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2022-02-25应晨涛扎西罗布张立永郑鹏吴金次仁陈玉春舒灿伟孙彬妹刘少群
应晨涛,扎西罗布,张立永,郑鹏,吴金次仁,陈玉春,舒灿伟,孙彬妹,刘少群
墨脱县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应晨涛1,扎西罗布2,张立永2,郑鹏1,吴金次仁3,陈玉春4,舒灿伟1,孙彬妹1,刘少群1*
(1.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2.墨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西藏林芝 860700;3.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拉萨 850000;4.潮州市天下茶业有限公司,广东潮州 521000)
茶产业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西藏茶产业的发展对调整边疆地区产业结构、改善藏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林芝市墨脱县作为西藏自治区茶叶生产的新发展地区,对藏区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如今,茶叶生产已成为墨脱的主导产业。文章通过介绍墨脱县地理气候条件、茶叶生产概况,结合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总结墨脱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发展中出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茶园管理欠缺、加工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品牌宣传、茶旅融合、引进科技人才、加快茶叶加工工艺探索以及提高科技贡献率等建议,以期推动墨脱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墨脱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对策
茶树是一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国很多地方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茶叶生产体系。随着消费者对优质茶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茶叶市场需要提供更多优质、天然的产品,这给西藏茶产业的绿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自古以来,西藏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饮品便是茶[1],藏经中将茶赞美为“流到人间的天界甘露”[2]。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是一个以门巴、珞巴为主,藏、汉等和睦共处的多民族聚居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差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直被称为“高原孤岛”,然而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西藏自治区建立高端、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3]。自2013年墨脱县公路通车后,当地茶产业逐步壮大。2019年墨脱县完成脱贫摘帽,是全国7个边境建设示范县之一。未来,墨脱茶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1 墨脱县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墨脱,藏语意为“隐秘的莲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经93°45′— 96°05′、北纬27°33′— 29°55′之间[4]。全县总面积3.4万km²,平均海拔1200 m,年均气温达18.4 ℃,年均降雨量达2330 mm以上,形成了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典型立体气候带,故有“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色,是世界屋脊的低谷、青藏高原的氧吧。
1.2 茶叶生产概况
墨脱县茶产业从2012年开始发展,目前已成为墨脱县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广东援藏干部的带领下,全县以高标准的高山有机茶园为建设目标,初步建成有机茶园90个,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墨脱茶叶正逐渐成为农牧民稳定致富的“金叶子”[5]。
近年来,墨脱县茶产业发展朝着提质增量的方向发展。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的成员们在指导农牧民科学种植的同时,结合墨脱地区的自然条件,配套实施“广东茶园计划”,引种了近166.7 hm2亩广东省优良茶树品种‘凤凰单丛’[6]。第一批墨脱单丛茶目前已经试制成功,香气优雅,口感醇厚。在建设墨脱县茶产业服务中心的同时,墨脱县政府也与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签署合作协议,从而加大茶叶科技支撑,为墨脱县茶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7]。2021年3月5日至5月16日期间,墨脱全县共计采摘茶鲜叶59 t,农牧民共计增收约353.6万元[8]。
2 墨脱县发展茶产业的优势
2.1 适种区自然条件优越
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东段与岗日嘎布山脉的南坡,全县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无环境污染、生态保存完好等特点,使得整个区域处于特殊的小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高品质有机茶叶的生产,具备种植茶叶的天然优势,适合种植‘凤凰单丛’‘梅占’‘福鼎大白’‘黄观音’等品种[9]。
茶园灌溉用水多采用富含矿物质的高山冰雪融水,经过山石的层层过滤,其水质天然清冽;茶树种植地区云雾笼罩,散射光较多,有效降低了高强度紫外线对茶树叶片的伤害,符合“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传统经验;墨脱茶区纬度低,平均海拔在1000 m左右,日温差较大而年温差较小,积温能够满足茶树的生长需要,有利于茶树养分的积累[5],加之春、夏、秋三季的降雨量较大,很好地满足了茶树对水热资源的需求[10]。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墨脱茶区的土壤有明显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土壤风化程度高、淋溶性强、质地轻、多为砂土,且土壤一般为弱酸性[11]。
2.2 茶叶品质突出
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墨脱县试产的首批成品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6种内含物与13种农药残留指标全部符合有机茶标准。2016年,经过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评估组的考核,墨脱县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省级质量安全示范区[12]。同年,墨脱茶叶在上海、福建、四川等地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其中墨脱红茶荣获“中国好茶”银奖。2017年5月10日,墨脱茶叶参加四川国际茶博会,墨脱红茶和墨脱绿茶均斩获金奖。同年5月18日墨脱茶叶入驻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向世界全面展示西藏墨脱茶产业发展成就[5],提升了墨脱茶知名度,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动力。2018年在上海茶博会上,墨脱红茶荣获专家组感官评审金奖,墨脱绿茶荣获专家组感官评审银奖。之后墨脱茶又获得“2020年全国商业质量奖”等荣誉奖项[13]。自此,茶叶真正成为墨脱的一张新名片。
