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2022-02-26唐振华谢华德郭艳霞李孟伟彭丽娟彭开屏杨承剑
■唐振华 谢华德 郭艳霞 李孟伟 彭丽娟 彭开屏 梁 辛 杨承剑
(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广西)水牛遗传繁育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1)
围产期奶牛营养水平对中后期产奶性能、繁殖性能提高起关键性作用,均衡以及充足的营养水平对提高产奶量、延长泌乳期、降低产后疾病(如乳房炎)、提高发情率、提高受胎率等作用显著。因此,围产期奶牛营养与繁殖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研究重点。李梓妍[1]研究发现奶牛产后每天添加400 mg/头β-胡萝卜素可显著降低配种次数,缩短发情和首配时间,提高受胎率(P<0.05)。Bruinje 等[2]研究发现产后1~7周饲喂高精料饲粮(85%)与低精料饲粮(75%)能有效提高发情前期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提高奶牛繁殖性能。奶牛泌乳、繁殖营养需要研究相对较多,而水牛围产期营养需要与繁殖性能相关研究非常缺乏。因此,为了获得围产期奶水牛营养需要及其对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NRC(2001)奶牛饲养标准为基础进行配方调配饲喂围产期奶水牛,对其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以及繁殖参数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饲粮CP水平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在试验饲粮结构下获得最佳饲料配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9年11月18日~2020年1月3日进行,试验地点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种畜场。
1.2 试验设计
选择年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尼里-拉菲围产期奶水牛18头,采用单因素设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头。试验期共4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8 d。对照组根据NRC(2001)饲养标准设定粗蛋白(CP)水平为17.5%,Ⅰ组CP水平为16.5%,Ⅱ组CP水平为18.5%。调整方法为通过改变豆粕比例实现。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饲养管理
每日分别于05:00、14:30 饲喂2 次,剩料控制在5%以内,自由饮水,采用管道式挤奶设备挤奶。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产奶量测定
预试期和正试期每天记录每组每头奶水牛的产奶量,每日2 次,分别于05:00、14:30 测定,并计算3.5%标准乳产量[3]。
3.5% FCM(kg)=0.515×产奶量(kg)+13.86×乳脂量(kg)
1.4.2 乳成分的测定
预试期和正试期每周三取一次全天奶样,采样时间分别为08:00和16:00,每次采集200 mL,摇匀后利用FOSS 乳成分测定仪(FOSS FT2)测定乳脂率、乳蛋白、总固形物、非乳脂固形物、乳糖。
1.4.3 采食量测定
试验期间,分别在试验中期和后期进行2次采食量测定,每次持续3 d,分别对饲喂的象草、啤酒糟和精料进行称重并记录,确保饲喂结束料槽有少量剩余,并计算饲料转化率[3]。
饲料转化率(FE,%)=3.5%FCM(kg)/DMI(kg)
1.4.4 饲粮采集、测定分析
利用内源指示剂法,在断奶前3 d 和试验结束前3 d 收集试验动物粪便200 g,加入35%硫酸100 mL混合,置于65 ℃烘箱烘干后粉碎,测量粪便和饲料中CP、粗脂肪(EE)、DM、NDF和ADF含量,其中CP利用凯氏定氮仪(FOSS 8400)测定,NDF、ADF 利用Van Soest 法(Akom2000I)测定,酸不溶灰分采用4N 酸不溶灰分法。各营养物质利用内源指示剂法计算表观消化率。
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1-(b/a)×(c/d)]×100[4]
式中:a——饲粮中某营养物质的含量(%);
b——粪便中某营养物质的含量(%);
c——饲粮中盐酸不溶灰分的含量(%);
d——粪便中盐酸不溶灰分的含量(%)。
1.4.5 繁殖性能测定
测定产后血液(产后第15、30 d)中PROG1、FSH、LH、E2 等,方法为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江苏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先用Excel软件处理,再用SPSS 17.0软件中的ANOVA 过程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以P<0.05 为判断标准,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CP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
由表2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Ⅰ组DMI 水平提高12.89%,Ⅱ组降低12.41%,差异显著(P<0.05)。3.5%FCM 和FE,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分别降低1.67%和14.81%,Ⅱ组分别降低29.97%和21.16%,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含量Ⅱ组、Ⅰ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Ⅰ组、Ⅱ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含量对照组、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
