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服务中运动干预的应用研究
2022-02-26殷荣治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殷荣治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一、运动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一)运动少或者不足,增加慢性疾病的病发率
运动量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的机能会相应地下降,导致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都会相应减少。随之而来也会引起肌肉力量不够、肌力下降甚至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而身体的实质脏器也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心肺功能减弱、神经功能失调或者不灵敏。由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是依赖于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以及有氧代谢来支撑的,所以一旦运动量和强度下降,那么相关的一些慢性疾病就会出现。
(二)部分早期慢性类疾病,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延缓病情
许多慢病都是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最终影响了实质器官对身体的功能,使机体不能正常工作。合理的运动、体育项目训练,不仅可以调节大脑皮质从兴奋到抑制的过程,去除病理性的兴奋灶,还可以改善周围神经系统的平衡,增进协调性,帮助机体新陈代谢,减少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病的病发率。研究表明,锻炼既可以提高多种代谢酶的活性,还可以改善胰岛素受体的功能。
(三)适当运动可激发慢病患病部位的代偿潜力
如果慢性疾病的患病部位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恢复概率比较小,那么就可以通过系统的运动锻炼,帮助锻炼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从而达到对全身器官功能的补偿。人体的各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代偿潜力,通过不同程度的功能训练就可以发挥其作用。当患病部位不是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时,就说明可能仍有活动的运动神经存在,这样经过锻炼后可能会增加神经分支,从而使肌纤维得以恢复功能。
(四)有效利用有氧的运动方式帮助机体恢复
长期坚持锻炼身体,机体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并且在运动中将糖原水解为乳酸,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被排出体外,身体中的水分一部分被血液和肌肉吸收,一部分转化为汗水慢慢地蒸发,这样身体内的废物也由此被排出体外。所以,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身体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心功能,控制血压,改善血管弹性及糖的耐受性,还可以增加骨密度,减轻或延缓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病情。
二、目前在慢性疾病中使用运动疗法的现状
早在人类发展初期,人们就已经提出了运动可以缓解慢病的理念,认为适当的锻炼不仅可以预防慢病的发生,还可以协助治疗和延缓慢病的发展,并且在我国运动学科有了一定的共识。目前,我国的慢病患病率正处于逐渐上升阶段,因此,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人们身体机能素质,同时对慢病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一)患者对运动干预产生的误区
得病了就要吃药,这是多数患者对于治疗方式的理解,而认为使用运动干预的方式治疗疾病,可能会达不到效果或者起效太慢。首先,出现这种想法部分原因是有些患者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急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等情况的担忧,从而阻碍了医护人员对运动疗法的开展和应用。其次,运动疗法的治疗时期比较长、起效慢,如果患者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还是更倾向于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最后,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都是在临床一线工作,而对于慢病的辅助运动疗法缺乏系统、综合性的训练。
(二)缺少运动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国目前关于运动类的医疗专业学校还是比较少,而且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引进意识也不强,因此,在临床慢病患者中,对于运动干预的康复管理工作还没有得到系统地实施。现在多数慢病的康复管理工作,主要由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日常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在出院后,自行选择运动锻炼方式,比如散步、快走、瑜伽、游泳等。但是由于缺少专业运动治疗专家的指导,不能为患者量身制定运动干预方案,导致有些患者在进行锻炼时,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比如,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达到治疗目的,运动强度过大而导致肌肉损伤,甚至加重病情。
(三)缺乏运动风险意识
科学地运动锻炼,才能对病情起到帮助作用,它是建立在心脏、肾脏、肺部以及肌肉和骨骼等身体各方面的基础评价上。所以,在选择运动干预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其在运动时间、强度、频率等方面要格外的注意,不要盲目进行锻炼,以免适得其反。而我国多数患者由于都是自行选择运动方式,在运动前没有进行系统相关的运动风险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突发情况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应激等方面疾病的危险。
(四)多数运动干预项目没有纳入医保
慢性类疾病多数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但是治疗及恢复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有些病还会反复、频繁发作。药物治疗尤其是西药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而且还享受医保待遇,所以有些患者为了减少治疗时间,更倾向于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运动干预的治疗方法,基本是自费,因此这也是部分患者不愿意选择这种方法治疗的原因。
三、运动对各个系统慢性疾病的干预效果研究
(一)运动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
高血压病在多数慢性疾病当中是一种比较常见而又普遍的疾病,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痴呆症等并发症的主要发病因素。高血压选择运动干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不同强度和方式的锻炼进行降低血压,从而对血压增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进行预防及治疗。实践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类型越多、时间越长,越容易将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下来。不过也有部分患者通过运动干预后,收缩压下降得比较慢,而且持续时间也短。所以坚持和规律的锻炼,才可以降低血压增高的风险。对于多数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在运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的方式,比如快走、蹬车、爬楼梯、游泳等。
