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元年被看中和被忽视的商机

2022-02-26黎文婕

电脑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绿色企业

黎文婕

自2021年起,无论是在各政府部门的文件、各大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媒体的报道中,“碳中和”都是一大热词。

在被称为“碳中和元年”的2021年,人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而对于企业甚至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暗藏机遇与挑战的浪潮,或许还来不及反应,就得往潮水的方向靠近。

一些被看中的新商机已经涌现,从碳资产管理到碳交易,新概念催生的新行业和新企业开始冒头。对于总是“跑”在前面的互联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竞赛,巨头们纷纷排队加入“双碳”行列。而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的传统工业,则将面对节能减排的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在這一环,一些曾被忽视的商机也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在时代的窗口期,哪些商机暗藏风险,哪些又富有价值?对于这几大重要行业和企业而言,“碳中和”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又将如何倒逼或助推行业成长?

2021年末,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碳中和”)发布公告,称与中国中化全资子公司中化环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碳减排方面合作,并共同开发国内及国际碳信用资产。

这家原名为“比速科技”的港股上市企业,在过去一年频频于“碳中和”概念上布局,并在2021年3月为此改了名字。

据公司官网,中国碳中和主要从事碳中和业务,着眼于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包括全球林权以及相关碳权的收购,清洁能源的投资(包括太阳能、风能、储能和碳捕集)与碳信用资产开发、投资与经营管理,同时广泛开展碳咨询与碳中和规划业务,并围绕所得的碳资产开展管理与金融业务,包括碳交易、碳期权期货、碳指数、碳质押回购、碳托管等。

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据界面新闻报道,更名后该公司相继获得总计近4亿港元的两笔融资。而更名前的两个月内,其股价曾因汽车发动机业务的影响,从2016年峰值期的9港元,跌到2港元左右。

此外,2021年6月,华电集团也宣布正在注册成立碳资产运营公司,负责协助开展基层控排企业碳资产的集约化管理、运营、交易及相关咨询等工作。2021年10月,另一电力巨头国家电投也宣布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公司。

不难看出,碳资产管理以及碳交易,正成为“碳中和元年”的一个重要商机。

电脑报搜索爱企查发现,目前国内已有1946家与“碳资产”相关的公司,其中一年内新注册的公司占比近三分之一。

事实上,碳交易这个概念并非空穴来风。早在1997年,世界各国就曾在《京都议定书》中达成一项机制即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碳减排义务,以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量来抵扣。对发达国家来说,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减排量比在国内实现减排性价比更高。比如,在欧洲减排一吨碳需花费20欧元,而向中国购买仅需8欧元。

图片来源:爱企查

这便是碳交易市场的雏形。

而中国也有相关的信用机制,如国内的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CCER)和自愿碳标准。而碳交易显然在眼下的时代窗口迎来了新的商机,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以下简称“四川环交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相比欧洲碳市场80欧元/吨的价格,我国不论是配额还是CCER价格都偏低,未来存在较大升值空间。

而华西证券发布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发电企业以及未来八大行业被纳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短期之内CCER价格有望进入上行通道。

但机遇的另一面则是风险,在碳中和概念大热的窗口期,一方面,不少碳资产和碳交易公司自身的发展方向不够明晰,团队的组建也并不够完善和专业;另一方面,这些碳交易和碳资产服务公司大多面向企业,但企业的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目前更多在观望;此外,整个碳交易市场还未成熟,也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正如界面新闻报道中曾指出,同为碳资产管理商,华商低碳较早开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资产管理服务,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当前CCER项目的开发政策不够清晰,最终核证备案的减排量可能跟最初设计的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CCER项目的相关收益。

相较于追赶风口和浪潮的新赛道,传统行业在“双碳”计划下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为切实,也更为紧迫。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而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建材、金属有色等行业是当前碳排放量的大户,在国家“碳中和 碳达峰”的要求下,势必会对这些高能耗产业在总量供给、能源结构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和中国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在《新经济导刊》中写道,碳达峰、碳中和,对重点行业领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成为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钢铁、水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必须由规模化粗放型发展快速转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必将全面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绿色工业互联网成为了一个关键,而要构建这样的绿色工业互联网,绿色物流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2019年3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2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其中第十四条明确提出“加快绿色物流发展”,以绿色物流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

但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件可以一步到位的事。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实现生产环节和仓储物流环节的数字化并不容易,而这便为深耕To B业务的企业提供了赋能机会。

以提供专业托盘循环共享服务,创建了中国首个托盘智能共享循环模式的小蚁托盘为例,早从2018年开始,小蚁托盘便注意到了“托盘”这一在各大工业企业中用处最广的物流单元暗藏的低碳商机——有调查显示,美国80%的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欧盟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的比例则超过80%,日本已达到77%。而目前,我国标准化托盘的市场占有率仅23%,标准化托盘的循环共用只有2%。

我国传统企业使用的托盘仍以木托盘为主,但小蚁托盘负责人侯凯表示,“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在中国的落地,以后木材用于低端制造业将会越来越少,所以可持续的新材料才将是趋势。”

