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 相融共生

2022-02-24吴腾辉

教育界·A 2022年3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两个板块。初中生应以阅读的方式欣赏文字魅力,品鉴人物性格,学习行文技巧,形成逻辑能力;以写作的方式,倾吐个人情感,刻画世间百态,创编动人故事,強化文学素养。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融共生。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就如何开展读写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展开详细讨论,以期教师能够给初中生创设美好课堂环境,引导其高效阅读,吸收文本精华,以读促写,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吴腾辉(1995—),男,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初中语文教材更具多样性与层次性,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其视野,强化其情感,训练其语言,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习作模板。写作教学强调帮助初中生提升写作技巧、积累素材储备以及掌握语言逻辑。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存在诸多共通点,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将两者巧妙融合起来,锻炼初中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强化初中生的写作素养,为初中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一、欣赏写作手法,锻炼初中生写作技巧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文本数量较小学更多,阅读难度也逐渐增加,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意味深远。有的课文隽永清新,描述的是朋友之间珍贵的友谊;有的课文气势恢宏,刻画生动的名胜古迹;有的课文情感深厚,传递着浓浓的家国情怀[1]。每一篇课文都有学习的意义与价值,需要初中生认真阅读,详细品鉴,领略作者的深意,吸收文本之精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引路人,耐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欣赏文本特点、语言风格,品味作者的巧妙构思,分析文本的遣词造句、好词佳句等,从而学习多样化的写作手法,锻炼写作技巧,为后续的文学创作训练活动奠定夯实基础。

比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老舍以其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温情生动的冬天之景,体现出作者对济南之冬的浓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情景交融,为学生提供欣赏的新视角。作者在创作该散文时,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为文章增添别样美,值得我们学习品鉴。比如,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对于一个在北平住习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在北中国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作者采用对比手法,以北平、伦敦进行比较,以突出济南的特征—“温晴”,切实表达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独特的喜爱之情。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有这样的文字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可爱”“小摇篮”“说”“安静”等词汇,描述济南的小山,通过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济南四面环山的地理特征,解释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描写道:“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景物互相映衬,构建出缤纷生动的济南之冬,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让人不由心驰神往。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文章以情感为线索,巧妙串联多个自然段,保证文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写景融情,作者代入自身情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引发读者共鸣。对于初中生而言,冬天是十分熟悉的写作元素。《济南的冬天》之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作者老舍通过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之美。整篇文章传递着老舍的浓厚情感,散发着文学魅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文章,从字到句,从段落到整体,探索文章的多种写作手法,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任意选择春、夏、秋、冬其一,进行文学创作。在写作时,学生必定多次回顾文章,再次梳理文章脉络,钻研作者逻辑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这样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能力,锻炼其写作技巧,夯实其写作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华,在阅读中品味作者的创作风格,深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通过仿写训练,强化写作能力。

二、品鉴文本内容,丰富初中生写作情感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须具备鲜明的创作主题,作者往往在主题的支撑下,表达个人思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初中生品鉴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明确作者的所思所想,消化学习内容,完成阅读目标[2]。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联系自身再度品鉴文章,开展写作练习,用纸笔宣泄自身情感,为文章增添色彩,创作出真正令人动容的好文章。

比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史铁生以第一人称描述其双腿瘫痪以后与母亲生活的日子,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蕴含着对母亲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少不懂事,未曾好好珍惜母爱的无限悔恨。史铁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其深刻的笔触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这篇文章就是代表作之一。在学生初次阅读该文章后,教师设置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对母亲发火?母亲得了肝病以后,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孩子?在两次面对‘去北海看菊花’这一事件时,作者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带着问题,学生再次阅读,逐步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变化。在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掌握文本主旨后,教师设置写作主题:“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高大的母亲形象,通篇体现出浓厚的母爱。请大家结合实际,从第一人称视角,试着写一写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感悟母爱的伟大。”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再次感受作者与其母亲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回忆日常生活点滴,回忆自己与母亲的经历,创作出了更具“人情味”的文章。比如,有学生写道:“家庭主妇,是我妈妈的职业。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多么绚烂的人生成绩,也没有多么光辉的人生经历,没有令人崇拜的职业,也没有精致的外貌,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妇女,三百六十五天,日复一日,操持家务,叫我起床、为我做饭、辅导我功课……我的妈妈虽然平凡,在别人眼中或许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人,但是在我眼中,她就是最伟大的超人,我爱我的妈妈!”该生在作文中描述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的两三事,勾勒出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形象,抒发自身对母亲深深的崇拜之情与喜爱之情,赢得全班的掌声。

