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2-02-26范立红
范立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网络文学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为传播媒介变革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学表现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特征,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当下的文化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按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其创作群体进一步年轻化,根据阅文集团相关数据,2020年阅文集团新增网文作家Z世代(95年以后出生的群体,包含95后及00后)占比近八成。其读者群也进一步走向“Z世代”,随着网络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其受众也从80后、90后逐步更迭为95后、00后。据阅文集团数据,其读者Z世代占比近六成(00后占比42.36%,95后占比15.01%)。它的文化影响力呈现出全方位的趋势,在2018年、2019年共309部热播影视剧中,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作品有65部,占比约21%;而热播度最高的100部影视剧中,这一占比高至42%。[1]网络文学正在显示出它在当代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
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理论界也围绕着网络文学展开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文学的产生、创作特色、价值取向、以及网络文学给我们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在网络文学的总体特点、价值取向以及它给文学发展带来的挑战等问题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认识。但应当注意到,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的审美特质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而学界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本身也将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既往研究对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价值取向虽然有所注意,但较少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对网络文学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尤其是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网络文化环境中,立足于对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正确认识其价值取向的总体特色,对它在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判,这对于把网络文学的研究推向深入是非常重要的。
一、“网络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网络文学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作出了“网络强国”的战略决策。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广大网络文学作家、批评家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文学对于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方面发挥着巨大影响。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也构成了“网络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余年来,随着媒介变革时代的深入发展,网络文学创作发展迅猛,正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在党和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得以确立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对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把握其内在实质,认清它对于当前文化环境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它对当代中国年轻一代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作用,这是时代向我们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所提出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就网络文学的产生而言,它体现着传播媒介变革时代所带来的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它本身就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具有自身存在的无可置疑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具有纸媒文学时代所不具备的传播优势,尤其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平等、包容的特性,这将促使文学走向大众,进一步走向对普通人的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使文学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存本身,真正实现文学从精英走向大众,推动人类文化向前发展。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文学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它的真正成熟还将有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就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而言,它已表现出了自身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当前网络文学所表现出的“个人化”“私人化”的写作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文学的一些基本观念,随着网络文学创作门槛的降低,网络文学作品创作数量急剧增长,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在价值取向方面难免存在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问题,这是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基本状况,它对我们当前的网络文化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资本的介入,收费阅读和作者分红制度的实行,网络文学进一步走向商业化,点击率成为了网络写手们追求的基本目标,由此带来了网络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无厘头、娱乐至死、恶搞、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之中。这些都需要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进行反思,认清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网络文学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在开放、多元化的网络世界中产生的,以平等、自由交流为特征的网络文学而言,它表现出了与传统纸媒文学相区别的整体倾向,这突出地表现在网络文学的价值取向从传统纸媒文学群体的、社会的视角走向了“个人”的视角方面,“个人化”的写作立场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个标志性的特征。“‘个人化’是网络文学作者介入社会的一种基本立场、出发点。它是相较于群体性、社会性的立场而言的,它主要表现为以个人化的视角来关注世界,强调对个人经历、情感经验、愿望诉求的抒写,把个人情感好恶作为价值评判的基础。”[3]当前网络文学“个人化”的写作立场为其发展带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创作题材内容走向私人空间,缺乏对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全面展示
当前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对私人生活空间的偏爱,它更多地局限于表现作者俗性生活中的体验与感悟,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广泛关注,以往曾经赋予文学以不朽生命力的家国意识、终极关怀淡出了网络写手们的视野,而个人的情感诉求、梦想与追求、在现实社会中的感性生活体验成为了他们在作品中表现的主要内容。
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梦想、抒写自身的愿望与诉求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部分网络写手把这些东西作为了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创作中割裂了个人生活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感性的、私人化的生活内容遮蔽了人对世界的全部认识。譬如在一些网络小说中,人们的生活环境被简化为歌厅酒吧,生活内容只剩下了各种娱乐与游戏,而对金钱、美色和权力的追逐成为了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因,对物质的追求成为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在这些作品中,广阔而丰富的生活被高度简单化了,我们感受不到生活本身的厚度,看不到一个人在广阔的社会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情感内容,也看不到个人在社会、家庭、集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欲望”的载体。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作家的创作动机停留在个人情感、欲望表现的层面上,私人性的生存体验成为了作品的全部内容,这些体验更多是个人日常情绪的宣泄。脱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作品中的情感也显得苍白,作品内容也往往呈现出阴沉、灰暗的色调,这是作者在创作中远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而走向封闭的内心的结果。如同《告别薇安》的作者安妮宝贝所说的那样:“我写的都是比较阴沉的文字,里面有许多黑暗颓废的东西。同性恋,谋杀,同居,艳舞,离家出走,漂泊,伤害,脆弱的爱情。”[4]脱离了对于人起着决定作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内容,只剩下个人的情感与诉求,而对欲望的展示,也就成为了作品的基本内容,如《性感时代的小饭馆》对婚外恋的展示,我们从中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感内容,有的只是欲望、肉体的游戏,在其中,我们找不到对某种美好的、共同的价值和理想的追求,欲望、拜金主义是支撑着人物一切行为的动因。这是作者沉溺于个人的情感和欲望之中,疏离了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与我们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的,这源于作者局限于狭小的私人生活内容之中,对国家、社会缺乏必要的关注。
