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2-26黄元徐莹许庆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圈套息肉直肠

黄元 徐莹 许庆红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多发疾病,指的是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一种病变组织[1-2],主要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临床多见的为肿瘤性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近年呈现上升趋势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4]。结直肠息肉发病早期并无显著症状,部分患者因出现明显不适后才经结肠镜确诊,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该类患者预后良好尤为重要[5-6]。目前,临床针对结直肠息肉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常用方式,主要通过高频电流来凝固、切除病灶,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术中易出现切除不完全的情况,影响息肉回收,术中易出现穿孔等不良反应,复发概率较高[7-8],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故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的治疗方式是关键。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9-10]。但切除过程中因切缘位置滑脱亦会存在部分残留,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在传统EMR基础上改良出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modified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M-EMR), 能 够 达 到理想的治疗结局[11]。但目前将其运用在结直肠息肉治疗的研究十分稀少,故本研究通过对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患者找到满意的手术方案,为其预后保驾护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八医院与武汉市汉口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经肠镜检查确诊结直肠息肉;符合手术相关指征且无治疗相关禁忌证;临床资料完整;近期未使用抗凝药物;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合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合并免疫功能障碍;合并感染性疾病。152例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电切组,改良组82例患者共101枚息肉,电切组70例患者共89枚息肉。改良组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30~70岁,平均(56.28±4.77)岁;其中单发息肉63例,多发息肉19例。电切组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2~69岁,平均(55.91±4.69)岁;其中单发息肉51例,多发息肉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所用资料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术前7 d嘱咐患者停止使用抗凝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术前1晚让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28),术前0.5 h让患者口服二甲硅油散(自贡鸿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3869)。

电切组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将内镜插至回盲部后缓慢退镜,在此期间向患者肠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息肉定位,通过内镜放置圈套器,套住息肉的基底部,通过高频电流发生器切除,将切除下来的病灶组织送至病理检查。

改良组患者行M-EMR治疗,术前准备与进镜方式与电切组一致,在确定息肉位置后,将注射针从病灶边缘口侧2~3 mm处刺入,向着病灶的中心方向斜行刺入2~6 ml/次,对于较大的病灶适当加大生理盐水剂量,使病灶部位充分隆起,推送出圈套器头端部分,在充分隆起的病灶部位边缘3 mm划开一周,在划开的黏膜凹槽套入圈套器金属圈,充分套取病灶后收紧圈套器,通过高频电流凝切,切除后观察创口情况。

术后嘱咐患者禁食12~24 h,嘱咐其进行充分的卧床休息,常规行静脉补液,使用止血、抗感染药物治疗,让患者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进食清淡、好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及软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收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直肠恢复时间);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结直肠镜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完全切除与非完全切除,观察其病灶切除情况,切除后进行标本回收,收集标本回收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穿孔、腹痛、出血、热灼伤)发生情况进行统计,3个月后进行随访,收集所有患者结直肠息肉复发(原有切除部位复发的息肉、其他部位新发的息肉,均视为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直肠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电切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肛门直肠恢复时间(个月)改良组(n=82) 5.80±2.06 25.61±2.77 2.51±0.36电切组(n=70) 20.18±1.95 35.41±3.58 3.18±0.50 t值 43.961 19.007 9.573 P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手术时间(min)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h)

2.2 两组息肉切除情况、标本回收率比较

改良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98.02%,显著高于电切组的91.01%,标本回收率为99.01%,高于电切组的92.1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息肉切除情况、标本回收率比较[枚(%)]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

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电切组的21.43%,其中两组热灼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息肉复发率为3.66%,低于电切组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息肉进展严重将导致癌变,因结直肠癌死亡的人数近年突增,超过90%的癌症患者均由腺瘤演变导致,而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同样是癌变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并进行干预治疗能够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12-13]。内镜下治疗是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式,EMR是效果较好的治疗手段,其便于操作,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痊愈,但EMR圈套器金属圈在与病灶周围黏膜接触时易发生偏移或滑脱,部分病灶无法完全切除,导致息肉残留,术后复发,故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十分关键。M-EMR在术后过程中推送圈套器尖端少许出鞘,可以在病灶周围形成圆形凹槽,利于金属圈套入,不易发生滑动[14],能够有效克服EMR存在弊端,其效用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及肛门直肠恢复时间均较电切组短(P<0.05),改良组息肉完全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均高于电切组(P<0.05),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电切组(P<0.05),究其原因在于:M-EMR较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来说,主要手术时间运用在划开病灶周围黏膜,将圈套器金属圈放入凹槽后凝切,过程相对简单,因此手术用时较短,且手术中将病灶部位隆起后切除能够利于病灶完全切除,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因此改良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该种方式不直接接触息肉,对黏膜损伤程度轻,容易将病变组织回收并送至病理检查,因此息肉完全切除率、标本回收率较高;除此之外,EMR在对患者息肉周围黏膜进行切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切割程度过深导致肌层受损的问题,引发穿孔等不良后果,但M-EMR中的圈套器金属圈仅在水平方向置入,而后行凝切时对固有肌层造成损伤的机会少,因此出现穿孔的可能性小,本文研究中改良组患者并未出现穿孔现象,且M-EMR对于结直肠息肉的切除较为彻底,因此患者术后的复发概率较低。提示M-EMR具有以下优势:切除效果优且切除范围精准,病灶清除彻底,所以患者复发率低;治疗设备精简,只需要通过圈套器的尖端切开黏膜,无须额外增加附件,操作上简单快捷,不提高患者的医疗费用,经济效益高。但需注意的是,M-EMR技术对操作者具有一定的专业要求,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所以普及范围并不高,要求医师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为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息肉患者采取M-EMR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术后康复较快,能够有效降低穿孔、出血、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术后息肉复发率较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参考。但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只是单中心的回顾性分析,缺少设计性及多中心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进一步改进,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圈套息肉直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狼的圈套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篮球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