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中职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与实践

2022-02-25吴雪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核心函数

吴雪娜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心。而“教—学—评”三个环节脱节或不一致的课堂无法培养核心素养,所以,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成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要以目标统领“教”“学”“评”三个环节;要以评价任务贯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先掌握评价任务特点,再根据特点实施提前策略和对应策略设计评价任务。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中职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数学课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8-0148-03

核心素养版数学课标的出台,预示着中职数学课堂走向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踏上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高速列车”,其目的仍然指向提高教学质量。新时代的教育质量不囿于成绩这一评价方式,更重要的是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

中职数学课堂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这一环节,而忽视“学”与“评”这两个重要的内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紧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时代步伐呢?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价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一、目标引领,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领头羊”。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三个环节统一于教学目标。新时代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要从“双基”“三维”升级到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高度。

中职数学教材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章“不等式”共四节内容。它包括“不等式的性质”“区间”“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含絕对值的不等式”四个小节。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目标时,以单元目标统整这个小节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把目标导向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六个维度的内容,各小节的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这几个维度设计,并用这些目标让课堂的“教”“学”“评”保持一致。

(一)学科核心素统领“教”目标

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的目标长期停留在“三维”的层面。新课标的执行,让中职数学课堂中“教”的目标上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高度。“教”的目标设计应遵循核心素养唯一的原则。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的目标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来设计。“教”指向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元二次不等式”设计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教”目标如下。

“教”的目标:(1)核心素养之一数学抽象:能从二次函数的图象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并理解这一概念;(2)核心素养之二数学建模: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构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数学模型,并把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3)核心素养之三逻辑推理:能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三个步骤;(4)核心素养之四直观想象:能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等问题,并进行直观的解释;分析、比较代数法与函数法的解法,选择更为直观、有效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方法;(5)核心素养之五数学运算:能用函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正确运算。

“教”的目标紧紧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这六个维度来设计。这是中职数学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关键步骤。

(二)学科核心素养统领“学”目标

“学”与“教”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中职数学课堂“学”的目标根据本节课“教”的目标来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统领“学”的目标。“学”目标的设计可以采用“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表现”来表述。

“一元二次不等式”设计如下“学”的目标:(1)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了解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2)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模型,并学会解模;(3)学生通过实例,运用逻辑推理理解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掌握用函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常用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4)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理解直观解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等问题;(5)学生通过运算,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学会运用。

这五个“学”的目标与“教”的目标保持一致,始终围绕数学学科素养来设计。目标一致、效果一致也是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重要标志。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的目标与“教”的目标有机统一在一起。

(三)学科核心素统领“评”目标

中职数学“评”的目标往往被忽视,这就造成“评”与“学”“教”不一致性的问题。课堂评价目标先于教学进行设计,其设计要遵循“所评即所教、所学”的原则。即评价“学”“教”的目标有没有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课堂的“评”不是笼统地“你真棒、你真好”,这种评价是无益的,更是无效的。因为它无法明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因此,“评”的目标也由学科核心素养统领,并时时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保持一致。

如评价“一元二次不等式”“学”的第3目标——逻辑推理时,教师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ax2+bx+c>0和ax2+bx+c<0两种情况)构成的表格填写任务。课堂“评”时,重点看学生有没有理解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能不能完成用函数求出两种情况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评”时,教师要关注设计一张表格填写任务的目标是否达成、达成程度多少等要点。

二、评价任务贯穿,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

评价任务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往往被忽略掉,这是因为大家把课堂主要任务聚焦到“学”“教”这两个内容。没有“评”的课堂教学,不能算是有效的课堂。

而有些中职数学课堂设计了评价,但把这一位置统统放到“教”“学”的后面。这种做法也是不符合“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要求的。评价任务是贯穿整个课堂始终的(如下图)。评价任务先于“教”“学”,并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个过程。如下图,评价任务1与“教”1、“学”1保持一致,其他以此类推,这三者最终实现本课程的总目标。

(一)先明确评价任务的特点

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前要弄清其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地完成设计,并与“教”“学”保持一致。

