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
2022-02-25胡建焜
胡建焜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 湟中 811699)
1 马铃薯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地位和作用
1.1马铃薯是湟中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湟中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 000 hm2以上,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15%左右,马铃薯平均单产2 000 kg/666.7m2左右,总产量可达250 000 t,按照田间市场收购价1 300 元/t计算,可实现产值3.25亿元左右。马铃薯是湟中区川、浅、脑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与小麦、油菜、蚕豆等大田作物相比较,在同等条件下,马铃薯生产效益是其他作物的2~4倍,加工成淀粉、粉条后经济效益是其他作物的3~6倍。湟中区现有种植马铃薯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20余家,种植面积在3.3~6.7 hm2,规模化种植面积达4 000 hm2左右,占全区马铃薯播种面积的近40%,流转土地租赁费在100~1 000元,农户及贫困户在得到流转租赁费的基础上,实现贫困户就近务工,增加经济收入。湟中区马铃薯销售期集中在每年9~11月,田间商品薯收购价1.0~1.6 元/kg,省内各地区农贸市场、超市等商品薯销售2.0~5.0 元/kg;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主要种植品种为青薯2号、青薯9号,其中,青薯2号主要供应省内市场及淀粉厂,青薯9号商品薯销往贵州、云南、内蒙、宁夏等省外市场,小薯、残薯运往淀粉厂收购价为0.3~1.0 元/kg。
1.2项目对湟中区马铃薯的推动作用。1988~2021年30余年内,国家、省级累计投入6 000多万元建立了湟中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繁育基地,形成了脱毒、组培、快繁及原原种、原种和脱毒种薯规模化繁育体系。目前已具有扩繁试管苗50万株,生产原原种(微型薯)150万粒,优质脱毒种薯60 000 t的能力,全区马铃薯生产已实现脱毒化。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推广体系,以“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生产一、二级脱毒种薯,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90%。2017~2018年,连续2年实施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建立马铃薯百亩公关田、千亩示范片和万亩示范区,集成“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配方施肥+施有机肥+绿色防控+机播机收+科学贮藏+残膜回收”的综合生产模式,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有效推进了全区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并总结出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2 马铃薯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做法
2.1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及配套技术。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脱毒种薯,避免马铃薯品种多、乱、杂,品种退化、病害加重等现象发生,在示范乡镇和贫困户,重点示范推广脱毒种薯青薯9号和青薯2号,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6 000 hm2以上,配套轮作倒茬、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集成技术,地膜马铃薯增产300~500 kg/666.7m2,增加收入500~1 000 元/666.7m2不等。同时,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以“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树立马铃薯百、千、万亩科技示范田,带动农户增产致富。
2.2建设完善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区年建立1 333 hm2以上脱毒种薯扩繁基地,年涉及农户3万户左右。项目区农户平均收入1 500到4 000 元/666.7m2不等。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市场价格的拉动,马铃薯的纯收益在1 500~2 500 元/666.7m2。在全区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稳步提升,其中鲁沙尔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种薯繁育打出了品牌,当地农民靠繁育种薯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马铃薯种薯的繁育和产业发展对全区精准扶贫起到重要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3.1贮藏能力不足。近年来,湟中区依托产业发展项目,已经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修建60~600 t的贮藏窖135余座,但是马铃薯鲜薯贮藏大都以农户自贮为主,因贮藏时间长达半年,马铃薯损失率高居不下,达30%左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在湟中地区马铃薯集中上市时间在9~11月,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造成旺季断货的局面。
3.2加工水平不足。马铃薯产业整体呈现出加工水平较低、不成规模,加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家庭作坊为主,加工粗淀粉、粉条等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加工比例仅仅为25%,产业链条不完整,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不够高,影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
3.3连作障碍严重。新型经营主体与种薯繁育户连作严重,造成马铃薯病虫害日趋严重,部分导致农户缺乏科学防控意识,盲目增加防治次数,成本增高,从而影响经济收入。
4 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和措施
4.1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抓好产业布局。在川水地区重点种植早熟品种,打造马铃薯生产基地,在8~9月份上市,以高价出售来增加收入;在浅山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在10~11月上市,以增加产量来增加收入;在脑山地区,利用天然的隔离条件和气候冷凉的自然条件,打造脱毒种薯基地,为马铃薯春播生产提供良种。
4.2创新发展模式。依托湟中区种植业协会,建立“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水平,引导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提供贫困户务工岗位,提高其经济收入[2];以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为载体,在高寒冷凉主产区采取“基地+务工”、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吸纳贫困户参与脱毒种薯繁育,实现增收脱贫。
4.3发展马铃薯加工。为更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依托云谷川特色种植(马铃薯)产业园建设,完善马铃薯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和功能架构,发挥区域马铃薯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对马铃薯加工的认识,扶持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马铃薯粗、精淀粉加工、粉条加工、食品开发等新业态,增加马铃薯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开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途径[3]。
4.4合理耕作方式。针对马铃薯连作情况严重的现象,依托轮作倒茬项目,大力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薯类—麦类、薯类—豆类、薯类—油料”等轮作技术模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土壤肥力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