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应性鼻炎中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2022-02-26杜书迪李新颖陈宏志王乐秋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细胞因子

颜 睿,杜书迪,李新颖,陈宏志,王乐秋

(牡丹江医学院 1.第一临床医学院;2.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AR以发作性打喷嚏、流涕和鼻塞为主要症状。是鼻腔常见的慢性炎症[1]。除此之外,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咽峡炎、分泌性中耳炎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众多学者想要从AR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着手,从最根本解决该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就笔者看来,关于各类细胞因子及一系列信号通路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对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深入,对AR的预防及治疗越有重大意义。

1 Th1/Th2细胞平衡失调所致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在正常情况下,鼻部免疫反应主要由鼻腔黏膜中的树突细胞通过辅助性T细胞(Th1、Th2)启动,因此Th1、Th2在正常情况下的细胞数量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只有当易感个体接触到变应原后,Th2细胞数量增加,而Th1细胞数量减少,导致Th1/Th2平衡向Th2方向倾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Th1/Th2细胞平衡紊乱,从而导致鼻腔黏膜致敏。当引起鼻腔黏膜致敏的抗原物质为病毒、细菌时,则机体体内发生以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如接触的过敏物质为花粉、尘螨等,则启动Th2反应,此时机体以体液免疫为主。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为尘螨,故以Th2免疫反应为主。Th2细胞作用于B细胞,后者分泌特异性IgE,当IgE附着于上皮细胞,从而导致上皮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如IL-4、IL-6、INF-γ等介导体液免疫。在李安[2]等人的研究中,观察到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治疗前体内IL-4、INF-γ升高,使用玉屏苍耳合剂治疗后,体内相关因子下降,从而进一步证实:患者在致敏阶段,Th1/Th2平衡发生紊乱,整体向Th2方向倾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经治疗后,Th2细胞数量下降,不仅如此,患者的症状、体征也得到明显缓解。因此,Th1/Th2平衡紊乱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之一,目前已有相关靶点治疗运用于此。但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有研究称经典的Th1/Th2平衡紊乱已不再是AR发生发展的唯一因素[3]。

2 IL-33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

除了变应原接触鼻黏膜启动免疫反应外,近年来发现天然淋巴样细胞(ILC2)能促使上皮细胞释放IL-33,在IL-33的刺激下也可诱导Th2反应。因此,以下将对IL-33与AR的发生是否有关进行总结。

IL-33是IL-1超家族成员,其受体为ST2。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IL-33受体(ST2),而IL-33通过与其本身不同的各种ST2受体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Th2反应的发生[4]。在AR的发生发展中,IL-33细胞水平越高,AR患者症状、体征越明显[5]。据Barbara Rogala等人[6]报告称,IL-33可诱导Th2相关的细胞因子产生和在体外趋化Th2细胞。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小鼠气道中,研究人员用低剂量IL-33刺激抗原Th2细胞,可使后者优先诱导产生IL-5和IL-13,而在以往的研究中Th2细胞可直接产生IL-5、IL-4和IL-13,说明低剂量IL-33诱导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并非同Th2细胞直接产生的细胞因子一致,两者存在差异性,IL-33所刺激的Th2细胞不诱导IL-4的产生,因此这些辅助性T细胞被称为非典型Th2细胞。除此之外,经鼻内给药低剂量IL-33后,取鼻腔黏膜在二巯基丙醇(BAL)液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其中IL-5和IL-13的水平升高,而IL-4不变,这表明IL-33可能参与了非IL-4的Th2细胞分化。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知,IL-33在辅助性T细胞培养物中可增强Th2细胞因子分泌IL-5和IL-13以及IFN-γ,但没有促进对IL-4分泌的作用。另外,在AR-哮喘实验模型中,IL-33参与了Th2对室内尘螨过敏原的测定,在食物过敏的反应模型中,IL-33也参与了花生过敏原的调控。这些研究均证实IL-33通过诱导Th2反应而导致AR的发生、发展,然而,在IL-33缺陷小鼠中,观察到正常Th2细胞分化,说明IL-33只是诱导产生Th2的其中一种机制,并不是AR发病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IL-33促进Th2细胞中IL-5和IL-13的产生,使得Th2细胞数量增加,促使Th1/Th2细胞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导致鼻腔黏膜致敏,促进AR发生、发展。