1.评价任务特点一:指向性

中职数学课堂评价任务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带动学生“学”,而“学”的怎么样则需要“评”的全程参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任务设计指向学生的“学”。评价任务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其指向学生“学”的达成情况即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学生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函数是否有相应的内在联系”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画y=8x2-12x+5函数的草图,观察函数的图像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8x2-12x+5>0的解集。学生的这一活动通过类比推测,找出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的联系,为后面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针对这一学习活动的评价任务要指向学生“学”的目标——是否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函数、方程之间的关系、理解的程度。

2.评价任务特点二: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指向学习的结果,而评价任务是描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职数学课堂评价任务必须要有可操作性。评价任务的可操作性即可做的、可表达的。学生通过评价可以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可提升、可修改的地方。这些评价要解决“怎么做”可以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如“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学生活动——对比实数范围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代数解法和函数解法(Δ>0、Δ=0和Δ<0三种情况)。学生通过分析对比两种不同的解法,找出异同,并体会函数解法的优点。评价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函数解法、是否能从对比中体会函数的变化规律,学生的掌握程度。

3.评价任务特点三:开放性

开放性是评价任务的第三个特点。学生的“学”活动发生变化,评价任务也会发生变化。中职数学课堂本身具有开放性,评价任务随着课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学生的“学”过程会出现教学设计之外的诸多情况,评价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

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學生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变式训练:(1)2-3x<4x2;(2)(x-4)(x+4)>8。学生通过变式训练后,自己命题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函数解法。命题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教学设计所没有的情况,这时的评价任务要根据这些学生活动的变化而转变。

(二)后设计评价任务

中职数学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始终要遵循其特点。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保持一致,共同服务于数学课标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评”要与“学”“教”保持高度一致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提前策略

“学”的目标是解决“去哪里”的问题,“评”是解决“到了吗”“到哪里”的问题,而“教”则是解决“怎么去”的问题。而现实课堂教学中,评价往往落后于教师的“教”这一环节。因此,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实施提前策略,把“评”放在“教”前。

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在教师的“教”前就进行设计。评价任务设计不同于学习目标,它主要是描述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怎么做”“做什么”。这一课的评价任务具体设计如下:(1)学生画一元二次函数草图(抛物线),观察图象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说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并根据图象说出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2)学生分析“杂志价格”这一生活问题,并经历从具体情境中寻找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清晰地说出其定义,为后面解法的讲解作铺垫;(3)学生完成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和ax2+bx+c<0的解集这一张表格,由特殊到一般说一说三个“二次”的关系;(4)学生对比代数法和函数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特点,分析y=ax2+bx+c(a>0)的三类情形,说一说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解法的一般性。(5)学生完成一元二次不等式两个训练题(共8道,含4道变式题),正确运用函数的解法,详细写出解法的过程。

“评”是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关键环节。中职数学课堂的评价任务要进行逆向设计,把它提前到教师的“教”之前。这样,“评”才能与“学”“教”保持一致。

2.评价对应策略

中职数学课堂“评”“学”“教”三者要保持一致,还要运用对应策略。“对应”即指的是评价任务的每个设计都与“学”的目标对应。设计的每个“学”的目标都要有评价任务,而评价任务的设计就是针对“学”的目标。

如“一元二次不等式”五个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学”的目标是对应的。评价任务1是为检测“学”的目标1: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理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及其与函数的关系,这一评价任务指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评价任务2是为检测“学”的目标2: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模型,并进行解模,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方法,这一评价任务指向培养学生的数型结合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素养;评价任务3是为检测“学”的目标3:学生通过填表,对比推理,理解三个“二次”的关系,明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函数解法,这一评价任务指向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评价任务4是为检测“学”的目标4:学生分析三个函数图象,直观获取这三个函数图像所蕴含的信息,这一评价任务指向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评价任务5是为检测“学”的目标5:学生通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当堂习题,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运算,这一评价任务指向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三、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要紧跟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步伐,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内真正发生。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可以让中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要通过目标引领和评价任务贯穿,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这一课堂模式解决“教”“学”“评”三者脱节的问题,有助于提升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汤女贤.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0(32):3.

[2]刘冬梅.以“教学评一致性”理论实践促核心素养落地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

[3]徐媛,邓学明.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中职数学学业评价:以《指数函数》教学为例[J].数学大世界,2020(2):P.42-43.

[4]王刚.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8):2.

[5]欧阳丹.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策略浅谈[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1.

猜你喜欢

教—学—评核心函数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