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6殷香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阿托胶囊血栓

殷香宇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因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致的软化坏死引起,临床资料显示,由于该病病情较为复杂,复发风险较高,为治疗及二级预防均造成了较大的难度[1]。二级预防指的是对于已经发生冠心病或者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及预防,最终达到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复发,改善预后的目的。在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治疗方案效果一般,现哈尔滨市第四医院为了获得更好的二级预防效果,在既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血栓通胶囊作为一种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功效的中成药,在既往临床工作中应用于因脑络瘀阻引起的中风偏瘫,心脉瘀阻引起的胸痹心痛及脑梗死患者中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本院就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均符合文献[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及文献[3]《急性脑梗死早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贵州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3)发病1个月内进入本研究;(4)生命体征指标平稳。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造血功能障碍;(3)合并心源性脑栓塞或动脉炎;(4)临床资料缺失。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8~72岁,平均(54.77±4.12)岁;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9~70岁,平均(54.63±4.20)岁;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审核,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 mg)10 mg,1次 /d;口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100 mg,1次 /d,同时给予二级预防措施,包括了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胶囊(生产厂家: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972,规格:0.18 g/粒),2粒 /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NIHSS量表中评价项目包括了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总分0~4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4]。采用颈动脉彩超对治疗前后IMT值进行测定。(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C、LDL-C、HDL-C及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TC LDL-C HDL-C T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5.18±1.34 4.27±1.65* 3.41±0.18 2.41±0.90* 1.09±0.45 1.36±0.38* 1.74±0.85 1.25±0.43*观察组(n=60) 5.20±1.51 3.09±0.88* 3.43±0.20 2.06±0.87* 1.10±0.51 1.85±0.40* 1.76±0.80 0.98±0.32*t值 0.077 4.888 0.576 2.166 0.114 6.879 0.133 3.902 P值 0.470 0.000 0.283 0.032 0.455 0.000 0.447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IMT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和IM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IMT值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IMT值比较(±s)

组别 NHISS(分)IMT值(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11.35±2.74 8.15±2.97 2.43±0.68 1.84±0.64观察组(n=60)11.40±2.87 5.23±2.46 2.45±0.73 1.80±0.67 t值 0.098 5.865 0.155 0.334 P值 0.461 0.000 0.438 0.369

2.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MMP-9及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s-CRP、MMP-9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MMP-9及TNF-α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MMP-9及TNF-α水平比较(±s)

组别 hs-CRP(mg/L)MMP-9(mg/L)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5.34±2.30 3.23±1.55 26.45±4.66 18.24±5.77 187.33±30.68 98.10±31.66观察组(n=60) 5.41±2.17 2.41±0.78 27.60±5.33 14.31±2.64 186.25±27.89 74.11±20.78 t值 0.172 3.661 1.258 4.798 0.202 4.907 P值 0.432 0.000 0.211 0.000 0.420 0.000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心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出现1例咽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均未经过任何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据调查资料显示,脑梗死在发病后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0%,作为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通过给予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控制,在避免诱发加重脑梗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5]。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选择性抑制剂,其能够显著抑制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在肝脏内的生物合成,还能够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数目及表达水平,以此增加LDL的摄取,同时也加快了其分解代谢的速度[6]。有研究报道指出,阿托伐他汀的应用也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脂指标的水平,最终达到平衡血脂,改善炎症反应的目的[7]。

血栓通胶囊是一种以三七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类药物,三七以三七皂苷作为主要的成分,一方面能够对血小板聚集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促进纤溶的同时也可降低全血黏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瘀血消散,避免形成血栓,另外,血栓通胶囊还能够显著提高缺血脑组织及细胞对氧的利用,改善神经缺损功能,发挥较强的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8-9]。在本研究中,本院就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栓通胶囊的应用可发挥一定程度的调脂效果,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0]。而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NHISS评分较低,提示血栓通胶囊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资料显示,在脑梗死发生时,CRP的高表达能够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损伤,也容易导致粥样斑块破裂的发生[11]。另外,有报道指出,在脑梗死发生期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其中CRP作为一种可反应急性炎症反应的急性时相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增生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2]。MMP-9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解及再塑造细胞外基质,有效维持其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能够对炎症因子产生较强的调控作用[13]。在发生脑梗死时,MMP-9的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着脑梗死面积的提升,MMP-9的表达水平也更高[14]。而TNF-α在炎症反应发生时,也会发生较高的表达水平,且随着脑组织损伤情况的加重而表现出更高的水平[15]。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较低,提示血栓通胶囊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获得更好的预后,达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另外,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也进一步证实了血栓通胶囊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应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可有效地调节血脂指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稳定并消退斑块,改善炎症反应,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更好地对血栓通胶囊的临床优势性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阿托胶囊血栓
国家药监局批准七蕊胃舒胶囊上市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时光胶囊
时光胶囊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