2.3 茶产业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西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西藏产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14,15]。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墨脱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成立了县茶叶种植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了“政府主推、企业主营、群众主力”的墨脱县茶产业发展之路,制定了以“基地扩大、质量安全、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为主题的战略体系,以狠抓基地建设、打造品牌为核心,以引进推广良种、改善加工环境、实施品牌战略为抓手,致力于推动茶产业向规范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为规范茶树种植栽培方式,培养种植户科学栽培的意识,墨脱县联合援藏工作组专家制定了《墨脱县茶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墨脱县茶叶种植工作推进方案》《墨脱县茶叶基地后续管理规定》《茶业科技培训机制》《农牧民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等培训方案和规章制度[5]。同时,墨脱县成立了茶叶种植工作专班,负责对全县已建成茶园进行后续管护监督及技术服务,对在建或拟建茶园的规划和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为鼓励农牧民种植茶叶,墨脱县以村或乡为单位,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承接该区域茶叶种植项目,在茶叶三年生长期内,发放2400元/亩管护费,三年之后分包到户,由茶园所有者自主经营[13]。同时,墨脱县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经常研究分析已建茶园的长势、管护以及产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为了完善产业链,墨脱县还引进西藏文旅集团并注册成立墨脱县茶业有限公司,建设茶叶加工厂,由企业负责茶鲜叶的收购、加工、包装、销售。
2.4 援藏工作组积极配合
茶产业是援藏工作组创新提出的“三香一链”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即沿雅鲁藏布江打造稻香、茶香、果香旅游经济带和特色农业产品珍珠链)的重要内容之一[9],目前这一创新发展路径被写进了墨脱县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和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墨脱县援藏工作组发挥桥梁作用,以茶产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着力点,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全力推动墨脱茶叶科研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园艺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的落地落实、作用发挥,为墨脱县茶产业以及“三香一链”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保障。
自进藏以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县工作组经过深入调研,制订了名为《墨脱县茶产业增产提质组团式援藏三年计划》,并将茶产业的提质增量列为三年援藏工作的两个重点之一[6]。针对墨脱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援藏队实施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茶叶种植加工标准化示范工程、茶叶品牌建设工程、茶产业消费援藏工程和茶旅结合建设工程等计划。2019年以来,工作组建设“东仁佛山茶园”等系列茶园[16],获得潮州市天下茶业有限公司对加工当地凤凰单丛茶的技术支持,丰富了墨脱茶叶产品结构。同时,政府投入近1790万元建设墨脱县茶产业研发中心,广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慧,开展科研和技术合作以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和科技支撑。当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支本地的茶叶技术队伍,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逐步提升全县的茶园管理水平和成茶品质。
3 墨脱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用土地少成为限制因素
墨脱县属于高山峡谷地带,同时又处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较少,获取产业发展用地流程中所涉及的保护区审批、征占用林地等手续复杂,这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茶产业的规模扩张。因此,探索茶园规模扩张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3.2 茶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等基础设施是促进茶产业延伸和发展的基石[17],随着茶鲜叶产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墨脱县新品藏茶加工工作的推进,现有的茶叶加工点已远不能满足当地的茶叶加工之需。受限于交通,将茶青送往外部地区加工几乎不可能实现。同时,墨脱县现有茶园不能实现大规模机耕机采,加之农电水利工程的建设仍在起步阶段,配套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较弱。
3.3 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茶产业从原本的散户经营走向集团化、标准化经营,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品质监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人才稀缺问题逐渐显露。墨脱县产业人才的欠缺,正体现在这些方面。墨脱县现有的农牧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大部分农牧民群众对产业的观念和认识仅局限于劳务所得,不够重视后期茶叶加工的收入,不注重利用产业后期效益来增加收入。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墨脱茶产业的发展[18]。
3.4 茶园管理欠缺
目前,多数茶农未受过专业的系统性培训,致使茶树在日常修枝养护、鲜叶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同时,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部分乡镇的茶农没有及时给茶园施用有机肥,导致茶园土壤出现“缺肥”等情况,进而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不稳定[19]。部分农民的“绿色”农业意识不高,认为无机农药的效果好、成本低,致使茶园存在一定的农药错用风险。