(2)运动的时间:时间可以控制在30-60 分钟,不过具体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而且运动可以分成几次进行,最后总的运动时间在这个范围即可。
(3)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如果是病情刚恢复不久的患者,可以先从最低要求进行运动,强度不要过大。随着病情逐渐稳定,再逐渐增加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但是也要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在运动中还要观察心率、血压、呼吸等基本体征。
(二)运动对冠心病的干预效果
冠心病是循环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其中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其中由于心肌梗死引起的猝死是最严重的类型。临床症状多见于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放射痛、咽喉痛等,这种疾病发病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会危及生命。所以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运动干预,可以降低血糖、血脂、胆固醇,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平衡力,提高生活质量。
(1)运动的方式:有氧锻炼、稳定性和灵活性运动,如走步、骑自行车、练太极等。但是不建议选择容易导致心率急剧上升的运动方式,以免心率过度加快、血压升高,引发心血管风险事件。
(2)运动的时间:每天大约45-90 分钟,可以分次进行,比如上午、下午及晚饭后。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可以长期坚持此类运动。
(3)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由于患有心脏类的疾病,在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上可以由少到多、由弱到强。但是在运动期间,如果病情出现变化,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三)运动对糖尿病的干预效果
糖尿病有1 型、2 型及其他特异型三种类型,1 型由自身的免疫性引起,2 型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缺乏引起的,其他特异型见于基因缺陷、异常等原因,其中2 型比较常见。而2 型糖尿病病情严重时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并发肾病、眼底病变、心脏病、神经病变等,还有孕妇会引起妊娠期血糖升高及血压增高等,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都要引起重视。在病情稳定情况下,适当地进行运动干预,可以减轻肾脏负担,降低体重,控制病情及延缓疾病发展。
(1)运动的方式: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纠正血脂代谢。
(2)运动的时间:时间尽量选择在两餐之间进行,每次运动在20-30 分钟之间。但也要根据病情程度和并发症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体重偏胖,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项目。
(3)运动的频率和强度:每天可以进行2-3 次锻炼,分散运动时间以免过度疲惫,并且根据病情的轻重合理选择运动的强度。
(四)运动对关节炎类疾病的干预效果
关节炎类的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多数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流失过快,补充不足,而出现的关节功能下降。患者会出现关节部位疼痛,或者关节运动障碍等表现,病情严重的甚至出现不能自主行走、卧床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所以适当地给予运动干预,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1)运动的方式:有氧运动、蹬车训练、关节拉伸锻炼,对于关节类的疾病,可以针对性地选择运动干预。
(2)运动的时间:每天30-60 分钟,也可以分次进行,以免一次运动过量,损伤关节。
(3)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病情较轻患者可以延长运动时间,适当增大运动强度,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减少活动时间和强度。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类的疾病,要选择承重力小的运动方式锻炼,这样可以降低对关节面的磨损同时减少疼痛的出现。
四、今后开展运动干预的措施
(一)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对运动干预的意识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给患者讲解运动干预对疾病恢复带来的好处,让患者慢慢改变对运动干预的看法,正确认识和确定这种方法对疾病后期恢复的作用。而患者通过对运动干预的了解,也改变了传统治疗的思维意识,在选择药物、手术治疗的同时,又多了一项治疗方案,并且能够真正理解这项治疗措施对于慢病的益处,也增加患者积极参与这项治疗方法的信心。对于医护人员,也要对运动干预的治疗进行全方面的学习和了解,这样在给患者讲解和治疗时,才能针对不同病情,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加快恢复的时间。
(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运动干预主要是对慢病患者进行科学、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并且进行跟踪和有效的实施,与临床的治疗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各个医学院校除了临床、口腔、麻醉等专业之外,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运动医学专业,并且进行专业的医学人才培养。其次,在医院也要加强医护人员对运动干预治疗专业知识的重视,定期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组建相关的治疗团队,在工作方面要尽力支持。目前,我国这类的运动医疗中心还比较缺乏,甚至可以说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要增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运动干预,而这些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由于有限的专业人员完全不能满足慢病患者的需求,所以相关医疗机构可以分批派医疗护理人员到这些运动中心定期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上课,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逐渐提升运动治疗的技术。
(三)进行运动干预风险评估
运动干预不能盲目进行,虽然有些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年龄都相差不多,但是疾病的患病程度、恢复情况以及每个人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都是不一样的,贸然进行运动干预,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治疗前,还是要对每个患者的体重、心肺功能、肌力、耐力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且预测在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四)将运动干预与医保有效联合
在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并且有序开展工作后,可以将运动干预治疗方案打包成类似于体检套餐等形式供患者选择,同时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不仅可以体现医疗工作的价值,还可以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增加慢病患者参与运动治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