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闽部队官兵烟雾吸入性损伤认知及行为的调查

2022-02-26金润女林平冬黄文铖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吸入性烟雾官兵

金润女,林平冬,黄文铖,缪 羽

0 引 言

烟雾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力、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1],烟雾吸入损伤突发性强、呈批量发生、病情隐匿、进展快、死亡率高[2]。基层部队官兵进行防化训练及执行灾害救援任务等因素,导致烟雾吸入性损伤事件时有发生[3],如何识别烟雾吸入性损伤高风险因素、提早预防及正确处置至关重要[4]。因此,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基层部队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知识掌握及防控意识行为情况,为指导基层部队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从而有效预防烟雾吸入性损伤事件,提高基层部队官兵应急处置能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驻福建省多个基层部队官兵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院医伦〔2020〕35号],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调查研究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在文献[5-7]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①一般资料,内容主要是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如性别、年龄、学历、军种、身份类型及入伍年限等;②烟雾吸入性损伤发病相关经历;③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知识掌握及来源情况;④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防控意识行为情况,共21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2~6个选项,其中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知识掌握及来源情况的答题有单选和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系数及内容效度CVI值分别为0.84、0.89,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2.2 调查方法研究者在调查前通过医疗保障体系部队微信群方式对调查负责人进行相关培训,由卫生队负责人告知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问卷。通过手机问卷星小程序,建立微信调查问卷,2021年1月20日-2月5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发放,课题负责人及时在网络后台查看问卷收集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者导出网络后台数据,经2名人员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收集1382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信息不完整、漏答、空白及规律选项)9份,共收到有效问卷1373份,回收有效率99.35%。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n=1373)

2.2 官兵在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经历大多数调查对象有接触过烟雾弹或有过吸入烟雾的经历,见表2。

表2 官兵在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经历(n=1373)

2.3 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知识来源及掌握情况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知识来源主要是部队教育和网络,其次是医护人员、生活经验;大多数调查对象对烟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短时间暴露在烟雾环境会发生吸入性损伤仅占41.81%;调查对象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知识知晓率低。见表3。

表3 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知识掌握情况(n=1373)

2.4 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防控意识行为情况多数调查对象参加过防毒面具规范化培训,但防毒面具佩戴操作流程非常熟练者仅占7.72%,大部分调查对象对烟雾报警器都反应迅速,但对烟雾吸入性损伤防控的意识欠缺,在烟雾环境下自我防护行为及应急处置能力弱。见表4。

表4 官兵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防控意识行为情况(n=1373)

3 讨 论

烟雾吸入损伤泛指由于吸入大量的热力、蒸汽、火焰、烟雾及伴随的化学毒气引起的呼吸系统损伤,常见于火灾、矿井爆炸等灾难性事故[8]。文献报道,烟雾吸入性损伤是火灾死亡的主要原因[9-10],目前国内对火灾烟雾引起的气道吸入性损伤事件报道较多[11-14],人们普遍认识到其危害性。近年来烟雾弹广泛用于特种作战与军事训练,如人质解救、反恐及防化演练等,如使用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成批烟雾吸入性损伤事件[3]。烟雾弹及其他烟雾吸入损伤的文献报道较少[15-17],人们对这些新型毒剂的危害性认知缺乏。本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知晓火灾情况下易发生烟雾吸入性损伤(占95.27%),而对其他烟雾的危害认识缺乏,甚至12.24%官兵认为发烟器无危害性,这将大大增加了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风险。

本研究发现,调查对象普遍不知晓烟雾吸入性损伤的病情表现、诊断依据及后遗症等,并对是否需禁烟、酒及禁食品种等知识不了解,基层部队官兵在烟雾环境下自救、互救的意识及行为能力存在诸多缺陷。虽然基层部队比较重视防化训练,多数调查对象对防毒面具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为一般,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和素质,但还是远远不够,不管是军事训练还是未来战争环境都是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高风险因素,只有达到非常熟练才能在应急情况下临危不乱;多数调查对象对烟雾报警器行动迅速,但进一步研究发现部队官兵对所有呼叫、报警都反应迅速,具有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这与其在部队“听号令”的强化训练有关,并不能说明就具备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调查对象有冒险靠近浓烟占21.34%的结果一致;在发生烟雾吸入性损伤首要处理方式问卷中,15.37%的调查对象未脱离危险环境就急忙给予处置,这种行为可能造成二次灾害性损伤,0.29%的调查对象选择居家观察,将耽误最佳的诊疗时机,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极不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建立全民参与培训及知识普及的一体化、网络化救援体系,是减少早期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18]。保障部队医疗机构必须足够的重视,针对以上问题及各薄弱环节,提出预见性培训意见。首先应构建应急防控及救援团队,加强自身学习,组织灾害应急救援核心能力培训[19],更新知识,探索新技能,及时评估培训效果,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防控及救援团队定期深入基层,对部队官兵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安全宣教,普及含毒烟雾吸入性损伤相关理论知识及防控技能。由于多数部队官兵相对年轻、文化素质偏高、沟通理解及执行能力强。张文春等[20]构建网络化应急防控及救援平台,制作课件、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开展网络教育,指导基层部队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开展模拟训练,有效预防日常训练及未来战争环境中的烟雾吸入性损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吸入性烟雾官兵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监测在儿童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会下沉的烟雾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套管滑脱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