表2 不同CP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CP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CP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Ⅰ组CP、NDF、A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02%、19.85%和24.89%,差异不显著(P>0.05),而Ⅱ组CP、NDF 表观消化率较照组低2.97%、1.43%,差异不显著(P>0.05)。
2.3 不同CP水平对围产期奶水牛血液生殖激素的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CP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血液激素的影响(mIU/mL)
由表4 可知,奶水牛产后第15 dⅠ组血液中FSH、PROG1、LH 均较对照组高,E2 较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而Ⅱ组血液中FSH、PROG1、LH和E2 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奶水牛产后第30 d Ⅰ组PROG1、E2 均较对照组高,FSH、LH 较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而Ⅱ组血液中FSH、PROG1、LH 和E2含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不同CP水平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非常具有挑战性,在提高采食量、产奶量、消化率同时还需考虑包括经济、环境方面因素。而为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许多研究者通过改变饲粮能量、CP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进行研究,结合经济效益等获得饲粮最佳配方。而通过大量研究分析发现饲粮蛋白、能量对产奶量、乳成分等影响存在许多的差异。Brun-Lafleur 等[5]研究发现在适宜水平下,饲粮净能和瘤胃可代谢蛋白水平对产奶量、乳脂以及乳蛋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Colmenero 等[6]研究发现荷斯坦奶牛饲粮CP 水平为13.5%~16.5%时,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与饲粮CP 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当CP水平为17.9%~19.4%时,产奶量反而降低,而饲粮CP 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DMI)没有影响。Broderick 等[7]也发现当饲粮CP 为15.1%~16.7%时乳蛋白、乳脂含量随着饲粮CP水平增长而增长。Leonardi 等[8]则发现饲粮CP 由16.5%提高到18.4%,乳蛋白不受影响,但乳脂率有所提升。有研究表明,饲粮营养水平对产奶量、乳成分以及DMI 的影响还与泌乳阶段、产奶量、品种、胎次有关。如Husnain等[9]通过对27个试验,125个处理和1 801头奶牛统计发现,饲粮CP和瘤胃可消化蛋白水平(RDP)对经产母牛乳脂和乳蛋白水平没有影响,而对初产母牛乳脂和乳蛋白有促进作用,但当日产奶量超过36 kg/d时,饲粮RDP 提高可显著增加经产母牛乳蛋白含量。Brun-Lafleur等[5]也发现饲粮CP水平对不同产奶量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是不一样的,且对不同产奶阶段影响也不一样,特别是泌乳初期,采食量偏低,CP 需求得不到满足,提高瘤胃可消化蛋白往往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这与Junior 等[10]研究结果一致。在奶水牛营养需要研究中,Verna 等[11]认为奶水牛饲粮CP水平为12%时对乳产量和品质没有影响。Campanile等[12]则发现当泌乳天数为164 d、产奶量为7 kg/d时饲粮9%的CP水平可以满足奶水牛需要,但泌乳天数为132 d、产奶量为10 kg/d 时饲粮9%的CP 水平是不足的。而Tweatia 等[13]则认为奶水牛饲粮泌乳中期最适宜CP 水平为14%,过高或过低存在负效应。Santillo等[14]研究则发现,地中海水牛饲粮CP 水平为12%~15%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没有影响。本试验中当饲粮CP 水平为16.5%和17.5%时,产奶量、乳脂率以及乳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Verna等[11]、Campanile等[12]、Santillo等[14]研究结果相比有一定差异,原因可能与泌乳阶段、产奶量、品种不同有关。而当饲粮CP 达18.5%时,产奶量降低,乳蛋白含量上升,这与Colmenero等[6]、Leonardi等[8]、Verna等[11]、Campanile等[12]结果是一致的。究其原因,Omphalius 等[15]研究认为饲粮高蛋白则主要通过增加乳腺对非必需氨基酸吸收,不改变乳腺离子流来增加乳真蛋白含量。因此,Haque 等[16]、Cantalapiedra-Hijar 等[17]认为提高饲粮RDP水平能有效提高乳真蛋白含量,但粪氮和尿氮含量增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Lee 等[18]也发现降低饲粮RDP水平能降低尿氮和粪氮含量,且补充过瘤胃保护氨基酸时氨基酸消化率更高,乳中必需氨基酸回收率也更高。
