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族音乐“传承—创新”教育的新探索
——内蒙古艺术学院安达班的教学模式及其经验

2022-02-25墨日根高娃

中国音乐 2022年1期
关键词:安达马头琴民族音乐

○ 墨日根高娃

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责。高校的教育职能应囊括这五方面的所有举措,进而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高校也应结合自身音乐资源,发挥高校职能,尝试着从以往人才培养的单维度向培养“承、传、演、研、用”①博特乐图:《高校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传承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传承班的探索》,《人民音乐》,2015年,第1期,第59页。学院式传承的多维度拓展。

近年来,内蒙古艺术学院在民族音乐传承创新教育方面作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探索。这些探索包括2011年设立的民族音乐传承班、2016年设立的安达班以及2018年设立的乌兰牧骑班等。这些专项班的开设,是对当代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进行的深入思考,也是对传统音乐的固有传承机制和当代传承问题系统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探索。最初的民族音乐传承班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师聘任制方式对班级学员传授技艺,而作为团队集体引进的安达组合,学校又是如何发挥他本身优势进行创新性探索的?本文意在选择内蒙古艺术学院创新班之一——安达班的教学实践个案,研究安达班的教学机制,就民族音乐的高校传承与创新问题进行讨论。

一、安达班开设的背景

2016年,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举行,其间安达组合精彩的演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专家学者惊叹:长调、呼麦、马头琴、冒顿潮尔、托布秀尔、短调、史诗、安代歌舞、亨格日格、阿门胡尔、好来宝等蒙古族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既带有浓浓的传统气息,又不乏鲜艳的现代气质。这次演出给与会专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直接促动了内蒙古艺术学院下定决心—引进这一多年在海外巡演,叱咤世界音乐舞台的团队。②关于安达组合,参见施咏、王一祥:《安达组合草原音乐海外传播》,《人民音乐》,2017年,第11期,第53-57页。

2016年9月开学之际,内蒙古艺术学院与安达组合签订柔性引进协议,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特聘教师。在当年招收的5名呼麦专业学生基础上,从其他蒙古语授课专业学生中又选出3人,成立了安达班。之后,每年开设一班,专业方向定名为民族音乐组合,简称“安达班”。至2020年9月已招收4届,共37名学生。其中,第一届2016级安达班已于2020年6月毕业。(见表1)

表1 2016—2019级安达班学生情况表

说起安达组合的引进和安达班的设立背景,要回到内蒙古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教育的历史来看。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前身内蒙古艺术学校1957年成立之初,就把色拉西(潮尔,1887—1968)、铁钢(四胡,1908—1992)、昭那斯图(长调,1934——)、宝音德力格尔(长调,1932—2013)等民间艺术家纳为学校授课教师,建立马头琴、四胡、长调等传统音乐传承与专业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民族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随着专业民族音乐教师队伍的形成,长调、马头琴等教学越来越学院化,分别归入声乐、器乐等学术科目当中。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遗”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兴起,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纳入高校教育渠道中,再次成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却是个难题。对此,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1年开设了民族音乐传承班。传承班的目标是把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地方性传统音乐体裁连同优秀的传承人一起请到学校,通过设立专项传承班对其技艺进行传承。③至今,内蒙古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传承班已有科尔沁民歌传承班(2011级)、阿拉善民歌传承班(2012级)、潮尔琴传承班(2013级)、锡林郭勒民歌传承班(2014级)、鄂尔多斯民歌传承班(2015级)、呼伦贝尔民歌传承班(2016级)、乌力格尔传承班(2017级)、锡林郭勒短调民歌传承班(2018级)、雅托噶传承班(2019级)、昭乌达民歌传承班(2020级)。传承班情况参见博特乐图:《高校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传承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传承班的探索》,《人民音乐》,2015年,第1期。这种民族音乐传承班模式,一方面,打破了原先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中标准化、均质化的趋向,使更多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歌、乐、曲种通过传承班的模式进入到高校教育渠道,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教学;另一方面,像乌兰杰、巴德玛、布林、金花、其其格玛等优秀的传统音乐传承人,作为传承班指导导师进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与原有的教师团队融合成为新团队,对教师队伍的充实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优秀的民族音乐和优秀的民族音乐家,通过传承班融入教育渠道当中,使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弘扬。

经过几年的探索,传承班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音乐教育界、民族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又有一个问题呈现在大家面前,如何在高校语境中进行民族音乐的创新教育?

