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晶日教授经验方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2022-02-26蔡宏波王海强蔡宏宇李昊霖梁国英

中医药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流性食管炎反流

蔡宏波,王海强,蔡宏宇,李昊霖,梁国英*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3.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中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据流行病学结果显示,RE的发病率可达9%,如若长期未治愈,RE可进一步发展为食管狭窄甚至食管癌,进而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1-2]。但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等特点,因此在临床治疗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临床中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而质子泵抑制剂为临床中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线用药,此外亦根据病情予以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虽临床有一定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RE患者需长时间维持治疗,且复发率较高、费用昂贵[3]。谢晶日教授治疗RE多年,其遵循中医经典“辨证论治”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中取得较满意疗效。本研究即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谢晶日教授经验方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中取得较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2~70岁,平均(43.51±10.46)岁,病程2~10年,平均(5.6±1.9)年;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4~70岁,平均(42.47±10.69)岁,病程2~10年,平均(5.8±1.4)年。两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4]诊断标准,内镜参照《洛杉矶分类(LA分类)法》[5];(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2017《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6],并辨证为脾胃湿热型;(3)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1个月前或正在参加相关试验研究的患者;(2)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者;(3)肝、肾、心等主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或功能障碍者;(4)患有其他器官功能不良以及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睡前禁食,并将床头抬高,同时给予抑酸、促胃肠动力、黏膜保护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谢晶日教授经验方(组成为黄芩10 g,黄连10 g,苍术20 g,厚朴15 g,枳实10 g,煅瓦楞子30 g,佩兰15 g,砂仁6 g,紫苏梗15 g等),若泛酸,大便偏干者,加用海螵蛸、浙贝母、决明子;若失眠多梦、烦躁者,加合欢花、茯神、制远志;嗳气、干呕者,加代赭石、旋覆花。300 mL水煎,每日分早晚温服,疗程4周。

1.4 疗效评定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情消失或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症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且<95%;有效:症情有好转,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且<70%;无效:症情无好转,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6]。

1.4.2 临床症状评分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7](包括反流、上腹部疼痛、吞咽困难以及胸骨后烧灼感)以量表进行评分,其中无症状计为0分,轻度症状为1~2分,中度症状为3~4分,重度症状为>4分。

1.4.3 生存质量评分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3],包括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各个维度的分值为100分,分数高即患者的生活质量高。

1.4.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是否出现头晕、腹痛腹泻及皮疹的不良症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RE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临床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反流、上腹部疼痛、吞咽困难以及胸骨后烧灼感的典型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RE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生存质量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RE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有少数头晕、腹痛腹泻及皮疹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优于对照组的19.44%,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RE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能够引发患者的食管黏膜损伤[8]。这一病理损伤可能与食管和胃连接处的生理结构发生改变,进而破坏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机制相关[7]。在临床中常采用抑酸、促进胃肠动力及黏膜保护等对症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尚存在碱反流、气体反流、液体反流及混合反流,且已有研究显示在抑酸治疗后约有30%的患者未见好转,或症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停药后易复发[9-10]。因此,对反流性食管炎更加有效防治手段的探索显得至关重要。

中医学将反流性食管炎归属于“吞酸”“反胃”范畴。谢晶日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指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多因素体虚衰、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失于输布运化,久之积而生湿热,进一步影响脾胃之运化,导致气机逆乱,挟酸而上,发为本病。故在临床中谢晶日教授常遵循清热燥湿,调和脾胃的治疗原则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谢教授经验方中黄芩、黄连均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而苍术、厚朴除燥湿外,亦可健脾下气除满,加之佩兰、砂仁化湿开胃,瓦楞子制酸止痛,共奏清热燥湿,调和脾胃之功。且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黄连中所含有的小檗碱能够抑制H+-K+-ATP 酶活性,进而抑制胃酸分泌[11];而苍术亦被证实可通过阻断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并通过抑制胃组织炎性因子过度表达而产生抗胃溃疡作用[12];此外,厚朴酚、砂仁及瓦楞子亦均被证实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溃疡作用[13-15];而佩兰被证实对胃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16]。因此,谢晶日教授经验方可对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由本试验结果亦可见,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谢晶日教授经验方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单纯应用西医对症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西医联合治疗亦可有效降低临床症状评分,且中西医联合治疗还可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尤其在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西医对症治疗组(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减少。这说明谢晶日教授经验方能够显著改善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由此可见,应用谢晶日教授经验方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流性食管炎反流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