情感是写作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情感真挚的文章才能够打动人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文本,把握作者情感,强化学生感性认知,让学生能够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之中,创作出立意深刻、情绪饱满的好文章[2]。

三、开展续写训练,创新初中生写作思路

文学创作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学生在写作时无须拘泥于一种写作风格或者写作手法,而是要打开思路,勇于创作。很多初中生面对各种写作要求虽然能够快速下笔,完成写作训练,但是其创作内容大多千篇一律,无法在中考之中赢得高分[3]。因此,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从不同的文本中找到创作灵感,创新写作思路,通过续写训练,激发学生想象力。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能够明确文章结构,掌握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情感。

比如,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陶渊明用武陵渔人这一线索,串联理想与现实,描绘出幸福安逸的桃花源之景,引起无数人的向往。在完成阅读目标以后,教师可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展开续写活动。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在文章结尾处,作者添加南阳刘子骥找寻桃花源未果的故事,为文章续写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有的学生以此为基础,从刘子骥的角度出发,描写其探寻桃花源的经历:“后人以为刘子骥未曾找寻到桃花源,其实这只是刘子骥的一个谎言。当年刘子骥根据前人留下的种种线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进入桃花源中。正如民间流传的那样,桃花源中阡陌纵横,百花盛开,百姓安居乐业,与桃花源之外的世界千差万别。刘子骥进入桃花源,得到村民的欢迎,乐不思蜀。直到身体抱恙,预感命不久矣,才告别桃花源村民,回到现实世界。”该生讲述了一个奇异的故事,以全新的角度,解读桃花源,带给人们别样的阅读体验。有的学生则是联系现实生活,寻找二十一世纪与桃花源的契合点,讲述了一个贫穷山村中,村民靠着开农家乐—“桃花源”致富的励志故事,全文充满正能量,为桃花源赋予更多现实意义。还有学生以“寻找桃花源”为写作主题,讲述從古至今多个朝代的多个人物的探寻经历,寻找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重点描述杭州、北京等几个城市,侧重于景物描写,为读者呈现绚烂多彩的自然风光,引起读者遐想。

读写结合,开展续写训练,以续写的方式,能使学生打开思路,发挥创造力,从全新的角度解读所学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这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写作动力。

四、增加课外阅读,拓展初中生视野

进入初中校园以后,学生的身心得以快速发展,理解能力不断提升。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需求增加,课本中的文本素材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多彩的文学世界中,了解世界,探究人性,扩充素材库,实现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3]。

比如,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本书,在阅读过程中,用摘抄本将好词佳句或者优美段落记录下来,强化记忆力,同时,学生还可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人物特征,记录写作手法等。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间,在班级内定期开展阅读交流大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内容,交流阅读心得。比如,有一位初中生发言道:“在本周,我阅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阅读后,我久久无法平静,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悲哀,也为封建社会的残酷感到愤怒。在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个骆驼祥子,他们的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被命运所裹挟,被迫前行。因为老舍先生是北京人,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北京文化,如‘鸡肠子带儿’‘杀好了腰’等北京方言;‘八大胡同’‘雍和宫’等北京独特的建筑。除地域描写外,许多优美的句子也值得我们欣赏,如‘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和‘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等。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值得反复品读的文章,推荐大家去看!”在该生的带动下,大家积极发言,分享阅读体会。在分享结束以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分享内容,写读后感,以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课外书籍,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其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看到更为广袤的世界。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自身的智慧与情感凝聚在文字之中,留给后人阅读和品鉴。学生要抓住阅读机会,在阅读中积累素材,逐步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中,教师要寻找阅读与写作的连接点,将二者完美融合,创新语文课堂,让学生自觉进入文本学习中,以读促写,强化写作素养,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胜昔.依托“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家长,2021(33):157-158.

[2]张春华.以读悟写下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1(29):35-36.

[3]吴春华.“以读促写”: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高考,2021(27):101-102.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