而小蚁托盘采用的托盘生产原料为新型复合材料,材料本身的强度是普通PP/PE塑料的4~5倍,基于材料本身特性,在相同承载下,小蚁托盘的面板厚度比普通PP/PE托盘薄36.4%,所耗用的原料和燃料更少,从碳足迹的计算方式来看,更为有利。另一方面,从生命周期来看,复合材料托盘的使用寿命远远大于一次性木托盘和塑料托盘,保守使用60次以上,并且维修简单能快速焕发二次生命力。

14f293f39985f4ea0b4836c30f796a6f71c93fde3879f48a6dcaf06dc5402769小蚁托盘布局全国自助服务站点

而“小蚁托盘”团队自主研发的托盘智能芯片,是目前行业内唯一具有通信功能的托盘芯片,将托盘植入芯片,可以使每个托盘都拥有唯一身份,从而便于精准管理和定位追踪。

“普通托盘的共享租赁没有搭载智能芯片,完全依靠人工介入对托盘进行管理,人工现场清理托盘到货、破损、归还数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并且托盘占用时间长、托盘周转使用效率低。”小蚁托盘方介绍称,小蚁托盘通过智能芯片就能在线识别托盘是空闲(空)还是承重(重)状态和位置,在空托状态下,提醒尽快回收,最大限度地提高托盘的循环使用次数和效率。

此外,小蚁托盘还基于工业企业的使用需求,搭建了数字化共享平台,以类似于“共享单车”的服务方式,搭建共享模式下的托盘循环共用体系,使得工业企业能够便利且低成本地获取共享托盘的使用。将标准化托盘与货物一同在供应链中流动,不同企业间无需重复装卸,打造高效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正是绿色工业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方向。

小蚁托盘这种物流包装器具的循环共用,是通过运营模式或商业模式的优化来实现绿色物流。对使用企业而言,这种绿色运营模式并不涉及额外投资,甚至还有可能会带来经济上与资金上的节约,物流包装器具的循环共用充分体现了共享经济节约资源、提高产品社会利用率的本质,真正实现绿色环保的托盘产业闭环。

不过,谈及绿色工业互联网,不得不谈的是正在跑步入场的互联网巨头。

或许令人难以想象,人们印象中高大上的科技企业,也正变成耗能大户。数据显示,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2040年的超过14%。这个比例接近目前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用能排放占比。

海外市场,互联网企业加入碳中和承诺已成普遍趋势。其中,对于云服务企业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微软已于2014年实现,谷歌于2017年实现,苹果于2018年实现,脸书于2020年实现。

当“双碳”成为日益紧迫的命题,我国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跑步入场。

日前,百度联合IDC推出国内首份聚焦AI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白皮书,将AI行业助力环保减排的计划列入日程,更早些时候,百度还公布了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后,腾讯等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参与交易……

从互联网巨头们节能减排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够让节能减排更高效。正如上述白皮书指出,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AI技术对行业的渗透服务程度越高,碳减排效果就越理想。

而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如此急迫地优化算法,助力“双碳”?除了先天优势和社会价值,或许还因为这些巨头看见了碳中和更大的商业价值。

正如上文中曾提到的碳交易市场迎来新的商机,据“于见专栏”,过量碳排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由此带来的经济价值与商业价值也不容忽视。例如,特斯拉在去年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就实现了15.8亿美元的营收。外媒还曾报道称,比尔·盖茨每年要直接花费700万美元来抵消他个人的碳足迹。

2019年不同项目的自愿碳抵消交易量和平均价格。图片来源:普华永道

所以,尽管从短期来看,不少行业向信息化、智慧化、互动化方向转变需要投入更多成本,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一旦碳交易市场日渐成熟,传统的企业模式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也正因此,各行各业开始寻求互联网企业赋能。

比如,百度通過为美欣达提供有关智能制造的定制化、个性化解决方案,从设备层、资源层、平台层到应用层,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物联网化、可视化等,指导和管理整个生产,让其实现了能源管控的数字化,扭转了发展瓶颈期的局面。

上文提及的小蟻托盘也感受到这一变化趋势,“目前,小蚁托盘运营网络已覆盖西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为光伏、化工、建材、医药及食品行业提供了线上租赁、异地还取的托盘循环共享服务。”小蚁托盘负责人侯凯表示。

不难想象,从传统工业到互联网行业,“双碳”计划将在2022年影响到更多行业的发展,时代的浪潮下,新的商机与风险也将更积极地涌现。在诸多未知面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更多企业改变的第一步。

早在1997年,“碳中和”概念就在西方日渐走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加快实现这一概念的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

而要想实现碳中和,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碳达峰”。从含义上来说,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在此之后会逐步回落。

有了确切的碳排放量,才能通过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来“施工”,实现碳中和。

在此过程中,“碳盘查”“碳交易”“碳分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概念同样属于基础概念。