此时已成功走上世界音乐舞台的安达组合,引起了内蒙古艺术学院的注意。首先,安达组合的音乐主要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当然,这种传统音乐绝非是真正的原生音乐,而是一种加入许多现代因素的混合式蒙古族音乐,它的音乐属性特征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其次,安达组合是团队模式。他们由两名歌唱家其其格玛、毕力格巴特尔与七位呼麦、器乐演奏家那日苏、乌尼、乌日根、青格乐、赛汗尼亚、青格勒图、阿乌日根组成,每个人都一专多能,能够完成20余种的唱、奏任务。安达班的开设,打破了以往音乐专业课一对一的常规教学模式,尝试通过以团队培养团队的教学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短小精干的小安达组合。学院每年从民族音乐系入学的呼麦专业学生以及马头琴、长调、乌力格尔、雅托噶、民族音乐理论等专业方向里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组成安达班,构成多元化的团队编制,探索民族音乐传承基础上的团队式创新教育模式。这种民族音乐“元因素”的团队模式,对今天的民族音乐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安达班创新教学模式

以团队培养团队的教学方式建构了民族音乐传承教育的新生态。安达班的教学,一方面与学校已有的教学体系融合,另一方面则在专业课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教学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身特色,具体来说:

第一,常规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安达班隶属于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两个专业之下,安达班的学生首先要完成各自专业的全部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他们要像别的音乐表演、音乐学专业学生一样,完成学校已有的相关本科课程。安达班课程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专业主课以及实践课上。一般而言,其他音乐表演、音乐学专业技能类课程均为导师带学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如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课。但安达班采取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结合的方式,突破以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呼麦、马头琴、长调专业的学生只学一门专业主课的单一状态,而采用“一对多”的形式进行班级集体专业课。每位学生都要学习多门音乐技能课,即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主专业,一到三个副专业,专业主课与专业副课要从大一学习到大四,每一个学生在四年时间里要专修两门以上的音乐技能课。以2016级安达班青格勒为例,他的主专业是呼麦,同时他还要兼修古典吉他、托布秀尔、图瓦托布秀尔、马头琴等。再如2017级安达班海力斯,除了主修呼麦外,他还学习了吉他、图瓦鼓、三弦等副修专业。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副修专业,绝非略知一二,而都是达到舞台表演的专业级水准。

第二,以团队培养团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安达班教学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按照安达组合的模式来培养安达组合式的民族音乐团队。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安达组合的所有教师,几乎都与安达班所有学生有专业上的关联。他们个个都是一专多能的好手,故每位老师往往担任多门课程,如马头琴、长调、呼麦、冒顿潮尔、陶布秀尔、叶克勒、图瓦三弦、图瓦鼓等。呼麦专业是安达班多数同学的主专业,其中包括蒙古呼麦(主讲老师那日苏)与图瓦呼麦(主讲老师乌尼)。团队课程有即兴合作(主讲老师那日苏)、蒙古乐器合奏(主讲老师青格勒图)与打击乐与试听(主讲老师阿乌日根)等之前艺术学院没有开设过的课程。教学上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刚进校便培养起良好的协作意识,到了高年级后就能够自如地完成各种形式的团队式表演。另一方面,以安达组合为中心,向外整合其他优秀教师作为后备力量。考虑到安达组合国内外演出交流活动较多,为保证教学进度,故为每个安达组合成员都配备了后备教师,如赛汗尼亚、乌日根外出演出交流时,由韩成担任马头琴课程;乌尼、那日苏外出演出时,麦拉苏担任呼麦课的教学。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多种音乐技能,安达组合还为他们聘请了古典吉他、雅托噶、扬琴、四胡等专业方向的知名艺术家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

第三,组合式的实践教学。安达班精学“一专”的主专业,“多能”体现在副修各门技艺以及编曲、作曲、排练、策划、演出等能力。为了培养创作、合作能力以及适应舞台化表演,课堂上他们是一个个班级,课堂下每个班级都建有自己的组合,每个组合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参加大量的排练和演出。安达组合的其其格玛与毕力格巴特尔主要教授蒙古族各地区的长调和短调,那日苏、乌尼、青格勒、乌日根除了教授蒙古呼麦和图瓦呼麦外,还教授马头琴、叶克勒、托布秀尔、图瓦三弦、打击乐、冒顿潮尔、图瓦鼓、编曲、即兴演奏等乐器和组合实践课,青格勒图教授亦赫胡尔、合奏课、编曲课,阿乌日根教授马头琴、打击乐、吉他、图瓦鼓,赛汗尼亚教授托布秀尔、马头琴、口弦琴等。2016级章嘎组合、2017级呼和组合、2018级都达其组合、2019级奥骑组合像他们的老师安达组合一样,能够集体完成各种形式的演出。每位学生均能把课堂所学运用到团队实践中,并具备了良好的组合协作能力。2016级安达班的章嘎组合,在那日苏老师指导下排练了科尔沁民歌《东赫尔大喇嘛》《湖水萨吾尔登》,在青格勒图老师指导下排练了《故乡》《哨音呼麦联唱》《苏和的白马》《快语》等。他们除了多次举办班级音乐会外,也曾作为中坚力量参与各大国家级项目、自治区级项目的汇报音乐会。