早期Huhtanen 等[19]表明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且有不确定性,但DMI大部分情况下会对生产性能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产奶量。Vyas等[20]研究指出,乳蛋白分泌与饲粮RDP 供需模型相关,要考虑采食量、产奶量等因素。Daniel等[21]通过91个试验发现,RDP 含量与DMI、产奶量极显著正相关(P<0.001)。Husnain 等[9]通过对27 个试验,125 个处理和1 801 头奶牛统计发现,饲粮CP 和RDP 水平对经产母牛乳脂和乳蛋白水平没有影响,但当日产奶量超过36 kg/d时,饲粮RDP 提高可显著增加经产母牛乳蛋白含量,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这与DMI 有关,在同样CP 条件下,初产奶牛DMI和RDP获取较低,当增加CP或RDP含量时,显著增加乳脂和乳蛋白含量(P<0.05),这也解释了经产母牛在饲粮CP 或RDP 改变时,可通过提高DMI或降低DMI获取适宜的可消化蛋白,但当产奶量过高,而DMI达到最大化时,增加饲粮CP或RDP可显著增加乳蛋白和乳脂率。且有研究表明,适宜的瘤胃氨基酸水平能有效提高DMI,因为氨态氮水平对瘤胃生物酶的分泌影响显著,而采食的RDP水平对瘤胃氨基酸水平起决定作用[22]。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本试验Ⅰ组随着饲粮CP 降低,乳真蛋白含量反而比对照组高,即饲粮在一定范围内可降低CP含量,可通过提高DMI 获取更多可代谢蛋白。试验中Ⅰ组虽然D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5%FCM反而较对照组低,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原因可能与体重变化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Ⅱ组饲粮CP 水平为18.5%,远高于Verna等[11]、Campanile等[12]、Santillo等[14]推荐的奶水牛最适宜饲粮CP 水平,虽然乳蛋白含量更高,但DMI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产奶量也较其他两组低。Lee等[18]通过多次试验比较发现当试验期超过4 周时,当RDP 变动超过10%会显著影响DMI和产奶量(P<0.05)。而Giallongo等[23]研究则发现RDP含量降低5%时,试验期超过10周,DMI和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当饲粮CP 水平在适宜范围变动,DMI 和产奶量不受影响,而本试验Ⅱ组饲粮CP水平为18.5%时,RDP可能与围产期奶水牛饲粮最适RDP含量相比超过了一定范围,造成DMI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产奶量随着饲粮CP 水平提高而降低。
3.2 不同CP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影响奶牛对饲粮CP 利用的因素很多,包括瘤胃可消化蛋白水平是否充足、过瘤胃蛋白是否满足肠道吸收和必需氨基酸比例是否满足奶牛需要,而NDF和ADF 消化率与饲粮CP 含量相关[7]。RDP 是瘤胃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不但能提高瘤胃发酵,还能保证充足的微生物蛋白供应,为宿主提供70%~80%氨基酸需要[24]。较早时期,Misra等[25]研究表明采食更多RDP会增加瘤胃支链VFA,刺激纤维降解,而低CP饲粮如果能增加瘤胃支链VFA含量,同样能增加奶牛瘤胃有机物和纤维的降解,而饲粮非纤维碳水化合物提高则会降低瘤胃pH,抑制纤维降解,原因可能是纤维降解菌活动受到抑制。Javaid等[22]还认为适宜的饲粮CP 水平使瘤胃氨态氮水平更适宜瘤胃生物活动,提高采食量,增加瘤胃降解蛋白能力,提高瘤胃微生物数量,刺激微生物产生降解酶,良性循环。Zhang等[26]发现玉米秸秆等细胞壁降解与细菌、原虫和真菌协作有关。Hassanat等[27]也认为饲粮营养不平衡,增加饲粮淀粉,降低蛋白水平会降低瘤胃pH,造成原虫和甲烷菌含量降低,纤维等降解能力下降。试验中虽然各组CP、NDF和ADF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Ⅰ组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最高,这可能与Ⅰ组CP水平为16.5%,瘤胃环境更适宜微生物活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获得更多RDP,刺激NDF、ADF降解,结果与Javaid等[22]、Misra等[25]一致。
3.3 不同CP 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血液激素的影响
人们发现饲粮营养物质水平对繁殖性能起重要作用,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奶牛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产生VFA,作为维持、产奶和繁殖的主要能量来源[28]。CP能在奶牛泌乳、繁殖过程中提供必需氨基酸,如果CP 供应不足会造成繁殖效率降低。研究表明,饲粮RDP水平过量也会影响奶牛繁殖性能。过量的RDP水平会造成血液尿素含量过高,而高水平的尿素会降低奶牛受胎率[29]。Dermauw等[30]研究发现血液尿素增高会降低子宫pH,对胚胎着床起副作用。FSH 是促进卵巢细胞生长的调节剂,与LH共同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生长,发情前FSH 会短暂上升,而发情前后卵泡形态大小与LH 的含量有关。李梓妍等[1]研究发现产后14 d 奶牛FSH 增高,刺激卵泡发育。梁冠生[31]研究表明发情后2、11 d或2、9、16 d开始卵泡期,开始前2.5 d 左右FSH 会短暂上升。本试验产后15 d及30 d(第一次发情后9 d左右)FSH和LH 水平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该饲粮CP范围内对排卵未造成影响。雌激素(E2)能促进子宫生长,孕酮(PROG1)能促进受精卵着床和维持妊娠,奶牛孕酮含量与卵泡颗粒细胞数量呈正比[1]。试验中产后15、30 d 血清孕酮含量随着饲粮CP 水平增加而降低,说明在试验饲粮CP 水平条件下,饲粮CP 增加有降低卵泡颗粒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可认为各组提供CP含量可满足水牛繁殖需要或对繁殖性能没有影响。
4 结论
①饲粮CP水平为17.5%时FE最高;
②饲粮CP水平为16.5%能有效提高围产期奶水牛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③饲粮CP 水平为18.5%则显著降低采食量,产奶量和养分表观消化率降低;
④饲粮CP水平为17.5%更适宜围产期奶水牛泌乳和繁殖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