碳盘查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前期准备工作,将以政府、企业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各环节中,直接或间接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具体数值。这一步,是为了摸清各企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值后,制订出相应的节能减排计划,将碳中和落实到每一家企业、单位。

“每一家企业的情况有着很大不同,只有每家企业对自己的碳排放量了然于心后,才可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碳中和计划。”小蚁托盘负责人侯凯对电脑报谈道,“同时,如果未来每家企业被设定固定的碳排放指标,那么碳排放权交易也会变得火热起来。”

具体来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交易的市场。碳市场是一种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是一种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手段。

在碳排放权的交易过程中能够形成合理的碳价,并且能够辅助产能落后的企业迅速升级改革,或加大研发投资。

2021年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以占到总碳排放量四成的电力行业先行。自启动之日至2021年末,全国碳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有专业机构预测,2022年碳交易将是更重要的脱碳市场工具,而中国目前约在40~50元人民币/吨的水平,未来几年的碳价可能超过200元人民币/吨。

尽管距离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仍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但早已有一批先行者,正在上下而求索。

近日来热度最高的2022北京冬奥会,早在2019年6月23日就正式对外发布了《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到了实施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减碳措施和碳补偿措施。

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北京冬奥会通过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的建立实施,赛时实现了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通过优化设计、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使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甚至有四个冰上场馆首次在冬奥会期间使用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的二氧化碳制冷剂;通过在各赛区推广电动车、氢能源汽车的使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交通运行中的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达85.8%,达到历届冬奥会之最。

借冬奥会这个窗口,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示了绿色低碳的标准以及快步迈向碳中和的实力,也树立了大型国际赛事践行低碳环保方针的标杆。

再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巴巴。根据第三方碳盘查结果显示,2020年,阿里巴巴温室气体排放总计951.4万吨。其中,阿里巴巴价值链上下游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即“范围3”)约为529.4万吨。因此减排方向集中在数据中心、物流服务采购、供应链等方面。

有了碳盘查结果后,阿里巴巴将自身减碳作为碳中和行动方案的起点,计划在2030年前,将所有自有短途燃油车辆替换成电动车,同时加速物流运输工具智能化。

据了解,在过去几年中,阿里巴巴已经从数字化的发展中收获了绿色低碳的初步成效。菜鸟电子面单已累计应用于超过1000亿个快递,智能装箱算法已为5.3亿个包裹“瘦身”。面向未来,能提供电动运输服务和绿色包装的供应商会成为菜鸟的优先选择。

阿里巴巴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图

专注使用新型复合材料研发可循环托盘的小蚁托盘,一直深耕绿色环保材料、传达共享循环理念,正是与当前的时代潮流相吻合。“不同于以往的木托盘、塑料托盘,小蚁托盘使用的材料本身强度是普通PP/PE塑料的4~5倍,并且基于材料本身特性,在相同承载下,小蚁托盘的面板厚度比普通PP/PE托盘薄36.4%,所耗用的原料和燃料更少,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量。”侯凯介绍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蚁托盘使用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老化和抗损、抗腐蚀能力,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到10年,远远高于一次性木托盘和塑料托盘。

无论从能源转型还是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小蚁托盘这类产品的出现,都能够对企业变革迭代,实现碳中和目标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化,材料科技已成为碳中和战略的突破口。”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秘书长赫然曾在碳中和能源科技规划的报告中这样谈道。

据他表示,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以上,2025年我国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为10万亿元。新材料产业将成为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

不过,碳减排下的能源转型,并非只是简单地更换一种能源而已。其背后涉及不同企业、行业结构的重塑,某种程度上算是工业体系的改组。

小蚁托盘聚焦物流产业链中最小的单位——托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深耕,从原材料到运输空间都实现了碳减排。据统计,普通长17.5米的拖车,能码放小蚁托盘970个,可码放塑料托盘仅650个,小蚁托盘码放数量是普通托盘码放数量的近1.5倍,作为“碳排放大户”的物流行业,推行更轻薄的复合材料托盘,通过节省运输空间将大大减少运输中的碳排放量。

小蚁托盘更加节省空间

复合材料托盘无需加载钢管,对非主体损坏的托盘能够实现快速维修,快速焕发第二次生命,延长3~5年的使用時间。综合核算小蚁全生命周期循环共用系统中的托盘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每流转一片小蚁托盘将减少23.6kg的碳排放量。

除此之外,“小蚁托盘”团队还自主研发了目前行业内唯一具有通信功能的托盘芯片,每个托盘拥有唯一身份,能够精准管理和定位追踪,省去物流运输过程中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借助低功耗物联网技术,实现芯片使用时间长达3~5年。通过大数据算法的实践应用,在实现货物跟托盘信息绑定后,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低成本的数字化供应链能力,也通过托盘数字化标准管理,缩短了托盘运输周期和占用周期,加速托盘运转效率,极大整合了托盘闲置资源。

在“直接减碳优先于消除,消除优先于抵消”的碳中和执行原则下,借助数字化工具,能够从产业链到技术上都实现迅速迭代,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技术互补,也能够加速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绿色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绿色时尚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绿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