第四,宽松的教学理念与严格的管理方式。安达班十分注重学生技艺、素质、视野、艺术品格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为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除去周末,每天早晨6点10分起床练早功,并由民族音乐系老师轮流值班早功的指导与练习。另外,除了母语蒙古语之外,安达班十分重视语言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英语的文字与口头表达,为未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做准备。为了让学生接触源文化,学习呼麦不同国家、地区的演唱风格,民族音乐系还曾聘请图瓦共和国世界级乐队Alash乐团成员、“图瓦人民呼麦终生艺术家”称号获得者、内蒙古艺术学院客座教授Bady-Dorzhu Ondar,阿尔泰共和国Altaikai组合,新疆呼麦传承人巴·特鲁木杰等呼麦艺术家来学校教学、交流。学生们对图瓦呼麦的起源、风格分类等有了系统全面的认知,学习了Xöömei、Sygyt、Kargyraa、Ezengileer、Borban等演唱技法和风格。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世界级乐队的理念,还有他们的素养和风范。

三、安达班的成就及启示

通过已经毕业的2016级安达班和正在就读的安达班教学效果来看,安达班的模式颇具成效。已经毕业的2016级安达班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并获奖颇丰。

2017年,章嘎组合参加“网易云音乐—音乐新力量”第四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荣获全国十强。2018年,章嘎组合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乐队组合大赛”,荣获总决赛一等奖。2018年,章嘎组合赴美国佛蒙特州、马里兰州参加中美文化交流演出。2019年,章嘎组合参加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呼麦大赛”,荣获传统组合一等奖。安达班参加的重要演出活动还有:2017年内蒙古艺术学院60周年校庆“呼麦、马头琴、长调”三大非遗专场;2018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 2018年“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式;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内蒙古艺术学院成立60周年安达组合专场音乐会;2018年内蒙古艺术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交流中心”成立专场演出;2019年录制广东卫视、吉林卫视主办的《青春歌谣》节目等。章嘎组合演唱的作品在“网易云”等平台的流行让更多人认识了他们。第一届2016级安达班章嘎组合在完成学业之际,多支乌兰牧骑、艺术团都有意向集体引进,同时还有多支音乐公司商议希望与章嘎组合签订协议。最终,他们根据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实际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青格勒选择继续深造,考入内蒙古艺术学院呼麦专业硕士研究生;包小明、吴呼格吉勒图两名同学分别被霍林郭勒乌兰牧骑、鄂托克旗乌兰牧骑录取;苏日娜考取了通辽市一中的音乐老师;阿登嘎、青白准备赴蒙古国继续深造;青格勒、特格喜、阿斯亚留在呼和浩特,继续章嘎组合的演出,探索驻场演出和网络直播演出,其影响日益扩大。第二届2017级安达班11名学生目前临近毕业,其中已有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并有许多乌兰牧骑、文化公司等提出引进申请。应该说,安达班学生的毕业去向十分广阔,既有继续深造的空间,又适合内蒙古地方文艺团队的需求,还能适应当代音乐产业市场对表演型人才的需求。

安达班的模式成功开辟了一条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为基础,以团队培养团队为理念的民族音乐教育新模式。其传承主要表现在该班的教学以蒙古族传统民歌、器乐、史诗、歌舞、说唱等诸多项目为内容,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民族音乐传承的一个重要典范。其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教学中,安达组合坚持他们一贯的音乐理念,即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教授长调、马头琴、呼麦、短调、史诗等内容时,不仅保留了传统底蕴,还根据时代审美和舞台表现的需要,进行了全新的组合和改编,使音乐内容和表演形式具有了创新的意义。

其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首先,既有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又不乏创新,并与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相融合,在保障高校规范化课程体系的前提下,进行独特的专业课、实践课学习模式。其次,所奉行的以团队培养团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入学就能融入安达组合式的团队中,学习多种音乐技能,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并通过不断参加各种舞台实践项目,训练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说,安达班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传统音乐的高校传承与创新教学,要打破已有模式,结合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实际,探索新的模式。显然,安达班的成功,归功于以团队培养团队理念的贯彻,以及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与短小精干团队打造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的践行。这种创新探索,打破了民族音乐传统专业课教学模式,把每位学生都纳入团队教学、团队实践当中,进而把个人的培养与团队的培育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当代语境下的民族音乐教育,要把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安达班的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民族音乐高校传承是做不到的,没有传承的创新更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让传统音乐在教育渠道里获得新的生命力,才能让传承与教育得以融通。

最后,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要有整体的视野和整合的思路。安达班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过去把长调归入声乐,马头琴、四胡、呼麦归入器乐的民族音乐学校教育分类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尊重民族传统,按照其本身的规律,把这些民族音乐元素整合起来进行整体打造,才能使它们相得益彰,彼此融通,正是安达组合及安达班取得成功的关键点。

总之,安达班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积淀深厚、形式丰富,其历史及当下面临的问题也十分复杂。如何把优秀民族音乐遗产引入到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如何进行传承和创新,需要我们对每一种传统音乐形式进行认真研究,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安达马头琴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那一夜的雨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马头琴
草原上的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