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南县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2022-02-25汤锦云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济林林农林场

汤锦云

(江苏省灌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灌南222500)

1 基础条件

灌南县县域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处暖湿带向亚热带的湿润地区,属暖温湿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境内光热资源丰富,太阳年辐射总量约为118.0 kcal/cm2。灌南县土地为海水冲积平原,土壤集海、陆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具有独特风味,富有营养等特点。现有耕地分5个土属,16个土种,土壤肥沃,污染较少,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理想之地。

灌南县辖11个镇,238个行政村(含社区),总人口82.0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83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万元。林业总产值2.4亿元,其中经济林产值6634万元。

2 发展现状

2.1 产业规模

根据2020年经济林产业调查数据显示,灌南县现有各类经济总面积494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1%,主要栽培经济林种为葡萄 179.5 hm2、梨112.5 hm2、桃89.7 hm2等,其他经济林种栽植规模小,包括猕猴桃、无花果、桑葚、大樱桃等。

2.1.1 葡萄。灌南县发展设施葡萄面积共计2692.5亩,是苏北地区大棚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主栽品种为夏黑、阳光玫瑰,主要分布于张店镇、田楼镇、新安镇、百禄镇(图1)。在2020年江苏省第二届优质葡萄节“奇园杯”葡萄评比活动中,灌南县葡萄在全省300多样品中脱颖而出,“阳光玫瑰”荣获特等奖和金奖。

图1 灌南县各乡镇葡萄种植分布

2.1.2 梨。梨在灌南县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北片三个乡镇(图2),仅1687.5亩,但现有挂果面积树龄达35年,品种为当时从日本引进的丰水、菊水、幸水,当地老百姓俗称“三水”梨;80年代灌南县曾大力发展果树,田楼镇号称万亩果树基地,堆沟港镇、新安镇部分村当时也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梨树栽植,至今还有保留下来的果园。2020年田楼镇发展梨树面积达1100亩,品种有秋月、早酥、玉露等。

图2 灌南县各乡镇梨种植分布

2.1.3 桃。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悄然兴起的小型田园综合体项目应运而生,规模化经营垂钓、采摘、餐饮等休闲娱乐中心。桃因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多,又因管理相对粗放而得到发展,全县栽植总面积1350亩(图3),基本上为大面积成片栽植,在多个乡镇均有分布,品种有中油4号、映霜红、水蜜桃、黄桃等。

图3 灌南县各乡镇桃种植分布

2.2 主要做法

2.2.1 政府引导,优化品种。灌南县栽培果树经验较为丰富,七八十年代有百洋果林场、李埠果林场、陈集三友果林场、三口良种果林场、县果林场等等,这些果林场分散分布,带动周边老百姓种植各类果树,目前我县老百姓门前屋后都有栽植各类果树;九十年代初,我县果林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因果树品种老化,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大,外出务工多,使得劳动密集型的果园因无人管理而转向栽种农用物;近十年来,随着人们对优质果品的需求量加大,政府牵头提供各类果树新品种信息,企业或个人结合市场需求,对果树品种进行了彻底的淘汰和改良,同时政府鼓励个人果园参加农业保险,减轻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2.2 经营模式多样化。主要分为企业种植、专业种植合作社和散户种植三种经营模式。据调查,我县现有经济林种植企业主要为万年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分布于新安镇、田楼镇等,专业合作社共7个,其中张店镇3个,田楼镇1个,三口镇1个,优化了资金、技术、地块等造林要素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最优化。在2020年江苏省第二届优质葡萄节“奇园杯”葡萄评比活动中,灌南县融盛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阳光玫瑰”荣获特等奖,灌南县林美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灌南县圣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阳光玫瑰”均获金奖。

2.2.3 规模化典型带动。万年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作为灌南县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十年来快速发展,在县域内多个乡镇建有农林基地,葡萄种植是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为农民累计提供就业人数2000余人次,通过各种形式使每户每年获得增收近2万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鼓起腰包,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分公司万年达环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5日,位于新安镇渔场村迎宾大道旁,经营范围包括农副产品销售、果树种植、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旅游观光服务。经济林以葡萄种植为主,面积达800多亩,主要品种夏黑、阳光玫瑰,有专业的技术队伍,主要采用葡萄避雨栽培法,运用先进技术对果品质量全程严格把控,目前销售总额达2千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

3 主要困难与问题

3.1 产业化程度不高,从业者专业素质较低

灌南县经济林产业经营分散粗放,林农小农经济意识尚未根本改变,缺少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支撑和带动,经济林产值占县级GDP的比例小。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科学经营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意识薄弱。林农从业者年龄结构老化,缺少种植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仅满足于从经济林经营中自给或获取补贴家用,与现代技术林农从业者还有很大的差距。

3.2 种植品种单一,加工产能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灌南县大多数种植户的经济品种都局限于1~2个品种,产品上市集中,尤其是今年的高温潮湿天气,使得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病害大面积发生,产品价格极不稳定,林农和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没有保障,严重危害经济林产值。此外,现有仓储和加工企业基本为零,大部分经济林产品未能得到加工直接流向市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林种植企业的经营风险。

3.3 科技服务滞后,缺乏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为外聘,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相关部门对本地林农和种植户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少,林农和种植户获取新技术途径较少。

4 发展建议

4.1 加大扶持力度,以大带小

经济林种苗较贵,建园投资和幼树期管理费均比一般造林大得多[1]。加大政策扶持,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是农林部门发展经济林产业的首要任务。同时,要坚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将龙头企业发展的好坏作为衡量整个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标志,进而带动小微经济林种植企业的发展。

4.2 培养林农专业技术型人才

加大力度培训林业科技人员、农村乡土人才和种植大户,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印发经济林产业实用技术手册,通过科技下乡、科普讲座、技术交流会等形式,服务和带动广大林农,优化经营者的营销理念,使经济林产业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一体化管理。

4.3 加强管理,规模化经营

在经济林发展用地上,对于相对集中连片、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经济林地块,政府应加强管理,进行规范化的土地流转程序,实行规模化种植,鼓励散户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实现小农式经营向专业集约化经营转变,确保优质、高产、高效,同时带动地方农户就业。

4.4 壮大加工企业,推动果品产业化发展

缺乏果类储藏、加工等产能企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灌南县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引入、扶持和壮大以经济林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是带动经济林发展的有效途径[2]。根据各类鲜果产销情况,有针对性地扩大果品加工的规模,提高加工档次质量,挖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3]。

猜你喜欢

经济林林农林场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