。第二,体操类。教学内容主要是啦啦操、广播操和轻器械体操等组合动作学习,让初中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专项练习,能够进行体操动作的创编。第三,球类。主要内容是篮球、足球和乒乓球。学校可以根据初中学生选择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后体育服务安排,注意内容构建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篮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篮球基础知识、运球、定点投篮、防守技战术和篮球比赛基本规则等。足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足球基础知识、带球技术、简单攻防战术和“二过一”“三打一”简单局部战术及足球赛基本规则等。排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垫球练习,发球、扣球技术,简单的比赛组织方法和规则等。第四,武术类。主要内容是基本功练习,包括手法、步型、手型和套路等。第四,体育健康知识。主要内容是让初中学生了解运动负荷知识、合理安排体育活动锻炼、识别身体不良运动反应、了解健康生活的好处、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等。第五,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内容是核心力量素质训练。在进行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时,需要注意将体育健康知识和身体素质训练融入各类运动项目内容构建当中,以实现对初中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现状

首先,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场地不足的情况较为多见,主要表现在学校场地总量不足和相对较小运动场地空置两个方面。虽然较小的场地可以改造成体育舞蹈场地、乒乓球场地等,但是对于足球、篮球这种需要较大场地的运动项目,就很难实现改正。部分学校场地不足,但是为了开展该类运动项目,就会采取压缩课后服务时间或是选择校外场地,不过有可能会产生资金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其次,虽然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体操等项目很受初中学生的欢迎,但是开设此类体育课后服务项目的学校总体数量上还远远小于开设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的学校,且开设游泳课后服务项目的学校数量极少。开设舞蹈类的学校数量要远远小于开设武术类学校的数量,而舞蹈类项目较适合女生参与,这就可以看出,现下中学开设体育课后服务并没有充分照顾到女生的参与需求。最后,体育课后服务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兵器而仅仅依靠本校体育教师是很难确保体育项目开设种类和专业性的,所以很多学校会考虑请校外兼职教练或者是与健身俱乐部合作,由俱乐部推荐教师到校提供课后教学服务。这就导致部分专业水平不过关的教练通过俱乐部关系得到与学校合作的机会,或者是虽然教练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但是在教学技巧方法上有所欠缺,这就会导致学校在进行体育课后服务时陷入师资两难的境地。

三、初中体育课后服务教学实施策略

(一)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后服务,并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初中学校应该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加课后体育活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同时督促学校各部门加强配合,对体育课后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教师资源等予以切实保障。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初中学校的体育课后服务进行宏观调控,在有条件的学校增设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小球类课后服务项目,对于缺口较大的游泳项目则在较大面积的学校中适当增加游泳馆设施建设,实现游泳馆资源的划区设置和共用。对场地要求较高的篮球、足球和舞蹈等项目,可逐步实现特色化建设,推进体育课后服务项目的地区院校均衡化发展,尽可能地满足初中学生多样化的课后体育服务需求。

(二)体育课后服务费用要兼顾普惠性,并遵循项目自选原则

目前,多数的初中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低于地区市场价,且费用所覆盖的服务时间大概为90 分钟,一般下午5点前结束。不过,对于不同的体育课后服务项目,尤其是校内教师无法承担而需要请外部教练的项目,如游泳、武术等,就需要额外收取费用,这就需要遵循项目自愿选择的原则,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费用标准的制定。对于有的体育项目,由于项目自身的特点需要进行课时的延长,那么对于超出规定课时之外的课时,要允许收取更高一些的单位课时费用,以此来代偿教师加班应得收入,但也要兼顾普惠性,不能够高于市场价格。除此之外,对特困家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予以一定的照顾。这样一来,体育课后服务就更具有现实可行性,更容易为各利益相关者所接受。

(三)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错峰服务,确保体育锻炼时长

由于初中生面临中考压力,所以他们的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在这样的情势下,要确保初中学生体育课后服务的顺利实施,就需要予之以时间上的保障。初中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初中学生可利用的体育课外服务时间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初中学生可利用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一般为课间休息时间、课间操时间、体育大课间、放学后家庭作业的间隙、寒暑假时间等。所以,初中体育课后服务内容的构建就需要在这个时间框架中进行,否则就是不切合实际的构建,并不具备实践性。只有在这个时间框架内进行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构建,才能确保初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长和内容。在实践中,各学校可以根据初中生体育课外锻炼时间分布特点进行锻炼内容安排。利用零散的时间,安排体能素质锻炼和项目动作技术训练;利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安排系统性的项目学习或是小比赛等。根据有关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初中学生能够接受每周3 次以内、每次90 分钟以内的体育课后服务,这就为学校错峰安排体育课后服务提供了心理基础。

(四)实现教练资质考核制度,并为校内教师提供培训

校内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后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富有教学经验,在教学思想和手段方式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校内体育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较为繁重,并且受到专业项目所限,并不可能胜任所有的体育课后服务项目教学,所以学校是非常有必要聘请校外教练或是寻求与校外俱乐部合作。虽然,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课后服务的政策规定也是可以采取俱乐部合作等途径为初中学生提供课后体育服务,但是在教练资质考核制度方面却并没有做出规定,这就导致部分水平较低的教练进入校园,对体育课后服务的总体水平提升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设置相应的合作门槛,制定教练资质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达不到要求的俱乐部或是教练实现淘汰制度。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帮扶,或是安排合作教练参加教学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此实现体育课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体育课后服务是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体育意识习惯的重要途径。如果想要充分发挥体育课后服务的积极作用,学校就需要在把握一定目标、原则等的基础上对内容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同时针对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学实施策略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课后体育服务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主要内容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