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探究*
2022-02-25吴石梅
李 娜 吴石梅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引言
在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过程中,由于受专业属性的局限,部分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学生较难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应对发展的挑战,使得外语专业在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中被弱化,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削减了招生规模,总体招生人数从2009年的15.4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0.2万人[1]。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如何区别于本科外语人才的培养,并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姚宏提出“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外语作为基础,进行更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并提出“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五化”方案,即课程模块特色贯通化、语言技能知识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化和外语媒介全程化[2]。凌来芳从课程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提出,构建以需求为牵引,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水平的因材施教、按需选教的外语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匹配外语教学供给与社会需求,优化高职外语教学与专业技能协同供给的途径[3]。
经过几年的探索,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招生人数有所回升,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有所提升,但整体仍然存在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培养人才与区域经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由行业龙头企业构成的培训评价组织为“X”证书标准的建设主体,其制定的证书标准可以充分反映相关行业相关岗位对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将其引入相关专业可以促进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有机融合,提升专业的职业针对性,更好地匹配区域经济与岗位需求,并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有效载体。因此,文章结合“X”证书试点专业实践,探索依托“1+X”证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并进一步挖掘影响其运行的因素及内生动力,为外语专业的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一、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针对性不够强,职业性不够突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强调要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外语专业长期以来延续传统的本科语言专业的教学模式,无论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语言教育都是专业的重点,这使得外语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岗位主要集中在语言类岗位,而纯粹的、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语言类岗位市场需求量较小,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只能选择对专业性要求不太高的工作岗位。这些就业问题影响了专业的招生,导致招生人数有所下降。近年来,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开始探索“外语+”的发展路线,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靶向具体行业的专业岗位群,设计并调整了专业课程,使专业针对性和职业性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已有的非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面向岗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因此,亟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外语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培养水平,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二)语言类专业课程与职业匹配度不高
在职业教育外语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语言类基础课程比重偏大的现象,且语言类专业课程的课程设置与职业匹配度不高,课程内容无法有效地与非语言类专业课程形成良好的支撑与补充,尤其是一些非英语语种专业,语言类与非语言类专业课程结合度不够强,影响非语言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效果,导致部分学生语言以外的职业技能不强,难以适应目标岗位需求。
(三)“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师资力量不足
相较其他专业,职业教育外语类“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大部分职业教育外语类教师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缺少相关行业以及岗位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延续本科院校以语言基础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融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近年,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为落实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在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或5年不少于6个月企业实践锻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加大了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力度,但由于部分外语教师缺乏面向岗位的专业知识,难以找到对口的岗位,企业实践流于表面。此外,非英语语种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职业院校语言类课程专任教师少,且高级职称教师不足,难以开展各类教学、教研教改活动。
(四)产教融合育人深度不足,校企合作缺乏内涵建设
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在加强职业性和专业针对性的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订单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教学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并积极引入企业导师加入专业课程建设。虽然,校企合作项目和形式不断增加,但也存在合作内容不深入、合作过程缺少控制和监管、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质量不高等问题。如订单班中企业导师的教学内容往往以框架方式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规划,实际教学内容比较随意。订单班教学过程也缺少监管机制,教学质量不高,预期学习效果不明显,进而导致学生不愿意加入订单班。此外,校企在教材开发、共建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不多,示范性成果不多,有待进一步推进相关合作向纵深、高质量发展。
二、“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发展契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该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X”证书是一系列标准体系的集合,其制定首先是遵循资历框架下的“母标准”,由各行各业、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评价组织在此基础上制定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评价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一系列“子标准”,形成围绕资历框架的标准体系。因此,引入“X”证书制度有助于职业教育外语专业紧扣标准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保障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有据可依并且目标准确。此外,从“X”证书设计源头来看,其一般是由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牵头制定,因而反映了相关行业相关岗位对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具有较强的行业普适性,将其引入相关专业可奠定专业的职业性基础。从“X”证书的推广和实践来看,课程融合课程的开发、活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社会培训与服务等环节均离不开产教的深度融合[4]。因此,将“X”证书制度引入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可以推动上述领域深入开展产教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可见,依托“1+X”证书制度为解决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转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既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的转型需求,又与国家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改革思路一致。
三、依托“1+X”证书制度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
(一)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嵌入“X”证书的核心要旨在于以“X”证书的标准化、典型职业性驱动职业教育外语专业深层次、全方位提升专业的职业针对性。因此,要依托“X”证书结合自身条件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据此围绕若干“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规划课程体系,采取模块化课程思路,盘活若干“X”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如图1所示。将产教融合理念贯穿育人全环节、全过程,结合专业的特点、条件和发展目标等,借助“X”证书的行业属性挖掘产教融合切入点,开展产教融合育人项目,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内涵发展。
