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解构与对比

2022-02-25王军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教学目标

王军

摘  要:课程目标对于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解构是第一步,学生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内化是第二步,只有完成这两步,课程教学才算有了成功的开始。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2000年《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基础英语课程和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2018年《英語类专业教学指南》中核心课程综合英语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解构与对比,发现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基础英语课程和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整合和发展,对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对两者的平衡综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对于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材编写、教学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教学目标;专业教学指南;综合英语课程;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2-0189-04

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将综合英语置于“核心课程”之列首栏,并提出了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本文将分析此目标具体内容以及对广大综合英语教师和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一、综合英语教学目标与导图呈现

最早提出“教学目标”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鲍比特(Bobbit)。他在1918年出版的《课程论》一书中提出了课程科学化的问题并指出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化[1]。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所占课时最多,学分最高,持续年限最长,所以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尤为重要。该课程并非一门新课,很多高校早已有之,学界多认为其脱胎于传统的“精读”课程,把“综合英语”作为正式课程名程写进教育部质量标准文件始于201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指南》[2-3]。对该课程的研究也早已有之,通过知网检索发现多为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的探讨,近两年的研究重心又转向课程思政,对教学目标的研究不多,且均为对某个维度目标(如思辨力)或子目标(如单元目标)等的分析,更多是某个子目标下具体教学任务的设计,没有对《指南》总教学目标提出背景的探讨以及原文文本的细致解读。

2018版《指南》提出了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全文描述用思维导图表示如图3。

图中的“听、说、读、写、译”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描述做出的补充:“……通过语言交际任务促进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中还提到了文学、翻译和文化知识,不过这部分未列入“教学目标”见表1。导图显示了课程目标描述的四个维度,其中“语言交际能力”是总目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支撑“语言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而这四个维度又互为支撑。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了整个专业语言基础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明确重点、并分阶段逐步攻克的,需要大课程组的通力合作。

二、交际能力内涵解读

由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描述首句可以看到,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或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交际能力”概念最先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他指出交际能力由形式可能性、实施手段可行性、语境适宜性和现实实施状况四部分组成[4]。形式可能性或语法性相当于乔姆斯基理论体系中的“语言能力”。根据李观仪的论述,交际能力可分为两种,狭义和广义。狭义交际能力是指社交交际能力,多为口语。广义交际能力,是指运用口语和书面语形式进行思想交流沟通、传递获取信息和并开展社会交际的能力[5],基本等同于本文所提的语言交际能力。

李观仪认为,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学习者的语言基础,而语言能力又为交际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针对外语教学该如何处理语言学习与交际能力培养间关系的问题。李观仪给出的答案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交际能力。语言能力通常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组成,而语言运用能力是指除了能把语音、词汇和语法迅速、流畅地用于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包括快速阅读、听和写的能力以及流利的口语能力[6]。

三、英语专业综合类课程目标解构与对比

综合英语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基础英语”课程和“高级英语”课程。这两门课程均属于综合类课程,培养目标的重心为语言能力,但基础英语课程的子目标里开始对交际技能有所要求。如果把听力、口语、精读、泛读、写作等单项技能训练课到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看作是英语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的第一次合并演变,那么从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再到综合英语就可以说是第二次合并演变。

基础英语: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高级英语: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和综合英语三门课程教学目标的表格解构对比如下表所示。

综合上述导图和表格可以看出:

(一)总目标的发展

学生培养的总目标已经由原基础英语课程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迈向了“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个总目标将语言的“综合运用”做了更进一步的明确——交际。而这个总目标也呼应了今天中国文化要走出去的时代大背景[7-8]。

(二)子目标的维度

解构后,各课程的子目标基本都落在了“交际”“思维”“技能”“知识”四个维度的范围之内。基础英语课程目标没有“思维”维度,高级英语课程目标没有“交际”维度。从“交际”维度来看,基础英语课程要求“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而综合英语课程则明确为“语言交际的能力”,基础英语课程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变为综合英语课程的“交际任务”,并且并不限定是课堂还是课外,呼应了今天“翻转”“线上线下”“自主”等学习潮流、趋势。“思维”维度的培养目标则从高级英语课程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变为综合英语课程的“思辨能力”。从“技能”维度来看,听、说、读、写、译5项语言基本技能内容没变,但要求提高了,从基础英语课程的“达到要求”,高级英语课程的“巩固、提高”到综合英语课程的“全面发展、分阶段侧重”。而“知识”维度的描述比较详细,语言知识方面从基础英语课程对英语文体知识的了解扩充至综合英语课程对词类、词法、句法、文体、语体、衔接和修辞等语言专业知识的全面把握;高级英语课程要求“扩大知识面”指的更多是通识知识,而综合英语课程则强调文学、文化、翻译等与专业更密切相关的知识。

(三)描述视角与用词

总目标描述的视角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培养/训练学生……”,而各维度描述的视角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获得/达到/具备/识别/适应/熟练掌握和运用……”,目标的动词表述多为抽象动词,还需要教学者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解构和具体行为化。综合英语课程描述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字样,而基础英语课程描述中则无“教学目标”一词,而是“主要目的”,“高级英语”的描述则止于定义“……是一门……的课程”。

(四)其他特点与趋势

综合英语教学目标涉及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内容,对原有的两门英语综合类课程的目标、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拓展和整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目标达成的量化计算方面2000年的《大纲》中对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及其他各门课程的计算还是以“学时”为单位;2018年《指南》对综合英语及其他课程已经是“学时”“学分”同时计算。这些具体数字指标也反映了我国外语教育跟国际接轨、“与时俱进”的态势以及对相关师资的基本配备要求。

四、研究发现与建议

综上所述,2018版《指南》中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涉及了语言交际、思维思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四个维度,涵盖了2000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基础英语课程目标和高级英语课程目标的维度,并在内容上对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了整合和发展。综合英语课程是基础英语课程和高级英语课程的合并演变,教学目标呼应了当今的时代要求,对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对两者的平衡综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有大幅提高。

针对上述发展变化,院系的课程設置应紧跟指南要求进行相关调整,比如对相关课程的增设或减设,对相关师资力量的调整、补充或培训,对相关课程组的建设等。各教材及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也应以《指南》为参照,将教学目标的设计纳入编写体系,使教材能够明确体现《指南》的方向和编者的理念,而不仅仅是教学材料的简单集合。全书及各章节前或可以导图或图表形式对重点内容进行视觉化呈现,并于教材末尾附置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考核、评测样卷等。教师应该全面领会《指南》精神,进一步解构课程目标,并结合本地校情、学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课程大纲,然后参照大纲和教材的总目标、单元目标设计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目标,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并对学生做课程目标、评价标准等相关告知或培训,对目标实施、完成情况做出评测、总结。

参考文献:

[1] Bobbitt,F.. The Curriculum[M].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1918.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15.

[3]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3.

[4] 束定芳. 外语教学应在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之间寻求融合——李观仪先生的外语教学观及外语教学实践主张[J]. 外语界,2019(02):16-23.

[5] 李观仪. 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交际能力[J]. 外语界,1990(04):01-06.

[6] 李观仪. 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1):50-55.

[7] 蒋洪新. 全人教育与个性学习——英语专业《国标》课程体系的研制与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11):871-879.

[8] 蒋洪新.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英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思考[J]. 外语界,2019(05):2-7.

(荐稿人:潘雪峰,广州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教学目标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浅析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提高农村中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三部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