习近平同志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能代表希望”,这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低俗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般状态,欲望也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部分网络文学作品走向低俗、走向欲望的宣泄实质上是脱离了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走向“个人化”“私人化”的生活内容的一个结果。网络文学的读者群集中于青年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在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片面强调人的私人生活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是很不利于他们认识到人与社会的丰富性的,更不利于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而部分网络文学中存在着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
2.对生活的反映走向了浅表化、碎片化,缺乏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作为媒介变革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学具有传播信息广、速度快的特征。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也使作品发表门槛降低,更多的写手能参与到文学创作活动中。这固然壮大了网络文学的创作队伍,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文学活动中。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由于缺乏传统的审稿、编辑、出版流程,海量的作品纷纷涌向网络,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环节,部分网络文学作品难免存在创作质量低劣的问题,相当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作者情绪的宣泄。
由于网络文学“个人化”的写作立场,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往往不是建立在对生活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的基础上,它更多是作者的感性生活体验的即时抒写,甚至是情感的宣泄,因而它在反映生活的广度方面呈现出碎片化,反映生活的深度呈现为浅表化的趋势。就当前网络文学创作而言,从数量上看,网络文学发展迅猛,这是由于其创作门槛降低,海量的作者涌入网络文学创作群体所带来的。而从质量上看,网络文学还处于其发展之初,有待于进一步成熟,大量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低下的作品充斥于网络空间,这是当下网络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状况。“网络文学在艺术上还显得粗糙、随意,模式也还显得单一,它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更高需求,也就是说,在轻松之外,有时也需要沉重,也需要尖锐的心灵撞击,需要深度和精美。”[5]深度和精美的缺乏是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种深度和精美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当下网络文学作者缺乏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反映生活流于浅表化。
从古至今,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责任意识还是作家们“为天地立心”的使命意识,对一定价值观念的宣扬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找寻是使文学获得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但网络文学在远离了现实、逃离了社会之后,它陷入到“个人化”的狭小生活场景中,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共同价值的找寻,也放弃了对时代社会的整体关注,而流于碎片化的生活场景中,对生活的反映也流于浅表化。就当前网络小说的总体倾向而言,它们“解构了人类精神存在的哲学本质,取消了人们文学观念中关于深度模式、思想意义等最根性的价值取向,把文学的意义建立在游戏性的基础之上。”[6]网络文学固然打破了知识阶层和精英阶层对文学的垄断,使文学走向了大众,更多以“平民”的眼光关注世界,它所具有的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和内容固然贴近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然而,文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日常生活,在大众的狂欢中,文学所应有的深度和意义被千篇一律的情感宣泄和无边的欲望所淹没,这也不能说是我们理想中的“大众”的文学,毕竟,“大众”不能等同于平庸与欲望,如何更进一步在情感的宣泄和欲望的泛滥之外寻找文学的价值,这也是时代留给网络文学的一个课题。
3.逃避现实,游戏历史,走向对经典、历史的无边消解之中
纵观当前流行的各种题材类型的网络小说,它们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逃避现实的倾向,无论是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玄幻小说,还是走向虚拟历史中的穿越小说,亦或是各种“甜宠文”“总裁文”“盗墓”“惊悚”之类,部分网络作家不约而同地逃离了现实,而沉溺于主观想象的虚拟世界之中表达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对理想的追求本来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应立足于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就这些作品而言,娱乐和游戏的冲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文学对于社会人生的责任,它们更多是以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游戏化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这些写手往往从主观欲求出发,或精心营造虚拟的玄幻世界,或在历史的穿越之中对历史进行消解与重构。根据自己愿望诉求表达的需要任意篡改历史,宫斗、权谋、心计、尔虞我诈成为了历史的主色调。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传统、英雄人物被以“个人”或“民间”的名义任意地抹涂,玄怪、欲望、暴力、色情充斥于作品之中。消解了人们的历史记忆,民族的传统、历史,寄托着民族共同理想观念的英雄成为了调侃、消解的对象,这种消费历史、娱乐至死的态度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我们固然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文学,应当允许作家有着自己的创作个性、立场观点,但是,无论是对待历史还是现实,文学应当是存在着底线的,对于一些我们共有的观念、原则和民族的历史,文学应当有所敬畏。
三、关于推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十年余来,网络文学快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发挥着重大影响。如前所述,当前网络文学在创作题材选取方面存在着走向私人空间,缺乏对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全面展示;对生活的反映走向了浅表化、碎片化,缺乏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思考;逃避现实,游戏历史,走向对经典、历史的无边消解之中的问题,这些都是网络文学在发展之初所表现出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一些网站和作者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单纯地追求点击率,语不惊人死不休,沉溺于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之中,渲染暴力和欲望,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立场、观念与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是存在着背离之处的,它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文学对年轻一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是人民的期望,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针对网络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1.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对于正在“井喷式”发展的网络文学创作实践,我们关于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批评引领明显滞后,从历史上看,传统文学是在作家和批评家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走向繁荣的,“相比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更像没有管束的孩子。网络文学明显处于弱势,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评价体系。”