图1 依托“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设计架构图
(二)设计原则
1.多元性
多元性不仅指参与主体的多元性,而且强调参与形式的多元性。在育人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X”证书的纽带作用,开拓多种合作育人的形式与路径,吸引行业、企业、协会等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育人过程,并深入挖掘合作内涵,剖析合作的内在动力,促进多元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参与合作育人,形成稳定、良性的合作机制。多元性是依托“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设计的核心原则。
2.动态性
专业引入的“X”证书会随着专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因此,依托“X”证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应该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不但体现在合作对象方面,还体现在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方面,且应贯穿于从体系规划到实践的整个过程。在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规划过程中,要结合不同“X”证书各自的特点,梳理产教合作形式,分析不同“X”证书与产教合作形式之间的逻辑适切性,进行总体规划。在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实践过程中,要开展动态评价与调整,消除合作不顺畅的因素,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3.职能明确性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肩负着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转换、分解成具体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主要职责,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因而需要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育人过程,弥补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不足。在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构建之初要充分的分析论证,结合不同社会主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分析各社会主体参与育人的可能性和切入点,并明确各主体的职责,以明确的职责引导参与育人的各社会主体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并为后续评价和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三)框架结构及建构机理
依托“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总体框架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内外部循环是建立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之上,基于核心目标、以需求为导向由内至外逐级推演的逻辑而建构生成。因此,二者具有目标一致性,在功能上是相互支撑的。
基于现有条件、未来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人才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引入了若干“X”证书之后。首先,要构建内部循环体系,职业教育外语专业构建该体系的关键第一步是围绕“X”证书重新规划人才培养规格、整合现有课程体系,修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并调整教学内容,制定相匹配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5][6],这一系列内容构成了依托“1+X”证书制度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核心层,引领后续执行层面的任务分解与实施。其次,需要专业围绕核心层的目标任务在外语专业内部开发、培养优质课程搭建教学资源体系、师资培养体系,从匹配职业需求的角度规划教师授课程的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推动外语类专业教师向“专业+外语”转型发展,促进外语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达到的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两大基础核心来支撑课程教学,奠定坚实的育人基础。同时,配套实训、实习、竞赛和“双创”四大体系[7],多体系轮动,相互补充与配合,形成集课、岗、证、赛、创于一体的内部循环育人体系。
按照依托“1+X”证书制度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构建的理念,内部循环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外部循环体系的参与。外部循环体系主要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区域企业、区域高校、人才服务机构、培训评价组织等组成,其参与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要通过内部循环体系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双层循环育人体系。对于职业教育外语专业而言,外部循环主要是根据内部循环体系的育人需求而产生,外语专业需要通过分析内部循环各子体系的功能及所需的外部支持,确定产教融合育人项目和内容,编写完备的项目建设计划书,并据此筛选恰当的合作机构,签订项目合同,建立项目台账以跟踪项目的建设和执行情况。同时,要结合产教融合项目的内容与目标构建侧重点不同,进行差异化多元评价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障外部循环各育人项目高质量运行,有效支持内部循环,如图2所示。
图2 依托“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框架结构图
(四)实施关键及保障措施
1.注重分层分类培训,提升育人体系核心的适切性、可行性和一致性
职业教育外语专业构建依托“1+X”证书制度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关键环节是核心建设,即围绕“X”证书重新规划人才培养规格、整合现有课程体系等。核心建设依靠外语专业的师资队伍,为了确保核心内容的适切性,可行性和一致性,必须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可分为行政系列和教学系列[8]。行政系列包括“X”证书所匹配的工作岗位、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所培养的职业能力等,以促进二级学院管理者、专业负责人从学院和外语专业的高度形成对“X”证书的总体认识,以便规划建设方案、匹配资源、制定行动策略、审核育人体系核心内容等。师资培训应涵盖课程开发设计、教学设计等内容,由相应“X”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以及教育组织共同开展,以促进一线教师围绕“X”证书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X”证书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等,从而提升育人体系核心层的质量。
2.建立PDCA循环管理机制,加强协同育人项目的科学管理
PDCA循环是由质量管理专家WalterA.Shewhart提出,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它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9]。采用PDCA循环要求企业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计划执行、执行效果检查和检查结果处理的过程开展,其中A阶段是关键阶段,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标准、规定和制度,推动质量改进,带动PDCA循环螺旋上升。依托“1+X”证书制度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其外部循环与内部循环是通过一个个产教融合育人项目联结。在实践中,部分外语专业在开展产教融合育人项目过程中缺少规范化管理,项目建设计划、执行过程检查、项目实施结果的分析反馈不足,这导致部分项目未到达应有的育人效果,容易使学生、企业呈现参与热情下降的现象,影响产教融合育人项目的后续推广与实践,进而阻碍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运行。因此,树立产教融合育人项目的科学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对践行依托“1+X”证书制度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犹为重要。
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跟踪、反馈,确立目标与过程管理机制
职业教育外语专业构建依托“1+X”证书制度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目标是改善专业的职业针对性,提升育人水平。根据目标管理的要求,目标要明确、并且可测量、可实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将概念性目标分解成内外层循环各子体系、子项目对应的若干层级清晰、环环相连的具体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明确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与权重体系、编制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围绕目标的针对相关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定期评价各子项目、子体系的运作和实施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负责人,结合头脑风暴、鱼骨图等方法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应整改措施,确立目标与过程管理机制,以保障各级项目质量与项目目标实现,支撑依托“1+X”证书制度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育人效果与目标达成。
四、结语
本研究围绕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呈现的专业针对性不强、职业性不突出等问题,提出将“X”证书引入职业教育外语专业,充分发挥“X”证书的职业属性和标准化属性,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研究提出将产教融合理念根植于育人全环节、全过程,以“X”证书的行业属性为指导,结合专业的特点、条件和发展目标等,挖掘并切实、高质量的开展产教融合育人项目,形成所育人才精准对接行业岗位需求,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内涵发展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依托“1+X”证书制度的职业教育外语专业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总体框架,即围绕核心层,以需求为导向,目标一致,层层支撑的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体系结构。并结合“X”证书试点专业实践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注重有关“X”证书的分层分类师资培训以强化核心层建设,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建立PDCA循环管理机制以加强对协同育人项目的评价和过程管理,保障实践过程中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