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2022-02-25谢海燕徐晶晶
谢海燕 徐晶晶 谢 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模块化教学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模块化教学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MES,该模式倡导以成人教育的特点为出发点,以提高受培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为核心,促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快速上岗的目的[1]。随后,随着欧洲波洛格纳(Bologna)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德国的高校广泛地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邀请了职业培训专家卑斯麦先生分别在上海和天津两个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讲授模块式技能培训的方法和内容,就此出现我国的模块式技能培训并不断发展,随后,教育部于1999年批准全国17所本科院校按照新的运行机制开办高等职业教育,继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得到快速发展。传统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进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研究,模块化教学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式教学模式。
二、模块化教学的定义
模块化是指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及考核内容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整个学习的灵活度(如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学习成绩互认等)[2]。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开发教学模块,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3]。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和效益性高等特点,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模块化教学实践途径
(一)专业岗位能力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倡导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强调将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点抽象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技能要素,以实际岗位应用为导向将整体知识进行积木式拆分组合,构建了以职业为逻辑起点,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设置。这就需要了解企业的新发展、新需求,深度研究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和岗位能力,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模块化教学体系[4]。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企业专家确定岗位和职业发展路径,根据ITSS分类标准进行能力分析,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能力划分为信息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服务、网站建设与管理三大类,其中,运行维护服务职业能力包含云计算应用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两个岗位,每个岗位除了应具备基础素养、职业通识能力和职业基础能力,还应具备岗位核心能力,为此,将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公共基础素养模块、通识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岗位能力模块四层结构,其中,基础素养模块主要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技能等14门课程;通识能力模块主要包含了人工智能导论、新一代信息技术、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等4门课程;专业能力模块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动态网页设计、服务器技术与应用、网络互联设备配置、高级路由交换技术、Web前端开发技术、Python程序设计、网络多业务应用等9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岗位能力模块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设置相应的岗位核心课程,实现“岗课衔接、课证融通”,例如,云计算应用技术岗位能力模块设置了Linux高级应用技术、虚拟化与Docker容器技术、公有云技术与应用、云平台构建与应用技术、云计算“1+X”证书5门岗位核心课程。网络空间安全岗位能力模块设置了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渗透技术、Web应用及安全、信息安全“1+X”证书4门岗位核心课程,以此来系统构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模块划分及其核心课程设置如下页图2所示。
图1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层次结构图
图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模块划分及其核心课程设置图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需考虑其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需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每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岗位技能,充分考虑其针对性、代表性、系统性及交叉性等因素进行模块设置,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更熟练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认知科学、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社会结构等多学科的技术,通识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多个领域,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机器视觉、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和自动控制六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的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内容模块划分表
(三)课程教师配置模块化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地更新换代,部分前沿技术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尤其是IT类技术涵盖的领域更为广泛,这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熟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将与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技术。然而,术业有专攻,高职教育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比较固定。此外,目前部分院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重,专业教师很难做到同时精通多个领域。为了解决一门课程涉及多领域的师资力量问题,可以采用教师团队协作授课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即将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所属的领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由对应研究领域的教师进行授课,对于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内容模块,则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加入教学团队共同授课,从而实现团队高效协作,这节约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时间和成本。例如,在进行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授课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了软件开发、视觉图像、语言处理、智能制造等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协作授课,学生能够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感受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形式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突出应用技能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了使模块化教学更高效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将教学方式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教学内容对应为线上教学模块和线下教学模块。对于线下教学模块,主要通过学校和企业协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学校要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支持基本理论与实操课堂教学,例如一体化实验室、仿真实训场地等。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为了使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接轨,企业要共建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场地和先进的设备,融合企业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模块教学,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规范等融入课堂教学过程,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前瞻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线上教学模块主要是解决课堂教学质量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业余时间,通过校园网络数字化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发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来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模块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检验模块化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依据模块化教学的特点,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是模块化教学评价的核心。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形成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和小组他评等多方评价机制,将整个教学评价活动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模块,过程性评价的依据为出勤率及课堂互动频次,占课程总评分的40%,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定。终结性评价的依据为各个项目模块的完成情况,占课程总评分的60%,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通常以项目报告的形式展现,由教师和学习小组各占比50%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共同评定,既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又提升了课程考核的公平性和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为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模块化教学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将课本和课堂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岗位实践和应用中,紧密追踪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培养岗位急需的懂技术、精操作、会创新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对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进行完整的重建。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自从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以来,学校在学生就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一是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四是更灵活地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节约了师资建设成本;五是积极推动应用能力提升的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突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知识为突破点来提高教学成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向岗位技能有效转化的一种教学模式[5]。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岗位为逻辑起点,以职业核心技能输出为导向,重点在于模块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时,首先需对专业对口的岗位群及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模块化教学的考核方式;其次,需要构建适应模块化教学所要求的师资团队确保模块化教学的有效运行,可通过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来拓宽知识视野和技能,也可以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共享外部师资力量的形式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接着,还需要教师对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注重设计适应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环节,精选教学任务、精心构思教学内容和策划教学讨论,从教学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的设计中,及时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最后,需要加强相应的模块化教学配套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有效地提升模块化教学的质量,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