3.5 产业融合度不够
茶产业是集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特色综合型产业[20,21]。目前我国茶文化旅游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产茶区对“茶旅”结合模式的理解停留在宣传和销售茶产品上,涉及茶景观开发利用的很少[22]。墨脱县作为茶产业新发展地区,暂未结合“果果塘大拐弯”、雅鲁藏布江、雪山、针叶林、瀑布等天然的景观优势发展茶业旅游,目前还没有形成茶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与门巴族、珞巴族特色文化的衔接度不够。产业链延伸拓展工作有待完善。
3.6 茶叶加工水平低
目前,对墨脱茶叶加工工艺已有初步研究[23],但墨脱地区发展茶产业较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气候特点具有明显差异,且鲜叶在含水量、有机物含量等方面也具有差异,加之当地缺乏经验丰富的制茶师,要摸索出一套适合墨脱茶的加工流程仍需一定的时间。虽说一些墨脱红茶、绿茶产品在国内茶会上已经得到认可,但多数墨脱茶农仍然需要更多地加工指导。墨脱茶叶以红茶和绿茶为主,缺乏多品类茶产品的发展。根据墨脱县的气候特点以及引种的‘凤凰单丛’等乌龙茶品种[16]来看,具有墨脱特色的高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急需探索。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宣传推广,强化品牌形象
藏语中有大量表示茶饮品种类和制作方式的词汇,这些不仅能反映茶在藏族人民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藏族茶文化的特点[24]。
墨脱县可通过整合相关企业、研发机构、行业协会、标准研究机构、专业检测机构等资源,强化宣传策划和推广;通过组织专题活动,及时宣传推广墨脱茶叶标准化工作经验等,来强化墨脱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围绕墨脱茶叶地理标志,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证明商标的使用形式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丰富品牌内涵。在讲好墨脱茶品牌故事的同时,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使茶行业工作者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的惯性思维,把握市场规律,把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深度融合,创新拓展“互联网+”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做大做强墨脱茶叶品牌,逐步扩大墨脱茶叶品牌知名度。
4.2 引导茶相关产业体系融合
大力挖掘当地具有茶文化历史背景的茶园资源,实施“茶产业+旅游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开发相关创新性茶产品,配套旅游设施,举行茶文化节活动以吸引茶企投资和增加民众关注度。结合新媒体资源对墨脱茶叶的种植背景进行科普和对茶产品的独特品质进行宣传,编创茶艺表演,促进茶叶消费。
将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雪山针叶林、瀑布等天然景观与茶叶种植进行深度融合,将茶叶种植区打造成山地风景式景区,在茶园内建设集生产、加工、科普示范于一体的制茶厂房等基础设施,使游客不仅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茶园风光,还可以品茶、辨茶、学茶、购茶,甚至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结合门巴、珞巴族的民族文化资源,扩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实现茶业与旅游业的共融发展。
4.3 大力引进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的引进是科技成果的创新、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当地茶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茶叶科技人才。这要求墨脱县政府既要借助福利政策吸引鼓励茶学科技人才来墨脱县工作,又要强化与茶学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茶产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墨脱县可以结合政策优势,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当地情况带领茶农进行新品种选育、研制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在茶树栽培和生长的不同阶段,定期组织茶农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观摩和集中培训,使广大从业人员在学习新型种植技术的同时,增强科学意识,提升整体素质。同时,墨脱县可以依托科研院校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平台的支持,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墨脱茶业高质量、品牌化的发展,完善墨脱茶叶标准并延长产业链条。
4.4 加快茶叶加工工艺探索
墨脱茶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不能一直依赖政策的扶持和援藏人员的帮助,要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当地制茶师掌握茶叶加工工艺的科学手段。如何培养有能力、懂变通、肯吃苦的制茶师,成为墨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援藏的制茶师不能只教“流程”与“办法”,还需要讲背后的科学道理。如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要控温控时;绿茶杀青、揉捻、理条、干燥和乌龙茶晒青、做青、焙火等要适时适度。目前已有研究对墨脱红茶的萎凋时间、揉捻时间、发酵时间、烘干时间做了比较实验[23],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其最优加工条件。
4.5 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
对提高墨脱县茶产业现代化程度来说,科学技术至关重要。在中国平均茶叶生产成本中,40%用于支付劳动成本,而劳动成本中的80%是采摘成本[20]。机械化采茶技术的推广普及不仅可使采摘效率提高数倍,还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茶鲜叶品质的统一。其次,优化农业投资,利用现代智慧农业技术发展精准茶业和数字茶业,如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GR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数字化监控,科学地分析茶树生长趋势,收集病虫害发生数据等[25]。
用科技引导和服务生产,对现有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加强良种引进及科学管理,建设高山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壮大“有机型、经济型、环保型”的农牧特色产业,提升墨脱茶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同时,积极推进茶叶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墨脱茶叶加工能力,为墨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1] 邓雅婷.略论藏茶文化[J].新西部,2020(05):37-38.
