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保护湿地 京郊大地焕发盎然生机

2022-02-24唐波高函宇

国土绿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总面积市级小微

唐波 高函宇

湿地是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持生物多样、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功能,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近十年来,北京市通过规划引领、政策保障、科技支撑等系列措施,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重要湿地,湿地生态功能明显改善,湿地生态质量有效提升,市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城市湿地恢复了盎然生机。

门头沟雁翅九河湿地

2008 年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1 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5.14万公顷,占全市辖区面积的3.13%。2018 年新一轮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400平方米以上湿地总面积5.87万公顷,占全市辖区面积的3.6%。据2020 年度“国土三调”调查成果,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口径统计,全市湿地面积为6.21万公顷,湿地为全市界域内近50%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

长沟国家泉水湿地公园

北京地区虽然湿地面积相对较小,但湿地野生动物种类多,特别是鸟类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北京地区共记录到湿地野生动物5 类23 目36 科202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16 种。湿地内共有植物113 科398 属747 种。

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制定湿地保护条例。《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于2012 年12 月27 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13 年5 月1 日起施行,并经2019 年7 月26 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进行修订。《条例》对湿地概念和内涵、湿地管理体制、湿地管理制度、湿地分类要求、湿地管理机构职责以及湿地八禁止6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条例》出台后,北京市建立了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密切联动研究解决湿地保护的重大问题;设立了符合北京市情的湿地日,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专属“湿地日”的城市;建立湿地保护专家咨询机制;发布统一的北京湿地标识;设立了最严格的占用湿地审批程序等。《条例》在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湿地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十年来,北京市共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共计47 块湿地列入市级湿地名录,总面积2.7万余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6%。其中,2016 年北京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市级湿地名录,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大中型水库、城市公园4 种湿地类型,共35 块湿地。2020 年公布了第二批市级湿地名录,涵盖了河流湿地、公园湿地和湿地公园3 种湿地类型,共12 块湿地。目前,北京市共建立野鸭湖、汉石桥等湿地自然保护区6 处,总面积2.11 万公顷;湿地公园12 处,总面积2900 余公顷。其中,有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和长沟国家湿地公园3 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怀柔区琉璃庙、大兴长子营等市级湿地公园9 处;延庆曹官营、密云清水河、房山拒马河黑鹳、房山佛子庄以及怀柔喇叭沟门等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0处,总面积1300余公顷。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十年来,北京市先后起草出台了《湿地恢复与建设技术规程》《湿地监测技术规程》《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4 部,目前正在修订《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地方标准2部,并且在《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中提出规划建设森林湿地复合型。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

编制发布《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 年)》。2021 年8 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确定了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保护重点。明确到2025 年,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改善,湿地保护率不低于70%,小微湿地修复数量不少于50个等近期目标;到2035 年,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湿地保护率不低于 80%,小微湿地修复数量不少于100 个等远期目标。提出构建“一核三横四纵”的湿地总体布局。

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

利用生态手段加大湿地恢复建设力度,北京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优化,湿地生态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北京市遵循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林水相依的原则,将湿地恢复与建设任务纳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结合河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中小河道生态治理以及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在中心城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小微湿地和雨洪湿地建设,完成了西城区西海湿地公园、亚运村小微湿地建设;在平原地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永定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构建“林水相依、林水相融、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系统,解决“绿而不活”“有林无水”的问题;在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交界地区,推进延庆野鸭湖、密云穆家峪、大兴长子营等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生态保育,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功能。“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 万余公顷。

推进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北京市作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专属“湿地日”的城市,连续10 年积极举办多样化的主题宣传活动。北京市利用“北京湿地日”“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日等关键节点,通过湿地摄影大赛、湿地征文大赛、自然教育、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逐步让公众了解湿地科普知识和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和保护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北京市每年举办全市性“世界湿地日”“北京湿地日”宣传教育活动。活动期间“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累计发放宣传品28 万余份,悬挂横幅800 余条,宣传展板2600 余块,张贴宣传海报1000 余张,自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不断强化微信公众号主题推送、科普讲座直播、科普文章发布,以及线上答题等线上宣传方式,提高了广大人民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

猜你喜欢

总面积市级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