3 IL-9、IL-17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

近年来,虽然Th1/Th2平衡紊乱为AR的主要发病机制,我们可通过降低Th2免疫应答,增加Th1免疫应答来缓解AR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然而有研究表明[7],在大部分全身性过敏反应中,Th2细胞免疫应答虽起主导作用,但在由该类过敏反应引发的免疫应答中,有研究人员加强了Th1细胞免疫的炎性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试验结果对过敏症状表现无明显影响,证实Th1/Th2细胞水平失调并非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唯一病因。因此,IL-9及IL-17走入我们的视线,许多研究者认为IL-9是属于Th2细胞的一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Th9亚群被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独立存在的Th亚群,与Th1、Th2表达多种细胞因子不同的是,该亚群的特点是高表达IL-9。当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后,机体免疫系统激活Th9,从而表达IL-9,其不仅可以作用于炎症细胞,还可与正常的组织细胞发生反应,比如说促使机体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分泌增多,并使肥大细胞对外界致敏原的反应增强。研究发现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小鼠模型中的IL-9过度表达,表现出过敏性哮喘的特点,包括气道高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及IgE增高等特点[8]。曾有研究者[9]为了证实IL-9在A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建立了相应的小鼠模型,实验结果示,AR鼠鼻腔粘膜中IL-9细胞水平增强,经过IL-9中和抗体干预后,IL-9表达下降,在mRNA水平下也是如此。因此,Th9亚群的发现,使人们对AR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AR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IL-17是由Th17细胞形成的关键细胞素。已有许多科学研究证明,IL-17与气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存在紧密联系[10]。其同IL-9一样都具备强烈的促炎效应,能诱发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组织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11]。最新研究表明,在哮喘小鼠模型中,伴随着Th17细胞的表达,Th2细胞免疫作用也相应增强,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产生气道炎症[12]。在王远明等人建立的小鼠哮喘模型中,发现升高的IL-17表达与IL-33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IL-33可能参与Th17炎症反应[13]。

4 IL-2、IL-6及sIR-2R的表达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

当接触鼻腔黏膜的过敏物质为病毒、细菌时,则机体体内主要发生Th1反应。Th1细胞分泌产生IL-2,以此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长河中,IL-2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除此之外,IL-2还与调控性T细胞(Treg)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过敏性疾病中,Treg的数量减少及其及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发病,国外的一些研究[14]已证实IL-2对Treg的发育和存活至关重要。因此,IL-2被认为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正在研究低剂量IL-2疗法,目的是扩大多种疾病中的Treg群体,用来提高过敏性疾病中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有效性[15]。这与最近一项来自食物过敏小鼠模型的研究非常吻合,该研究表明低剂量IL-2治疗可以通过诱导Treg细胞群的扩张和激活来控制过敏性炎症的过程[16]。

IL-2受体(IL-2R)分别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为固定于细胞膜上的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另一种为可与血清相溶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虽两者都为IL-2受体,但与IL-2结合后产生的生物学反应不同[18]。IL-2与mIL-2R结合后能使人体内T细胞被激活,可促使IL-2发挥正常细胞免疫功能,而当sIL-2R与IL-2结合后,可使游离IL-2的浓度减少,此时,由于IL-2数量的减少,IL-2与mIL-2R结合也减少,从而抑制IL-2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18]。因此,其作为一种封闭因子来抑制T细胞增殖,降低患者免疫功能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sIL-2R在健康成年人的血清中大量存在,但在感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进一步增加。因此,sIL-2R在两种不同的受体中作为一种免疫抑制物质,当机体免疫系统受损,血清中有大量游离sIL-2R,此时T细胞无法与mIL-2R结合,从而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物学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疾病的病情变化。在Jan Damoiseaux[19]等人的研究中,缺乏IL-2、IL-2R通路成分的小鼠会自发发展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也预示着IL-2及sIL-2R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用重组IL-2治疗相关的免疫性缺陷性疾病,但是否能用于AR的治疗还需进一步证实。

IL-6由人体中众多免疫细胞和炎性所产生,比如说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因此其具能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促使B细胞分化,间接使IL-2及其IL-2受体表达等,因此,IL-6与IL-2及其受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20]。如此看来,IL-6与AR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但尚无研究证实此结论。在Eirini Mavropoulou[20]等人的研究中表示,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机制中,IL-6与sIL-2R可通过增加内皮细胞上粘附因子的表达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从而使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迁移至细胞表面。AR也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发病,但目前尚无明确文献表明IL-6与sIL-2R可共同致敏鼻黏膜上皮,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IL-2作为重要的免疫因子,由Th1细胞分泌产生,这一结论在过去几年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不仅如此,IL-2还可由IL-6刺激产生。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IL-6虽可诱导IL-2和IL-2受体的表达,但目前对IL-6的研究仅限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节病及炎症性肠病等,目前尚无明确研究结果表示其在AR中起到的作用,所以笔者大胆猜测,IL-2、IL-6及sIL-2R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通路,如在今后的研究中能证实三者的相关性,对AR的预防及治疗会有重大意义。

5 小结与展望

AR在全世界范围内愈发流行。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又因AR的疾病病程复杂且多样,需患者长期用药缓解症状,这对个人及社会都造成了不小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如不及时预防及治疗,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AR的治疗主要为氯雷他定口服、辅舒良喷鼻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AR患者提倡免疫治疗,但其周期较长具有众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对AR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该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从而降低发病率。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因子被发现以及各因子的相互作用,这对AR的治疗来说是新的诊疗思路。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细胞因子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