[2] 金玥,师学萍.西藏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析[J].高原农业,2022,6(01):79-85.
[3] 李睿豪.西藏茶产业发展中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林芝:西藏农牧学院,2021.
[4] 墨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墨脱县基本情况[EB/OL].(2019-01-08)[2022-05-16].http://www.motuo.gov.cn/mtx/c102487/201901/3a598267f8b84390b7a83520a89ebf19.shtml.
[5] 张猛,王珊.茶叶种出“摇钱树”[EB/OL].(2019-03-12)[2022-06-14].https://www.sohu.com/a/300607700_160909.
[6] 张弘弢.引智入茶 点“叶”成金[N].佛山日报,2020-06-03(A02).
[7] 卢文静.墨脱茶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EB/OL].(2018-04-17)[2022-06-19].http://www.tibet.cn/cn/fp/201804/t20180418_5653283.html.
[8] 常理,代玲.茶歌嘹亮[N].经济日报,2021-07-08(09).
[9] 莫璇,梁建荣.墨脱 展现新气象 共享新机遇[N].佛山日报,2022-03-03(A09).
[10] 张子威,王贞红.基于AHP-SWOT分析的西藏茶产业发展研究[J].茶叶通讯,2021,48(03):550-555.
[11] 付达夫,宋庆安,李典军.西藏墨脱县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5,42(04): 67-72.
[12] 张玎,凌云.小镇大手笔 打造茶产业聚集区[J].村委主任,2017(08):31.
[13]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墨脱县农牧民增收工作典型材料[EB/OL].(2020-06-10)[2022-06-10].http://nynct.xizang.gov.cn/xwzx/ztzl/nmm-zs/202006/t20200610_154279.html.
[14] 佚名.中国共产党西藏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第八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J].新西藏,2016(B12):38-40.
[15] 吴珍珠.创建“红色+智慧”教育品牌辐射推动林芝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成绩斐然[J].西藏教育,2021(04):56-58.
[16] 谷立辉.引进高校智慧 助力茶产业发展[EB/OL].(2020-06-04)[2022-6-21].https://economy.southcn.com/node_550560ee2a/a5ddc0cc80.shtml.
[17] 周应恒,胡凌啸.对我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23-29.
[18] 彭红.推进西藏林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J].农技服务,2019,36(12):94-95.
[19] 赵国栋,李海平.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农业考古,2015(02):198-205.
[20] 陈宗懋.新时代中国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J].农学学报,2018,8(01):80-84.
[21] 陈桃,孙剑,李紫娟.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03): 424-431.
[22] 郑春霞.基于游客感知的文化旅游产品体验质量提升——以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06):683-692.
[23] 张子威,王贞红,次格桑.西藏茶叶加工工艺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20(05):3.
[24] 周晶.藏语中“茶”的文化语言学意义辨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25-29.
[25] 金玥,孙宇俊,许贤斌,等.基于PEST的林芝茶产业发展研究[J].高原农业,2021,5(04):420-425.
S571.1
B
1006-5768(2022)04-147-06
2022-06-23
墨脱县茶叶标准化体系推广培训项目(H220010)
应晨涛(2000—),男,浙江省杭州市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茶树育种与栽培,E-mail:inttea@qq.com。
刘少群(1974—),男,广东省揭阳市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茶树栽培与加工,E-mail:scauok@scau.edu.cn。
投稿平台:https://cytb.cbpt.cnki.net
(责任编辑:徐千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