[7]网络文学的迅速发展也就是最近二十余年的事,如同一个身体迅猛发展而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网络文学正在野蛮生长,而我们关于网络文学的艺术标准和思想标准还未成熟,相较于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我们关于网络文学的研究是明显滞后的,这表现为我们从整体上对网络文学的创作规律、传播特点、价值取向、接受群体缺乏全面的把握,从而面对正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文学,在实践之中往往缺乏正确的引导,显得应对无策,任其发展,甚至视而不见。传统上批评家对于作品的批评、推荐和引领作用正在淡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8]这一论断为我们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关于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在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中培养一支富于责任意识,熟悉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队伍,一方面,通过他们的批评活动,进一步认清网络文学的特点,掌握网络文学发展的规律,引导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研究与批评,逐渐形成共同的思想标准与审美标准,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能够避免网络文学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在当前的大中学校中,做好这一工作十分紧迫,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对青年学生们正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也给广大思政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限于自身的知识构成和年龄特点,他们不能及时了解当前网络文化的发展状况,这导致了他们无法充分掌握当前大、中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距离不断扩大,面对正在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文化处于“失语”状态,也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因此,相关学校的教师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学习与认识,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开设关于网络文学方面的讲座与课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及网络文化。
2.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引导、扶持力度,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当前网络文学还处于自己的少年时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将处于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其中难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网络文学作者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生活阅历较为简单,也缺乏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创作水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加强对网络作家的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生活本身的丰富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鼓励他们实施精品战略,在实践之中形成网络文学的审美标准,形成导向,助推网络文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近年来,相关机构先后把网络文学作品纳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范围,这对于鼓励广大网络作家致力于精品创作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同时,当年明月、唐家三少等一批当红网络作家被纳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还专门举办了网络作家培训班。尤其是“2020年,阅文集团举办了‘我们的力量’抗疫主题征文大赛,参赛作者覆盖全国100多个省地级市,短短一个多月就吸引了27800余名作者,有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抗疫武警等一线人员参与创作,涌现了《一诺必达》、《你好普通人》等大批记录各行各业普通人抗疫的优秀作品。抗疫、医疗、脱贫等时代话题也迅速反映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网络文学不仅蕴含着时代精神,也承载着中国故事,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1]。这些举措都体现出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的一种扶持、引导态度,很值得推广。但相对于影响力日渐加强的网络文学而言,我们的这些引导与扶持还应进一步加强。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帮助网络作家们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文学不仅具有消遣和娱乐的功能,而且还有着引领时代文化、塑造人类灵魂的责任。从而引导广大网络作家走出狭小的个人空间,融合到广阔的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写出有温度、有厚度的网络文学作品。
3.加强对各文学网站的管理,把网络文学的运营平台纳入法制的轨道
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特征,传统文学发表机制中出版社、编辑部的审稿把关制度在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效,我们对作品发布的监管力度有所削弱。更由于面对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单纯的审读制度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然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文学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方面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整个社会对于新兴传播媒介对于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已经有所认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站在国家、社会管理的层面上,我们应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不能对网络文化环境中的一些消极因素采取回避、视而不见的态度。针对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在文化领域所发生的一些消极影响,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规范网络文学发布平台的行为。但相较于复杂多变的网络文化环境,我们相关制度的建设应当不断加强,应建立长效机制,把各网络平台、文学网站的运行纳入法制的轨道,诸如实行实名备案制度,明确责任。对渲染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的网站坚决给予取缔,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网络文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学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着相较于传统的文学,媒介变革时代产生的网络文学在创作主体、创作动机、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的复杂原因,也有着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转型期社会文化心理急剧变革的精神影响。“网络写作需要认真面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道德、文学与社会正义、文学与意义承载等重要命题,更好地传递人文理性,彰显时代精神,参与建构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以任何理由放弃主体责任,更不能去价值化、去主流化。有这样的逻辑支点和底气,倡导这样的价值理念,是明确网络写作意义向度的前提。”[9]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与探索,理论界在网络文学的性质、特征、价值取向以及它给文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认识。但应当注意到,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本身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的审美特质、价值追求尚在形成过程中,因而我们对于网络文学这一新兴文学现象的认识本身也将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尤其是在当前网络文学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立足于对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正确认识其价值取向形成的历史原因与发展方向,这对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既往研究对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价值取向虽然有所注意,但较少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对网络文学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在党和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得以确立的历史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文学价值取向的研究,在尊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为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理论工作者的一个基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