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模式下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培训的效果
2022-02-26
高警示药品也称危险药品,即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可严重损害病人健康水平,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药品,目前该类药品主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及细胞毒性药品等24类14种[1]。护理人员作为高警示药品的使用者,存在较高的风险暴露性,且其对高警示药品危险性及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影响了用药行为,同时也影响了病人的安全性。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的缺乏是导致医院内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相关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胡海波[3]指出,采用SHEL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其安全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SHEL模式主要包括软件部分(soft)、硬件部分(hard)、环境部分(environment)及当事人部分(litigant)4个要素,目前主要应用于分析及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为探究SHEL模式下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培训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的影响,特选取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80名护理人员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8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47(32.41±5.37)岁;职称:初级62人,中级16人,副高级2人;学历:中专5人,专科37人,本科38人;科室:大内科23人,大外科13人,妇产科17人,儿科8人,手术室7人,急诊科12人。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人,两组护理人员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基础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进行电子注册;②参与临床工作;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因产假或病假休息;②因工作原因难以接触高警示药品。
1.3 研究方法 两组护理人员培训时间均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模式,在统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科室常规言传身教进行带班教学,即护士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向护理人员讲解涉及高警示药品的知识,将临床护理理论及实践操作方法一同传授给护理人员。观察组采用SHEL模式培训,即在统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软件、硬件、环境及当事人4个维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1.3.1 软件培训 培训重点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培训方法采用链接式训练法。①培训前准备:由护士长及培训人员制作案例,案例内容为高警示药品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②培训过程:向护理人员演示已制作的案例,并在案例分析后,模拟事件的情景,并引导护理人员展开链接,即围绕观看的案例核心,向前链接导致该事件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向后链接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及护理工作中注意事项、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及管理方法;③理论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沟通技巧”系列理论知识学习,并在理论学习后鼓励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分享培训心得;④考核:培训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现场提问、理论知识问卷、陷阱案例考核等。
1.3.2 硬件培训 培训重点为护理工作的场所及设施。通过现场演示等方式向护理人员介绍高警示药品相关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措施,并通过实际演练,指导护理人员操作相关器械,同时对工作场所及仪器位置进行合理布置。
1.3.3 环境培训 培训重点为护理工作环境及人力环境。指派护理人员至上级医院参观、学习高警示药品相关环境的管理工作,以提高其安全监管意识;培训后采用高警示药品管理登记表对高警示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采用药品使用正确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3.4 当事人培训 培训重点为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采用双重独立校对流程,即由2名护理人员在给药前进行完全独立的评估,探究其评估的准确性,强化训练自控与他控相结合的安全习惯,强调平等沟通及启发思维,培训后通过工作改进记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 ①高警示药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培训前后对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高警示药品目录及高警示药品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相关内容,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两部分,两项考核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越高。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进行高警示药品操作时意外事件发生概率。③核心能力: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培训前后护士核心能力进行调查,该量表由刘明等[4]编制,包括7个维度,共计58个条目,各条目采用5等级评分法评分,即分值为0~4分,满分为232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核心能力水平越高。
单位: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人次(%)
单位:分
2 结果
3 讨论
高警示药品因相对危险度较高,如未能按规定使用,可对病人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工作中高警示药品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5-6]。而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护理人员如未能经过有效的高警示药品培训,极易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对病人及护理人员本身均存在严重风险[7-8]。临床多项研究表明,常规带教培训已难以满足安全管理需求[9-10]。
本研究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基于SHEL模式下的安全管理培训,该模式由美国学者Elwyn Edward提出,经Hawkins[11]改良后逐步得到应用,最初被应用于航空业,并于20世纪末逐渐被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领域,我国将该模式引入初期主要应用于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中,随着研究的持续发展,逐渐将其应用于不良事件的预防管理中[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给药前未双人核对、药品分类不清及交接记录不全的概率分别为0.95%、0.95%及1.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未出现药物外渗及滴速有误等情况。其原因包括:①邵华君[14]研究发现,护理人员不安全用药行为与用药环境呈负相关关系,且在进行SHEL模式分析后发现,软件及当事人部分与不安全用药行为存在密切关联,且硬件及环境部分可对护理人员个人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采用SHEL模式,通过对硬件、软件、环境及当事人4个因素进行培训,能够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能力,进而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15-16]。②梅隆等[17]指出,通过实施有效的培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用量、用法的认知程度,同时能够解决高警示药品分级不清、标识混乱、品种基数不定、使用不当等情况,进而有助于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本研究还显示,培训前两组护理人员理论、操作考核得分及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得分分别为(86.75±6.18)分及(93.19±4.28)分,核心能力评分为(228.98±8.3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培训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及能力水平。其原因包括:①职业暴露是护理人员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18-19],而提高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降低护理风险的主要方法。郑娜等[20]指出,以SHEL模式为框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能够通过优化工作环境及设备、强化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②与常规培训模式相比,基于SHEL模式的培训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及科学性,该模式能够将高警示药品管理分为不同的维度,并通过对各维度实施独立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之后将各维度知识相互联系[21],达到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实施SHEL模式下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理论及技能掌握程度及核心能力,同时有助于降低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